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教学反思篇一:
《山市》一文在今天已经教完,现反思如下:
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积累词语与培养想象力结合起来,请学生用语言描绘出山市奇幻的景象。还要运用电脑多媒体手段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虽已初步接触了文言文,对怎样学习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体印象,但还是有畏难心理,所以用一种介乎文言文教学与现代文教学之间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基本目标。
本文的教学大致采用了以下几种学法:1.情境设置法。课前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从感性上让学生自然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2.诵读法。教法千变,朗读为本,对文言文的教学来说,诵读尤为重要。整堂课我以诵读贯穿始终,从初读、译读到理读、背读,从朗读入手,让学生把握文言文的节奏,体会文意,赏析美点,在朗读过程中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3.质疑法。教学过程中,我一直鼓励学生相互释疑,教师只作适当补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讨论法。合作讨论是这节课的主导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5.画图法。《山市》中的景色瞬息万变、虚无缥缈,比较适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课堂设计中我从两个层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复述来培养学生描述景物的再造想象力;以描述画面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将语言转化为图景的空间想象力。
本节课有些做法是成功的:1、较好地落实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2、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平等对话,探究气氛浓郁,学生个性才能获得发展,潜能才能得到开发。教学中,围绕教学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纵横驰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3、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概括、复述、描述三个现代文阅读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融入到文言文教学中,相互结合,相得益彰。诵读与积累是我的文言文教学的两个基本理念。在这节课中,除了强调诵读外,我还十分注意指导同学们对知识进行积累,归纳整理,对学生在课堂上能自觉“温故而知新”的大加赞赏,意在让学生们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并能做到举一反三。4、多种能力训练渗透其中。虽然只是短短的一节课,但注意了各种知识的综合,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与语感的培养,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山市》教学反思篇二:
1.注重学法指导。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那么,文言文教学如何体现这一精神?本课教学中,从预习到到文本教学,都渗透了学法指导,再通过总结提炼,学生对文言文“注、顺、读、品、背、积”六字学法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假以时日训练,即可实现“不需要教”。
但是,本堂课过于看重学法展示,照顾的面太宽,各环节挖掘不深,给人浅尝辄止之感,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如,学生预习中注和顺的检查,如能通过学生问疑方式进行,效果会好得多。
2.加强朗读训练。对初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读准字音和节奏是基本要求,还要做到朱熹所说“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达到“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的境地。本堂课学生朗读比较充分,有个人读、齐读、默读、轻声读、赛读等,还安排了去标点朗读,效果较好。
但是,本堂课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文本上做得不够。如山市变化的层次性、观者的情绪变化等,没能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体悟。
3.关照课外阅读。
“课标”要求初中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260万字,而多数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见树木(文本)不见森林(课外阅读),学生课外阅读量难以达到课标要求。所以,本课教学前印发了四段有关海市蜃楼知识的阅读材料,一方面扩大学生阅读量,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必要的知识铺垫,为本课学习服务。由于学生课前了解了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条件、可能出现的地点等,所以,教学中无需解说,活动展开比较顺畅。
《山市》教学反思篇三:
根据工作室的安排,我要于26号送课到阳春市马水中学。经过最初的惶恐,备课的沉思,出发的淡定,今天我终于站在了马水中学初二(8)班的讲台上了。
《山市》是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文章。到今天为止,文言文教学一直没有什么重大的改变。我是一个追求实在的人,同时,马水中学也要求用传统的一支粉笔的讲法授课,所以,这一次我觉得还是要把文章的内容弄懂,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下的注解、通过同桌的互帮达到弄懂课文内容的目的。然后通过朗读和分析来理解课文。
我首先从学习文言文的正确方法——二字七步法入手,告诉学生拿到一篇文言言语的学法。第一步了解,即了解作家作品,题目的含义,写作背景等。第二是读文,通过品读,读通文章,读出节奏和感情,读出本文的基本大意。第三即是解词,就是解释文中重要的实虚词,通假字。第四就是译句,即能翻译全文,理解并默写文中重要句子或名句。第五就是析文,即分析文章,整体写了一件什么事,文章的层次结构怎样等。第六是品句,品读品味品析文章的好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的。第七是练习,通过练习补充巩固课堂知识,并适当增加中考知识点,让学生接触中考,扩大知识面。
在快速讲解这些后,我叫学生齐读了一遍课文。我发现学生的朗读虽然正音没问题,但朗读的节奏存在问题比较多。对于课文的翻译,虽然学生已经预习,上课时翻译时遇到的困难似乎也不多。在分析文章时,遇到的问题也很快得到了答案,任务也较顺利的完成了。
虽然这堂顺利上下来了,但事后经过思考,也存在许多问题,并且问题都可以得到改进。
首先是我准备上还应该充分,在确定了教学设计后,还应该多看文本,多看教案,做到了如指掌。
第二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还要得到加强,这节课除了形式上的同桌合作之外,基本没什么合作的机会。
第三我的课堂语言还要精练,许多教学的语言不规范,重复的语言也多,耽误了不少的课堂时间。
第四在解释词语,翻译文章这一环节还做得不够充分,为了赶时间,基本是蜻蜓点水,学生如果没有预习,是学不到什么的。
《山市》教学反思篇四: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山行》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读一读,说一说,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让学生争当小老师给大家正音,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切忌逐行分析诗意。此时可适时地张贴文中插图,并问“图中画的是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其实诗意就蕴含在这一声声的话语中。
3、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优美的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但对于刚学习古诗的小学生并不懂这些。因而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以学生自己的看法来朗读,富有具性地朗读,比如: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一行呢?把它读给大家听听,也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好吗?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十分活跃。
4、读一读,演一演,领悟古诗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我们一块跟诗人的心情把这首古诗读一读,好吗?”教师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稍作点拔,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还可加以音乐渲染,让学生戴着头饰,自由想象表演,一边演一边吟咏古诗,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山市》教学反思篇五:
山市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参里建议用一节课指导学生阅读,并完成练习。但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节课是完成不了的,所以要按照讲读课文来讲。
本来我觉得这篇课文并不难的,无非是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山市从生到灭的四个阶段,条理非常清晰,除了个别句子比较难翻译之外,其他应该没什么问题的,所以我按照常规的思路,同时也参考其他老师的教法,先给学生看一些山市的图片,以吸引他们的兴趣,然后理出文章思路,再逐段解释和翻译。这篇文章的教学思路基本是这样。
在讲翻译的时候,我把每段的重点难点字词都特别标出,让学生做好笔记,然后根据这些字词的意思自己试着整句翻译,遇到不懂的还可以小组讨论。我觉得这个做法挺好的,学生既可以独立思考,又可以互相合作,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我始终强调只有开口说,才知道自己哪里不会,才能有侧重地听课,以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但有的学生似乎不了解我的意图,学习积极性并不高。我没有把译文显示出来,只让他们口头上说。他们可能还没养成做笔记的习惯,遇到不会的也不动手记一下,有的提醒了也不记,所以有时讲完了也等于水过鸭背。
看来学生掌握得并不好,小测题也做得不是很理想。我想,是不是因为我没有让他们抄译文,才导致他们学不好呢?有的老师确实是一句一句地让他们抄,句句落实,要不就留来做作业,然后评讲。我认为让他们自己翻译是很必要的,但有同学会抄参考书,自己不动脑,我不想把翻译硬塞给他们要他们死记硬背,这样太痛苦了,我想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根据一些字词的提示来理解内容,但我的设想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关于文言文的教学,看来我还要多下苦功,首先不要让他们讨厌文言文,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讲得太艰涩难懂,要化难为易,让他们慢慢接受,不要总以自己的难易标准来衡量学生,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容易,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所以要注意讲解的方法,让绝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