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反思 >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

时间:2016-10-22 13:09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篇一:

  一、读通读顺、启发思考

  《秋姑娘的信》是一篇富有童趣的故事,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刚学完拼音不久的孩子来说,是篇内容较长的课文。为了能够引导孩子很好的读中感悟,第一课时中我花了不少时间与他们进行朗读指导。通过划停顿节拍、师范读、跟读、赛读等方式,让学生读通读顺了课文,也对课文的基本框架有了个清晰的认识。这为我第二课时的教学扫清了很大的障碍。事实证明,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这节课中,确实很少出现因为朗读失误而浪费时间的情况。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提问:“秋姑娘都给哪些好朋友写信了呀?”学生很容易便能回答出来。我贴上相应的图片,然后追问,秋姑娘给好朋友们写了些什么呀?问题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二、情境体验,感受阅读乐趣。

  在教案的设计上我想了很多种方法,最后选择的是创设情境帮助感悟。只有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孩子走进文本进行角色体验,才能够真正让他们“触摸到文字背后的温度”,感受到大自然季节变化的奇妙以及秋姑娘关心朋友的善良品质。为此,我设计了一个送信环节,引导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进行学习。

  例如教学给大雁送信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相关内容,想想什么叫“多加小心“?然后追述:“每年秋天,大雁们都会成群结队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往温暖的南方过冬,要飞上好几个月,才能到达目的地。一路上,它们肯定会遇到许多危险,想想看,它们都会遇到哪些危险呢?”孩子们的思维一下被打开,有人说大雁会遇到暴风雨的袭击、有人说大雁可能会找不到食物,还有人说大雁可能会遇到猎人,等等。一种担忧的情绪,一下就上来了,此时再来读秋姑娘的信,味道便出来了。接着,我请读的好的孩子起来送信,让收到信的大雁大声读读信的内容。继而采访:“大雁大雁,你读了信,心里什么感觉?想对秋姑娘说什么?”大雁的感动、秋姑娘的细心,便已经不难理解了。在一系列的角色体验中,学生体会到了小动物们过冬的习性以及秋姑娘的关心,再来读课文时,就能够轻松做到做到“以读促悟、以悟促情”了。

  三、想象拓展、升华情感

  在授课接近尾声时,我提问道:“秋姑娘除了给这些好朋友写信,还会给谁写信呢?将故事的空间和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讨论过后,我娓娓道来:“秋姑娘走了,冬爷爷来了。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你们猜,秋姑娘的好朋友们在干什么呀?(大雁早已飞到了南方;小青蛙盖着被子睡得正香;小松鼠们正吃着松果;小树在寒风中站得直直的。你们说,这些小动物小植物都要感谢谁呀?对呀!正是因为秋姑娘的关心,小动物们才安心地度过了冬天。)”学生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一种美好的情感已融入他们的内心。

  课后我又布置了一篇仿写“秋姑娘的信”的写话练习,许多学生写得都很不错,这进一步肯定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篇二:

  在教学完这节课后,最深的感触就是培养一年级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尤为重要。

  在教学刚开始时,配合课件,有精美的图片、图文结合的动画吸引,孩子们的积极性高涨,注意力相对集中,能用心地看图、听讲、读文,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课堂教学进行的有条不紊。在课程进行到将近一半的时候,一下子没电了,所有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都没有了,再加上孩子们已坐了很长时间,一些孩子们已经坐不住了,听无心听,读不想读,课堂秩序较为混乱,我是急在心上,忙在手上,不知如何再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回课堂教学中来,越急越想不到办法,连平常用的一些小口令都忘了,所以课堂就在混乱中进行,我是慌里慌张的讲完了剩下的内容,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一走出教室,我感觉真是苦不堪言,自己真是一个失败的教师,开学这么长时间了,一年级孩子们的课堂养成习惯还是毫无成效,总是不能把心用到课堂上,对自己的教学机智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今后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孩子们认真听讲的习惯,而且要提高教育机智,能有效处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突发事故。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篇三:

  这节课,儿童的智慧就“指向了心灵看到的地方”——“秋姑娘的诗意心灵”,并且还在“秋姑娘”的诗意心灵里徜徉着,“生活”着。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和诗人,儿童是喜欢幻想,喜欢诗和诗意的。

  一、语言激情: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激情,是课堂的标识。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感情只能用感情去交融……语文课堂要使课堂处处闪现着智慧,处处充满着灵气,处处涌动着激qing。这是个性的魅力!众多名师的课堂,时时处处让我们感受他的“情”。真情、亲情、友情……都化为激qing,教师的激qing,学生的激qing,课堂的激qing!因此,语文课应该激qing荡漾,个性飞扬。教师要做个有情人,会歌,会笑,会赞,会泣。通过潜心备课,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心随着作者一起跳动,这样才能以动情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传达作者的情思,感染学生,从而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学生的情感才会迸发,才会诗兴大发。

  二、形象传情: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诗意的课堂是需要被点燃、被激活的。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自制的“枫叶信”,打开了孩子们思维的闸门,孩子们写了许许多多内容各异的“枫叶信”,是我始料未及的。听着孩子们脱口而出有感而发的话语,欣赏着孩子们自己创作的小诗,我分明感受到了那灿烂的童心,那飞扬的诗心!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上能够“诗意”的栖息,之所以能够说的美如“诗”,我想,关键缘于一个“情”字。因为语文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对于一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调节功能,所以只有充满“情意”的语文课堂,只有充满诗意的教学语言,才有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诗意”栖息。

  三、诵读悟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浓郁的诗意境界,为孩子们营造了尽情想像的空间。他们的这些想像多么丰富美丽,多么超凡聪慧!一个个简直就像小诗人!通过绘声绘色的诵读,学生们更真切地领会了课文的真谛,并与“秋姑娘”的美好心灵在富有创造性的诗意情境中相会、相融了,他们的心灵也和“秋姑娘”的心灵变得一样诗意、一样美好。他们在这诗意而美好的心灵世界里徜徉着、体验着、想像着、创造着、发展着。这才是真正直达学生心灵的、充满人文精神的教学。

  诗意的课堂,语文的栖息地。诗意的语文课,如同高山流水,春雨缠绵。诗意的语文课,情景交融,自然流放。诗意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诗意的语文教师,充满着自信与关爱。诗意的语文教师,才华横溢,运筹帷幄。诗意的语文教师,语言优美,风趣幽默。我想:低年级的语文课只要洋溢着诗的情感,诗的意韵和创新的火花,就能融通、打动孩子的童心,就能成为孩子可以信赖、渴望拥有的“快乐老家”。愿我们都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用智慧去点燃诗意的语文课。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篇四:

  2011年11月15日我讲授了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课《秋姑娘的信》第一课时,课型是讲读课。课后专家给了我很多教学建议,具体如下:

  1、缺乏教育机智,课堂出现的新问题抓不住,比如在学习教学目标要求会认的字这一环节中,教师提问学生怎样记住“摘”这个字时,有一个学生回答“摘”是由提手旁加上一个商字组成的,这是错误的,但教师却没有察觉到,也没有及时指出、纠正学生的错误。没有充分关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加强处理课堂问题的能力。

  2、识记生字时,多媒体出示拼音不应出错,把“秋天”的“天”注音时注成了“tān”,有些字的注音不够规范,比如“g”注成了“g”,再如在苏教版中“朋友”这一词中“友”读轻声,教师教学生读“朋友”这一词时,并未指出“友”读轻声,也没有在出示的词中标出轻声,这就导致学生再读课文时读错,说明对细节关注的不够。

  3、在出示课题时,就应该把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姑娘”和“信”讲解一下,没必要都要在认字的环节一起讲,也应该强调“姑娘”的“娘”字在什么时候读轻声,这样学生在读课文时就不会读错,也为下面认读生字环节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4、在通过各种形式识记“绿色通道”的字这一环节中,应把要求会写的字也加进来,即把“四会字”也加进来,通过各种方式来记忆,“四会字”才是重点,要时刻突出重点。在指导书写生字这一环节中,如果在教写字时让学生组词,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可能就把之前学的字怎么写很快忘掉了,所以给生字组词可以拿到识字教学环节,或者由老师送给学生几个“词”,帮助学生拓展词汇量就可以了。

  5、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读文方式要多样,不要单一,可以指名读、同桌互相读、分组朗读,分男、女生读,齐读等,还要分层读,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可以分层朗读指导。教师如果要让学生在读之前听课文,最好不要放录音,而是由老师范读,这样让学生近距离感知朗读,示范效果会更好。

  6、不要将前一阶段学的拼音丢掉,在识字环节上,要让孩子借助拼音来读,这样即学会了生字,又复习了拼音。

  7、教学写字时,要把展示环节加上,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学生的字,及时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秋姑娘的信》这一课,课前我做了很多准备,自认为很充分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不尽如人意,出现了很多问题,现反思如下:

  首先,要把知识咬死,不应该出现“硬伤”,如在多媒体出示拼音不应出错,把“秋天”的“天”注音时注成了“tān”,造成了知识性的错误,这说明了自己备课时太过粗心,这样的错误以后绝对不允许出现。

  其次,课件制作不够严谨,多媒体出示拼音时,有一部分注音用的是英文形式,如“g”注成了“g”,这样会给孩子造成误导,对孩子拼音的巩固非常不利,今后的教学中要时刻注意。

  再次,这一课的教学只注重了每一个环节的展开和完成,并没有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再次,有些环节安排的不当,比如在出示课题后,就应该强调识字“姑娘”这两个字,“姑娘”的“娘”字在什么时候读轻声,也应该指出,在识字环节中就没必要再认识这两个字了。

  对于细节还关注的不够,课堂教学还很不灵活,按部就班,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都应该时刻关注、改进。

  在经过专家给我的意见后,我有进一步结合专家的意见对这一课进行了反思:

  1、要时刻注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一堂课要效率,不要浪费时间。

  2、教师要关注每一个细节,设置的问题一定要精。

  3、多媒体运用要恰当、实用,运用多媒体有时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但并不一定每节课都要使用多媒体。

  4、要培养孩子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是孩子的个性化体验,每一次读都要有目标,为高年级的与阅读打基础。还要关注默读。

  5、要锤炼自己的语言,语速均匀、语言准确、用词规范。

  6、要及时抓住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注意孩子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要培养自己的教育机智。

  7、讲课要充满激情,一节课要有高潮。

  8、教学时要有侧重点,尤其是教写字时,要有趣味性,保护孩子的学习欲望,形式要多样。

  9、一定要关注孩子,注重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倾听孩子的话。

  10、还要继续向老教师学习,同时自己摸索,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篇五:

  《秋姑娘的信》一课是通过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这节课我总共上了3次,课堂气氛一次比一次活跃,大部分孩子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反思如下:

  前两次我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了教学设计,逐段进行教授,讲的很细致,也很啰嗦,学生不但兴趣不高,而且教师指导朗读也很形式,表面化,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朗读没有多大的提高。课下,组里的老师很诚恳的提出了很多建议,于是在后两次的教学中,我完全颠覆了教案,重新设计了教学环节。

  这一课我设计了图画式的板书,用黄色卡纸做了许多枫叶,让学生想象会飘到什么地方,然后教师随机把枫叶贴在相应的地方,学生既一目了然地观察到秋天枫叶飘飘洒洒的轻逸,又受到构图意境的熏陶,而且对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秋天的特点起到了辅助作用。

  一、注重朗读训练。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同学读给组员听,选出优胜者赛读,以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在学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在朗读时能够表达出秋姑娘对好朋友无微不至的关照,我先范读,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让他们向老师挑战,看谁读得比老师更象秋姑娘,然后分组赛读。在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学习时,我让两个学生范读评议后,用同桌一问一答,老师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来体会奇怪的语气和舒畅的语气。

  二、注重学法指导。

  本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结构相似,我指导学生进行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后,让学生仿照上面的学法,想想秋姑娘又给谁写信,信上说了什么,该怎么读好秋姑娘的信,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3—5自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注重培养创新意识。

  课文内容新颖活泼,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文中的“空白”处,如:秋姑娘还给谁写了信,说了什么?如果你是秋姑娘的好朋友,读了她的来信后,你会怎么做?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篇六:

  《秋姑娘的信》讲的是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在教学的时候,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整体把握文本,以多种形式地朗读使孩子感受秋姑娘对好朋友的关心,通过说一说语言训练让孩子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这一科学常识。既注重人文的熏陶,又注重孩子科学素养的提高。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并存。

  首先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自己最爱读哪封信。他们读的兴趣更浓,同时对于读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让他们更加愿意去读。在分段学习时,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句子,并通过读秋姑娘对好朋友的关心。(瓜泽网 www.guaze.com)

  在阅读训练中以学生为主体,紧紧抓住读书训练这条主线不放,以充满童趣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在琅琅的书声中,反复朗读成诵,在读中了解阅读乐趣,理解课文内容,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很多年没教过一年级,总感觉自己无从下手,这节课不知是我“牵”得太多,还是一年级教学时就要降低难度,总感觉和六年级的课堂比起来,我说的太多。

  总之,任重道远,我还需不懈努力。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篇七:

  本课的内容充满童趣,比较浅显、通俗易懂,孩子们都很喜欢读。秋姑娘写信的对象分别是大雁、青蛙、松鼠以及山村孩子,也很具代表性。在教学本课时,我能做到:

  一.关注词语教学,夯实阅读基础

  低年级课堂上识字写字是重点,但是我们切不可忽略词语教学的重要性。近年来低年级阅读课堂强调以诵读为主,一堂课在学生琅琅的读书声中结束,看似热闹全员参与,但是课后调查学生的收获发现,很多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真正做到的“不求甚解”。这样长此以往,中高年级的阅读、作文都会受到影响,因为我们高估的很多孩子的语感,对于一些语言的规范运用、巧妙运用还是需要在课堂上老师去疏通点拨的。本课教学中,对于“片片”一词,采用了画面帮助的理解方法,弄清“一片”与“片片”的差别。另外在“们”、“冬眠”、“山村”、“充足”等词语的理解上,采用鼓励孩子在自主探究中弄清词语的内涵,并学会运用这些词语。

  二.关注情境创设,奠定教学基调

  “信”,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属于日常生活的语汇之一,听家长说过,电视里也听说过。陌生的是,孩子们还没有收到过信,见过信的也很少,毕竟书信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少见。课前我针对“信”的知识在学生中展开了调查。信的形式,信的内容,信的作用,孩子们似懂非懂,所以在课堂上将信展现出来,将信介绍给学生成为必然。在复习词语的时候,我以书信的形式出示,看见信封,孩子们知道原来信是用这样的袋子装着的,打开信纸,看到里面问候的话,看见了老师的名字,知道是老师写给大家的,一份收信的喜悦感油然而生。让孩子们学着秋姑娘的口气写信给其他好朋友,孩子们更是激动,争相比较谁写得好,特别是写在彩色的枫叶上,学生感到自己就是那个对朋友无限关怀的秋姑娘,言语间充满了一份温暖。

  但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有很遗憾的地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没能让学生充分去读,展开地读,去真正领悟语言美,意境美。对文本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导致这课总体感觉华而不实,不切实际。特别是在教学中一味地提醒孩子要体会秋姑娘是怎样的富有爱心,关心他人……而却忘了让孩子要体会关爱自然,关爱伙伴,珍惜友谊的情感主旨。如在教学写给青蛙的那封信中,应该提出平时生活中都是谁常常为我们盖被子,提醒我们不要着凉生病,而这时往往孩子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样再来体会秋姑娘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这样情感的体会对孩子来说就显而易见了。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篇八:

  今天教第7课《秋姑娘的信》,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大部分孩子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几点我想说说:

  第一,有点不可思议。其中有一个环节,我出示了:一封写给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我请一个孩子起来读了这句,然后问她:“在你生活中,是谁给你盖好被子,让你别着凉生病的?”没想到的是,这问题那孩子居然不会回答,当时我有点茫然了。怎么平时爸爸、妈妈、长辈们对他们的关心,孩子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呢?看来感恩教育对孩子们是非常需要的了。最后终于有孩子说是:“我们的爸爸、妈妈。”

  第二,对于课文的朗读指导,我觉得要做到不露痕迹,真的是要下点工夫的。出示: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我首先问:“这里的它们指谁?”孩子们说是指大雁。我继续问:“那这句中的小心是什么意思呢?”有孩子说:“这里的小心就是说大雁在一路上要非常当心。”我顺势说:“那小心就是什么呢?”全班孩子异口同声说:“当心。”我继续问:“那大雁一路上要当心什么呢?”孩子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理解,都说得很好。我总结道:“是呀,大雁一路上要小心的地方真多呀!所以这句中说……”孩子们接着我的话就读:“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重读了“多加”。我觉得这样的朗读指导很有效《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

  第三,孩子们的思维真的是可以的。出示: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物。我就问:“如果你是一只松鼠的话,收到了秋姑娘给你写的信,你会怎么做呢?”孩子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做法。有的说:“我会和我的伙伴们一起摘松果。”有的说:“我会听秋姑娘的话,准备好很多的松果,等到冬天吃。”举手的孩子越来越多,答案也非常的好。这时,我说:“是呀,原来的贪玩的松鼠不再贪玩了,而是……”我指着一个个孩子,他们的回答令我欣慰:“听话的松鼠”、“团结的松鼠”、“勤劳的松鼠”、“爱劳动的松鼠”……看来孩子的思维被激活了《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

  今天这堂语文课,我感觉上得还是不错的。但班中还有几个孩子,没有参与到课堂中,只是做了个旁观者。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想办法全员参与,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篇九:

  当我接到通知,要准备一节课的时候,并不确定自己要上什么,而且是第一课时,我们经常上的是第二课时。于是,我特意找来教参看了看,挑选了几课。一天中午,带孩子们到餐厅就餐,回来的时候,走在中心路上,看到花园边的梧桐树的落叶,忍不住想捡起一片。当我转脸看后边的孩子时,发现身后的孩子已经捡了树叶在手中玩耍,他们也发现了秋天的美丽。于是,决定就上《秋姑娘的信》。

  课是定下来了,那我要如何上这一节课呢?记得以前听王云艳说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应该就是字,词及初读课文。于是,我在心中定下了这一节课的几大步:第一,导入;第二,字词;第三,初读课文;第四,写字;第五,总结。

  下面,需要一步步地细化了,我先上网搜寻了一些相关的课件,挑选了自己所需要的部分,按照自己的思路做了相关的调整和改动,然后有了个大概。

  要如何导入,如何过渡,如何板书,如何总结,这些是我最费心思的地方。本来,我是想就用那一片片的落叶作为信件,作为送给孩子们的礼物来导入新课,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可又一想,我得需要多少树叶?每人一片,还是几片?每人一片好像太多了,选一部分好像又不公平。拿到树叶的孩子能专心听讲不玩耍吗?树叶弄坏了肯定会在上课的时候给我打小报告,影响上课的。怎么办?我从课题中的“信”入手,实物不行,改图片,上网搜了几幅图,最后选了“小鸟叼信图”和“满地枫叶寄信图”,把它们加入课件,然后开始精心组织语言,设计过程。

  本来,我的板书,只想到“关心”,一天晚上,忽然想到了两个生字“好”和“友”的特别,“好友”指好朋友,“友好”指好朋友之间友好相处,正好联系这两个词语,从生字过渡到总结,板书,引出“互相关心”,同时还有了相关的教育意义。

  开始的导入,质疑,枫树变光秃秃,让孩子们好奇,最后的生字到板书,到总结,是我设计中最满意的地方,也是花费心思最多的地方。

  随着教学设计的细化,课件被我改了一次又一次。

  真正上过课以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包含着遗憾的美丽。”

  单独识记是我后加的,目的是从字到词,再到文,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可在执教的时候方法不是很合适,以致于耽误了一些时间,影响了后面的教学,可惜了我那最后环节的设计。

  在引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利用的是第六自然段的问句,可孩子们回答的是第七自然段,这是我设计中忽略了的失误,课堂上我又一时没绕过来,不够灵活,这都是考虑不够全面,准备不够充分造成的。

  虽然有了遗憾,但也让自己有了进步的机会,所以我告诉自己:下一次,一定会更好!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篇十:

  《秋姑娘的信》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是一篇图文并茂、文质兼美、充满童趣和蕴含自然常识的课文。讲的是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秋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今天我执教了《秋姑娘的信》一课,课后我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及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阅读基础,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定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以读代讲,以演促读、以演品读,熟读成诵,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以读代讲:我在课中创设了多种读的途径,进行朗读训练。首先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自己最爱读哪封信。在分段学习时,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句子,并通过读秋姑娘对好朋友的关心。同时通过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贯穿始终,使学生参与到读中来。

  以演促读,以演品读:40分钟时间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挺长的,我让学生站起来,动起来,说起来,读起来,在动作的配合下有节奏的读,在琅琅的书声中,反复朗读成诵,在读中了解阅读乐趣,理解课文内容,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熟读成诵:学完四封信后,我让学生看着图,用上“一封写给(),告诉他()。”的句式,让学生把课文与插图结和起来,练习背诵,从背一句到背几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积累语言,最后熟读成诵。让孩子们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大自然中学习语文,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大的遗憾,例如,语言练习设计到了,但落实不到位。在词语教学中设计环节不够精炼效果不尽明显,影响了教学进度,导致后面学生感情的朗读和语言练习的时间没有了于是练习不够到位!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篇十一:

  上完课,我总是觉得,课上缺少了什么?虽然准备的时间不是很多,但我的教学设计并不复杂,一环一环,除了最后拿错了一个字以外,还真找不出哪里出了问题。问题在哪里呢?我思考着前几天关于《家》的教研组开课情况,灵光一闪,——课堂上缺少了笑声,缺少了童趣,缺少了孩子快乐的真诚流露。快乐学语文,这几个字,从我的心里涌起,回顾这堂课,还真想不起哪里看见孩子么真心的笑容了。

  于是,再仔细思量,有好多处可以让孩子乐上一乐。

  一、开头处让孩子看图乐。

  前几天去盛泽听课时,那个叫王崧舟的特级教师认为,一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抓心”,我的课,在一开始就离开了这个标准,设计过程时,仅仅照着书本出发,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计划,准备把孩子牵着鼻子走。

  我制作的课件开始是一幅枫叶飘飞的图画,秋风过处,枫叶打着卷飘落。此时,如果有一些诗意的音乐,来为这些满天席卷的叶子伴奏,并配上优美的过渡语言,一定更能抓住孩子的心。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头处我已经错失了感染学生走进课文的机会,是一个大大的漏洞。

  二、中间处让孩子说话乐

  在教学完秋姑娘的四封信后,我马上把这样的一个问题抛给了可能沉醉在故事美景中的学生:“如果秋姑娘写信,他可能还会给谁写信?写什么?你能学着书上的样子说说吗?”我这个问题,把孩子们文得措手不及。虽然有孩子说了几个,“一封写给孩子,让他们多穿点衣服”“一封写给农民伯伯,让他们别忘记把粮食收起来。”但是,有些孩子并不知道设计的意图,甚至在凭着感觉走。我想,如果在设计教案时,能够作一下铺垫,出示一些图片,比如燕子,蚂蚁,蛇,孩子……等等,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秋姑娘给图中的谁写了信?写了什么?再让孩子说自己想到的,这样等于给孩子说话的过程铺了一道台阶,引领着他们一步步往上跨。此处说话训练,如果能马上在幻灯片中打出来,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果,可能效果会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小手觉得更高。

  三、结尾处让孩子读书乐

  语文姓语,如何让孩子读中感悟,读出感情,读出思想,也读出快乐。由于教学比较匆忙,在文章教学结束时,我匆匆让孩子读了一遍就算完成了。其实,如此优美的文章,如果能找一段和谐的音乐,让孩子闭上眼睛去看,看感悟,然后自己合着音乐朗诵,一定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同时,也通过反复的诵读,一次次把孩子带去那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把书本读厚了。

  上完课后,细细想想,这篇文章中能让孩子开怀的地方还真不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的心里如同蒙上了纱,只知道教材教材,其实,比解读教材更重要的是解读孩子。记得前几年也是去舜湖小学听一个特级教师的讲座,他说,一节成功的课,只要看学生的表现,学生的手觉得高高,兴致高高,这就是一节好课,本次开课,以此为标准,我的课,只能是一节失败的语文课。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