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篇一:
听了赵老师的评课以后,感受颇丰。渴望追随大师的脚步,通过重新查阅新课标等诸多资料,学习着她的评课方式,从以下三方面对我自己的这堂课进行反思:
一.在阅读教学中落实高段的教学目标
1、默读有一定速度
与第一、二学段相比,第三学段要求更高更细化,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高年级主要是篇章教学。它所承载的任务更多,理解性阅读比中年级加强了,要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要整体把握文章,感受作品中的形象,领悟表达方法,逐渐形成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淀为语文素养。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三个学段都有的内容,需要通过对比才能发现不同。例如,默读,低年级开始“学习默读”了,中年级是“初步学会默读”,高年级则加入了“默读有一定速度”。由此看来,到了高年段,课堂是不是更应该静下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静心读书,静心思考。
针对本堂课,在第一次的试教过程中,我让学生第一遍读课文采取朗读的形式,由于课文的篇幅较长,结果在这一环节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其实高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默读的能力,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通过默读,他们就能准备的把握课文的内容。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中年级侧重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高年级则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这堂课中,针对下面两句话:
“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是因为他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了选择和思考。”“
“当一个人丧失了接受“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了吗?”
学生读一遍就很容易理解什么样的人是“聪明人”和“木头人”。但领悟其中的区别恐怕就有些困难了。于是我通过可以采用对比、探究式教学。先让学生去思考什么样的声音是该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不该听的,让学生体会“聪明人”之所以成为“聪明人”是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木头人”之所以成为“木头人”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去选择和思考。通过这样的主动探究,学生就很容易感受到一个聪明的人,不仅要用耳朵去听,还要用心去选择和思考。
3、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对比中、高年级的教学目标,高年级明确提出要“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学生阅读中习得方法,才能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这就需要教师钻研文本,发现表达特色,并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在小练笔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去品味语言之美,通过提问质疑让学生课文了解这篇文章美的原因在于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最后,让学生三段连起来读,通过发现这篇文章运用了排比的段式,让学生掌握这种表现手法。在接下来的小练笔的指导中,学生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进行运用。
4、重视思维训练
高年级更应重视发展学生思维,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很多文章都具有画面感,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文本描述的场景、画面。
高年级更应多给学生主动质疑解疑的空间,使学生养成善疑好问的习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形成能力。例如,教学《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一课,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比阅读《美在颜色》,说说两篇的异同点,从而升华至了解一位作家写作的文风。高年级更应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设计的问题有适宜的深度和广度,给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空间。还要给足学生时间去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或语言表达上的,或学习方法上的。
二.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必须紧扣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阅读教学确实需要讨论文本的思想情感内容,不过这种讨论应该和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人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使学生“理解”、“听懂”、“记住”,只能是语文教学目的的一部分,中小学生学习语文,还应该多下工夫积累词语,学会运用词语进行表达。所以,语文课一味追求把课文“讲深讲透”。并不合适,而忽视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更是有问题(www.guaze.com)。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工夫,应该下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在对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可能(学生具备对语言文字运用现象抽象提升的条件,不过多增加学习成本),帮助学生体会、认识语文运用的规律。
这堂课的设计中,主要体现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点就是小练笔的设计。仿照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1—3段的内容写一段小练笔。在高段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对书中的重点句子特别重视。不仅要求学生品评遣词造句,还要引导领会其表达意图,进而学会应用。如教学本课时,文中有三段较典型的句子。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你听过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那一天,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顷刻间,他们全逃散了!“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呀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合了……”
通过对这几段文字的体会品味与朗读之后,然后又适时对他们进行引导:“只要你用心去发现,你也会听到这些声音的。让我们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写一写吧。”学生有了课文的引导,结合生活经验,很快写出了许多美丽的句子。如“你听过花朵开放的声音吗?清晨,满身雨露的花朵满足地睁开了眼睛。哇,又是一个迷人的早晨,她调皮地吸了一口甘甜的露水,抖擞抖擞了身子骨,身上的露珠优美地滑落到了地上,泥土也快乐地吮吸着,她转身面向太阳公公,挺了挺腰肢,露出了黄嫩的肌肤。一朵好花开放了。”学生通过这次仿写,不仅感受到这个美妙的声音世界给他们带来感官上的享受,更学会了如何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句子写生动、写优美。通过这类的练习,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通过多次试教,对《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课文从多个方面做出了非常好的尝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体现在:
1、找准“切口”,整体入手解读文本
语文课堂并不只是为了使学生能读懂某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思维的能力。学生每学一篇文章,不可能穷尽所有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一堂语文课只须解决一个或几个具体的问题即可。作为语文教师,要弄清楚在不同的课文里,都有学习的重点,不要全面铺开,否则就会“语文课模糊,学生迷糊”。在教学中,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弄清楚课文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习哪些技能,然后选择好学习课文的“切口”。从这个“切口”入手,引领学生欣赏课文,学习课文,研究课文。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能够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我把对小练笔的仿写作为本节课教学的一个难点进行突破,整堂课的教学沿着这样的一个中心展开,做到详略得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情境,扎实训练体验文本
在情境中学习,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佳作,它们或思想深邃,或感情横溢,或字字珠玑,对学生的语言、思维、道德、情操、审美等能起多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娱目、悦耳、动情、激思等方法,带领学生进入作品营造的情境,进而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获得深刻的体验。《你一定会听见的》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需要带领学生细细地去欣赏,去品读。我通过对导语的设计,精美课件的制作以及在课堂中穿插音乐等一系列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一个美妙的声音世界。
3、拓展延伸,课外阅读丰富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教学中可以依托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篇带读多篇,使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丰富起来,扩大知识容量,对文本拓展延伸。对比阅读《你一定会听见的》与《美在颜色》,正是体现了这样的一种教学理念。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篇二: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人教版新疆双语(汉语)第七册第十二课中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学习作者的语言技巧。结合备课、上课,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总结,以下就是我从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体会。
这篇课文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结合课文这一特点以及双语班的学生对字词表层意思能够领会,但语感不强,对课文中好词佳句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一特定的情况,我准备创设了一堂情境优美,通过多层次朗读品悟课文内容为线索的自主学习课。
我先用“试试你的听力”游戏导入新课。通过游戏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学习气氛,进而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调动学生去感觉有声世界的生机勃勃和丰富多彩,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然后采用配乐渲染自由朗读课文、语言赏析朗读和点评、和小组对抗赛式朗读,并且让学生自己参与评价,老师最后总评一下。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欣赏和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从心灵中去感悟声音世界的美好。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探究,自主学习,并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和想象训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成功点:
1、教学形式丰富多样。
采用音画等多媒体辅助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创设了轻松、优美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朗读品悟、自主质疑、合作讨论、探究解决等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增进感情交流,体验成功乐趣。
2、课堂教学实现了师生平等对话,创设了浓厚的“民主气氛”。
在生活感悟(感声篇)环节中,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生活中最喜欢的声音是什么?印象最深刻的声音是什么?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有的学生说喜欢听老师的批评,因为这样可以使自己进步,感到老师的关爱,有的说喜欢听妈妈的声音,因为感觉到被爱,有的学生说喜欢听音乐,因为有时候心烦了就想歇一歇……学生的小手如雨后春笋一般举起,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有话要说。学生的积极参与,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保持畅通,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民主气氛”。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课文学习拓展到自己生活中的体验,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3、在“仿写”部分,
采用“读一读,填一填”在补充作者原文的基础上再根据语言逻辑,拓展排比句的方式进行。再次练习朗读课文,并把自己补充的内容加在里面。并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说“这就是你和作者合作的一篇作品。”
从简单仿写入手,调动了学生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连平时不喜欢思考的差生也能回答出,让我得到了意外之喜。
4、最后在音乐声中结束,善始善终。
不足:
1、《你一定会听见的》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抒写作者内心感悟的文章,这篇文章的教学应该加强朗读。应该说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我也充分认识到了这点,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能本堂课容量设计过大的缘故,导致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充分。如果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再充分一些,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走进作者描述的声音世界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效果可能会更好。
2、由于是挂牌课,字词句篇在早读预习课前就解决了,没有在本课进行展现,使课堂不够完整。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反思篇三: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一篇语言优美,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散文。它给我们介绍了有关声音的一些常识。生活就是最好的语文天地。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并且敢于无拘无束地在教师面前谈自己在生活中聆听的各种声音,师生及时给予积极的的评价。同时要学习作者的语言技巧。首先,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在此环节,我把重点放在对本文语言的赏析上,体味文章的语言美。作者对声音的描写生动形象,活泼风趣,充满了诗情画意。如“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对这类句子,教师只需多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才能渐渐地理解句子以及文章的含义,体会文章的主旨。文中还谈到有时我们会关闭耳朵,失去聆听的兴趣,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次,引导理解我们必须用心聆听周围的声音,只有这样做了,我们才会听见世间最美妙的声音,更加热爱生活。最后,本文还注意排比句、排比段的运用,让文章结构更工整,语势更强烈,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教学时只有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方可体会作者的行文技巧。活泼优美的语言,惟有通过朗读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每一节课都需要老师的精心设计,在这种前提下,孩子才能快乐地学习知识,才能真正地做到减负。愿我们能聆听到孩子最快乐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