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反思篇一:
《跟踪台风的卫星》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描写了气象卫星紧紧地跟踪台风,时刻报告台风的动向,为人类服务。这篇童话语言生动,特别适合三年级学生朗读,但由于小节数较多,因此整理文章的思路略显得麻烦些。第一课时应该怎样教才能达到掌握生字词、读通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呢?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么做的:
一、上课伊始,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先出示了台风危害之大的几幅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你们看,是什么导致了如此大的灾难?(台风),学生通过看图片,直观地感受到了台风对自然界造成的巨大灾难,心情都比较沉重。接着我话锋一转:“可是现在,人们还害怕台风吗?”孩子们纷纷回答:“不怕了!”“这么厉害的台风,人们居然不怕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故意设疑。“那是因为有了跟踪台风的卫星了!”当孩子们回答后,我工工整整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课题:跟踪台风的气象卫星。这样从台风导入新课,更加激起了学生想了解气象卫星的欲望,学生读起课文也就更有劲了。
二、理解词语,方法多样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词语理解的方法要力求多样,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理解“跟踪”一词,我主要采用了表演法引导学生理解。学生初读完课文后,其实已经理解了“跟踪”的意思,但我并不急着让他们说,而是让学生表演一下怎样才是“跟踪”,学生将自己的理解通过动作表演给大家看,这样对“跟踪”这个词语的理解就更加形象了;在理解“暴跳如雷”时,我先让学生想一想:台风暴跳如雷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再出示台风“暴跳如雷”的情景,生动的画面再加上内心的体验,学生立刻就理解了“暴跳如雷”的意思,他们有的说:“暴跳如雷就是又急又怒,就像打雷一样”,有的说:“暴跳如雷就是指脾气非常大,生气得不得了!”
三、理清思路,把文读短。
古人曾说过:“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就是说读书要能深入浅出,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从而把课文读“短”。读短,就是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训练。
这篇课文一共有8小节,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课文的思路较难理清,但是训练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低年级训练的重点。在检查学生自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读一读一、二两小节,读完后说一说:读了这两小节你知道了什么?当学生说不上来时,我再启发,谁发现了什么?(台风发现气象卫星在跟踪它。)接下来分两部分让学生说一说3-7小节和第8小节分别介绍了台风和气象卫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当学生说出一个部分的意思时,我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甩不掉泄气,最后让学生把三部分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用上“发现甩不掉泄气”这三个词语。学生在自己尝试着说的基础上,又根据板书,很容易地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台风发现气象卫星在跟踪它,非常生气,想甩掉气象卫星,可是怎么也没用,最后它泄气了。这样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提纲挈领的概括能力,还教给了学生学会抓住重点的读书方法。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反思篇二:
《跟踪台风的卫星》这篇课文是苏教版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第三代气象卫星紧紧跟踪、监测台风的动向,为人类预防台风袭击,减少损失作出贡献,从而形象地为小读者展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
我教学的是第二课时,本课时我定下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2、读人物之间的对话,在读中理解感悟。3、借助对话的学习,学会运用。教学重难点是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及在读中理解感悟。
教然后知不足,通过教学,我觉得得失兼半,其中成功的地方有:
一、有效利用课堂,复习巩固。
对于一些作秀的课堂这个环节一般会被省略,但我觉得很有必要利用。课前听写字、词我用了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充分体现课堂的扎实、有效性。
二、引导自学,学会归纳概括。
由于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我采取先让学生自学,一边读一边从中找出相关人物之间的对话,并做以标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再通过师生交流,归纳概括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词语,并将这些词语板书,使其贯穿全文。
三、使学生学会用课文。
文本中语言对话使用较多,而且对话的表达方式也灵活多样,有的提示语在前,有的在后,有的在中间,还有的没有提示语。并且有些提示语在描写的时候还用到了许多关于神态动作的词语,我教学的时候能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在写作时灵活借鉴。另外,语言对话中还有许多标点符号值得引起注意,因为三年级学生在初学写作时经常不会使用,我在这方面也多加了一些指导。这也真正体现了用课本教方法的新课程理念。
四、在读中理解感悟。
“书读百变,其义自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这一道理,文中一些描写台风和卫星对话的句子就是要学生不断地读才能理解感悟,才能感受到台风的傲慢与暴躁,卫星的坚定与自豪。
不足的地方也很多:
1、课堂在时间上一直很“赶”,每个环节上得都不够细腻。
2、老师说得多,学生读得少。
3、课件操作不熟练,与教学设计衔接不够紧密。首先分角色朗读环节没有体现出来。其次,标点使用部分时间过于太长,原因是制作课件时一些格式还不会。
4、由于时间关系,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及课堂延伸“写一写”自己还想制造哪类卫星没有体现出来。
总得来讲这节课还是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后在教学时应再下功夫钻研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多学习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反思篇三:
这又是一篇科学通话故事。我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来由感情的朗读课文。对于那些好的学生来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简直就是易如反掌,但是细细的听,还是有孩子不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所以这节课我就一个教学目标,让会读的孩子读的更好,让不会读的孩子有所提高。
教学本篇课文时,围绕对话揣摩“台风”角色情绪波动及动作,抓住关键词“狂怒”“狂暴”“暴跳如雷”来体会台风狂暴和气势汹汹。比如“你是谁?竟敢盯住我!”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想要把它读好,对于一些后进生的来说还是有一点的难度的,要读出台风的那种狂怒,接下去的台风他的狂怒的心情,而且他的怒气会一次比一次加重,要重点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这仅仅是台风的话,台风跟卫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先揣摩卫星,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卫星,并带着这样的感情去读一读,体会一下卫星。
注重指导朗读人物的对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并且在读中相机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抓住重点词再深入研读。这样一来,就简化头绪,直奔重点。注重了抓住文本留白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同时,使学生更加深刻、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力争语言和情感同构共生。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反思篇四:
《跟踪台风的卫星》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描写了气象卫星紧紧地跟踪台风,时刻报告台风的动向,全心全意地人类服务。而本篇童话最显著地特点是:对话生动,动作可感。所以在教学本文,我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对话、动作,特别是在那些关键的对话、动作上下些工夫。而且我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与台风、卫星相关的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根据需要搜集相关信息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注重朗读的训练。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出现了“台风”和“小星星”两个形象,台风的蛮横与不可一世在一出场就表现出来了,而“小星星”面对强大的敌人,却毫无惧色,只是“笑了笑”,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读出台风的恼怒与威胁,小星星的自信与坚定。课文第二部分,作者运用了角色语言,通过台风和卫星的对话,神态及动作生动地介绍了第三代气象卫星的特点和作用。教学时,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角色,在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狂怒”“狂暴”“暴跳如雷”等词语,并通过插入台风肆虐的录象,使学生深切体会台风的狂暴和气势汹汹,抓住“偏偏”“没门儿”“嘲笑”“自豪”等词语,读出气象卫星的自信与坚定。课文写了台风和气象卫星的三次较量,用台风的“大”和“气象卫星的“小”;台风的“怒”,气象卫星的“笑”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貌似强大的台风实际上是“软弱”的,而看起来渺小的卫星实际上却是威力无比的。
在教学时还存在一个薄弱的环节,在抓住“狂怒”“狂暴”“暴跳如雷”等词语帮助学生体会台风的气势汹汹的时候,这三个表示怒的词语其实也是层层深入,但教学时由于一开始学生就把台风的气势充分的展示出来了,后面的两个暴怒很难有更大的进展,没有体现出台风到达极点的气势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反思篇五:
《跟踪台风的卫星》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第三代气象卫星紧紧地跟踪、监视台风的动向,为人类预防台风袭击、减少损失作出了贡献,从而形象地向小读者们展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
本篇童话最显著的特点是:语言活泼,浅显易懂。在教学本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对话、动作,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的对话上下工夫。此外,我还引导学生利用网上阅读的时间有目的地搜集与台风、卫星相关的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根据需要搜集相关信息的能力。
课文的题目是《跟踪台风的卫星》,关注的焦点自然应放在“卫星”上。但卫星因其功能的不同有许多类型,而前面的修饰语“跟踪”则定出了这个第三代气象卫星的性质、作用——监控、报告台风情况,并且由此可以推知卫星和台风间会有一番较量。因此课堂伊始,我着眼于“跟踪”一词,让学生体会和了解“跟踪”的含义,让学生质疑,带着疑问初读课文,然后自己去解决。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很快地就理解了词语的含义。
“跟踪”仅仅只是卫星的功能之一,为避免迂回和偏离,我考虑另一个切入点。那就是,凶猛、狂暴的台风使出了浑身的解数,这一切对卫星的跟踪工作有影响吗?这一个问题的容量很大:“凶猛、狂暴的台风”可引导学生去文中研读台风的性格特点,找出体现台风狂暴的句子,同时联系学生对台风已有的认知,让学生感受到台风的狂暴、凶猛;“使出浑身解数”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台风是如何摆脱卫星的跟踪的;“卫星的跟踪工作”可以提示学生思考卫星是如何跟踪台风的。把这些问题连起来考虑,则突出了卫星的高明、性能优越等特点。这样做的落脚点在“卫星”身上,也就更加切合文章的中心了。
这样想,我也就这样去做了。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课文的朗读,通过抓住重点的词句,采用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等的朗读方式,力求让学生深入文中角色,在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悟、理解,直至提高。但我也觉得在教学中,我“牵”的痕迹比较重,教得比较吃力。我想是不是还可以放手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可以读,可以说、可以画、也可以演……在此同时,我相机地点出重点词句,或许就不会感觉引得太细了。因为平时,在这方面我训练得还不够,所以导致自己不太敢放手让学生去选择,因而也使前两次对话的教学方法过于重复。以上是我对这课的反思,值得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和改正!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反思篇六:
《跟踪台风的卫星》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描写了气象卫星紧紧地跟踪台风,时刻报告台风的动向,全心全意地人类服务。而本篇童话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话生动,动作可感。所以在教学本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对话、动作,特别是在那些关键的对话、动作上下工夫,而且我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与台风、卫星相关的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根据需要搜集相关信息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注重朗读的训练。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出现了“台风”和“小星星”两个形象,台风的蛮横与不可一世在一出场就表现出来了,而“小星星”面对强大的敌人,却毫无惧色,只是“笑了笑”,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读出台风的恼怒与威胁,小星星的自信与坚定。课文第二部分,作者运用了角色语言,通过台风和卫星的对话,神态及动作生动地介绍了第三代气象卫星的特点和作用。教学时,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角色,在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狂怒”“狂暴”“暴跳如雷”等词语,并通过提前让学生在家观看台风肆虐的录像,使学生深切体会台风的狂暴和气势汹汹,抓住“偏偏”“没门儿”“嘲笑”“自豪”等词语,读出气象卫星的自信与坚定。课文写了台风和气象卫星的三次较量,用台风的“大”和“气象卫星的“小”;台风的“怒”,气象卫星的“笑”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貌似强大的台风实际上是“软弱”的,而看起来渺小的卫星实际上却是威力无比的。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反思篇七:
这篇课文刻画了两个个性鲜明的角色:台风和卫星。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个性,通过不同的神态、不同的语言来彰显。如台风的形象,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神态和语言的描写像我们展示的。
“展开巨大的身子”、“大声嚷”、“狂怒地嚷着”、“怒吼声”、“狂暴地跳起来”、“猛扑过去”、“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读了这些词,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一个狂暴的、不可一世的台风的形象。
“你是谁?竟敢盯着我!”“小东西!你课知道我的厉害?鱼儿见我钻入深水,船儿见我避进港湾,树儿见我把腰弯。嘿嘿……”“哼,我要把你甩掉!”读着这样的语言,仿佛看到了活生生的气势汹汹的台风
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先引领学生去感悟这种语言的魅力,体会到不同的语言能反应不同的个性。然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练习写一段话,这时,出示有目的的提示。如:
1、出示填空:我的妈妈很()。鼓励学生放胆说,学生肯定会有五花八门的说法,温柔、严肃、啰嗦、勤劳、懒惰、……
2、师追问: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从她说的什么话中感受到的?
交流
3、可以将你刚才说的整理成一小段文章吗?题目就是()的妈妈。尽量写到能反映妈妈性格的语言。
这个设想我还未实施,很期待学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