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教学反思篇一:
在学习《雨点儿》这课的过程中,孩子们无论读生字、还是记生字、朗读方面都体现自主精神,学生认记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课堂上,我把学生获得的一点成功给予鼓励,学生学得愉快。课堂上,我采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通过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学生机会,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再来回顾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1、在理解“数不清”这个词语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有什么是数不清的,孩子们说出了:“天上的星星,小河里的鱼儿,路上的行人”等等。2、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认为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学会合作。一句话,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3、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更好地生成语言。在品读课文时,我问:“小花小草是怎样欢迎雨点儿的?”“如果你是花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雨点儿还会到哪里安家?”一连串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在学习课文中,合理想象,多向探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学生在说到如果自己是雨点儿,我去干旱的地方可以减轻干旱”;有的说“要是我是大雨点儿,我要到农民伯伯的庄稼地里去浇灌禾苗”……谁说一年级的孩子还太小不懂事,他们的话却真的让人感动。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朗读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如:在朗读时没有读好儿化音。在检测预习情况时,我发现一半学生仍不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于是,我就进行了示范读,让学生听我读,然后再让学生读。有个别学生会读,在一次次的示范下学生逐渐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但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出现了这个儿化音,学生却读不好,特别是放到句子中,总有一些学生会读错。我又进行了示范,但是效果不太明显。在句子中的儿化音学生总是不能适应,因此在读句子的时候还有许多学生没有读准。另外,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要面向全体,要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等。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教学反思篇二: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关注教与学的过程。体验是教学过程的显著特征。要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就要加强同学在学习生活中的体验,感悟和反思。我在教学《雨点儿》一课时,媒体助学,让同学理解课文。如在学习课文的最后的一个自然段时,我充分利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大雨点和小雨点所到过的地方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在文中找到答案后,在充分地想象后,我运用了多媒体,将大雨点和小雨点所到过地方发生的变化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同学面前,同学的各种器官都被调动起来,激发了朗读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小朋友看到了花更红、草更绿、看到了光秃秃的地上出了红的花、绿的草,听到了悦耳的音乐,情感再次达到高潮,此时,大自然的美通过朗读再次出现出来。
在《雨点儿》这节课上我抓住了低年级小朋友的兴趣点,通过朗读,接受情感的陶冶和熏陶,同时同学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激发。一节课下来,同学在读的过程中学习,情感在读中得以体现,轻轻松松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教学反思篇三:
作为一节同题研讨课,应该说我们的备课还是比较充分的,因为是我们六人集体的智慧,所以课上环节也比较顺利,基本上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动笔画一画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话。这一环节中,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话话的内容,所以画起来有些困难,但是在我及时的引导下,多数同学都能正确的画出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后一环节的拓展较好,“你有什么话要对雨点儿说呢?”“假如你是雨点儿,你还要到哪里去呢?”孩子们的答案也丰富多彩,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不但进行了说话训练,而且还加深了对课文难点“指导雨水和植物的关系”的理解。本节课还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对教材挖的太深,因为一年级学生没必要让他理解词义,只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读出感情就可以了,要重视指导朗读。但是,朗读面还不够广,读的形式还不够丰富多样。课堂上应该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多给孩子训练的机会,在朗读这一环节中,可以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让孩子参与到读中去,一个个地读“你要到哪里去?”“你呢?”这样也便于检查孩子的朗读情况,掌握情况。在读的形式上,除了开火车读、个别提问读、齐读外,还可以采用分角色读(多种形式的分角色,例如:男女生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一二行和三四行的同学分角色读等),还可以采用表演读,让孩子的读书声音响遍课堂。让孩子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二是我扶得过多,学生的自主性不够明显,后一段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从读中感悟花更红,草更绿。三是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答的不到位或不对时,我没能及时的给予补充和纠正,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的语言以及过渡的语言还需锤炼。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应多鼓励,评价的语言要丰富。这方面今后一定要改正的。
上一次课就成长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反思,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希望以后能够不断进步。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教学反思篇四:
《雨点儿》是我作为一名新教师走上岗位后上的第一节公开课,通过这节课,我得到了许多老师的指点和宝贵的建议,同时自己也对这节课做了些反思,于是决定把它记录下来。
《雨点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并让学生知道雨水滋润了万物,从而使花儿更红了,草更绿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教会学生准确地读准“雨点儿、地方”这两个词语,同时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大、小雨点儿的对话。
整节课上下来,感觉不是非常地顺畅,各位老师也给自己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下面针对这节课做一个反思。
先说说自己在这堂课中的不足之处:
首先,在时间的把握上做得还不够到位,前面的教学环节用掉了过多的时间,从而导致了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拖了一些时间来教学生字,匆忙又没有效率。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自己在教学环节上不懂得灵活地运用,很多环节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删减,从而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所以自己今后应该要懂得灵活运用,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环节,让自己的教学环节跟着课堂来走。
第二,指导学生写完生字后应该再留出一点时间来进行展示,本节课由于时间把握不好,导致了自己拖堂教学生字,因而没有时间来进行展示,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起注意,当学生写完生字之后必须还要对他们所写的生字进行一个展示,以实际的例子来告诉学生该生字写的好与否的原因,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第三,朗读的指导还不够到位,学生在字词的朗读上不够连贯。在课后我自己也深刻地反思了一下,确实发现自己在课堂的朗读指导并不到位,导致学生整体的朗读水平不高,另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朗读水平也没达到要求,因此指导完学生后学生并不能够将课文朗读到位,针对这一点,自己决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多听听磁带的范读,平时多进行朗读的练习,争取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第四,课堂上的扩展不够,在生字的教学中,教师其实可以有效地利用教学生字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的语言训练,比如口头组词等等,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但本节课在这一方面明显做得不足,除了几个生字我特别让学生来进行组词之外,大部分的生字都只是教学生识字的方法,通过这节课,我也知道了平时让学生抓住机会进行语言训练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自己一定会在这方面多加注意。
而在课后的评课活动中,我也非常感谢各位领导与老师给与我的各种建议:
第一,在识字方面教师应该多放手,多让学生去说说他们自己的识字办法,而不要教师包办,多让孩子说,也容易加深孩子的印象,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这也是对孩子一种能力的培养。
第二,在解决“飘落”一词的理解时,还可以参考其他两种方法:一是通过“飘落”与“坠落”一词的对比来进行;二是在老师演示完纸片飘落之后提问学生什么东西才能够飘落,引导学生说出只有轻的东西才能够飘落,从而能够避免学生在接下来的“什么东西从哪里飘落下来”这一扩展中由于还不理解飘落一词而用错例子。
第三,在画出大、小雨点儿的话的时候最好能够用上不同的符号,比如大雨点儿用波浪线,小雨点儿用直线,从而让学生更明确大、小雨点儿所说的都是哪些话,把大、小雨点说的话进行一个区别。
当然,在本节课中也有些地方做得较好:
第一,课堂的组织教学做得较为到位。在低段进行教学,组织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组织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本节课的成败,一位老师即使将课备得再充分再精彩,若没有良好的组织教学,那么再优秀的教案也无法实施。
第二,中间儿童诗的过渡显得自然,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涣散,如何经常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需要老师花不少的功夫,在这一环节的中,儿童诗的设计一是为了让学生稍微休息一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二是将上一个环节巧妙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当中,让过渡显得自然。
第三,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能够做到字、词、句的整合,做到字不离篇,通过字词的理解而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循序渐进。
第四;在朗读上能够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训练,如男女赛读、个别读、分角色朗读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不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和厌烦的情绪,也能够达到训练的目的。
很感谢学校组织了这样的一次活动,让我在这样的平台中得到了锻炼,更得到了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指导,使我受益匪浅。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保持,继续努力,而不足的地方我也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注意并进行改正!争取让自己取得进步!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教学反思篇五: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课文用了拟人的方法,让学生感悟雨点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中来。(瓜泽网 www.guaze.com)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从而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同时在课上注意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培养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个词语:“飘落”和“数不清”为了让学生理解“飘落”一词,我用直观演示法,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飘落”一词,并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进行说话练习。如:“秋天到了,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当学生读到“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一句时,我接着学生问“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的”?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说“落叶”有的说“星星”还有的说“蚂蚁”等。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词语,而且还学会运用这些词语。收到预期的效果。
我还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感悟,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对话训练,运用了分角色朗读,增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快快乐乐学语文。
我认为这堂课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一是本堂课有一个环节,即在文中找出含有“数不清”“云彩”“飘落”这三个词的句子这一个环节漏掉了。后来虽然补上了,但是显得生硬,导致了教学内容的脱节。究其原因,是自己的准备还不够充分,临场的应变能力不足,这里漏掉的环节其实可以省去。二是教师扶得过多,学生的自主性不够明显。如,飘落一词的含义,可以放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不一定非得说出意思不可。三是朗读的指导不到位。如,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的对话,学生并不明白所谓的对话是什么,读起来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一问一答不明显,语气平淡;第五自然段没有读出感情,感觉不出雨后景色的美丽、漂亮。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教学反思篇六:
《雨点儿》是一篇童话,文章内容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让学生知道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会给大地上的植物带来变化。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在教学中贯穿以下教学理念:
一、合作学习,让识字教学水到渠成。
与生动有趣的文本内容相比,单一的识字环节往往是一个不受学生喜欢的过程。如何让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参与到识字学习中来,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本堂课我设计了先让学生自己强调要注意的字,再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给学生自己当小老师的感觉,热情高涨了,也学得快了。然后,又通过开火车的形式,进一步巩固了生字学习。
二、重朗读指导,营造氛围,激活文本,让学生畅所欲言。语文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他们进行跨时空的心灵碰撞、情感交流,在角色换位中,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就必须注重让学生阅读文本,深入文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把很多的时间花在了阅读课文上。在学生自由读了2-5小节后,我每小节各指名2-3个同学进行了朗读,并请学生评议。在读了课文的第2小节后,为加强学生对问句的理解,在进一步明确了问号的意义后,我把“大雨点”粘在自己身上进行了一个范读:“你要到哪里去?”请学生通过听与看,揣摩一下当时大雨的心情。紧接着让学生再读小雨点的话,体会它的心情,交流。进行对话朗读训练。在学习了第5小节后,学生已经了解小雨点使“原来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使“原来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我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小花小草们在雨点的滋润下,长得更红了,更绿了。它们会对雨点说些什么呢?
让儿童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感受,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又一个重点,我试图用自己的实践来实现理念。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手段并过多的使用,学习第五自然的时间有些紧张,课堂上也没有调控好,以至于部分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十分紧张。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教学反思篇七:
这是《雨点儿》一文第一、二课时的课堂实录,相对而言这两课时的任务各有侧重。第一课时侧重于学生的阅读实践,第二课时侧重于学生的识字过程。但总体来说,教师均能紧扣教学目标,教师大胆地“放”,让学生全员参与,主动发展,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给了学生去朗读、识记,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第一课时的教学,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感悟,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用多种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了读一读,画一画,贴一贴等手段,增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快快乐乐学习语文。第二课时的识字教学,教师不进行繁琐的字形分析,而是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同时在课上注意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培养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生与汉字反复见面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本课会认,过渡到其他语言环境也能认识,体现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了识字是有用的,从而更主动地到生活中识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教学反思篇八:
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课文用了拟人的方法,通过大雨点与小雨点的对话,让学生感悟雨点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在识字教学中,我通过变换多种形式识字,结合语言环境识字等,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识记起来效果不错。
雨,孩子们大多不喜欢,因为它带给孩子们更多的可能是无法到户外去活动的烦恼,学生学完了这篇课文,小朋友对雨的喜爱会多一层。但是,由于这节课在朗读对话部分耽误的时间过长,造成后面的发散思维的部分一笔代过,时间调控不好,前松后紧,是我讲课中的老毛病了,我想在以后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都要时时注意控制好时间。把这个毛病改掉。而且在最后的一个发散思维的环节中,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大小雨点说些什么?”学生只是会说简单的谢谢两个字,说明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不行,以后我还要多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教学反思篇九: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课文用了拟人的方法,让学生感悟雨点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中来。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从而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同时在课上注意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培养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个词语:“飘落”和“数不清”为了让学生理解“飘落”一词,我用直观演示法,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飘落”一词,并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进行说话练习。如:“秋天到了,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当学生读到“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一句时,我接着学生问“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的”?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说“落叶”有的说“星星”还有的说“蚂蚁”等。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词语,而且还学会运用这些词语。收到预期的效果。
我还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感悟,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对话训练,运用了分角色朗读,增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快快乐乐学语文。
今天这节课作为一堂年级公开课,应该说我的备课还是比较充分的,课上环节也比较顺利,基本上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这堂课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一是本堂课有一个环节,即在文中找出含有“数不清”“云彩”“飘落”这三个词的句子这一个环节漏掉了。后来虽然补上了,但是显得生硬,导致了教学内容的脱节。究其原因,是自己的准备还不够充分,临场的应变能力不足,这里漏掉的环节其实可以省去。二是教师扶得过多,学生的自主性不够明显。如,飘落一词的含义,可以放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不一定非得说出意思不可。三是朗读的指导不到位。如,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的对话,学生并不明白所谓的对话是什么,读起来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一问一答不明显,语气平淡;第五自然段没有读出感情,感觉不出雨后景色的美丽、漂亮。四是受条件限制(无多媒体),无法使用课件,只能借助图片、描述、想像等辅助手段,无法让学生更生动直观地了解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尤其是“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一句,“更”字很难从图片中体现出来。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教学反思篇十:
本堂课是我们一年级的视导课,课前我精心准备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努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课堂上的纪律有时候真的很难控制,上课依始,很多孩子都沉浸在课间的欢乐氛围中。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我用猜谜语的方法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很投入,注意力也很快地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中来。
2、难读字音指导到位
在揭示课题时,我先跟孩子们一起把“雨点儿”写在黑板上,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读准“雨点儿”的儿化音。在指名读时发现问题,于是提醒学生:点读得轻短一点,儿不用读出来,只要舌头往上一卷就行了。我还进行了示范读,让学生仔细听然后模仿读。在一次次的示范,指名读、齐读下学生逐渐读好了这个儿化音。
3、识字教学融入句中
我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学习第一句: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句话中有很多的词语:数不清、云彩、飘落等,我把这些词语的学习放在句子教学中穿插进行,巧妙地连接,这样既不会断了文章情感学习的线,也使词语教学不显得枯燥乏味,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同时在课上注意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培养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理解语言强化训练
在课文学习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学习第一段时,我让学生进行仿说“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从()。”在理解“数不清”这个词语时,我还创设了一个小小的情景,出示了一张下雨的情景图,无数的雨点从空中飘落下来。然后再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雨点朋友来到了我们教室里。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很容易地就理解了词语“数不清”。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还有什么是数不清的,效果就出来了。在理解飘落一词时,我进行了纸片飘落表演,让学生说说纸片是从老师手里怎样下来的?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从——飘落下来”。这样的句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许多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句式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课无完课,虽然我很用心地在备课、上课,但是因为没有试教,心里也没底,整堂课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写字教学时间没能得到很好的保证,第二次书写指导来不及。在引出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时,显得有点乱,问答没有紧密结合起来,朗读训练也不够到位。总之,低年级识字、写字、朗读教学,都应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虽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怎样调动一年级学生学习兴趣,集中精力上好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一定要多花心思,做好充分准备,机智地把握课堂,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会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的。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教学反思篇十一: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课文用了拟人的方法,通过大雨点与小雨点的对话,让学生感悟雨点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词语宝宝回家了,谁会念一下?生读: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师: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的?
生:雪花数不清,他从天上掉下来,生:落叶,头发,星星,蚂蚁多得……
师:哪个小朋友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我发现她有个词语念得特好……(师板书:飘落)
师:你为什么把飘落念得这么美啊?生:因为雨点儿从半空中飘落下来很美,慢慢地飘落下来,很美,所以我要把飘落念得美一点。
师:你们还看见什么飘落下来的?
生:秋天到了,数不清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师:你说得真好,不仅告诉我们什么东西飘落下来了,还能仿照课文的样子说,真会模仿。谁也能照着他的样子来说一说?
生:冬天到了,数不清的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
师:我们来看看一片金黄色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慢慢的,轻轻的多美啊
师:再读读第一句话:数不清的雨点儿……
师:这么美的句子,如果配上优美的动作就更美了,谁来试一试?
教学中,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而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发挥想象,说说“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的?”“你们还看见什么飘落下来的?”学生兴趣盎然,还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仿说句子。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教学反思篇十二: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再来回顾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
1、在理解“数不清”这个词语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有什么是数不清的,孩子们说出了:“天上的星星,小河里的鱼儿,树上的叶子”等等。
2、让学生多读是本节课收到一定成效的关键,我认为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学生对文本不熟老师讲得再多也枉然。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等,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学会合作。
3、读说结合是这节课的主要环节,我设计了很多给学生说得主题,如:补充句子训练;赞雨点、谢雨点。从现在开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没能完成教学任务,在引导学生赞雨点,谢谢雨点时就下课了,时间把握上做得还不够,我重视感情朗读,但在指导上,示范读上做得有所欠缺,如:在朗读时没有读好儿化音。总有一些学生会读错。我又进行了示范,但是效果不太明显。在句子中的儿化音学生总是不能适应,因此在读句子的时候还有许多学生没有读准。另外,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要面向全体,要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