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篇一:
《科利亚的木匣》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十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四年后数了五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在课堂教学中,我把主要线索及文章的内容也分成几个步骤来完成.每个步骤都设置了学习检测题.学生通过我的引导,有目标地进行朗读,直接与文本对话,一步步找到科利亚怎么埋木匣、第一次怎么挖木匣、挖不到木匣怎么思考的,以及怎样从这中间明白事物变化的道理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能尽快找到答案.有学习的成就感.而且通过循序渐进的诱导,文章蕴含的道理渐渐展现出来,学生体味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随着时间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步子也一天天长大”,我还让一个学生在讲台前跨步比试了一下.课堂气氛就活跃多了.
后来让学生讲述“周围的事物都在变化”,她们都能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变化说出来.而我因此就引出了一个故事,怎样依据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做事的方法.因为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道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通过我所举的例子,明了只有随机应变才能做好事情.
我觉得课堂上节奏有一点慢,可以更紧凑一点。当学生想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也是为了赶进度,就让她直接用朗读来表现了,失去了一个生成亮点的机会。合作探究部分有些耽误时间,导致后面的当堂检测的时间很仓促,以后要增强课堂调控能力,分配好时间。
我认为,语文老师可以给自己的心灵留一方天空,简简单单教语文,还语文课轻松本色,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吧!当然,轻轻松松学语文,还语文课轻松本色,就是营造氛围,研究策略,讲究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高效地学习,自己品尝到智力活动的快乐,体验到学习成功后的喜悦。
我感觉在这节课中,优点是:思路比较清晰,注意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并能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还注意引导学生写法的指导,练习说话。
但也有需要改进之处:
1、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够,例如对归纳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想象方法的指导,要有具体策略如:可结合图片想象;可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可通过读语言文字想象等。
2、重视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强化训练,学生已掌握的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巩固训练。
3、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上下功夫,力争每节课,都要找准一个点指导学生朗读,在读的方式方法上多样化。
4、重视发挥教师的评价功能,课堂上利用教师的评价强化学法。
在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后,我也知道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力使同学们能在轻松自在的课堂上表现自我。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篇二: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十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四年后数了五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但我主要还是把重点落实在读准字音,分析字形记住字形和理解字意上。虽然是三年级学生了,写拼音的能力很差,尤其是经常也出现错别字,因此我尤其重视记字形这一块,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其次,用比较法记字形、理解词义,另外还可通过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等形式让学生记住这个字,在字义理解方面,我们也可通过多种形式达到。有了这些做基础,学生理解起课文来也就更方便了。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时,先从整体入手,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即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层。教学重、难点放在第二课时,让学生在初读领悟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要讲述的道理。
在课堂教学中,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学习课文,学生通过我的引导,有目标地进行朗读,直接与文本对话,一步步找到科利亚怎么埋木匣、第一次怎么挖木匣、挖不到木匣怎么思考的,以及怎样从这中间明白事物变化的道理的(www.guaze.com)。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能尽快找到答案,有学习的成就感。而且通过循序渐进的诱导,文章蕴含的道理渐渐展现出来,学生体味到了学习的快乐。
整堂课,自我感觉条理比较清晰,给足了时间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问题,不足的是:感觉课堂不够热烈,没有高潮掀起。另外,我的导语比较平淡,没有很多的修饰、点缀,教学时问题解决可以采取多元化模式,如让学生说说周围有什么在变化这个问题时,学生一时半会想不起来,当时如果分小组讨论一下,效果可能会更好。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篇三:
本次同课异构,我讲得是三年级上册语文的《科利亚的木匣》。
这篇课文围绕着“苏联卫国战争”的背景,主要从埋木匣—挖木匣—受启示的顺序展开叙述。
在讲读埋木匣的部分时,为了不使教学过于呆板,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边读边学着科利亚做埋木匣的动作,从中体会科利亚埋木匣时的心情。
讲完“埋木匣”的部分后,随着故事的顺序发展就到“挖木匣”了。反复读科利亚思考的句子,从思考的动作词语中,学生很快就可以说出科利亚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接下来,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再结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点明故事的主旨:随着时间的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在上课之前,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环节,拿出自己的童年对比照,让学生观察发现,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能体会周围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讲课结束后,我总结了一下,发现课堂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
一、忽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新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通过有目的的交往而实现的受教育者自我构建的一种实践活动。有句话很好地诠释了教师所担当的角色:“教师的职责表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为,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好的教学设计不应该是严谨的教学流程,更不应该是问答式的教师提问,学生解答的单一形式。而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是对当下实态的过程的有效对策。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线索的教学设计。
重审我的教学设计,全篇课文我都围绕着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去进行,而不是由学生发现问题再由学生去解决。如果我以学生当初提的两个问题为教学主线,紧扣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在课文中自己寻求答案,然后来讨论通过读课文你可以解决哪个问题了。这样就可以把埋木匣这一部分,在两个问题中得到讲解。既避免了学生过于被动,由老师提问学生找答案的局面,又使整堂课的内容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在展开,收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得以融会贯通。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提问,学生寻找答案,全班读一遍。按照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板块。我做得还不够。
二、片面追求高效课堂的实施。
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
为了在我的教学中能体现“高效课堂”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许多环节在课堂中进行。在短时间内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这就是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可是我没有从实际的情况出发,由于我设计的内容繁多,该课文又是一篇故事性的文章,不能把一个故事拆开来讲,结果导致我在试讲的时候有些不够时间,还因为环节过多而导致学生听起来有点混乱。
故事性的课文最怕就是思绪混乱,因此我一再的修改我的教案,该舍弃就舍弃,教案的设计应该回到最初的目的:让学生更能听懂。
三、情绪高亢,教师语言魅力不足。
用语言去发蒙,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激励,用语言去引悟;用语言去赞美,用语言去督促,这就是教师语言的魅力。
课前我故意到人少的地方使自己的热情高涨起来,很快地我在课堂上就可以进入情绪。却在课堂结束以后,我的指导老师提醒了我:
教师的语言应该有轻有重,如果整节课都出于高亢的情绪中,学生很容易会产生疲惫感。的确,课堂前半节的时候,学生被我带入到故事里,可是到了后半节课,只有一部分的学生集中精神听我讲了。语文教师对于语言的把握非常重要,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是吸引学生学习的关键。这个将会是我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目标之一。
四、教学方法单一还不够灵活
在教授科利亚“怎样埋木匣”和“怎样挖木匣”的时候,我只是让学生首先是朗读接着带着问题有层次的朗读并且说出自己的体会或是谈谈自己的体会,教学的方法过于单一,如果再加上一些合理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就好了!
在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后,我也知道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力使学生能在轻松自在的课堂上表现自我。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篇四: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明白了故事梗概,划分了大的段落,从而让学习分成阶段性,把教学重、难点放在第二课时,让学生在初读领悟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要讲述的道理。
为了能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分析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又能让学生置身于科里亚的生活背景,于是课堂上,我逐步提出了问题进行故事式的串讲:1、那他是怎么埋他的小木匣的呢?2、科利亚一边埋木匣一边心里在想些什么呢?3、科里亚挖木匣前的心情和没有挖到木匣的心情变化。4、分析科利亚找不到木匣的4种可能。在串讲问题时,学生把自己当成了科里亚,一种同感的心理让同学们同喜同悲,感情上来了,体会深刻了,使整堂课的内容始终围绕着中心在展开,收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把主要线索及文章的内容也分成几个步骤来完成,每个步骤都通过我的引导,有目标地进行朗读,直接与文本对话,一步步找到科利亚怎么埋木匣、第一次怎么挖木匣、挖不到木匣怎么思考的,以及怎样从这中间明白事物变化的道理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能尽快找到答案,有学习的成就感,而且通过循序渐进的诱导,文章蕴含的道理渐渐展现出来,学生体味到了学习的快乐。
教学完本课,我突然发现我提出的要解决的重难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该怎样把科里亚那时还小,步子也小,四年以后,他大了,步子大了一倍,应该量五步,他却走了十步,所以他刚开始时,没有挖到木匣子。这个现象与发展的眼光看看待问题怎样解决呢?一时间没有很好的落实,按照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只能粗略的提出身边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要学会应变,至于举例,孩子们真的很难。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篇五:
《科利亚的木匣》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课文。本文写的是科利亚在战争开始,从家门口向前数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四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文中一句“他从家门口向前走,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是写科利亚埋木匣的过程。句中用了“放、盖、踩、撒”等四个动词,写出了科利亚是个细心、善于思考的孩子。在学习这句时,我重点让学生找出描写科里亚动作的词语,从而让学生体会词语的妙用。
文中还写到了科利亚的两次挖木匣。第一次写道: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整个过程,只有一个“挖”字,可以看出科里亚心理的着急。第二次写道: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此次把科利亚挖木匣的过程写得更为简单。科利亚是怎样挖的,他挖到木匣又是怎样做的?此处,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
为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学着科利亚埋木匣的写法,写一写科利亚第二次挖木匣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在写时,能用上一系列的动作词,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老师表演挖木匣的过程,学生观察。2、学生交流挖木匣的动作词,教师板书。3、学生根据板书,写一写科利亚挖木匣的过程。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表演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到了动词的妙用,也体会了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学生作品:
科利亚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五步停了下来。他蹲下身子,拿起铁锹挖了起来。科利亚挖呀,挖呀,终于挖到了木匣。“啊,我的木匣子。”科利亚高兴地叫起来。他放下手中的铲子,轻轻地捧起木匣子,又把木匣上的灰尘吹干净,然后打开木匣的盖子一看,里面的东西一样也没少。——余梓峰
科利亚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五步,在地上画了一个圈。他拿起铲子,用力地挖起坑来。不一会儿,他果然挖到了木匣子。他继续挖,木匣终于全露出来了。科利来拨掉木匣上的泥土,然后从家里找来一块布,把盖上的灰尘擦得干干净净。他打开木匣一看,里面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余凯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篇六:
在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课时,我出示了阅读提示:如果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应按怎样的顺序讲?概括一下学生的回答,就是一下三个内容: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他知道了什么?
阅读提示给了学生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再次认真读课文,各抒己见。在理解“第一次为什么挖不到木匣”时,有的孩子说:“科利亚首先从妈妈的木匣没有丢,还在原来的地方得出结论,自己的木匣不会丢,而且也在原地。”又有学生说:“科利亚的妈妈是大人,她的步子不会变大,而科利亚就不同了,他的步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步子变大,这样根据原来的步子是找不着的。”我又问:“科利亚是你们这样想的吗?”学生齐声回答:“是”。我让学生读文中11—12自然段就是答案。我出示“果然”一词,让学生找出文中带该词的句子,并读一读,用“果然”一词练习说话。布置作业,让学生把课文最后一段抄在笔记本上,注意冒号和双引号的用法和正确写法。
我借机阐释了,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光是人的身体在发生变化,就连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电器走进了千家万户,这样我们的社会也不断发展,我们的知识也随之而增长,文化生活也就丰富了等。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篇七:
这节课我上得轻松,学生也学得开心。
我想主要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他们学习劲头高涨,踊跃回答。令我惊喜。这不由使我想起保守教学,以前老师总是不放心学生,学生呢围着老师的问题转,学生的思维经常被束缚。这节课,有几个优点值得一说:
首先,在识字教学上,让学生先预习,通过查字典等多种渠道,运用以前学过的识记生字的方法,自主识字,培养自学能力。课堂上,采用“同桌认字学词”“多音字重点提示”的方法,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这样,真正做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花的时间少,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个环节,我以“重点问题”为线索,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科利亚的木匣》篇幅较长,段落较多,假如按保守的教学方法,逐段讲解,所费时间多,效果也不好。这节课,我抛出问题:“科利亚是怎样找到木匣子的?”通过讨论交流,引出重点段落(9~11),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知道了科利亚是怎样找到木匣子的,并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总之,这节课,我始终用赞赏、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始终以主人翁的地位自主学习,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