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教学反思篇一:
《女娲补天》是三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流传于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祸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我为这篇课文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课文,了解感悟女娲补天故事的神奇。第二课时复述故事,指导写字。
这节课,我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因此,备课时,我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增强复述故事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一、成功之处,体验欣喜。
1、运用多媒体手段
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引导探究性学习,整堂课通过学生质疑,再引导解疑,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运用画面激活法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如“天塌地裂”的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比较少见,学生虽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但仍然比较空洞。此时我出示的一组图片和声音,有助于学生能够在视觉、听觉上进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出示的句子以及课文人物的情感。再如“金光四射”“五彩云霞”虽然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见过,但是感受不深,这时,我搜集并出示“金光四射”“五彩云霞”的图片,学生被美丽的图片迷住了,在一阵阵“好极了!”“太漂亮了!”的啧啧赞扬声中,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金光四射”“五彩云霞”这两个词,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课堂效率,为女娲的神力而惊叹。
3、角色演绎法
《女娲补天》是一篇学生非常喜爱阅读的神话故事,整个教学学生的心都被女娲的善良、勇敢、吃苦耐劳等光辉形象深深地牵动着,我引导学生去想象,去体验,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在这堂课中,我尝试着让学生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和品质,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课文,理解文本。
4、运用板书,激情总结
我设计运用的板书,力求体现神话的起因、经过、结果,也体现我的教学思路。
最后总结时,我借着板书,引导学生一又一次有感情读课题,加深了学生对这个神话故事的印象。
5、作业设计
第一个作业在书上写出你想对女娲说的话,第二个作业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既有动笔也有动口。
二、遗憾之处,改进措施。
1、在上课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语不够多,而在引导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够灵活的现象。
2、我没能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在今后教学设计时,我要多准备些学生独立思考、自读自悟、质疑解疑的时间,多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实际设定教学环节,这样学生乐学,教师轻松。
3、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拓展的书目,使其学以致用。只有这样,学生自学的能力才能循序渐进,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会日益增强,积累量会日渐丰厚。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篇二:
神话故事是我国宝贵的民间文艺瑰宝,让学生爱读、会讲,设法让学生浸润到这种民间文化的氛围中去,从中感悟、熏陶,直至喜爱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我注意让“读”深入课堂,落在实处。我的基本教法就是从感受到领悟再到积累最后到运用”。我设计的基本学法是:以读为基本手段,促进理解、促进感悟,习得语感。
一、在倡导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关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塌的情景,教者引导学生体会一边串叠词“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的作用,感受其传达出的人间惨状。
再如:三、四自然段的教学,教者引导学生找出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一连串动词,既使学生感受到女娲补天的艰难,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这一连串动词生动传神的表达效果。
二、本课的教学注意把精力花在学生个性化、创造性读的训练(www.guaze.com)。课文中“女娲补天”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根据各自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用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学生读得动情大家听得入神。同时,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结果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
不足之处有:
1、由于把课文读的太多,课文的复述没有完成。应该直接跳到补天的过程之上,再让学生去感悟女娲的品质。可在前面书读得有点多,后面显得有点紧张。
2、我压制了学生的一些质疑,没能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在今后教学设计时,我要多准备些学生独立思考、自读自悟、质疑解疑的时间,多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实际设定教学环节,这样学生乐学,教师轻松。
3、课堂语言不够丰富,激励性不大,每个环节连接的不够紧密。在上课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语也不够丰富,而在引导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够灵活的现象。
反思这节课,我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课堂上驾御能力不强、很多地方处理的不够灵活、教师的评价语很不到位。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学习和加强的地方。课结束了,但是思考并没有结束。通过这节让我明白,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多开公开课锻炼自己。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篇三:
《女娲补天》是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4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我讲的是第一课时生字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读通课文,识记生字,并会写课后七个一类字。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用游戏、比赛形式贯穿课堂始终,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现,各种能力得以提高。在学生自由读文后,我采用“我说你画”的形式让学生画出文中优美的词语、词组,在画时,我告诉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如词语用——,词组用(),让学生学会积累好词好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认读词语时,我采用男女生接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等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游戏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生字、词语,并从中体验到了识字的快乐。
二、学会发现,培养能力。
在比写字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自学要求,先同桌合作学习,然后指名板演,学生养之有素,在板演时,会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偏旁、音序,为学习生字节省了很多时间;另外,在学生板演时,我让其余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当小老师的准备,这样,他们就看的非常专注,并能及时发现问题,主动上黑板纠错,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在观察发现中学习,使学生自主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留心观察,养成习惯。
小学一、二年级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特别是正确写字姿势的黄金时期。课堂上,我时时注意学生的坐姿,读书、写字的姿势,回答问题时的站姿及声音是否洪亮等,我都会及时给予肯定或提醒。使学生在整堂课上,精神饱满,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学习就是发现问题,认真反思,这节课也存在有不足。教学语言不够简练,在每一环节比赛结束时,没能用精确的语言及时给以总结、点评;在比写字一环节,最后让学生把每个字在本上各书写一个,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再做出合理的总结、点评,效果会更好。
在反思中学习,在历练中成长。每一次讲课都是一次很好的历练,悉心反思,收获颇多。我将扬长避短,扎实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都能学有所获。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篇四: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31课的课文,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体会女娲勇敢的精神,顽强的毅力,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3.复述故事。从课堂效果来看,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本课的内容,也进行了适当的语言训练。但在时间的掌控上仍有不足,另外板书设计也略显单调。
整体来看,本节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进行了先读后说的训练,循序而渐进。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时,以填空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使学生对于整篇课文有了较为细致的把握。接着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从中体会女娲补天的艰难,也为后面的感情朗读打下一定基础。学生在把握文章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后,朗读感情更加充沛了,能够以自己的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另外,在具体讲解女娲炼五彩石的部分,结合作者的写作特点,抓住几个重点动词,让学生结合大屏幕上的提示,边说边做,使学生一是体会了女娲补天的艰难,二是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生动具体,学习了动作描写的方法。本节课的课后题中,提到:让我来讲讲这个故事。这无疑是要锻炼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将此环节设计为进行班级故事会,获得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具体操作是:先以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形式,在组内练习讲故事;而后推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也参与其中,讲述故事的背景部分。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为学生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二是交代故事背景,丰富故事内涵,把之前未曾提到的另一个相关传说,以背景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述,更受学生欢迎,学生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但在时间的分配上,此处仍不够精细,由于怕学生说不好,放给学生准备的时间过长,挤占了后面的评价时间。后续环节本设计为交流评价,让台下学生依照教师给出的评价建议,学会评价他人的故事,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一部分没能很好地完成,今后在时间的掌控上仍要多加注意。
另外,板书的设计也可以再更精巧一些,使板书成为PPT课件的有效而精彩的补充和总结。
总的来说,课的本意达到了。立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本把握了语文教育的特点,在课上也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是开放的、有活力的,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故事描述的绘声绘色。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这提示我:今后,在时间的掌控上要合理把握,准确分配时间,保证课堂的完整性,使语文课堂活泼之中更加严谨,开放之余也不失协调。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篇五:
《女娲补天》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这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敢于奉献的精神。而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我想,在教授学生之前,教师首先应该胸有成竹,自己先去感悟一番该故事的神奇,才能把握准确的点,引导学生去感受。依照我的感觉,我认为《女娲补天》故事的神奇之处就蕴含在女娲从求雨神下雨,找彩石,炼彩石与最后补天的过程中,这些生动的情节在字里行间散发出神话故事的魅力,为让学生领会神奇之处,我先用朗读法让学生多次朗读相关段落和句子,让他们熟悉内容,再引导学生想象补白,随着故事的发展,在关键之处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思维,用自己的想象去丰富神话的传奇,加深对神话故事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及对神奇之处的体会。例:让学生想象天空塌下后的恐怖清静,让学生想象女娲可能对雨神说的话,想象女娲找彩石、炼彩石时可能碰到的困难等,用学生自己的认知和想象思维去加深他们对神奇的体会再好不过了。而女娲手捧补天的液体往天上一泼就把天补好的情节是本课最为奇妙之处,为让学生更具象地了解这一过程,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的长处,通过形象的动画向学生展示了这一场景,学生边观看边发出的感叹让我意识到,他们的确被故事的神奇感染了。
本课教学的朗读法和想象补白法对今后的神话、童话等虚构类课文教学有着参考作用,不失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篇六: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文章讲述了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急人类所急的高贵品质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感受女娲精神是重点。当我第一次匆匆读完这篇课文时,也许是成人的缘故,对文章中的一些词句毫无知觉,没有“林黛玉进贾府”那样细细体察,没有去细细品味文字背后的“力量”,就急忙地备课、试教。课堂上教师的激qing荡然无存,可想而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该怎样寻找突破口呢?“读”是阅读教学最主要的方法,还是让自己认认真真地到文本中去“出生入死”吧。一遍、二遍、三遍……女娲救人、寻石、补天的画面时时在我脑海中呈现,人们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女娲苦苦的哀求、寻石的千辛万苦、补天的沉着镇定在我心中掀起了波澜。文本中让老师感动的地方,就是我要教给学生的东西,需在教学中挖掘的地方。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让女娲的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呢?课标指出,三维目标要整合。我觉得文本特点和人文精神这两者也该是互相整合统一的,所以我在教学时努力做到整合,通过整合突出重难点,通过整合达成三维目标,通过整合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整合中培养学生对阅读神话和传说的兴趣,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整合中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当然在教学各环节中也留下了不少遗憾。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篇七:
选择上《女娲补天》这篇课文,主要是因为这篇神话故事的语言夸张且充满神奇的想象力,拥有丰富的画面感,能让学生产生极浓的的学习兴趣。在仔细研读教材之后,备课时我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并在师傅的帮助下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想多说,努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后,我仔细回顾自己的教学环节,做了以下反思:
●做得好的
一、字词教学扎实有效
首先,我把“燃烧、窟窿、围困、挣扎”这四个词语进行归类,引导学生读后发现其结构相同的特点并举例迁移。其次,针对学生易读错写错的“冶炼”一词,从汉字发展的角度讲解“冶”的意思,让学生自己当老师找出注意的地方并及时范写指正,这样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提高了,还加深了印象。
二、创设情境想象画面
本课的重难点即感受天地的可怕。课文第一自然段围绕“天哪,太可怕了!”具体地描写了天塌地裂之后的可怕景象。教学时我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借助音频引导学生想象训练:看!肆虐的洪水咆哮而来,熊熊大火已经向山顶步步逼近,人们紧紧地抱在一起,瞧那边!一个老人被湍急的洪水卷走了,只听他拼命地着……(生说)一个年轻的母亲紧抱怀中的孩子,只听她……(生说)一个小男孩的衣服被火烧着了,只听他哭着喊……这就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通过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画面到说话训练,层层递进深切感受可怕。
三、对比阅读感悟可怕
本环节也是本课的亮点,通过让学生配乐朗读想象感悟灾难前生活的美好,到再次回读可怕的场景,这一前一后鲜明的文本语言对比,直击学生内心,让他们直接与文本对话,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样学生的体会夜更深了。
●不足之处
1、在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时,教师设定的太多,学生学习梯度不够明显。如“水深火热中人们的情景”,其实可抓住“挣扎”展开想象说话。且三种人物情景的呈现可依次增加难度,如:一个老人被湍急的洪水卷走了,只听他拼命地着……(生说)一个年轻的母亲……还看到了哪些人?
2、一些时候我不敢放开些,压制了学生的一些质疑,没能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在今后教学设计时,我要多准备些学生独立思考、自读自悟、质疑解疑的时间,多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实际设定教学环节。
3、细节处理不够好。如本节课让学生学习用四字词语概括的方法并把归纳出的词书写在黑板上,其实这些四字词语都是一些平时读书写作可以使用的词语,应该及时地提醒学生积累到书本上。还有最后的女娲与雨神的扮演说话,呈现出来的效果不是很好。其实事后想想,这一环节缺乏一个阶段性引导,在没有谈到天地可怕的内容后就直接让学生从语气态度方面做出恳求,呈现的对话总是不够理想。
4、由于缺少经验等多方面的原因,课堂教学的过渡语、引导语和评价语显得有些单调,这些都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篇八:
《女娲补天》是三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流传于千古的神话故事。主要让学生了解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学习女娲补天过程中的艰辛,从而感受女娲那种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补白想象:让他们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的说:“我仿佛看到洪水冲来,房屋倒塌,人也被冲走。”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孩子们在哭着寻找爸爸妈妈。”在这些想象中,进一步体会到神话的神奇,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积累并运用了语言。
反思这堂课的不足之处:
1、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外资源。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欣赏图片。如果当时在欣赏玩图片之后,提问: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更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课堂语言不够丰富,激励性不大,每个环节连接的不够紧密。在上课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语也不够多,而在引导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够灵活的现象。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锻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