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一:
本课的素质目标是学会8个生字,认识14个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本文描写了黄山的“仙桃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和特点,表现了它们的奇妙。从作品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有难度的。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课文的特点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了接近素质目标,我在教学中首先注重了学生读文,感受原文精神。课文采用的是先概括后具体珠方法来介绍黄山的奇石,语言优美,用词精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感受作品,激趣破题,创设情境
引用神话故事进入,“黄山上有这样一块奇石,远远望去,那奇石好像传说中的天狗,你知道这‘天狗’是怎么来的吗?二郎神扬戟有一只非常勇猛的哮天犬,它整天跟着主人打仗,立下了很多功劳。有一次它把玉皇大地送给二郎神的一面镜子打碎了,这可闯下了大祸,因此被罚下天宫,来到这里,每天晚上,它就会呆呆地望着天上的月亮,回想起在天上的那些日子,它多想重新回到二郎神的身边啊!‘天狗望月’由此而得名。”接着板题,《黄山奇石》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感受作品内容,设问:听完录音,你知道了什么?(有好几个学生举手,我知道了故事中的二郎神的狗就是“天狗望月”还有的说,我知道了‘天狗望月’是怎么来的。)文中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我并暗暗惊叹,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重视学生的朗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生学生对文本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学生看着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如:第一自然段,共两句话,让学生自读,设问:第一句:讲什么,第二句:讲什么,这自然段讲了什么?(第一句交代出黄山的地理位置,这一段概括介绍黄山的秀丽景色,写出怪石的有趣)。
1:学生自读2——5自然段,设置朗读方式。领读,填读,设悬读,(边问边读)抓住重点句,如:“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及三个动词,“站”“伸”“指”把“仙人指路”这块石头描述得栩栩如生。)填读:“仙人指路”像_____________……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5自然段
“仙桃石”好像——;“猴子观海”就像————;“仙人指路”真像————;“金鸡叫天都”就像—————;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去读,去想。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个性化,人性化,尽可能使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喜欢的内容,多读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喜欢怎么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向同桌汇报。在朗读过程中,我还利用了适当演示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词意,文意,这种方式,学生兴趣浓厚,产生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
在处理中,我就是这么做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学习,通过读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总之,我在教学中的确实是按以上的教学思路去做的,学生也读了,而且反复读,我出示了一道课内阅读题,效果很不好,班上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做,稍差的学生是摸头不知脑,我非常不明白,虽然我把握住了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但在理解上没有得到进一步深化,因此,我认为还是让学生体会理解,从而进入课文意境,这是我今天教学本课要反思的问题,也是我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认真思考的问题,光多读,读不出思想精神,教学效果也是困惑的,只有不断的摸索,才能得到求实,求真。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二: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主要写了黄山奇石的奇妙。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更准确、更直观。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有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图片,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感知文字与文字所表现出的画面。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较好。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是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和风景特点。我尝试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发现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黄山风景区。吸引同学的兴趣,并要求理解“闻名,秀丽,神气,尤其”这四个词,可惜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互动并不多,而且能说的也寥寥数语。可能学生的感受还不够深刻。如果能用幻灯片的放映形式呈现黄山风景区的美丽景色会好很多。
学生初读课文第一段后,对文本只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抓住了“尤其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进行下面的教学,通过黄山奇石是黄山最突出的景观。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于是,进入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学习,在进入第二阅读时,我提出了“黄山的这些奇石”都奇在哪儿呢?这个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板块式的问题,然后,学生就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而且能较准确的抓住文章的关键字。
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做到读写结合,在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时,我增加了“看图联想,写奇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学习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喜欢的石头的有趣样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得不到保证,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
2、加强语言训练环节,有的同学能仿照课文写好,但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词汇,写的不够具体生动,今后要加强指导和积累。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三:
上课伊始,我便吊起学生的胃口,先请去过黄山的学生介绍他对黄山的印象,我又补充介绍了著名的“黄山四绝”,使学生们一下子就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节课我以朗读作为重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保持了对话双方的平等意识。比如,师生共同探讨怎样有感情地读,怎样背得快,都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让学生通过模拟“仙桃”飞来的情境,突出“飞”字和“落”字,学生做着动作便很容易理解了课文。还请小朋友上台表演“猴子观海”,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突出“猴子观海”的几个动词“抱”、“蹲”、“望”,这正是理解文章的重点。只有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学生才会真正领会其中的意境。
在学生有了一些语言积累后,我进行了想象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通过提问来激发他们的思维。比如:什么样的狮子?怎么抢?抢什么样的球?又通过自选题材,独立发挥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续编。比如:仙女弹琴,让学生根据这个题目,自己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编成一段话。经过这样层层深入的反复强化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想象的方法与步骤,并且有了充分展开想象的条件,一段段充满想象的描述应运而生。有的学生写道:“两只生龙活虎的大狮子,正在玩着杂技呢!”再比如:“一位漂亮的仙女,来到了凡间,正坐在平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优美的歌曲。”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引发了情感的共鸣,思维得到了提升,也完成了语言的积累。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四: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主要选黄山四绝中的奇石为题材。《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的主线索主要是一个“奇”字,所以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让学生在听和读中去感悟。
在教学时,学生朗读,分步进行。第一步: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纠正易读错的字的字音。第二步;自读、齐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熟悉生字,教师通过这个环节了解学生掌握生字与课文的情况。第三步:看图读,读出黄山的奇,表达出对黄山石的赞叹之情。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三幅插图,再朗读相应的三段文字,在朗读中体会黄山石的奇。第四步:读读、想想、说说,要求读后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黄山的奇石。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让学生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石头的样子,并挑一块自己说一说。第五步:表演读,找一个学生上台,剩下的学生读,学生边读,台上的同学边表演。
在这五步教学中,第四步让学生说说黄山的其他奇石,很多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表达出来,然后我让学生用动作表演出来,学生却做得惟妙惟肖,看来以后学生说的练习还得加强。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五:
《黄山奇石》一文主要讲了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中的一绝——怪石。课题“奇”,就已向学生交代清本文所讲内容,使我们知道课文要写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与众不同,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的同时,还要通过文本使学生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
一、教学设计为导游带领游客欣赏美景这样一种形式。从图入手,先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的趣味横生;再由图及文,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展开想象,这是我教学本课的主旨,以游览形式开始,以学生运用文本知识讲解结束,有始有终。
二、读通句子,美读全文。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能将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但要做到有感情诵读是比较困难的,尤其对于像《黄山奇石》这样既有趣又优美的散文来说,能读出感情就困难了。因此,我把美读课文与展开想象衔接在一起,让孩子们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图—文—想—画—说,结合起来体会文中描绘的各种石头的形状,小中见大,从而感受整个黄山的神秘,产生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师—生、生—生互动读、评读;小组读、竞赛读、展示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学生读文的情感引向高潮,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诵读。至此,第六自然段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石头的样子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形状了。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六:
课文讲的是我国安徽黄山神奇的秀丽景色,文中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把祖国的黄山描绘的活灵活现。咋样才能让一群没有去过黄山,对黄山没有直接经验的娃娃们学好这一课呢?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美丽,黄山的神奇。我从电脑上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并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深情并茂,生动形象的强化了学生的感管,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幅幅黄山奇异的图片呈现在学生们面前的时候,学生们惊呆啦。他们看了一遍想看一遍,“老师,您再给我们放一遍!……”当他们再次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时,闭上眼睛也能想象出那些怪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我想,这大概就是现在科技手段先进的最好证明吧!
看到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笑脸,单纯,可爱的神情,渴望探求知识的目光,你怎能无动于衷!现在毕竟不是只靠:一块小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解决问题的那个年代啦。时代在进步,没想到这里,我就会忘记疲劳悄然的坐到电脑前,专注的搜寻孩子们想看的——教学素材。“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忽却得思考题。为学生服务,是我们教书育人的天职。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七:
今天,在我们班上了《黄山奇石》这一课。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各具体形象的介绍了一处奇石的景点,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的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为了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课文中配有四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分别与课文得一、二、三、四自然段相对应,便于学生了解这些奇石的形状,在头脑中浮现出这些奇石的样子。
回顾今天的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一﹑教学目标要有效。
首先,教学目标要正确,这其实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设计课前一定要熟悉文本,挖掘文本内在的思想、意义,正确把握文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其次,目标的设置要恰当。这需要老师不仅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把握,还需要对我们的学生的现状也有准确的把握,设置的目标不仅要难易适中,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
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应该说,这样的目标设计还是从学生实际和教材出发的。目标1和目标2体现了文本的工具性,目标3则体现了文本的人文性。由于不少学生没有去过黄山,而二年级的学生使用网络查资料还不是很现实,因此,我在课前准备了关于黄山的图片,让学生首先认识黄山,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对黄山产生喜爱的感情,激发学生认识黄山,了解黄山的欲望。
二﹑教学策略要有效。
在看完黄山的图片后,引出本课课题《黄山奇石》。
师: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黄山,认识黄山的奇石。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生:黄山奇石有什么奇的呀?(瓜泽网 www.guaze.com)
师,带着这个问题,请你仔细读课文,完成以下表格。
奇石名称
地址
形态
把()比作()
应该说,这样的设计还是比较有效的。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经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最后,他们完成了以下表格:
奇石名称
地址
形态
仙桃石
石盘上
落
把(奇石)比作(仙桃)
猴子观海
山峰上
抱﹑蹲﹑望
把(奇石)比作(猴子)
仙人指路
山峰上
伸﹑指
把(奇石)比作(仙人)
金鸡叫天都
山峰上
伸脖子﹑啼叫
把(奇石)比作(金鸡)
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在读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在读中完成表格,理解文章的内容,有助于背诵课文。
但凡没有明确目的性的环节,一定不能让它占取我们的课堂时间。在学生学习“猴子观海”这段时,我让学生演一演那只石猴,上来做“抱﹑蹲﹑望”的动作。我的本意是让学生加深对石猴形态的印象。谁知道,气氛是活跃了,下面的学生全都跟着做猴子的动作,嘻嘻哈哈的,课堂一时失去控制。我只好说:“看哪知小猴子最听话?”学生渐渐静下来了。但是事后想想,把学生说成猴子总是不够妥当,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所以,我觉得,与其增加了这么一个学猴子的环节,倒不如让学生观看课文插图。因为学生在插图中就可以感觉出这三个动作来。看来,要学会利用课文插图,也可以使课堂变得更有效。
为了使学生能更了解黄山奇石的“秀丽神奇”和“奇形怪状”,我在最后安排了一个小游戏:给黄山的其他奇石起名字。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一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发挥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较有效的一个环节。学生创造的名字也丰富多彩,有“神龟爬树”,有“仙人下棋”,“樵夫担柴”等等,看来,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只要我们老师能进行恰当的引导,一切都有可能。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八:
《黄山奇石》是篇写景的文。这篇课文,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的把黄山的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课文写了在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无数的奇石、怪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通过对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等几种奇石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情趣横生。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为学生创造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品读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
一、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这是一篇语言生动、情感性极强的课文,我从学生的主观感受入手,学生对哪块奇石感兴趣,我就让学生自主学习那个段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学习课文,由于学生的性格爱好不同,他们所喜欢的奇石也各不相同。这样自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创造了极大的空间,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谈出了每块石头的神奇之处,如从一个“飞”字,学生就感受到了仙桃石的来历不凡,从一个“指”字,学生就感受到了“仙人指路”这块石头的灵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与文本密切接触,直接对话,虽不在黄山,却有身临其境之感,这都是感悟语言的妙处。
二、以读促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中,我通过范读,指名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比赛读的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我还用配乐读以及齐读等方式,让音乐优美的旋律,悦耳的声音融入课堂,以动人的过渡语激励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体验、模仿,达到了“要我读”为“我要读”的目的。
三、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文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属于略写,这是训练学生写话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很好的切入点。我让学生模仿课文中详写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段落。让学生想象这几种奇的外形、样子,学生兴趣昂然,思维活跃。如一个学生写到: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只威武的天狗,它抬起头凝望看天空中的圆圆的月亮,好像在想:嫦娥什么时候才能出来呢?
四、拓展课程资源,提供表达空间。
黄山的奇石不胜数,当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被激发后,我把搜集到和有关黄山更多的奇石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给这些奇石起名字,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给黄山的奇石起了许多有趣的名字。如:猛虎下山,二龙戏珠,玉兔望月等。课外资源的引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表达、想象能力为核心,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交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九:
《黄山奇石》围绕黄山的“奇”,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景观。一块块奇石本无生命,但在作者笔下,却是那样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教学本课,我设计由课题引入,紧抓“奇”。二年级的学生,应该开始具备简单概括的能力,并逐步培养“划、记”的学习方法。在识字读词之后,我让学生将课文中主要描写的几种奇石找出来,并用横线划上。学生基本上都能准确地找到答案。然后,我让学生说说最喜欢的奇石。顺着学生的话,我重点讲解了“好像……”句型以及“抱、蹲、望”等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我让学生通过做动作,重点感悟了“猴子观海”这一景点,并让学生模仿着说一说。学生经过圈词、表演等环节后,已经对动作描写很有体会,所以叫了三四个学生,都说得挺不错的。附上其中一篇: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天狗”,它一动不动地蹲在山顶上,两只爪子趴在地上,骄傲地抬起头看着,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
其实,这篇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挺多,构段方式也很奇特。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有些训练点没有落实到。这是本课的遗憾。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十:
《黄山奇石》这一课首先通过让学生选择“奇”的解释,理解了它在课题中的含义,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发散思维”和“给怪石取名”,既具有趣味性,又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地表达的能力。有的学生问“你是没有出世的孙悟空吧?”有的学生说“你肯定贪玩回不了家了!”还有的学生说“你长得真逗,咱们做好朋友吧!”……课件的直观演示,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至于起的名字更是五花八门:“象鼻石”、“一棵松石”、“土豆石”……通过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大胆想象,且乐于表达。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技术的运用”。“给奇石配画”将语文学科向其它学科的渗透,用口头和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想象的画面,增强了趣味性,适应了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自学检测练习”由于设计了辅助性语言,降低了表达的难度,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积极探究,合作学习,很好地完成了该练习。
知识性的练习分散于各知识点,学生练习很轻松,加上学生的自主探究,多媒体直观感知,学生对基本知识都能掌握。
最后,布置了写奇石和搜集资料办手抄报的作业,实现了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经过课堂的学习,对此项作业,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办手抄报开阔了眼界,学生了解了许多课文中没有介绍的关于黄山风光的知识。初步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在考试中发现本课学生掌握的较好。课后练习深受学生欢迎,完成情况非常好。在考试中,发现本课知识内容学生掌握得较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