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反思篇一: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二至五自然段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我把握住了略读课教学的步骤,让学生从阅读提示入手,按阅读要求独立阅读、思考,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我紧紧围绕香港是“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和“香港的夜景”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读、思、议、找,全面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达到了阅读教学中“自悟自读”的境界。
2.香港离我们比较远,可以说大多数学生甚至全班学生没有去过香港,为了加深学生的体会,教学中运用图片和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文字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体会到香港的繁华和美丽。
3.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许多词语,如,“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一应惧全、举世闻名、璀璨无比”等词语,对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查字典(词典)和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这样可鼓励学生多积累、多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4.在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积累的基础上,开展学练结合。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小练笔。在写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课文中的有些词语和句式可以完全迁移过来运用。由于前几课进行了这方面的练习,学生的习作灵感和思路大为开启,较好地达到我预想的效果。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说起来容易,写起来就难了,有些学生落到笔头上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培养学生的说和写的兴趣和自信,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使学和写真正结合起来。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反思篇二:
一、过渡语不够自然,有些形式化
我自己感觉特别明显的是海洋公园的这一段,当几个学生说到海豚和海狮的表演精彩并进行朗读以后,我说:“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吧。”这时,我忽然想起备教案的时候,想的那句过渡语挺好的:“看着这生动的画面,读着这有趣的文字,我们仿佛真的来到了海豚和海狮表演的现场呢。瞧”。课后,我想,当我说“让我们也来读一读”时,孩子们已经做好了读的准备,我后面一说,反而显得多余了,真是在“背教案”了。
还有一处是“齐读这个自然段,你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美丽的夜景吗?”刚开始几个孩子说了灯的海洋、五光十色这几个词语,于是我提醒:“不再只关注了第5自然段,从课文的其它自然段去找找。”这时,小邱不负我望,把“璀璨”找出来了。现在,我想,如果当时都没有找到,我又应该怎么引导比较好呢?
二、课堂生成还不能随机应变,过于死板
课开始时,词语读罢,我问:“小朋友,读了课文,你知道香港是个怎样的地方吗?”有个学生说:“我觉得香港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地方。”有个学生说:“香港是个万国市场。”于是我提醒了,“书上有一个句子,是总的来赞美香港的,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这时,孩子们开始翻课文了。我环顾了一下,发现小钱翻的正是这页,看来他已经找到了这句话了。果然不出所料,他答对了。我觉得现在我设想的课堂还是蛮“理论”化的,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我是以教案为标准,拼命地把学生的回答往我预设的方向靠,不是“标准答案”的,我就过滤掉;是“标准答案”的,我就欣然用之。其实这反映出我还没有仔细地倾听学生的回答。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再加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说出来,这就是本事了!
三、多次口误
第一次是在海洋公园的说话训练那里,小江同学说了“海豚的水上芭蕾”表演,我说成了“多才多艺的企鹅”。第二次,把小杨同学的当中一个字读错了,想来是当时太紧张,声音有点颤拦,音发错了。第三次,想叫的是举手的“小谢”同学结果出口却成了没举手的“小黄”同学。以后可要注意喽。
四、课堂生成不深入
“出示香港夜景的照片,看了这幅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自由回答。“你能不能用书上的句子来赞美香港呀!”我目的是想引出第一句:“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结果孩子就读起了后面的几句话:港湾里的灯光、马路上的车灯、高楼大厦上的霓虹灯。于是,我灵机一动:“这么美丽的灯光汇成了——一个灯的海洋。”这样总算行了,但是我说出来的。现在,我想,如果当时看着香港的夜景图,让孩子们说说这幅照片里都有哪有灯光,香港被这些灯光包围着,看起来像什么,效果会不会好些?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反思篇三: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特别强调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为了让学练结合落在实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文本,潜心领会文本,善用巧用文本中的每一个句段,把这些句段当作练习点,让学生在读中悟,在学中练,以此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语言的准确性,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浓厚兴趣,不断提高语文能力。这种学与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更新了教学形式,而且拓展了教学内容,依据文本,活用文本,让语文课的味道更浓,让学生学起语文来更有滋有味。
片断一: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读的非常起劲,我也非常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志,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好,我们分段读课文。但是老师一个要求:读的同学读准字音,读完后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这段说了什么?听的同学要听清读得是否准确,并边听边从文中找出一句概括段意的句子。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概括段意的句子。
根据学生所说出示段意
①总的介绍香港的地理位置和在亚太地区的地位。
②香港是个著名的世界商品市场。
③香港的美食很有名。
④香港是个旅游胜地。
⑤香港的夜景非常美丽。
⑥赞美香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谁能根据各段段意用“先……接着……后来……再……然后……最后……”的句式来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同桌练说,指名说,师引说。
小结:我们一段一段的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各段意思,再把各段意思连起来说,就是全文的主要意思,这就是“段意连接法”,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年级学生由句到篇的训练不容忽视,为此引导学生在读中把长句读短,又把短句连成篇,锻炼学生的概括组织能力。
片断二:
师:在这一课中,作者紧紧围绕着中心句,从不同方面把内容写具体,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的方法,试着写一写你所了解的香港其他方面。
课件出示:(总写)香港是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写)
学生练写,交流
反思:在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积累的基础上,开展学练结合,让学生依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写写香港其它地方的美景。在写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课文中的有些词语和句式可以完全迁移过来运用,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www.guaze.com)。但是由于学生对香港所知有限,写起来有些难度。
细思量,这节课还留下了很多的遗憾:一是对于每一部分连接词设计得不够精心,语气平淡,不能准确的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中。二是预设不够。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设计让学生以导游的形式带领大家学习课文,事先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导游团设计导游词,但是事前没有教给学生设计导游词的方法,以致于学生上台介绍时只是大量列举课外找的资料,最基本的文本反而被忽略了。
有得有失,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是最常见的。只要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演绎更多的精彩。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反思篇四:
《香港,璀璨的明珠》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浅显易懂,结构分明,特别适合孩子自学。但是这节课,我却是手把手一点一点的去教的,作为同行的老师,你们一定会问为什么呢?别着急,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在整体预习时,孩子们预习的很到位,直接找出了每段的中心句,也总结了全文,这让我很困惑,这节课孩子们已经会了,我该教什么?回到办公室,我就把我的疑问向师傅请教,师傅给了我建议,让孩子动手,学会动手批注,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是啊,师傅的话犹如醍醐灌顶,我一下子找到了方向。
上课伊始,找学生读了阅读提示,孩子们根据阅读提示和之前的预习迅速理解了课文。之后我把课文细化了,让学生们分别标出每一段的中心,写出自己的批注,好词用哪些符号,好句画出来并写明好在哪里,理解作者行文的顺序和全文的结构。
虽然我把一节简单的课文上“复杂”了,但孩子们通过这样的学习,学会了批注的方法,能够有所得,作为老师我心里很开心。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反思篇五:
教学这一课时,我制订了三个板块。
一、揭题。我从课题入手,先让学生解释璀璨的意思,再说说璀璨的明珠指的是什么?最后说说这璀璨的明珠其实是在说什么?学生表现不错,马上就有学生说指的是香港。对于第二个问题,有的学生则不理解,有的说说的是香港有好多明珠。我引导说:难道是在说香港有好多明珠吗?这是司星宇说,璀璨的明珠指的是香港很美丽。潘孜辰也马上补充说指的是香港像明珠一样美丽。我给予了肯定。这说明学生只要引导好,他们还是可以理解题目的。
二、入课。为什么说香港是璀璨的明珠。我以疑问做铺垫,我问学生,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立刻程心羽就举手说:为什么说香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呢?我顺势说:问得好,那么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请大家读读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接着学生边读边画,把书都画满了。接着我让学生说说每段话都介绍了香港的什么。说香港是什么。找出中心句,学生找得也挺准,有的说香港是万国市场,有的说香港是美食街。有的说香港是旅游胜地。有的说香港的灯的海洋。都抓住了文中的中心句。我接着便采取了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男同学读一段,女同学读一段,最后男女合读一段。学生挺感兴趣的。
三、抓语言训练点。在第三环节,我让学生找出旅游胜地那一段中,你觉得写得特别好的句子。学生一下就找出来了。是一会儿,一会儿,有时,有时。我让学生美美地读了几遍。接着我话锋一转。说:同学们其实课文就是我们写作的范文这里的句式用得多好呀。我们班不少同学养了小仓鼠,你能用它来说几句话吗?用上一会儿,一会儿,有时,有时。也可以用小鱼,小狗,小乌龟等等来仿说。这时陈嘉仪就说了。我的小仓鼠一会儿趴在窝时睡大觉,一会儿低着头到入寻食。有时在笼子里跑步,有时紧紧抓住纸盒想逃跑。我叹道:说得太好了!接下来袁文乐说了他养的小乌龟。也说得不错。我明白了,每篇课文都有一个语言训练点,作为老师我们要抓住这个训练点,来让学生训练仿写,仿说。让学生做到一课一得。其实我们是用教材教语文,而不是教教材。
四、布置作业,仿写一段话,用上一会儿,一会儿,有时,有时。这堂课最后,我设计了一个仿写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尝试运用自己所学的句式。可惜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如果在课堂上完成效果就更好了。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反思篇六:
英国作家托马斯说:“我喜欢那种以微笑面对困境,能够从挫折中积聚力量,通过反思而产生勇气的人。”懂得反思,善于反思,也是一种能力。从现在起,我要慢慢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
一、过渡语不够自然,有些形式化
我自己感觉特别明显的是海洋公园的这一段,当几个学生说到海豚和海狮的表演精彩并进行朗读以后,我说:“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吧。”这时,我忽然想起备教案的时候,想的那句过渡语挺好的:“看着这生动的画面,读着这有趣的文字,我们仿佛真的来到了海豚和海狮表演的现场呢。瞧”。课后,我想,当我说“让我们也来读一读”时,孩子们已经做好了读的准备,我后面一说,反而显得多余了,真是在“背教案”了。
还有一处是“齐读这个自然段,你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美丽的夜景吗?”刚开始几个孩子说了灯的海洋、五光十色这几个词语,于是我提醒:“不再只关注了第5自然段,从课文的其它自然段去找找。”这时,小邱不负我望,把“璀璨”找出来了。现在,我想,如果当时都没有找到,我又应该怎么引导比较好呢?
二、课堂生成还不能随机应变,过于死板
课开始时,词语读罢,我问:“小朋友,读了课文,你知道香港是个怎样的地方吗?”有个学生说:“我觉得香港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地方。”有个学生说:“香港是个万国市场。”于是我提醒了,“书上有一个句子,是总的来赞美香港的,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这时,孩子们开始翻课文了。我环顾了一下,发现小钱翻的正是这页,看来他已经找到了这句话了。果然不出所料,他答对了。我觉得现在我设想的课堂还是蛮“理论”化的,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我是以教案为标准,拼命地把学生的回答往我预设的方向靠,不是“标准答案”的,我就过滤掉;是“标准答案”的,我就欣然用之。其实这反映出我还没有仔细地倾听学生的回答。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再加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说出来,这就是本事了!
三、多次口误
第一次是在海洋公园的说话训练那里,小江同学说了“海豚的水上芭蕾”表演,我说成了“多才多艺的企鹅”。第二次,把小杨同学的当中一个字读错了,想来是当时太紧张,声音有点颤拦,音发错了。第三次,想叫的是举手的“小谢”同学结果出口却成了没举手的“小黄”同学。以后可要注意喽。
四、课堂生成不深入
“出示香港夜景的照片,看了这幅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自由回答。“你能不能用书上的句子来赞美香港呀!”我目的是想引出第一句:“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结果孩子就读起了后面的几句话:港湾里的灯光、马路上的车灯、高楼大厦上的霓虹灯。于是,我灵机一动:“这么美丽的灯光汇成了——一个灯的海洋。”这样总算行了,但是我说出来的。现在,我想,如果当时看着香港的夜景图,让孩子们说说这幅照片里都有哪有灯光,香港被这些灯光包围着,看起来像什么,效果会不会好些?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反思篇七:
《香港,璀璨的明珠》是一篇选学课文,它是在本单元前面三课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香港的美丽和繁华,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朗读也得到位,让孩子们走进文本,又能轻松驾驭文本,这是我上这节课的目标。同时,我也精心准备了课件,力求为孩子们理解课文,创设情境作好铺垫。
一节课下来,感觉还是有一些收获的,比如对课文内容的处理:对于第一自然段,我没有让孩子们花时间去读,而是通过自己的介绍和课件,让孩子们在无形中理解了,体会到了。我觉得对这样的课文内容应有所取舍,应把握重点和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所以对于购物、美食和游玩、夜景部分,我都只是抓住了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去体会,去研读。在通过课件演示后,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已达到了高潮,我于是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读喜欢的句子,去品味,去记住它们。在记忆、品读的过程中,香港的美丽、繁华已深深地留在孩子的脑海中。而对于最后的一段教学则是在对课文的小结后让孩子们以读的形式完成,并辅之于教师不同的评价语言,让孩子们在一遍遍的赞美声中完成的。三是课件的适时呈现,特别是美食和夜景图片,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为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创设了情境,同时使说话训练有声有色。
但是细思量,还是留下很多遗憾:由于本课生字较多,成语较多,再加上预习时间不多,学生对词语的朗读不够熟练,几次出现读错现象。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反思篇八:
11月25日下午在新城小学上了《香港,璀璨的明珠》这篇略读课文整体感觉思路是清晰的,对设定的指导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四字词语的积累运用这两个课时目标也能有效地落实。但在上课的过程中,因为没有进行有效的预设,没有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在后面的教学中,觉得自己耐心不够,阅读指导不得法,语言变得有些啰嗦,教学的环节不紧凑。课后,芮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她讲到了略读课文应该怎么教?提倡板块式教学,以一个大问题为导向。在语用实践上选好训练点,这一课我以四字词语作为训练点,是可行的,但设计的时候,更要关注到年段目标,中段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再读课文第四段的时候,要用好课文的例子功能,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段的构段方式,再指导朗读,通过看海豚海狮的表演,训练学生说话,进行课文补白。芮老师的点评让我豁然开朗,原本不清楚的地方瞬间想明白了。在再读课文的时候,我应该将段的教学融进去,这样我的第四段课文教学就有了层次性和目的性,为后面学生的仿说仿写做下铺垫,更好的发挥课文的例子功能。还有一方面,关于课题的解读,为什么说香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个问题在读完课文后,我应该引导学生说说,加深他们对香港的认识,再引入资料袋内容,可能这样课会更完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