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反思 >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反思

时间:2016-11-15 10:43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反思篇一:

  《孙中山破陋习》是一个历史故事,课文以鲜活的文字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在教学的时候,我是这么处理的:

  教学第一自然段,我紧紧围绕第一句话设计一个总问题: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让学生从“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体会姐姐的能干,从“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体会姐姐的活泼,从而明白姐姐是那样能干、活泼,所以孙中山喜欢自己的姐姐。

  教学第二至第七自然段,重点引领学生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了怎样的伤害,让学生想想姐姐当时承受的痛苦,以至于改变了姐姐的活泼的个性。让学生从姐姐的前后变化中体会封建陋习是多么害人。在教学这一环节中我重点使用了句子的比较法,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对学生也进行了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的训练。如:“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与“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两句话的比较,问学生哪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让学生体会到“深深地”、“幼小的”两词说明他虽然年纪小,但永远不会忘记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把句子写具体,可以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一举两得。我也很注重标点符号在文中的作用,如何让学生体会一个省略号。在教学姐姐被妈妈缠足的过程中,出示了几张图片和资料。如看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穿的小鞋,女人被缠足后的畸形的小脚,我声情并茂的解说,真的让人感到缠足这种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实在是太深了。

  教学第八自然段,重点抓住“首先”和“上千年”体会缠足这件事迫害了中国妇女上千年,所以孙中山首先废除的就是缠足陋习。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反思篇二:

  教学开始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孙中山是一位怎样的人?教师补充:他是我们中华民国的第一位临时大总统,被称为国父。

  “破”是什么意思?打破、破除的意思,陋习是什么意思?残害百姓的习俗。课题的意思是孙中山破除了陋习。

  课文中的陋习指的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指名回答。

  教学时围绕姐姐缠脚前与缠脚后感情变化为主线进行教学的。姐姐缠脚前不怕吃苦,什么活都干、爱陪孙中山玩、爱唱歌。这样的姐姐孙中山非常喜欢。缠脚后的姐姐,失去了笑脸、失去了笑声。

  姐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都是缠脚惹的祸。妈妈是如何给姐姐缠脚的呢?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教师补充:封建社会的妇女,女孩到了四、五岁左右就要被缠足。为了使自己的脚长成“三寸金莲”,用一根4到5米长的布条,把本来直的5个脚指头折断,藏在脚底下,捆绑在一起,好长时间都不能拿下来,让自己的脚腐烂,不长肉。

  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孙中山和妈妈的对话?指导学生读出孙中山的生气与心疼,读出妈妈的无奈。还要读出孙中山的敢于同封建观念做斗争的精神。

  整篇课文我抓住了关键词语来教学,但是学生读的比较少,应适时让学生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反思篇三:

  《孙中山破陋习》以鲜活的文字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时和缠足后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理解掌握课文的内容,感受缠足的残忍,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孙中山破陋习》这篇课文所描写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现在已经很难见到缠足了,学生也无法深刻体会到缠足的痛苦,如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成了本课时需要考虑的事情,考虑再三,决定设计一下几个环节:感受缠足的残害,体会妈妈的无奈、感悟孙中山的决心。以一个大问题贯穿全课:孙中山为什么要破缠足这个陋习,感受缠足的残害、妈妈的无奈和孙中山的决心都是围绕这个问题来进行。

  课堂毕竟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本课中在有些环节没能放手给学生,比如:孙中山破的是什么陋习,课堂上我是直接出示了课文的最后一小节;课文是怎样介绍缠足的,我也是直接出示,其实这两个环节完全可以让学生先去文中找一找,然后再交流。

  课堂中有许多生成的内容,包括教师生成和学生生成,课堂上出现了生成内容之后需要教师及时、有效地处理生成,如果处理到位的话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中出现了教师生成,但是教师没能很好地抓住。

  本课中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朗读的训练,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还存在着其他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前进。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反思篇四:

  《孙中山破陋习》是一个历史故事,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以前的事知道的很少很少,所以我们教师要清楚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与生活经验背景,是学生的真实起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起点。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改变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中年级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设计,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才能有效。整节课的教学主线清晰明了,重点比较突出,难点也得到有效的突破,能结合文本进行适当的语言文字训练,给予学生一定的学法指导。

  课文以鲜活的文字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的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故事中的孙中山、姐姐、妈妈这三个人物个性鲜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姐姐是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兄妹的感情、姐姐的受害是孙中山引发破陋习的主要原因。学生只有去认识姐姐,了解姐姐,才能真正的感受姐姐的快乐,抚摸姐姐被刺痛的心,才是有效的阅读。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去认识姐姐,通过上堂课的学习,知道了缠足前的姐姐是个活泼又能干的姐姐,但以后的几个月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了?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体会,比较中感悟,从而引出两个问题。小组讨论,学习学案上的内容。了解姐姐为什么没有了笑脸,没有了歌声?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让学生知道缠足是怎么回事?学生对于缠足只是浅显的了解,并感受不到它对中国妇女身心残害之深。是呀,由于社会的进步,也就是孙中山的功劳,缠足这一陋习早已销声匿迹了,对于我们这一代中青年老师来说,如果不去下功夫了解,脑子中对缠足是没有深刻印象的,只是无端地觉得那是用布长期包裹不让脚长大,最终形成小脚。而对于八、九岁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没有看到过,没有听到过,更没有什么体验,可以说是白纸一张。

  要让对缠足没有任何感性认识的学生,单凭文中“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这一句话来感受缠足形象,进而来感受缠足的毒害,是远远不能震撼学生的心的。

  我们需要在课前研究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设计出示缠足图片,旁白介绍缠足陋习这一环节,补上教材的空白点,打通了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界限。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知识,更主要的是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对缠足厌恶、憎恨的情感,为能很好的朗读出姐姐痛苦的语气做了铺垫;也为下面与少年孙中山产生共鸣,感悟他那真挚的火热的心积蓄了力量,打下了伏笔。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反思篇五:

  <<孙中山破陋习》是一个历史故事,课文以鲜活的文字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在教学的这课时,以下这几方面做得较好:

  一、质疑导学法运用的恰到好处。

  我教学的第一部分是第7自然段,一开始,就让学生自由读第7小节,此时的姐姐是个怎样的孩子?让学生质疑。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姐姐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引入重点段落的教学。我创设了学生质疑的氛围,激发了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思维和质疑能力的培养也渗透在了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把握上是一个飞跃。

  二、充分朗读,感悟人物性格特征。

  这篇文章有三个人物,个性鲜明,必须经过学生自身朗读揣摩体会,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老师的讲代替不了学生的阅读实践。我课上应用很多时间进行朗读训练,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的情感。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三、利用图片,画龙点睛。

  我在课上,几处教学都出示了图片。如看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穿的小鞋,女人被缠足后的畸形的小脚,我声情并茂的解说,真的让人感到缠足这种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实在是太深了,从而为学生最后自然而然地说出孙中山的伟大,孙中心破缠足陋习真的是解放了广大中国妇女。

  在教学中,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足的地方是情感的铺垫还不是很扎实,师生情感互动、学生和文本的情感互动还不够深,导致某些地方的朗读不够到位。我定会吸取经验,再接再厉。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反思篇六:

  2013年12月13日我上了一节“师徒结对课”,选的是第24课《孙中山破陋习》,由于和师父不同属一个年级,因此并未能够观摩师父上这一课,但师父却在我上课之前给出了很多的指导与建议,使我深受启发。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的课堂教学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仍需要不断提升。下面就这次课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文本基本内容

  《孙中山破陋习》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文章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能够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思路

  全文共8小节,设计的教学思路如下:

  环节一:首先从解题入手,由学生质疑课题,提出问题。假设主要问题有“什么是陋习?”“破的意思?”“孙中山是谁?”“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等,其中抓住“陋习”的含义讲解,接着从“孙中山”入手,课件呈现孙中山主要资料,再联系课文,直接切入课文第8小节,进行简单了解,学习长句的断句。

  环节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包括生字词和课文的朗读。

  环节三:再由第1小节入手,重点理解“孙中山的姐姐是个怎样的人”及“孙中山对姐姐的情感”。

  环节四:此时由第1小节直接转入第7小节的学习,体会姐姐在以后的几个月为何再也没有展露笑脸和歌唱,从姐姐前后的极大反差中感受缠足给姐姐带来的巨大伤害,而“这件事”也给幼小的孙中山带来了深深地刺痛,于是,返回学习课文2-6小节。

  环节五:2-6小节为本课学习的重点,采用的是分小节详细分析,其中结合图文资料向学生展示了封建缠足的相关情况,让学生身同感受缠足的那种痛苦,加深对姐姐受苦的体会,加深理解母亲“叹了口气”“含着眼泪”等复杂心情,同时也更加深学生对孙中山所说的话的体会和理解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痛恨与抗争。

  环节六:紧接上文重点内容的学习后,继续加强第7、8小节的印象,让同学们在读中加深体会。最后总结全文,以开放性的问题“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结束全文。

  三、教后反思

  这节课后,通过与师父和其他老师的交流,我得到了宝贵的建议,非常感激他们的指导。课后我也进行了思考,想必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课堂氛围生动性不够,教师用语不够亲近学生。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天真活泼的阶段,他们喜欢有趣、生动、有亲和力的氛围,活跃的课堂是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主动思考的课堂,过于严肃的氛围反而不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这节课可能因为听课老师较多的缘故,学生的课堂表现偏于安静,总体的活跃程度没有平时高;但另一方面,课堂纪律比平时要好,这也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之一。活跃的课堂可以调动孩子兴趣,但又并不能保证能够掌控好课堂纪律,而安静的课堂可以让每个孩子都听清楚内容,但又不能保证孩子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何时可以做到活跃的课堂氛围与良好的课堂纪律相结合呢?

  二是教师语速过快,讲的过多。上课时抱着尝试一节课将这一篇课文结束的心态,所以上课时语速偏快了,课后回想起来平日的上课中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一点还需要引起我的注意,而更重要的还是我上课时说的太多,让学生说的少了。课堂上,我总担心学生对重要的知识点不理解、记不住,所以就反复引导和强调,还有重复学生回答内容的习惯,生怕某些学生听不见或漏听了,事实证明,这样教师不仅很累,而且学生学得也不扎实,因为不是他们自己经过深刻思考得到的,不是从他们自己的口中说出的,这一问题需要逐渐解决。

  三是加强朗读,读中理解。想要学生能够深入思考问题,从他们口中说出重要的信息,一定要通过多读,在读中加深体会和理解。本次课上,朗读还是少了,特别是重点学习2-7小节时,应让学生在多读中体会和理解孙中山对缠足陋习的痛恨和坚决反抗,体会孙中山母亲对给姐姐缠足一事既心疼姐姐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等内容。每次课堂上缺少朗读,我想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我感觉课堂时间不充足,某些朗读就忽略了,这也是课堂效率需要提高的表现。

  四是最后的课文结束处理不当。这堂课在进行到最后重要内容第5小节学习时下课铃响了,此时我结束了课文学习,没有涉及到本文的最重点内容,即体会孙中山对缠足陋习的痛恨和坚决反对。最后的处理很欠妥,因当时学生已经有足够的情感共鸣可以深刻体会到孙中山的感受,所以因顺势将关键点点出。

  以上就是此次师徒结对课的教后反思,仍有许多需改进之处,多学习吧。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反思篇七:

  《孙中山破陋习》这是一个历史故事,课文以鲜活的文字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的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故事中的孙中山、姐姐、妈妈人物个性鲜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在指导学生感悟文本中人物个性的教学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三个人物的句子,然后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和交流,使学生走进文本,阅读课文。在整篇课文教学中,我运用了以下方式:

  1、朗读感悟:本文主要是孙中山与他妈妈的人物对话,感情真挚动人。在教学中我用了很多时间进行朗读训练,再通过读来表达所体验的情感,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通过朗读学生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能体会妈妈的伤心和无奈,也能了解孙中山的心痛和愤怒。

  2、说话练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留白想象的环节,想一想妈妈会做什么,会说写什么,孙中山当时怎么样?这说话练习,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能运用学过的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这一练习达到了我预想的目的。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