《终究悲哀的外国语》村上春树:这是因为,我不是说日语在语言上比其他语种有什么优势。世间很多人强调同外国语相比日语多么优美多么得天独厚,但我认为那是不对的。之所以日语在我们眼里显得漂亮,是因为它是从我们的生活中挤压出来的语言,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不言而喻的一部分,并非因为日语这个语种的特质本身出类拔萃。我始终不渝的信念是:所有语言基本都是等价的。而且,若无这一认识,文化的正当交换也就无从谈起。
村上春树《终究悲哀的外国语》经典语录
一、歧视是怎样一个东西,不实际遭受过是理解不了的。 ——村上春树《终究悲哀的外国语》考试拿东西有人适合有人不适合,又有运气又有势之所趋,况且充其量不就是个上大学么……不过,这个“充其量”也可能惹得世上很多人心情不悦。想到这里,我也未尝不觉得痛心。 ——村上春树《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二、用自己双脚跑步——世界上最个人的也必须是个人的行为居然被以如次形式扭曲、居然因组织的力量而受到如此无谓的不必要的制约和强迫。我认为这无论如何都是错误的、极为可悲的。 ——村上春树《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三、有越是口若悬河而绝望感越深的时候,而断断续续交谈才息息相通的情形同样存在。 ——村上春树《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四、非我辩解,我过去就有一种糟糕倾向:很难沉下心来对待别人所交给的任务。从上小学到大学毕业,这种倾向好像一直妨碍我的学业。说痛快点儿,就是对不想干和不感兴趣的事情怎么也干不来。一句话,就是“任性”,或许。但另一方面,对于想干的事和感兴趣的事则排除万难一意孤行。这样的性格——我是指在工作方面——至今没有明显改变,或者不如说比以前还系统化了。老婆常说我“好一种讨人嫌的性格”。她一件接一件做事,开始做的时候非常入迷,却很快降温,因而看见我这样子甚是来气,不由得想用什么(例如餐叉、圆珠笔什么的)从身后扎我一下。可我天生如此,有什么办法呢!还是不要扎我为好。 ——村上春树《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五、人生途中这样的事体验得多了,“还是日本好”“还是美国好”这类非此即彼式的看法似乎就渐渐淡化了。当然,我如果更年轻点的话或许不会这样认为,可是我已不那么年轻了,对事物的看法已被训练得多少实际些了,或者说开始带有怀疑眼光了。 ——村上春树《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六、我觉得,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人也好,挫折或失败这种东西在某个阶段恐怕还是必要的。 ——村上春树《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七、不像日本那样民众被全国性泛滥成灾的信息玩得团团转,纽约流行什么,洛杉矶流行什么,普通人根本不以为意。无视这种流动性,感觉性而从容淡定地走自己的路的这部分人,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还是为社会所需要的。 ——村上春树《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八、无论被称为精英意识还是被称为孤立的世界,世上也应该在某个地方保留一两处这种游离于世俗之外的天地。我当然清楚此乃建立在不平等性和阶级性基础上的特殊世界,可我仍然这么认为。 ——村上春树《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九、无论被称为精英意识还是被称为孤立的世界,世上也应该在某个地方保留一两处这种游离于世俗之外的天地。 ——村上春树《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十、我所需要的是确立自己这一存在的时间、是体验。不必是什么特殊体验,极其普通的体验也未尝不可。但那必须是深深沁入自己体内的体验。 ——村上春树《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十一、冷眼看待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坚决主张“世间并非全靠金钱驱动,我等拥有比钱更宝贵的东西”,大概才是知识分子本来的使命和应取的人生姿态。 ——村上春树《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村上春树《终究悲哀的外国语》介绍: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是2004年2月1日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村上春树。本书风格一如他的小说,即生动、机智、幽默,又不乏深入的思考,是一本可读性强的有趣小书。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是第一本在国内推出的村上春树随笔集。全书共16篇,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1991-1992年在美国讲学期间写下的散文,内容均为作者在美国的亲身经历,见闻,题材丰富,涉及面广,有对美国社会文化现状的描述,有通过具体事件对美国和日本两国文化差异进行的分析,有作者在美国生活的各种趣闻轶事,还有作者对自已少年时代、恋爱结婚、成名前开酒吧谋生以及家庭生活、夫妻关系的回顾等等。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是村上春树的第一本书信体散文,书中披露了作家大量不为人知的个性趣闻和私人生活。《终究悲哀的外国语》是村上春树1991到1993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学期间寄给日本读者的16封信,主要写了他初到美国的复杂感受,也谈到日美文化差异、爵士乐、电影、风景、女性等。在《“金字塔”景观》一文中,村上坦言自己高中时代不怎么用功,一味和女孩厮混、泡酒吧,补习了一年才考进早稻田大学文学院。《远离卷心菜卷》则历数了他婚后生活的艰辛,东筹西借开了一间酒吧,像“拉车的马”一样起早贪晚干了七年。而在《穿运动鞋去理发店》中,村上还首次吐露了四十岁后为保持“男孩”形象所做的种种努力和烦恼。一直在媒体上不露面不接受采访的村上春树,平时十分注重个人的私密性,因此读者心中的这位作家始终神秘。然而,这次出版的随笔集却打开了解读村上的“另一扇门”,让人看到作品外作家真实的喜怒哀乐,以及人生中的种种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