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反思篇一: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泽东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按事情的发展过程,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泽东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这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毛泽东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了毛泽东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泽东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上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毛泽东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善抓细节,通过细微之处来表现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是本文的一个特色。教学这篇课文时,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让学生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反思篇二:
《毛主席在花山》这篇课文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通过对主席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将主席的平易近人、关心群众、不搞特殊等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学习这篇课文一为感受主席的为人,二为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时,我围绕“毛主席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设计了几个环节:
一、分角色朗读三件事中毛主席和警卫员的话、毛主席和群众的话。通过读对话,抓关键词感受毛主席是个关心群众、不搞特殊的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二、回顾板书(三件事——通过每件事的对话感受到的主席的为人)总结: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人物的特点。
三、快速读课文看看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主席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自己找句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四、总结:将学生找出的句子罗列出来,让他们说这些都是描写什么的句子——描写动作的句子。师总结:在写作时,我们可以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再结合学生抓出的关键词进一步总结怎么描写语言、动作——从细节入手。
这种教学设计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反思篇三:
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泽东在1948年春夏之交在花山村的几件事,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
我根据略读课的教学特点,主要让学生以自主、合作学习,设计了初读—再读—总结写法三步教学。初读后初知课文大意,了解毛主席在花山发生了哪几件事。再读时让学生说说通过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画出来,并做简单批注。最后快速浏览课文,想想作者是如何写出毛主席的这种高贵品质的。学生很快找出毛泽东的花山的三件事,并汇报从这三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谈感受很深刻。
但是对课文的第一句中提到的毛泽东“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由于时间关系我没能具体资料的补充介绍,学生无法理解毛泽东是如何日理万机,就更无法理解毛泽东在为解放全中国事业操劳着的同时仍惦记着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这样一种普通群众的情怀是何等的值得敬仰。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这篇课文时,在学生读通课文之后,我让学生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说说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再想一想从中表现了毛主席的什么品质。学生认真地读书并讨论交流,就得出了答案。我再引导学生理解一些重点句子,通过理解这些句子,学生对毛主席的高贵品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接着,再让学生思考一下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具体步骤是: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文章中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可要求用比较简练的话语概括出几件事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实内容出发,认真仔细地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从文字表面看,文章主要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村的三件事,叙述顺序很清楚。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这三件事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安排。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自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优良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这样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叙述顺序,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安排。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反思篇五:
《毛主席在花山》在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自读课文。整个单元的主题都是关于毛泽东。这篇课文选编的理由有两个:其一、了解毛泽东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的情怀。其二、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考虑到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而且也非常想真正尝试一次“将课堂还给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还是按照以前方法让他们先读课文,自己提出文中需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读音、字形的字词。而后,再进行第二次的快速阅读,了解“这篇课文叙写了几件事?”。读完课文由学生试着概括三件事情,再说的的时候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学生说出三件事情,顺着学生的感觉提出你觉得毛主席是个怎样的人,在文中哪里可以体现?学生将自己的感悟说出,并读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最后学生一起总结,再老师小结。
整节课来看,教师确实轻松。学生也确实承担了不少的学习任务,他们也确实在积极地充当了“主体”的角色。可是,从教学的时间来说,这短短四十分钟不能负载如此多的容量;我总感觉学生所学到的东西很少,还学要时间继续学习。那么教学时间怎么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确实有可取的地方,然而我们教师的引导工作要怎样确切到位?自主学习的效果要达到预期的什么程度才行?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要多加思考。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反思篇六:
今天,我采用“导学自主模式”上了《毛主席在花山》这一课。
《毛主席在花山》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难点是通过具体事例来感受毛泽东的情怀,从而产生对领袖的敬仰之情。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对导学案进行了认真的设计。在课堂上,为了实现高效课堂的“三讲三不讲”,所有环节都是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展示的,我只是进行了二次有目的地点拨。
在学生展示完字词、概括课文主要事件和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之后,接下来该展示写法了。学案上我是这样设计的:“作者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在学生展示句子、体会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这一写法特点进行展示。完毕之后,我趁机进行了点拨,结合上周我们写的《记一次难忘的大扫除》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调了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突出文章的中心。这样就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描写人物的方法。
在拓展提升环节,学案上我是这样设计的:“除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外,你对毛泽东还有哪些了解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大家介绍。”对这一环节,我原本打算只让后三组派代表给大家展示。在我分配完展示任务后,第一组组长李可心举手了,我以为她有什么问题要问,就示意她站起来说。谁知,她语气强烈地说:“老师,我们组也想展示!”我又问了一句:“还有哪一组也想给大家展示?”没分到这一展示任务的组长纷纷举起了手。霎时间,我又喜又忧,喜的是孩子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也有了很强烈的展示自我的愿望;忧的是这么多领导和老师来听课,万一这节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但一丝犹豫过后,我还是决定让每组都派代表参与展示,尽量给更多的孩子提供展示的舞台。没想到,我这一临时决定换来了孩子们展示形式的异彩纷呈:有介绍毛泽东书法的、有唱歌颂毛泽东的歌的、有介绍毛泽东爱好的、有介绍毛泽东生平的、有介绍毛泽东家的六位革命烈士的、有推荐反映毛泽东的影视的、有朗诵毛泽东诗词的……九个小组,每组的内容各不相同。孩子们的表现出乎了我的意料,也掀起了这堂课的高潮,我心里不由自主地为他们喝彩。在他们充分展示完之后,我觉得时机成熟了,又一次进行了点拨:“同学们,大家刚才的展示很充分,也让老师更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毛泽东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他在书法、文学、军事等方面样样杰出,特别是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让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对于这样一个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人,你在全面了解了他之后,心中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呢?”孩子们有的说自己很敬佩他、有的说很热爱他、有的说很感激他……特别是张钰琳,她这样说:“我觉得毛泽东既是一个激情澎湃的诗人,又是一个爱民如子的领袖,我应该向他学习。”课堂进行到这里,孩子们的情感既得到了提升,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接下来的质疑探究环节和自悟自得环节,也进行得比较顺利。本来达标测评我准备让小组长批改完进行反馈的,由于前面的展示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只是让学生订正了一下错误就下课了。就整堂课而言,各个环节基本上还算顺畅;就目标达成上,也算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但展示环节中出现的一些突发生成点来,也在提醒我以后备课要更加细心,特别是备学生要到位。另外,小组长的培训也要加强。在不断的反思和改进中,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流畅和谐。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反思篇七:
《毛主席在花山》在花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自读课文。整个单元的主题都是关于毛泽东的。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毛泽东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的情怀。其次,课文对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个重点。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采取了“自学,交流”的方式。主要是想让他们在学习前几篇课文所学到的抓关键句子,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自我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采用了教学中常用的“多读”教学法。一、读课文,自己提出文中需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读音、字形的字词。二读,明白“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叙写了几件事。”。完成了对文章的把握后,紧接着进行三读课文,让学生先自行找出你觉得文中最好的细节描写的句子。找出句子后,让学生展开交流,学生的回答都非常踊跃,找出来的句子也非常的有分享价值。可是,我再问深一层次,谈谈认为所找到的这些句子的分享价值在哪里?突然间学生语塞了,他们无法说到自己喜欢的原因,也不能准确到位地把握妙处所在。这时候,我开始启发,可是效果并不佳。顿时我觉得他们自主学习的效果还是不够的。
为此,我再将问题抛给他们“你觉得要理解好这篇文章,理解好刚才的句子还应该弄明白什么问题,请你提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出来”。这一步我让学生小组去讨论的。结果有不少的同学提出了些不具什么研讨价值的问题,我就让学生帮助解答了。而最终根据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而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然后,我再让学生小组里边去讨论解决。从这个答疑的结果来看,学生领悟得虽达到一些层次,可是没有到预设的程度。
整节课来看,教师确实轻松了很多。学生也确实承担了不少的学习任务,他们也确实在积极地充当了“主体”的角色。可是,从教学的时间来说,这短短四十分钟不能负载如此多的容量;从学习的效果来说,也比预期的打了折扣。那么教学时间怎么安排?怎样教学才能高效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去研究,探索。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反思篇八:
《毛主席在花山》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难点是通过具体事例来感受毛泽东的情怀,从而产生对领袖的敬仰之情。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对导学案进行了认真的设计。在课堂上,为了实现高效课堂的“三讲三不讲”,所有环节都是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展示的,我只是进行了二次有目的地点拨。
在学生展示完字词、概括课文主要事件和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之后,接下来该展示写法了。学案上我是这样设计的:“作者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在学生展示句子、体会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这一写法特点进行展示。完毕之后,我趁机进行了点拨,结合上周我们写的《记一次难忘的大扫除》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调了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突出文章的中心。这样就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描写人物的方法。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反思篇九: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文章中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可要求用比较简练的话语概括出几件事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实内容出发,认真仔细地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
从文字表面看,文章主要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村的三件事,叙述顺序很清楚。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这三件事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安排。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这样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叙述顺序,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安排。
3、本文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作者具体写了毛主席在花山时的三件事,体现了毛主席的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用具体事件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表达方法。在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加以体会。
4、课外可让学生练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题目自拟,要求写自己所熟悉的人,以《毛主席在花山》为例,要通过具体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防止空洞说教或作鉴定式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