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篇一:
平平搭积木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课文以小见大,从搭积木出发,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质.内
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我深知自己在识字教学这一块儿上较为薄弱,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花了较多的时间来集体交流识字方法.我鼓励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他们似乎有了兴致,同时尝试着引导孩子通过换偏旁部首或换字的一部分来识记字,扩大识字量.如:间,学生认识到它是门+日组成的,偏旁部首是门,
问学生如果把日字换成人是什么字如果把日字换成口字呢经过学习了《日月明》一课,学生也会将住说成是人主住,这样把字记住.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自读,选代表读,分角色朗读,男女生赛读……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们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到:平平搭了四间房,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一间给奶奶和自己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他还要搭许多的子,给大家住.此外在情境图的帮助下,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又感悟除了奶奶的话要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而多种形式地朗读后,学生还感悟出了平平是个心中有他人,善良聪明的好孩子.
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我说大家想想奶奶平时是怎么跟自己说话的然后再把奶奶说得话读出来.由于每个人的奶奶说话语气不同,学生们自己说自己的,课堂一时难以掌控.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做好课前准备,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尽量使教学设计灵活一些.在教学生写字时,一部分孩子在自己做自己的事,没有注意听讲,导致写字时笔画错误,以后要学生举起他们的小手后和老师一块儿写字,并且要加强对写字的指导.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篇二:
在教学《平平搭积木》这一课时,我先出示平平搭积木的引入课件,从而揭题。读课题后问学生:“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活跃起来,课堂热闹极了。学生的问题可多呢“平平用积木搭什么?”“平平为什么要搭积木?”“平平搭得怎么样?”“平平搭了多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问题中激发了。我马上打开课件,让学生带着上面的问题先听读课文,在反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读中来感悟、理解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在课堂上,合理恰当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梳理思路。可是,相反如果问题提的盲目不恰当,反而会给学生带来很多疑惑。
很久没在课堂上问这个问题了,在学生初读完《平平搭积木》后,我问他们:“你们读懂了什么?”其实我也不希望他们说出什么正确的答案,只要他们能说就行。可结果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举手的人寥寥无几。不敢再请了,我是犯了一个大错了,书还没读通,学生如何能悟呢!记得上次听课,就有提到对于初读的要求不要过高。认识到错误,忙引导学生反复读。读了多遍,最后请大家思考“平平是一个怎样的小孩?请你再读读书,要说说为什么这样认为。”孩子们有的说平平是个爱自己家人的好孩子,有的说平平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小姑娘,接着还有懂事、天真、可爱、活泼、爱学习等,每一条他们都在书中找出依据了。连我认为最不沾边的“爱学习”他们也解释为:不爱学习就搭不好积木!读确实能读出东西来啊!“那你们认为哪一个特点最主要?”这下好,都说自己说的特点最重要,真是一个乱字了得!“下面老师读,你们接着读好吗?”我引导他们读书上主要的几句话,读了两遍后,大家都纷纷举起手来:“是平平很关心别人!”“平平心里为别人着想!”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得到升华。
尊重学生是课堂民主的前提。学生对课文,对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民主、自由、宽松、愉悦的环境也应该造就一群聪明可人的、欢快活泼的小朋友,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只有让孩子民主、自由地成长,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集中,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活而不乱,张扬个性,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奇思妙想。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篇三:
1、以读为本,把握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
“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他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本课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内容浅显易懂,又采用了诗歌的体裁,无疑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始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式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如,初次接触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老师范读的方式进行“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把课文读通,读对。在朗读感悟阶段,我们又抓住语气词“呢”、“啊”和课文的插图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得基础上,又掌握了朗读技巧,读的兴趣大大提高,读得很有感情,为课堂增添了色彩。整节课,以读代讲,学生在反复的、不同层次的读中理解了课文,体会到课文中蕴涵的道理,课堂气氛活泼,效果良好。
二、2、分步识字,落实课程目标的全程理念
随文分散识字是课程标准低年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本课而言,我们主要分三个阶段完成识字的任务。第一阶段,在课前预习与初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根据各自的知识水平和识字能力记一定量的生字。如,不少学生通过预习记住了“平”、“间”、“这”、“住”等。第二阶段,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分散、适时地安排一定量的识字教学。如读四、五小节时,特别强调“呢”、“啊”,一是进行朗读指导,二是认识这两个字。第三阶段是在复习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与生字见面,识记生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篇四:
走进新课程,我们的课堂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课堂,有学生自主学习,有学生合作学习,更有学生的创新学习。在课堂中,学生是自主的,主动的,活跃的,思路是广泛的。新的教学方式,点然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是轻松愉悦的,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多一些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很久没在课堂上问这个问题了,在学生初读完《平平搭积木》后,我问他们:“你们读懂了什么?”其实我也不希望他们说出什么正确的答案,只要他们能说就行。可结果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举手的人寥寥无几。“我读懂了平平会搭积木。”“我读懂了平平搭了四间房。”……
不敢再请了,我是犯了一个大错了,书还没读通,学生如何能悟呢!记得上次听课,就有提到对于初读的要求不要过高。认识到错误,忙引导学生反复读。读了多遍,最后请大家思考“平平是一个怎样的小孩?请你再读读书,要说说为什么这样认为。”
在一遍遍读的基础上,这一次可以说的小手如林了。
“我觉得平平是一个乖孩子,因为……”“我认为平平是一个能干的孩子,因为……”“我认为平平是一个想象力很丰富的孩子,因为……”“平平是一个很会关心别人的孩子,因为……”“平平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孩子,因为……”
接着还有懂事、天真、可爱、活泼、爱学习等,每一条他们都在书中找出依据了。连我认为最不沾边的“爱学习”他们也解释为:不爱学习就搭不好积木!读确实能读出东西来啊!“那你们认为哪一个特点最主要?”这下好,都说自己说的特点最重要,真是一个乱字了得!“下面老师读,你们接着读好吗?”我引导他们读书上主要的几句话,读了两遍后,大家都纷纷举起手来:“是平平很关心别人!”“平平心里为别人着想!”
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得到升华。
尊重学生是课堂民主的前提。学生对课文,对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篇五:
学课文《平平搭积木》。
奶奶问平平,搭房子给谁住呢?
平平说,一间给爷爷和书住,一间给奶奶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还有一间呢,给那些没有房子的人住。
提问:小朋友们,假如让你来搭房子,你要搭几间房?搭给谁住?
小朋友A:我要搭4间房,一间给爸爸妈妈住,一间爷爷奶奶住,一间我住,还有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虽说完全是按照课文的套路来的,但是最起码孩子是知道好东西要想到家人,跟家人分享。表扬。
小朋友B:我要搭八间房,一间爸爸妈妈住,一间我和奶奶住,一间姑姑和姑爷住,一间叔叔婶婶住…最后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听完就知道这一家子一共有多少口人了,是个很明白的小家伙,能数清自己有多少亲人,并且准确地记住了称呼,有些糊涂孩子以为婶婶和舅舅是一家,让你哭笑不得。表扬。
小朋友CDE……都要表扬。
小朋友Z:我要搭三间房,一间爸爸妈妈住,一间外公外婆住,一间我住。
我:没了吗?
Z:没了老师,我就搭三间房。
我:嗯,来说说,为什么你不想搭房子给没有房的人住呢?
Z:我不想,因为他们没有帮助过我。
顿时班级气氛有点尴尬,师生同时无语,有胆大的在小声说:你可以帮助他们啊。
我当下的心情,说良心话,我一点没想批评这孩子,这孩子真实,诚实,这是她内心的真实想法。换做是我,我也不会想要搭房子给那些无从关联的人们。好吧,我承认我不够高尚。
当下我的逻辑有点短路,我借着别的小朋友的话头往下引导这孩子:
嗯,没有帮助过你的人,你愿意主动帮助他们吗?
小朋友Z不做声了。我接着说:
刚刚我们说平平是个懂礼貌、愿意和别人分享、有爱心的小朋友,那你愿不愿意跟平平一样当一个有爱心的小朋友呢?如果你愿意当有爱心的小朋友,是不是就愿意主动去帮助那些可能没有帮助过你的人呢?
我觉得我没说好。但是我从始至终没有批评孩子,没有对她的想法做出对或者错的绝对判断。
下课了问小天,小天的回复让我惊吓:
“我觉得你应该跟他说,如果每个小朋友都能主动的去帮助别人,那么你肯定也就会被别人帮助了,从我做起”
“你一说起小孩问的这个问题,我就感觉压力好大,这个时候你的回答很可能影响他一辈子”
“确实不够,你让他们当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但是他们在别人身上感觉不到这种爱心,那么就会有挫败感,心里面就有了对美好的怀疑,我觉得你应该倡导你们班的孩子们互相帮助,至少在这个小集体里面他们可以体会到这种真善美的话,对他们的成长也是件好事。”
我觉得他说的比我透,孩子真实的想法是从自身角度延展出来的,讲空话大话给孩子,他们会觉得没有真实感,这没法有效地对他们起人格引导作用。小天的想法是回归孩子的自身角度:你主动帮助别人,大家都学你主动帮助别人,每个人都愿意帮助别人,早晚有一天你会被别人帮助到。
…王小天这样的孩子做了老师都能回归真善美,可见老师确实是个好职业。
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在办公室把这个事情跟大家说了下。经验丰富的王老师只是笑笑而已,菲菲说她在赶课,根本没延展讲课文内容,婷婷的意思是说要让孩子知道你应该主动帮助别人。
中午饭后去找王艳华老师,跟她说这个事儿。王老师和蔼善良,她说我的引导是可以的,不批评孩子是对的,不仅不能批评,还要表扬,先表扬她搭房子能够想到家人,表扬她是个孝顺的好孩子。然后再引导孩子要学会善良对待他人,学会主动帮助他们。
跟王老师我也没啥好遮掩的,想到啥说啥:其实我当下也想到大肆宣扬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之类的主题,可是这些东西太浮夸了,我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我怎么去教导他们呢?
王老师面露尴尬地笑了:是~~是~~有时候是挺假~~可是就算是假,你也还是要引导他们学好~~~~
我莫名觉得委屈:王老师的话我懂,我们的心意是好的,可是我们选择的方式通常是无力的。社会的成人化力量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不知道这是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是,那我们这些老师其实是在违背社会规律,因为我们正在做的或者将要做的都是尽量阻碍孩子认识真实的原生态的社会,而是把他们引导到我们臆想的梦想的可能永远也不会实现的真善美世界。
小白跟我想的差不多。她说,这篇课文本身就是失败的,它低估了孩子的社会认识度,尤其是大城市的孩子,现在的孩子大多早熟,这种低端的幼稚童话已经不能欺骗他们。
是的,大多时候老师是委屈的。老师是个良心活儿,老师是个技术活儿,老师还是个撒谎高手:我们要想着法子骗他们,让他们从小接受训化,受训化的内容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的但是很有可能永远不会实现的美好。
课后班上一个成绩很好的男孩子过来拉我的衣服:
老师,我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瓜泽网 www.guaze.com)
——说,是什么?
老师,我可以把房子租给那些没有房子的人!
——……,你懂什么叫租吗?
知道,他们住我家房子,然后给我们钱。
压力深重的无可奈何,哭笑不得。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篇六:
《平平搭积木》这篇课文以小见大,从搭积木出发,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质。其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课文内容很好理解,关键是引导学生透过文本感悟课文内涵。
首先,扫清字词障碍,为学文做铺垫。
指导学生识字、写字仍是本课重点。学生先初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圈出本课生字、生词,先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然后交流识字方法,在交流中加深印象。
其次,通过语言文字品味文本内涵。
在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朗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交流:“平平搭了几间房?”“四间。”“这四间房都给谁住?”“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一间给奶奶和平平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还有一间给谁住呢?”“给没有房子的人住。”“哪些人没有房子住?”“孤寡老人”、“流浪汉”、“没有父母的孩子”、“灾区的人”……“从这里你觉得平平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有爱心的孩子。”“是呀,平平不仅爱家人,还爱其他人,如果平平现在又搭了许多房子,你说他会让哪些人来住呢?”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情感。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篇七:
《平平搭积木》是一篇诗歌,讲述平平用积木搭了四间房子,分别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没有房子的人住,还要搭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内容浅显易懂,引导学生从小关心他人。乍一看,这篇课文内容太简单,句式也比较简单,读读就过的话有点浪费文本。于是又细细研读了文本,力图从文本中挖掘出适合年段特点的语文能力训练。然后发现,这篇文本有两句问句,且有一个生字―――语气词“呢”,于是将训练的目标定为引导学生质疑,提问练习。
在这么几处进行质疑,训练提问:
一、课题质疑。
师:读了课题你的小脑袋里有什么问题吗?
生:平平为什么搭积木?
师:这个问题谁能回答?
生:他喜欢搭积木。
师:还有吗?
生:他搭了什么?
师:是呀,这个问题问得好。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
课题提问,统领全文,而且提的问题比较简单,句式很常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进入训练的引路石。
二、第三自然段处提问
师: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这些房子都给谁住。
生:(读课文回答)
师:读了第一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为什么让爷爷和书住?
生:爷爷为什么要和书住在一起?
师: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爷爷很爱看书,所以爷爷要和书住在一起。
师:读了第二句你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奶奶要和平平住?
生:因为奶奶喜欢平平,平平也喜欢奶奶。
这里的提问需要动脑筋,语言需要组织,而且提问内容多面,句式多样,适合教师进行提问指导。用提问的方式贯穿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达成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三:“呢”处提问。
师:“还有一间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出示句式:还有一间__________呢?)
生:(填空回答)
师:(出示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呢?)谁还能用这样的句式问一问?
学生练习。
此处提问要求用上语气词“呢”,将课文内容和生活链接,增加了提问的难度。因为前两处的训练,所以在这次的提问训练水到渠成。
质疑、提问是语文能力的一种,通过这堂课的练习,学生已有了提问的意识,大多数同学能正确地组织语言进行提问,正确地使用“呢”来表达问题意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篇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平平搭积木》这篇课文以小见大,从搭积木出发,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质。其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课文内容很好理解,关键是引导学生透过文本感悟课文内涵。
首先,扫清字词障碍,为学文做铺垫。
指导学生识字、写字仍是本课重点。学生先初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圈出本课生字、生词,先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然后交流识字方法,在交流中加深印象。
其次,通过语言文字品味文本内涵。
在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朗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交流:“平平搭了几间房?”“四间。”“这四间房都给谁住?”“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一间给奶奶和平平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还有一间给谁住呢?”“给没有房子的人住。”“哪些人没有房子住?”“孤寡老人”、“流浪汉”、“没有父母的孩子”、“灾区的人”……“从这里你觉得平平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有爱心的孩子。”“是呀,平平不仅爱家人,还爱其他人,如果平平现在又搭了许多房子,你说他会让哪些人来住呢?”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情感。
孩子们都是善良有爱心的,只要我们加以引导,也一定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种子,等到成熟的那一天,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篇九:
平平搭积木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课文以小见大,从搭积木生发开去,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质。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我深知自己在识字教学这一块上较为薄弱,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花了较多的时间来集体交流识字方法。我鼓励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他们似乎有了兴致。当李俊铭说他记住了呢字,“口、尼→呢”时,大家都想起了《日月明》中会意字的表述方法,很自然的,其他同学也快速采用了拆分的方法识字“门、日→间”;“此、二→些”;“人、主→住”。我不能和孩子们说这种方法没有和字本身的意思结合起来,和《日月明》中会意字的识记方法不同。大家能这样拆开来记已经不错了,甚至在将来还可以顺势引导他们对于形声字的认识,不是很意外的收获吗?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自渎、选代表读、分角色朗读、小组赛读、师生比赛读……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们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到:平平搭了四间房,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一间给奶奶和自己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他还要搭许多的子,给大家住。此外在情境图的帮助下,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又感悟除了奶奶的话要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而多种形式地朗读后,学生还感悟出了平平是个心中有他人,善良聪明的好孩子。
当然,课堂中也有令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例如,在指导朗读时,我这样问:平常你的奶奶是怎样和你说话的?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课堂纪律一时难以控制。的确,每位学生对外婆奶奶的印象都不同,有的奶奶是快人快语的,有的奶奶的慢声细语的。所以这样的问题是没有什么可取性的。不如直接点明:奶奶通常都是和蔼的,因此读奶奶的话时应该慢一些,轻一些。这样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也大大节约了时间。课堂节奏自然也快了起来。所以教师学习要求更加明确,提出的问题更加准确。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试图以“最后一间房子是给谁住”这个问题来引出孩子们对平平美好品质的认识和赞美,可当孩子们回答完“给没有房子的人住”后,有个学生没经我的允许就发问了:“那全世界有那么多没有房子的人,住得下吗?”我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不说话了。他吐吐舌头闭了嘴,可我知道孩子们其实是很想知道我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无奈我一时语塞,不知该怎么解释他们这个阶段孩子们思维中会有的简单和纯真。“这些小大人哪!”我只能发出这样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