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给青蛙的信》教学反思篇一: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记忆生字难度较大。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很强,什么事情都想一探究竟,也乐于表现自我。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当小老师、做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识字愿望,使其主动识字,学会识字的方法。
对于这篇美丽的童话,老师可以从创设童话情境入手,抓住对重点词语“难过”“伤心”“安慰”“兴高采烈”“快活”等词语的理解感悟,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又正确读走向有感情读,再到深层次的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为了学生真真正正入情入境,还可师生互动,老师扮演大雁,让学生扮演青蛙、小鸭,利用课文空白进行补白,化枯燥的分析说教为有趣的表演过程,既让学生悟出文章的主题,受到美好品质的熏陶,又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虽然学生上节课用多种方法记住了生字,但是记得牢才是关键,所以复习上节课的生字很有必要。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做游戏的方法巩固记忆生字的音形,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老师检查正音,然后利用扩词。用词语说话深化学习,达到识字、理解、运用的目标,为下一步的写字做好铺垫。
《寄给青蛙的信》教学反思篇二:
《寄给青蛙的信》是一篇童话,以拟人化的手法,写了小松鼠看到小青蛙因为没等到朋友的信而给小青蛙写了一封信,故事充满童趣。
书信对于现在孩子来说似乎有些遥远,因此我课前设计了一封美观的信封,让他们猜这是什么?孩子们兴趣高涨,都说这是信封。我又让孩子们读读信封上的字,“松树林5号.青蛙收”,然后我追问这封信是写给谁的,我顺势板书课题,并认识了“寄”字,学生很快进入了状态。
在和孩子们一起读文时,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造句,仿写。如让学生用“…请您…好吗”句式进行仿写,学生表达的十分丰富,而且都能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不仅会说,同时还学会了有礼貌。
在进行多种朗读之后我又进行了语言训练,你想对——说——孩子们丰富的表达不仅理解小动物之间的友谊,还体会到了要有礼貌,而且还有的对蜗牛大叔说“感谢你给小青蛙送信。”孩子们的目光没有只局限在小松鼠上,而且全面的看到了所有。我想今后也要多让学生去说一说。
《寄给青蛙的信》教学反思篇三: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努力想要达到的境界是让其透出一种意境,透出一种味道,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与学习的快乐。在教学《寄给青蛙的信》这篇童话时,我便想删繁就简,把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与读文(www.guaze.com)。整节课以此为主线贯穿,清晰明朗,将两个重点落到实处,从以下几个方面彰显语文味。
一、识字教学。我倡导在学文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识字,以自学、合作学、个体检查、游戏等多种方法落实识字教学,鼓励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运用汉字、词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第一步,初读课文时,学生边读边圈画出生字新词,对生字新词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第二步,让学生自主认读,加深记忆;第三步,采用小组合作做游戏的方法巩固记忆生字的音形;第四步,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检查正音;第五步,利用扩词、用词语说话深化学习,达到识字、理解、运用的目标,为下一课时的写字做好铺垫。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紧扣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记音识字到理解遣词、运用说话,这种识字训练适合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
二、读文入境。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精要所在,就是读。”要一遍又一遍的读——从读通读顺,到读出感情,到读出文章语言结构的精妙,到读出共鸣……读的要求不断提高,甚至到熟读成诵。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想如果去大讲深挖,那就偏离了一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课堂呈现出的是变味的语文味。对于《寄给青蛙的信》这篇美丽的童话,我就以创设情境入手,抓住对重点词语“难过”、“伤心”、“安慰”、“兴高采烈”、“快活”等词语的理解感悟,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由正确读走向有感情的读,再到深层次的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走进这个童话故事中。
我采用了三种形式的读:第一遍指名分段朗读,意在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第二遍教师和学生接读,就是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此法一是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在教师有感情朗读的带动和烘托下,让学生也进入到课文的感情基调中去,读出感情,读出意味来;第三遍是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的部分,男生读青蛙的话,还笑言他们是青蛙王子,女生读小鸭的话,师生互动,真真正正入情入境,朗读地可谓声情并茂。
课前预习至少五遍的读课文,再加上课上有指导的朗读,化枯燥的分析说教为有感情的美读,既让学生悟出了文章的主题,受到了美好品质的熏陶,培养了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语文课堂姓语,语文味就是语文教学最本色的味道,语文味源自文本,但发散于教师。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让语文课堂充满教学智慧和语文味,让语文课堂成为孩子们去过的最美的地方。
当然,一堂课的缺憾总是很多。一是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面识字安排时间过多,后面读完课文后没来得及简单总结概括课文内容,导学案相应的填空题没办法在课堂上完成;二是课件制作得不够精细,字体不够大;三是课堂语言的锤炼还不到位,发出的不全是正面的指令,有时候会说一些无效的阻止性的话;四是整个课堂节奏的把握还不是很到位,中间总有些环节学生的注意力明显涣散,教学效果打折扣。
总之,每一堂课都是一次摸索或者说是探索的过程,总是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提高,慢慢摸索出适合老师自己也适合所教学生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