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教学反思篇一:
《欢庆》这首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组教材,这组教材围绕着“爱祖国”这个专题进行编写。这首诗展现了隆重、热闹的国庆场面,大部分诗句采用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国庆的热闹场面。由于低年级小朋友对国庆的来历,意义并不了解,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首先让孩子们课前寻找有关国庆的资料,上课时,又通过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画面,让孩子们了解国庆的来历和意义。本课的重点在于表现国庆的欢乐热闹气氛,为了把学生带入情境,我又播放了一段全国各族人民欢度国庆的录像,并通过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录音朗读,以点燃孩子们的情感共鸣,激起学习兴趣。学习中,以读为主。形式上,有自读,同桌共读,齐读,展示读;层次上,有初读,理解读,想象读,感悟读等等,读出学生的不同感受。
另外,在设计本课时,我始终没有忘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达到学习目标,我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借助多媒体画面让学生了解“大海唱起欢乐的乐曲”并配上音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欢庆的气氛。会唱的可以跟着唱一唱,活跃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在课堂中加入到欢庆的队伍中。对“十三亿孩子”的教学是本课的一个难点,需要教师的引导。我先让学生确定这美好的日子是哪天,再从祖国妈妈的生日让学生得出这个妈妈是谁,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当学生了解了我们都是祖国妈妈的孩子后,我再总结“十三亿孩子”是指生长在中国的每一个人,举列学生是祖国妈妈的孩子,爸爸妈妈是祖国妈妈的孩子,老师也是祖国妈妈的孩子。中国的十三亿人口都是祖国妈妈的孩子。学生对“十三亿孩子”的了解才能达到形象生动。
在教学中也有不少失误。如文中出现了“欢乐的乐曲”中“乐”是个多音字,本来是放在“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这个教学环节中的,但在课堂教学中却遗漏了。在课文朗读中,我设计了配乐朗读,不过音乐选得过于抒情,不大适合课文欢庆的气氛。在设计中,我还准备了说话训练,拓展学生的说话能力,提升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但可能教学时间安排还不够合理,没有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
“构建开放的课堂”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不断引入来自社会,来自大自然的活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欢庆》教学反思篇二:
语文教学要切实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自主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教练、辅导员,学生是主角、主人。‘教’完全是为了‘学’,要服从、服务于‘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崔峦先生指出:“语文教学要切实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自主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教练、辅导员,学生是主角、主人。‘教’完全是为了‘学’,要服从、服务于‘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绝不仅仅是完成教案上预设的每一个步骤,我注重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为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获得新的体验,获得认可和欣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上出现了预设以及超出预设的亮点和高潮。
《欢庆》的重难点是把朗读与想象结合起来,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出层次,读中感悟各族人民为母亲过生日的情景,从中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在揭题解题之后,我就引导学生朗读: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在课堂快要结束,学生的感情得以共鸣时,我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这是朗读的主线,也是情感升华的主线。
在学生能够很清楚地分出欢乐和乐曲时,我就让学生找到文中相应的句子进行朗读: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大海会奏什么样的歌曲,你能唱一唱吗?并在欣赏图片中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我认为仅仅通过课件图画展开想象是不够的,还可以适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找到有田野、枫林、蓝天、大海为祖国欢庆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最喜欢哪一处景色,为什么?学生们各有所爱,但部分学生还是无法展开想象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在此基础上又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田野上会有哪些果实,它们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你是飞翔的鸽子,你会对祖国妈妈说什么呢?这样更能帮助学生展开想象融入诗歌。这节课中,孩子们的朗读是充分的,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投入到了诗歌当中,到最后,他们能脱口而出:花园献上美丽的花朵,小溪唱起动听的歌曲……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艺术,虽说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出现了几处让人很想鼓掌的精彩,但也有让人深感遗憾的地方,比如说写字的指导不是很到位,后进生没有很好地激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探索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做一个智慧的语文教师。
《欢庆》教学反思篇三:
《欢庆》这首诗写的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本课的教学要求是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我在这篇诗文的第一课时教学中,把识字教学和激发爱国感情作为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我设计了开火车认读、去拼音识字、抢读词语、随文识字等环节,并且在识字过程中充分关注后进生,提供机会让后进生读生字、词语。感觉前半节课识字过程流畅,学生倾听很认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识字检测的效果也较好。
在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依托教材,创设情境,借助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节日的喜庆,通过在课堂上引进国庆节的有关资料和诗歌中出现的自然景象图片,以课件的形式出示,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后15分钟在理解诗文时,我首先范读,再让孩子自己读后听同学读,设计这个环节让孩子学会静心阅读,学会自己理解课文。
另外,在具体分析诗句理解诗句时候理解不够透彻,学生表达得不够,特别是没有把“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大海奏起欢快的乐曲”展开理解。原本是设计“让孩子想像蓝天上的鸽子可能在说些什么?大海像个音乐家在演奏什么歌曲?”等问题,并且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飞翔在蓝天上的鸽子,你可能对祖国妈妈说什么呢?”来深化对诗歌的理解的,但由于对时间的估计不够准确,担心时间不够,所以仓促,我没有抓住这个契机,进行深化。所以,整个环节并没有达到我想要的热烈。于是,我再转入“田野、枫林”等句子的分析,希望能够调动学生的兴奋点,可惜反而造成教学环节脉络不清的感觉。
本诗的朗读教学重在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朗读,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有朗读的兴趣,产生朗读的激情呢?在教学时,除了让孩子们看生动的影音资料外,老师进行示范朗读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诗朗诵,先让学生进行练习,达到熟练,流利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工合作,排演朗诵,在朗诵中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朗读的快乐。
《欢庆》教学反思篇四:
《欢庆》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小诗,诗歌描写了十月一日全国人民祝福祖国妈妈生日的情景。文中写道:“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
教学时,我精心挑选了几幅举国欢庆的图片:天安门前万民欢庆,举国上下载歌载舞……看着看着,孩子们沉浸在节日幸福的气氛中。
“同学们,昨天大家预习了课文,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看着同学们一张张兴致勃勃的脸,我趁热打铁。
“老师,田野给谁献上金黄的果实呀?”一个孩子站了起来。
“老师,大海给谁演奏欢乐的乐曲呀?”另一个孩子也接着问道。
“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孩子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疑惑。
“善于发现问题是善于读书的孩子,如果能联系课文解决问题那就是了不起的孩子。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尽力想象画面。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答案!”
在我的鼓舞下,孩子们读书的激情格外高涨,他们有的手舞足蹈,有的摇头晃脑,有的合作朗读,有的独自陶醉。
俗语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错,“书是读出来的”。
不到五分钟,孩子们读书声逐渐小了,看来他们找到了所需要的东西。
读书汇报开始了──
“老师,因为祖国妈妈要过生日,所以大地孩子献上了金黄的果实。”
“老师,鸽子是和平的象征,它们在蓝天上飞翔,是在祝福祖国妈妈平安长寿呢!”
“老师,因为是祖国妈妈的生日,所以大海唱起了欢乐的歌儿,他们是在给祖国妈妈祝寿呢!”
“老师,我好像听到大海在唱《妈妈生日快乐》的歌!”
就在这时,我又听到了另一类声音:“老师,我们全国有十三亿孩子吗?”
我不禁一惊,多么细心的孩子,多么会思考的孩子。(瓜泽网 www.guaze.com)
“谁读懂了这句话呢?”我把问题再一次抛给了孩子们。
“老师,我们全国有十三亿人口,而我们都是祖国妈妈的孩子,所以说十三亿孩子。”
“老师,课文后面说十月一日是祖国妈妈的生日,所以前面‘十三亿孩子’不仅仅指孩子,也包括大人们,因为他们都是祖国的孩子。”
孩子们把问题阐述得是如此完美,我除了赞美与感激,还能再说什么?
──相信孩子,相信他们的实力;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见解;聆听孩子,聆听他们的心语。聆听,让我看到孩子们智慧的火花;聆听,让我的语文课堂焕发光彩。
《欢庆》教学反思篇五:
《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
所以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认识“庆、献”等7个生字,会写“旗、帜”两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欢乐气氛。3、正确理解“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旗帜”、“洁白的鸽子”、“欢乐的乐曲”四个词组。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放在了根据图片理解四个词组,进而感受喜庆氛围,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上,并据此进行教学。但整节课下来,实际教学情况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反思改进。
导入部分,我采用的开门见山的方式,一开始就抛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日子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直接导入到课文的学习,这对于外地班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实际的。原本的设计是采用开国大典视频的观看导入到课文的学习,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害怕一旦放开学生的心就很难收回来,课堂纪律难以把握,所以我采取了前者开门见山的方式。但我的导入还是存在一个缺失,揭题过后,应该直接顺势进行“国庆”两字的书写指导,而我仅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一记这两个字。记忆字形,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太重要,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加一加”或“减一减”等的识字方法,不需要在课堂上专门提出,这是违背提高课堂有效性原则的。
第二部分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只进行了词语的检查,而且形式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同时在指名学生读词语出现错误时也未能及时纠正,而是采用读完后让学生发现纠正的方式,实际上这对学生发现自身错误,并及时记忆并不利。最好的方式应该是错误一出现,马上予以纠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钱老师听完课后也对我提出了这个问题,觉得将“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欢乐的乐曲”这四个词组放在初读部分检查比较合理,这样不会显得“头轻脚重”,检查部分也扎实了许多。
第三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部分:品读诗句,理解词组。我并没有考虑太多,在检查反馈之后直接进入到了四句诗的学习,告诉学生田野、枫林、蓝天、大海也来为祖国妈妈庆祝生日,并没有给学生自主发现,主动思考的时间。而这样做也使得整堂课缺乏了整体性,只是将四句诗单独拿出来进行教学,并没有联系整篇课文,与整篇课文融为一体,这是我这节课的一大败笔。如果我在检查反馈后抛出一个问题:“诗歌中都有谁来为祖国妈妈庆祝生日了?”让学生再读课文,自我发现。之后再问学生“他们分别为祖国妈妈献上了什么样的生日礼物?”引出四个词组。那么我觉得相较于之前的设计,这个设计更注重整体性的把握,学生对课文也有了一个整体性的了解,不会出现学了半天却不知道在学什么的情况。
而进入到四句诗的教学时,通过图片的展示,学生的想象说话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四个词组,同时感受欢乐的氛围。但是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的想象说话多,缺乏语言训练点,这也是一个问题。想象说话是重要,但语言训练对正处于语言习惯形成时期的二年级来说更为重要,而我却只有一个语言训练点,所以挖掘更多的语言点,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在学习第一句诗时,我问学生“田野除了为祖国妈妈献上金黄的梨之外,还献上了些什么呢?”此时就可设置一个句式训练:田野为祖国妈妈献上的礼物有______,有_______,还有________。
最后的小结巩固部分,通过学生的发现来拓展练习,顺便带着学生积累词组。这一部分也可放到第二部分的检查反馈,在四个词组检查完之后直接拿出来。当然也可放到最后一部分,起到回顾总结,巩固学习的目的。
第四部分:指导书写“旗帜”。由于之前的一些问题,导致最后的时间剩余比较多,所以出现了拖时间的现象。课堂时间的把握不好一直是存在的一个问题,或多余或不够,总是不能做到刚刚好。这也是我缺乏经验的一种表现吧。
整堂课下来,总体上还过得去,但是小问题不少,细节处理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一切都需要我通过一次次的磨课去努力改进,争取获得进步。
《欢庆》教学反思篇六:
《欢庆》的重难点是把朗读与想象结合起来,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出层次,读中感悟各族人民为母亲过生日的情景,从中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在揭题解题之后,我就引导学生朗读: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在课堂快要结束,学生的感情得以共鸣时,我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这是朗读的主线,也是情感升华的主线。
在学生能够很清楚地分出欢乐和乐曲时,我就让学生找到文中相应的句子进行朗读: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大海会奏什么样的歌曲,你能唱一唱吗?并在欣赏图片中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我认为仅仅通过课件图画展开想象是不够的,还可以适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找到有田野、枫林、蓝天、大海为祖国欢庆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最喜欢哪一处景色,为什么?学生们各有所爱,但部分学生还是无法展开想象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在此基础上又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田野上会有哪些果实,它们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你是飞翔的鸽子,你会对祖国妈妈说什么呢?这样更能帮助学生展开想象融入诗歌。这节课中,孩子们的朗读是充分的,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投入到了诗歌当中,到最后,他们能脱口而出:花园献上美丽的花朵,小溪唱起动听的歌曲……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艺术,虽说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出现了几处让人很想鼓掌的精彩,但也有让人深感遗憾的地方,比如说写字的指导不是很到位,后进生没有很好地激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探索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做一个智慧的语文教师。
《欢庆》教学反思篇七:
教完《欢庆》,我有些许感受。
一、整体吟诵的高效本诗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自然景物用自己的方式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二是由物及人,十三亿人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如何让学生领悟这部分的内容,我选择了整体感悟的方式,一起出示这四句话,让学生不断诵读,避免了逐句讲解的支离,避免了诗意美感的破碎。诗是语言的精华,言简意丰,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使读者可以展开各自富有个性的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出形象生动的画面。因此,在吟诵中引导学生想象,让诗中景、诗中物在学生脑海里浮现,展现一幅幅立体的图景,引导学生步入诗境。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诵读中说说“眼前出现了什么景,心中出现了什么物?”同时展开想象“你仿佛听到各自在说着什么话呢?浪花会唱什么歌?”给学生建立了语言与形象的联系,同时自然地渗透了诵读的方法,即读书的时候,只要眼前有景,心中有物,就能读出感情,达到了整体的高效
二、真诚的课堂对话,唤起学生学习的欢乐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真诚的课堂对话能唤起学生的欢乐的课堂情趣。例如:“老师写不好,等会你们写的要比老师好。”“放开声音读,小朋友读书的声音最好听了。”“再读读课文,肯定比上一次好。”“读好了,就读给同桌听,读正确了,就翘起大拇指,夸夸你的同桌,或着冲他笑一笑。”等,这真诚的语言,唤起学生学习上欢乐多多,童心无限,才使得本课诵读声声,气氛浓浓,才使得以学定教的思想得以落实。
《欢庆》教学反思篇八:
《欢庆》是一首描写国庆节欢快喜庆场面的小诗,语言优美生动,感情真挚热烈。在设计时基于诗歌文体特征和学段要求,本导学案突出了朗读和识字教学,在设计时围绕诗歌教学的核心目标,突出一个“情”字,以“情”贯穿教学始终。坚持“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注重创设情境、适度沟通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情境中朗读、理解、感悟。同时,抓住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积累识字的方法,生生互动,在交流探究中学会生字,力求识用结合。
本节课,我突出了识字教学和朗读教学。安排了大量时间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留出足够的时间带领学生随文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音、形、义相结合地识字解字,对于要求书写的生字,训练到位,指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和结构规律,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字形结构,把字写得正确、规范、工整。
在学习前四行诗时,我通过问题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凭借想象,去领悟文字背后那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所构成的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彰显了诗歌最精彩的魅力——凝结的感性形象和悟性的内涵意蕴的完美契合。在体会情感方面,我以“读中悟境,体会诗情”为思路组织展开,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昂,兴致盎然,学得有滋有味,不仅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而且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欢庆》教学反思篇九:
《欢庆》这首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组教材,这组教材围绕着“爱祖国”这个专题进行编写。这首小诗,大部分诗句采用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国庆的热闹场面。由于低年级小朋友对国庆的来历,意义并不了解,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首先让孩子们课前寻找有关国庆的资料,上课时,又通过开国大典的视频,让孩子们了解国庆的来历和意义。
本课的重点在于表现国庆的欢乐热闹气氛,为了把学生带入情境,我又播放了一段全国各族人民欢度国庆的录像,并通过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情境朗读,以点燃孩子们的情感共鸣,激起学习兴趣。
学习中,我以读为主。形式上,先范读,再练读,后展示读,同时进行技巧上的指导,如哪应读得慢些,哪该读得快些,哪该停顿。层次上,有初读,理解读,想象读,感悟读等等,读出学生的不同感受,孩子们都读得很有感觉,今天的朗读让我很满意。
象类似带有政治色彩的诗歌在低年级不便讲解得太深入,一旦被解释得“支离破碎”,就失去了诗歌原有的美丽。如何把这个遗憾的鸿沟缩小呢?我个人认为,适当地设置情境,以读促理解是较为妥当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