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反思 >

《给予树》教学反思

时间:2016-11-10 11:21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给予树》教学反思篇一: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课文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三、说写延伸,升华情感

  说的拓展和延伸,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写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阶梯。语文教学就要体现“听,说,读,写”的训练。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些说与写的环节。当理解“一直盼望”这个词语后,我出示句子“早晨,她盼望——;中午,她盼望——;晚上,她盼望——;……(什么时候,她盼望)”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从而理解一直盼望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小女孩渴望有娃娃的心情。在学习课文后,我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笔,让学生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这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升华了情感。我还设计了一个句式“当什么时候,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联系自己说说自己给予了别人什么,然后将不同人写的内容连成一首小诗。学生很喜欢做。

  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一个课堂就是一个心灵共舞的家园。”我还想说,一个课堂就是一棵给予树,这树上种满了师生相互探究、相互探讨的无穷乐趣;这树上也将结满师生共同进步和成长的累累硕果!

  《给予树》教学反思篇二:

  今天我承担了本年组的校本教研汇报课,按课前预设我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下面针对本节课想从以下方面谈谈:

  1、我们的课题是《多渠道激发写作兴趣》。开学初我们定这个课题,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能主动的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亲身实践的动笔写出来。三年级学生习作是教学难点,我们想尽快突破这个难点。经过半学期实践,应该说效果显著,班级的学生基本上都能提笔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2、这节课我主要是想呈现学生的写话训练,但是学生的写话不能离开文本,因此我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从文本中找写话点,使学生有东西可写。《给予树》这篇课文是可以很好训练学生写话的素材。

  3、这节课我抓住了课文中的陌生的小女孩和金吉娅两个人物,以“给予”为核心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到有关给予的事情,学生明白是谁对谁的给予。想让别人给予你什么?你必须要写清楚明白你想要这个礼物缘由,所以叫学生代替小女孩写出自己的愿望(www.guaze.com)。愿望实现了心理很感动,一定想感谢送自己礼物的人,所以动笔写几句感谢的话。由课文进行写话训练,收到的效果显著,学生能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

  本节课按计划完成了,效果还可以。课堂上也出现许多问题,今后改进。

  《给予树》教学反思篇三: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很花俏的东西。我重视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如在理解课文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理解“如愿以偿”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又如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我也是以对“沉默不语”的理解来引入新课。

  在上课时,关键要对他的答案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问题在哪里,该怎么样改正。有时是回答不完整的要帮他表达清楚;有时是不正确的要引导学生给予纠正;有时是要对其看法进行肯定,表示赞赏。这样,学生的认识、表达等才能得到提高。

  在这节课中,我就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我认真听他们的发言,对不同的回答我都尽量使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如:让学生说说“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时,有学生回答:“沉默不语的意思就是说低下头不说话。”我便肯定地说:“你回答得真精炼。”另一个学生接着说:“老师,我认为沉默不语的意思是说因不高兴或心里有事而不说话。”z这时,我高兴地告诉全体学生:“原来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

  《给予树》教学反思篇四:

  近日我执教了《给予树》,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到来之前,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孩,让女孩如愿以偿,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给予、担心、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方面:

  1、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会人物内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培养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2、懂得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结合我们当前的生本课堂,我这样设计了教学流程:

  一、课前三分钟

  因为本节课赞扬了金吉娅的高尚品质,所以我先让学生交流品德高尚的名言警句或者是四字词语。然后交流圣诞节的相关资料,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西方的圣诞节日,帮助理解本课内容。计划此环节不超过五分钟。

  二、导入新课

  由于本节课学生预习的较好,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很多小知识学生都和老师交流了,比如本课的课题给予树,怎样的树是给予树?“给”的多音字。形近字“矛、予”的正确区分等。所以本节课在导入时比较简单,直入课题。

  三、学习字词

  本节课我让学生学习字词的时间不多,原因是我感觉三年级我们就可以试着将字词放手给学生,我们只当一个检查者即可。从三年级开始学生的作业增多,课文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增多。学习没课课文的时间也就是三四课时,其中还包括处理《配套练习册》、《小学生生活》、作业、单元测试等。

  四、探究交流

  此环节是掌握好本篇课文的最重要环节,我在设计时主要想让学生通过“并不宽裕、沉默不语、如愿以偿”三个词语来理解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个词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体会,老师引导学谈出生母亲的心理活动和金吉娅的心里活动,体会金吉娅的高尚品质。但是在处理本块时我处理的比较仓促,时间比较短。

  一节课下来有令我欣慰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令我欣喜的地方是:1.这是我学习生本以来上过的比较有生本味的一堂课。2.学生在交流时比以前的交流有深度了,课前的交流的品德高尚的名言警句基本上都能背下来。3.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热情比较高涨。

  不足之处:1.本节课的课前交流环节和圣诞节资料汇报交流所用的时间比较长,占用的课堂的三分之一的时间。2.学生在汇报交流生字时也比较浅显,没有写字教学。3.学生在交流课文环节时所用的时间太少了,学生交流的不够透彻,还有很多知识点没有抓出来。4.本节课的板书设计自己比较满意,但是由于自己一直担心时间不够用,书写的很潦草,整个板书设计不够工整。

  总之,语文课堂要以生文本,要抓住文章的精髓,同时还要控制好时间,需要进一步的打磨。

  《给予树》教学反思篇五: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本课教学我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如理解“给予”这个词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默读课文,找到文中的相关句子,展现人物间的相互给予。如从“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可以看出这是妈妈对孩子的给予;从“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可以看出这是兄弟姐妹间的相互给予等等。最后学生自然初品出“给予”就是“送、给”的意思。在解决问题“‘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给予树的句子。引导学生对“一直盼望”一词展开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得到洋娃娃?她希望洋娃娃能陪她做些什么?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出:“因为小女孩很贫穷,买不起洋娃娃,所以盼望得到洋娃娃。”“因为她喜欢。”“因为她很孤单,她希望洋娃娃能白天黑夜地陪着她,和她玩耍。”从而感受小女孩那种盼望得到洋娃娃的急切之心。紧接着,我让学生再次想象“小女孩会在卡片上写些什么?”进而对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在此基础上,学生在回答“‘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时,就能顺理成章地说出“给予树是一棵实现梦想、满足愿望的树。”“给予树是一棵让人如愿以偿的树。”……同时也深一层地感受“给予”的另一层含义――让人如愿以偿。当金吉娅所剩的钱只够买一些便宜棒棒糖的时候,她的心情怎样?我让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沉默不语”、“低着头”想象金吉娅此时会想些什么,体验金吉娅作出选择时艰难矛盾的心情。从而品味“给予”不仅仅是送、给,让人如愿以偿,还意味着放弃、失去。

  《给予树》教学反思篇六:

  《给予树》是一篇有浓浓人文情怀的课文。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对问题解决过程一层一层的感知文本,渗透情感。

  理解“给予”这个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默读课文,找到文中的相关句子,展现人物间的相互给予。如从“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可以看出这是妈妈对孩子的给予;从“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可以看出这是兄弟姐妹间的相互给予等等。最后学生自然品出“给予”就是“送、给”的意思。

  在解决问题“‘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给予树的句子。引导学生对“一直盼望”一词展开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得到洋娃娃?她希望洋娃娃能陪她做些什么?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出:“因为小女孩很贫穷,买不起洋娃娃,所以盼望得到洋娃娃。”从而感受小女孩那种盼望得到洋娃娃的急切之心。紧接着,我让学生再次想象“小女孩会在卡片上写些什么?”进而对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在此基础上,学生在回答“‘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时,就能顺理成章地说出“给予树是一棵让人如愿以偿的树。”……同时也深一层地感受“给予”的另一层含义――让人如愿以偿。

  《给予树》教学反思篇七:

  《给予树》是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爱的教育”专题下的一课,课文主要讲了8岁小女孩金吉娅把本用于购买圣诞礼物的钱为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了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实现了陌生小女孩的愿望的故事。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升华了情感。

  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给予树》教学反思篇八:

  《给予树》所在单元的专题是“爱的奉献”。我在教学时以“爱”为线索,抓住“爱”字来进行教学:

  第一课文的时间背景是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

  第二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第三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

  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

  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给予树》教学反思篇九:

  《给予树》的教学由课题入手,先读准多音字“给”,理解“给予”的意思。接着,我提出本文的重点问题:“为什么圣诞树又叫‘给予树’?”孩子们一开始不太理解,于是,在接下里的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随着对问题解决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渗透情感。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配乐出示了一张写着小女孩心愿的卡片,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所想。我设计环节主要是因为本文一篇有浓浓情怀的课文,领悟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以课文为载体,都能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听到学生的描述,我感受到孩子们那颗与金吉娅一样善良的心。

  除了以上的说话环节,我还设计了另一个说话环节。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位收到礼物的小女孩,说出自己心中感谢的话。通过这个环节,学生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爱的力量。

  这是篇有浓浓人文情怀的课文,文章朴实感人,所以朗读的训练也是我这节课重点。通过比较句子,进行朗读;通过找关键词,分析关键词朗读;男女生齐读,个别读……尽管设计得不错,但在整堂课上,觉得还应该在朗读上花更多的时间,只有这样,通过一次次朗读,唤醒孩子们体内的情感,进一步帮助孩子理解文本。

  《给予树》教学反思篇十:

  在《给予树》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扣住了“爱”这条情感线,让学生在读书感悟的过程中,感受金姬娅的“爱”。本节课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走进人物内心。

  《给予树》教学中,让同学们走进文本感受金吉娅的内心世界。直接让学生品读金吉娅买完礼物回家后的部分。“沉默不语”的金吉娅在想些什么,结合一至三自然段。对比哥哥姐姐“兴高采烈”的表情,体会金吉娅深深地自责、难过的心情。从而感悟出金吉娅是一个体贴、懂事的女孩子。

  二、感悟“给予”。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的品质。我设计了在背景音乐下让学生扮演金吉娅来到商场,看到给予树上的心愿卡片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的环节。这种亲身实践,感同身受,更能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理,从而达到读懂人物的目的。理解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与体贴。

  三、延伸升华。

  语文教学就要体现“听,说,读,写”的训练。本节课,在学习课文后,我还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笔,让同学们替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封感谢信。通过小练笔,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升华了情感。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