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该追求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呢,有的时候想,要努力并创造自己的价值。但是呢,具体价值又是什么?周国平在《各自的朝圣路》中讲到:“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像孩子渴望被表扬一样,人总是渴望被认可的。而在这之前,配得上人就会努力并创造自己的价值。
各自的朝圣路经典语录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乃是人生意义的最可靠源泉。——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二、于绚烂中归于平淡,让经过省察的人生充满价值。——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三、世上多徒有其名的名人,有没有名副其实的呢?没有,一个也没有。名声永远是走样的,它总是不合身,非宽即窄,而且永远那么花哨,真正的好人永远比他的名声质朴。——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四、你太缺少随遇而安的天赋,所以你就成了一个没有家园的人。你在漂泊中逐渐明白,所谓共享往事只是你的一种幻觉。人们也许可以共享当下的日子和幻想中的未来,却无法共享往事。如果你确实有过往事,那么,它们仅仅属于你,是你的生命的作品。当你这么想时,你觉得你重获了对自己的完整历史的信心。——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五、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六、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七、终极的东西是不可能得到的。——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八、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各自的朝圣路》
九、生命中那些最深刻的体验必定也是最无奈的,它们缺乏世俗的对应物,因而不可避免地会被日常生活的潮流淹没。——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十、我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让自己有事情做,活得有意义或者似乎有意义。——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十一、文学需要安静,新闻则追求热闹,两者在本性上是互相敌对的。——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十二、相爱的人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十三、究竟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它自己梦见变成了庄周?人做梦迟早会醒,而醒了却不能再醒。亦或者我们人生就是一个梦,只是这个梦太长我们还未醒来而已。既然我们在梦中会把不存在的东西感觉为存在的,这就证明我们的感觉很不可靠,那么,我们在醒时所感觉到的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存在也很可能是一个错觉,一种像梦一样的假象。——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十四、以我之见,土地的吟唱比天空的玄思更加符合散文的品格,真正的好散文应该是亲近自然的,它也是土地上的作物,饱含着阳光和泥土的芳香。今日散文的现状却是上不及天,下不着地,同时失去了空灵和质朴。——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十五、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十六、人们之恐惧在医院里受到非人道的待遇,已甚于对疾病本身的恐惧。——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十七、在我看来,凡有志于探究人生真理的人,首要的功夫便是沉默,在沉默中面对他灵魂中真正属于他自己的重大问题。——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十八、可不在这个忙碌的时代,我们只能在厕所里接待上帝。——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十九、人生中不可挽回的事太多。既然活着,还得朝前走。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二十、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二十一、一个城市的建筑风格和民俗风情体现了这个城市的个性,它们源于这个城市的特殊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二十二、每个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二十三、珍惜便是缘,缘在珍惜中。——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二十四、大爱不求回报,了断浮世恩怨。——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二十五、你是属于深山的,在仅仅属于你的绵亘无际的空寂的深山中,你始终是那个踽踽独行的身影。——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二十六、你逐渐形成了一个信念,相信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学问和地位,而是真诚地生活和思考。——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二十七、人之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也许是迫不得已的事,依我的性情,能卸妆时且卸妆,要尽可能自然地生活。——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二十八、那么我只好把情人带到我的宁静的心中了,因为如今这是能使我们避开尘嚣的唯一去处。——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孤独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源泉,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二十九、生病是一种特别的个人经历,有助于加深一个人对生命、苦难、死亡的体验。——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三十、在一个功利至上、精神贬值的社会里,适应取代创造成了才能的标志,消费取代享受成了生活的目标。——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三十一、孤独之为人生的重要体验,不仅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而且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的灵魂才能与上帝、与神秘、与宇宙的无限之谜相遇。——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三十二、在我的概念中,名人是写出了名著或者立下了别的卓越功绩因而在青史留名的人,判断的权力在历史,明星则是在公众面前频频露面因而为公众所熟悉的人,判断的权力在公众,这是两者的界限。明晰了这个界限,我们就不至于犯那种把明星写的书当做名著的可笑错误了。——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三十三、无论你与谁入睡,你都只能独自进入梦乡。——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三十四、“通”本是与“隔”相对而言的,一个作者对自己所处理的题目融会贯通,因而能与相应的读者沟通,在这两方面均无阻隔,便是“通”。“俗”则是与“雅”相对而言的,指内容的浅显和形式的易于流行。所以,“通”和“俗”原不可相提并论。事实上,世上多的是“俗”而不“通”或“雅”而不“通”的制品,却少有真正“通”而不“俗”的作品。难的不是“雅”,而是“通”。而且我相信,只要真正“通”了,作品就必定不“俗”。——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三十五、然而,不管幸与不幸,这种看重书籍和精神事物的价值观念是在那时扎下的根,后来几乎影响了我一生的道路。——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三十六、在一个太重功利的社会里,冷漠会像病毒一样传播,从而使有爱心的人更感到孤独,甚至感到愤恨。不过,让我们记住,我们不要由孤独和愤恨而也堕入冷漠,保护爱心、拒绝冷漠乃是我们对于自己的灵魂的一份责任,也是我们对于社会的一份责任。——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三十七、信仰空白,传统道德崩溃,文化趣味粗俗,规模广泛的社会腐败。——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三十八、最真实最切己的人生感悟是找不到言词的。对于人生最重大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在沉默中独自面对。——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三十九、在这个世界上,幸福和苦难都是平凡的,它们本身不是奇迹,也创造不出奇迹。——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四十、我从来相信,智慧是美德之源,胸怀磊落者人品必佳Www.GuaZe.Com瓜泽网,因为智慧是灵魂中的光,而美德只是它向外的照射。——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四十一、对意义的寻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是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空虚”。——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四十二、一个人对言词理解的深度取决于他对沉默理解的深度,归根结蒂取决于他的沉默亦即他的灵魂的深度。——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四十三、其实,在任何时代,文学在产生少许精品的同时总是制造出大量垃圾,只是两者的比例在今天显得愈发悬殊罢了。大多数读者像文学所要求的只是消费品,而期待着伟大作品也被伟大作品期待着的读者毕竟是少数。——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四十四、爱心和医德不是孤立之物,而是在深厚的人文土壤上培育出来的。——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四十五、一个人的一生只能有一次这样的友谊,因为一个人只能有一次青春,一次精神上的启蒙。……尽管来自朋友的伤害使你猝不及防,惶惑和痛苦使你又退入荒野之中,你依然相信世上有纯正的友谊。——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四十六、人生体悟和人道精神应是医生的必备品质,其重要性至少不在医术之下。——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四十七、我心目中的朋友,既泛泛之交的熟人,也不必是心心相印的恋人,程度当在两者之间。在这个世界上有若干个人,不见面时会互相惦记,见了面能够感觉到一种默契,在一起渡过一段愉快的时光,他们便是我们心目中的朋友了。
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介绍:
《各自的朝圣路》作者在不惑之年,生活中却发生了一连串想不到的变故,这些变故促使作者将更多的精力用来思考令人困惑的人生难题。他将自己定位于“守望者”,并与时代潮流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以守护人生那些永恒的价值,瞭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书中倡导在淡漠中追求,于绚烂中归于平淡,让经过省察的人生充满价值。
《各自的朝圣路》是周国平前几年发表散文的结集。关于书名,作者解释说,一是因为其中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几乎都是读了那些精神朝圣者的书而发的感想;二是因为自己写作时心中常怀想着那些隐藏在人群里的今日的朝圣者。
周国平说,他此生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和写作。读写对于任何一位作家乃至业余习作者来说,都是无须赘言的基本活计,但不少人对其重要性的排序及其神圣感却缺乏全面的认识,在周国平看来,读书和写作两者中,读书始终是第一位的。写作固然使他获得了许多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不能代替读书的快乐。他说,“有时候我还觉得,写作侵占了我的读书的时间,使我蒙受了损失。写作毕竟是一种劳动和支出,而读书纯粹是享受和收入。我向自己发愿,今后要少写多读,人生几何,我不该亏待了自己”。
相对于教科书和专业书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有用的书”,周国平更爱读所谓闲书,也即“无用的书”。他觉得,读“有用的书”固然可以获得立足于社会的职业技能,但“无用的书”也并非真的无用,那恰恰是一个人精神生长的领域。对此,他的惊骇之言———“一个人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读书,相比之下,课堂上的收获显得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