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花》教学反思篇一:
本课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第一自然段一句话,写小童清晨醒来看见了玻璃窗上的冰花;第二自然段共有三句话,从颜色、形态等方面,形象地写出了冰花美丽动人的姿态;第三自然段是写小童看见了美丽的冰花后向妈妈提问以及妈妈巧妙的回答。教学本课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理解“晶亮、宽大、柔嫩、丰满、洁白、一朵朵、一束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冰花的美丽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的生字。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感到有以下成功之处。
一、创设情境,注重感受。
《冰花》这篇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说很容易理解,但对于江南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由于气候的原因,江南这个地方并不是经常能够看到冰花的。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冬天的冰花,我创设了北风呼啸,屋外冰天雪地这样一个情境导入课文,并引导学生去观察玻璃窗上的冰花,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怎样的冰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运用所学的词汇来表达,不同的词汇来形容学生自己所看到的冰花,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好机会。
由于学生平时很少看到冰花,所以他们也能与课文中的小童产生共鸣,“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在教学时,我请学生把自己就当做小童惊奇地喊一喊,学生一方面更加进入了课文情境,另一方面也体会了小童奇怪的心理,从而对冰花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是千姿百态的,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比喻句“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写出了冰花的各种形状,写出了冰花的数量之多。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冰花像怎样的树叶,像怎样的小草,像怎样的牡丹,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在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性的点评,如:冰花像怎样的小草?指名读柔嫩的小草后,教师点评:这些小草绿油油的,柔柔的,嫩嫩的,看了真舒服,这冰花真像是一片柔嫩的小草啊。谁再来读呀?再如冰花像怎样的牡丹?指名读丰满的牡丹后,教师点评说刚才我们看到的牡丹开得是那么鲜艳,花瓣层层叠叠,挨挨挤挤,看上去是那么美丽动人,这冰花真像是一朵丰满的牡丹啊……通过联系生活朗读,从而来理解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三、拓展延伸,启发想像。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多种多样的,课文只写了三种形状的冰花,事实上,冰花还会引发人们更多的想像。教学时,我请学生欣赏了各种各样的冰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冰花还像什么?这时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像的翅膀,尽情描述心中的冰花图案。通过想像练说,进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感到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缺乏灵动的“生成”。其次,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充满智慧和富有艺术性的。在课堂上,我感到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生动,今后还需不断锤炼。
《冰花》教学反思篇二:
《冰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两点来进行教学。
1、抓住关键的词语和标点指导朗读。例如:他惊奇地喊着:“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惊奇”一词,问: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惊奇呢.接着我请学生把自己就当做小童惊奇地喊一喊,学生一方面更加进入了课文情境,另一方面也体会了小童奇怪的心理,从而对冰花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其中的感叹成分自然表露出来。
2、抓住重点句体会冰花的美。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是千姿百态的,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比喻句“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写出了冰花的各种形状,写出了冰花的数量之多。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冰花像怎样的树叶,像怎样的小草,像怎样的牡丹,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再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像的翅膀,尽情描述心中的冰花图案。我就让学生说说冰花还像什么,并出示:冰花像(),像(),还像()。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冰花像白白的荷花,像红红的月季花,还像烟火似的菊花,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晶亮,美丽。有的说冰花像树林里小白兔的小木屋,有的说冰花像可爱的小狗,像机灵的小猴,还像美丽的孔雀……在感兴趣活动的指引下,由于没有了老师的限制,反而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了。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把握教材的有利因素和课堂教学的有利契机,给学生创造一片畅想的天空,一定会得到满意的硕果。通过想像练说,进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对于我们南方的孩子应让他们课前对冰花进行课外知识的搜集,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不仅了解了冰花中蕴藏的学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搜集和探索,让学生不局限于课文课本知识,以一带面,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学到读书的本领。又如教师的语言太多,原因是怕学生想不到、说话不完整。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想,说不定他们的语言是老师没想到的,会给教师更好的启发,不能怕孩子不照老师的思路走,关键是老师的引导,对他们的发言,只要用简练的语言稍作点拨即可,不必说太多。
《冰花》教学反思篇三:
《冰花》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本课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第一自然段一句话,写小童清晨醒来看见了玻璃窗上的冰花;第二自然段共有三句话,从颜色、形态等方面,形象地写出了冰花美丽动人的姿态;第三自然段是写小童看见了美丽的冰花后向妈妈提问以及妈妈巧妙的回答。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教学本课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理解“晶亮、宽大、柔嫩、丰满、洁白、一朵朵、一束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冰花的美丽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的生字。
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情境,注重感受。
《冰花》这篇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说很容易理解,但对于我们南方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由于气候的原因,南方并不是经常能够看到冰花的。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冬天的冰花,我收集了一些冰花的图片给孩子们看,让他们对冰花有一定的直观表现,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课文。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如何上好起步阶段的阅读课,我思索了好久。要体现新课标的思想,就必须打破以往语文教学的旧模式,彻底摒弃繁琐的分析,空洞的说教,代之以引导学生多读感悟。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要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必须引导学生入其境,感其情。在教学“惊奇地喊”时,我是这样引导的:“当小童清晨起来,拉开窗帘,看到这么晶亮的冰花,他的心情怎么样啊?(点击:惊奇)为什么?他感到很惊讶,很奇怪,不由得——喊起来。“喊”是什么意思?假如是你,看到了这晶亮的冰花,会怎么样?请同学们学着小童喊一喊。”正如我国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所说的:必须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头脑中贮存的相关性模块,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和敲击妙语的“打火俄石”。正是通过结合学生实际来指导朗读,再加以联想柔嫩的小草、宽大的树叶、丰满的牡丹,使学生对本篇课文的理解朗读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体会到了冰花的美丽多姿。
二、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是千姿百态的,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比喻句“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写出了冰花的各种形状,写出了冰花的数量之多。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冰花像怎样的树叶,像怎样的小草,像怎样的牡丹,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在朗读时,我加以指导性的点评,如:冰花像怎样的小草?指名读柔嫩的小草后,我是这样点评的:这些小草绿油油的,柔柔的,嫩嫩的,看了真舒服,这冰花真像是一片柔嫩的小草啊。谁再来读呀?……通过联系生活朗读,从而来理解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三、拓展延伸,启发想像。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多种多样的,课文只写了三种形状的冰花,事实上,冰花还会引发人们更多的想像。教学时,我请学生欣赏了各种各样的冰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冰花还像什么?用“啊,冰花真漂亮。它像(),像(),像()。”的句式练习说话,积累词语,对学生的作文起步也有一定的帮助。通过想像练说,进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瓜泽网 www.guaze.com)
四、识字教学,扎实有效。
在教学本课的生字“时、说”时,我先让孩子们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左右结构的字)然后让学生组词帮助记忆,分析字形,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最后示范,学生书空后练习写字。
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觉得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生动,对于每一位学生的评价不能做到到位,教学让学生说说冰花还像什么时,点拨不够,学生不太会说,以后要多注意这一点。
《冰花》教学反思篇四:
《冰花》这篇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的千姿百态、晶莹洁白,但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我们这儿由于气候的原因,很少能够看到冰花的。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冬天的冰花,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多幅冰花图,引导学生去观察体会,感受理解“晶亮”、“洁白”等词语,并练习运用说话,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好机会。
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两点来进行教学。1.抓住关键的词语指导朗读。如:他惊奇地喊着:“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这个句子中的“惊奇”一词,在教学时,我请学生当小童惊奇地喊一喊,学生一方面更加进入课文情境,另一方面也体会了小童奇怪的心理,从而对冰花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2.抓住重点句体会冰花的美。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是千姿百态的,语言非常优美,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用了一组排比句“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写出了冰花的各种形状和数量之多。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冰花像怎样的树叶,像怎样的小草,像怎样的牡丹,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在朗读时,我加以指导性的点评,如:冰花像怎样的小草?指名读柔嫩的小草后,我说:“这些小草绿油油的,柔柔的,嫩嫩的,看了真舒服,这冰花真像是一片柔嫩的小草啊。谁再来读呀?”通过联系生活朗读,从而来理解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多种多样的,课文只写了三种形状的冰花,事实上,冰花还会引发人们更多的想象。教学时,我请学生欣赏了各种各样的冰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冰花还像什么?用“啊,冰花真漂亮。它像(),像(),像()。”的句式练习说话,积累词语。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千姿百态的冰花开放了像白白的荷花,像红红的月季花,还像烟火似的菊花,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晶亮,美丽。有的说千姿百态的冰花开放了,像树林里小白兔的小木屋,有的说冰花像可爱的小狗,像机灵的小猴,还像美丽的孔雀……通过想象练说,进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姿态万千。
教学中,还有不足之处。课堂上不能更多的关注学生,一年级写字、识字是重点。总感觉写字时间很仓促。课前可以让学生对冰花进行课外知识的搜集,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不仅了解了冰花中蕴藏的学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搜集和探索,让他们不局限于课文课本知识,以一带面,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
《冰花》教学反思篇五:
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以达到新大纲提出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文章文字优美,但是要求学生理解句子“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这句话中所讲的冰花的几种样子,有些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如“树叶、小草”。但是“柔嫩、丰满”等词语学生难以理解,很难讲清这些词语的意思,我把它们的形态通过课件形象地展示给孩子们看,就能增强学生视觉感受,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帮他们加强主体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增强学生阅读的效果。学生学得快乐无比,有如一只只快乐的小鸟。特别令人欣喜的是,我在问:“你想想,冰花还有哪些样子?”时,孩子们的回答非常精彩,有的说像白菜,有的说像雨点,有的说像树林,有的像云朵,有的像花朵……真是丰富多彩,孩子们的回答太令人兴奋了。比课前我的想象要丰富的多,我真是低估孩子们的能力。
《冰花》教学反思篇六:
教学片段:
师:我们欣赏了这么多幅图,想象一下,还有像什么样的冰花呢?
生:有的冰花像枫叶。
生:有的冰花像小手。
师:谁来完成填空:冰花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还有的像()的()。
举手的人较少。
师:那同桌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互相讨论。
生1:还有的像树林。
师:把话要说完整,请你把前面的部分读一读。(在老师指导下读完整句)
生2:冰花像羽毛。
师:再读一读前面的内容,把话要说完整。
教学反思:
这是《冰花》第二课时的一个片段。课后自我感觉这个环节不是很成功。表现在:
1.句子太长。
面对不带拼音的长句子,一年级孩子很难读完整。在读全句子的基础上学生还要记得自己想说的更难。
2.问题指向性不明确,孩子回答起来没有方向。我的设想是孩子在括号中填写像什么或像什么样的什么,但孩子不明白老师的意图不敢举手。
3.此问题较难没有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一定的梯度。在出示填空前,我对孩子进行了引导,让他们说冰花像()。回答同学不够多,没有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以改进的地方:
1.在备课时应重复考虑学情。
2.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时,老师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提问,降低问题的难度。题目可根据学生参差不齐的特点设计为:
①冰花像()。
②冰花像()的()。
③冰花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④冰花有的像()的(),有的像()的(),还有的像()的()。
《冰花》教学反思篇七:
《冰花》一课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说很容易理解,但对于南方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由于气候的原因,我们南方很少能够看到冰花,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冬天的冰花,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多幅冰花图,引导学生去观察体会,感受理解“晶亮”、“洁白”等词语。
课文中小童惊奇地喊时,我引导学生:“喊”和平时的说话一样吗?小朋友,你们平时感到惊奇时是怎么做的?老师做妈妈,谁来做小童喊一喊。这样,学生就能很清楚的把“说”和“喊”给区别出来。同时,我还让学生手指着玻璃窗惊奇地喊一喊,比一比谁说得好,做得棒。学生的表现都非常出色,他们一方面更加进入了课文情境,另一方面也体会了小童惊奇的心理,从而对冰花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其中的感叹成分自然表露出来。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感受冰花的千姿百态,课文中用了三个比喻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冰花像怎样的树叶,像怎样的小草,像怎样的牡丹,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再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像的翅膀,尽情描述心中的冰花图案。我就让学生说说冰花还像什么,并出示:冰花像(),像(),还像()。通过想像练说,进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是课堂上没有让大部分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冰花》教学反思篇八:
《冰花》一课的教学中我抓住关键的词语和标点指导学生朗读。如“惊奇”,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童来惊奇地喊一喊,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体会到了小童的惊讶。教学中我还通过开火车读、自由读、范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地体会小童的童真童趣和冰花的美丽。课文中描绘的冰花千姿百态,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写出了冰花的姿态美,数量多,色泽美。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冰花的美。一边读一边想象,脑子里面出现图像,从而理解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再问“小朋友们,在你眼中冰花是什么样子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想象,运用文中的语言形式说说自己的创意,内化课文的语言。通过想象,练说,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态,朗读也更好。
在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总感觉不尽人意。有时我对学生的要求高了,当他们说不好时我常会帮他们说出来,这实在不是一个好习惯,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影响他们思维的发散,今后须注意。
《冰花》教学反思篇九:
前几天,上了一节组内研究课《冰花》。因为是第一次教一年级,又是第一次上组内研究课,所以丝毫不敢怠慢。课文文字简单,但写得很美,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语言特点。文章中有一段写冰花的样子“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我想孩子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就找了一些图片给孩子欣赏,然后让他们说说最喜欢哪种样子的冰花,为什么。有的说“喜欢像柔嫩的小草一样的冰花,因为看起来很漂亮。”有的说“喜欢像牡丹一样的冰花,因为牡丹很红。”……我继续启发引导孩子“冰花还会像什么呢?”边说边出示填空“它还像”,孩子们小手如林,一个孩子说:“它还像一根根树枝”这时,我立刻纠正:“不是一根根树枝,应该是纵横交错的树枝”。下课后,同组老师给我指出来:“一年级的小朋友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纵横交错’,你把这词强加给他们还不如‘一根根’容易让孩子理解”我听了,恍然大悟。我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小朋友,而我在教学时忽略了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想当然的把优美的词语或句子灌输给他们,这是拔苗助长。
《冰花》教学反思篇十: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感到有以下成功之处。
一、创设情境,注重感受。
《冰花》这篇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说很容易理解,但对于江南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由于气候的原因,江南这个地方并不是经常能够看到冰花的。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冬天的冰花,我创设了北风呼啸,屋外冰天雪地这样一个情境导入课文,并引导学生去观察玻璃窗上的冰花,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怎样的冰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运用所学的词汇来表达,不同的词汇来形容学生自己所看到的冰花,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好机会。
由于学生平时很少看到冰花,所以他们也能与课文中的小童产生共鸣,“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在教学时,我请学生把自己就当做小童惊奇地喊一喊,学生一方面更加进入了课文情境,另一方面也体会了小童奇怪的心理,从而对冰花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是千姿百态的,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比喻句“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写出了冰花的各种形状,写出了冰花的数量之多。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冰花像怎样的树叶,像怎样的小草,像怎样的牡丹,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在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性的点评,如:冰花像怎样的小草?指名读柔嫩的小草后,教师点评:这些小草绿油油的,柔柔的,嫩嫩的,看了真舒服,这冰花真像是一片柔嫩的小草啊。谁再来读呀?再如冰花像怎样的牡丹?指名读丰满的牡丹后,教师点评说刚才我们看到的牡丹开得是那么鲜艳,花瓣层层叠叠,挨挨挤挤,看上去是那么美丽动人,这冰花真像是一朵丰满的牡丹啊……通过联系生活朗读,从而来理解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三、拓展延伸,启发想像。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多种多样的,课文只写了三种形状的冰花,事实上,冰花还会引发人们更多的想像。教学时,我请学生欣赏了各种各样的冰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冰花还像什么?这时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像的翅膀,尽情描述心中的冰花图案。通过想像练说,进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感到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缺乏灵动的“生成”。其次,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充满智慧和富有艺术性的。在课堂上,我感到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生动,今后还需不断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