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900字一:(979字)
先是读的原版小说-不过一开始我压根儿没读懂,因为英语实在是不怎么样。直到后来翻来覆去读了10遍以上,才真正感受到了莎士比亚的魅力。
小时候读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时候只记得主角,更深一点就是朱丽叶的奶妈,罗密欧的表兄弟。但是现在读发现了很多更有趣而且生动的人物:列如mercutio(不知道怎么翻译),我个人认为最活跃而且真实的人物,他对爱情的不满,对罗密欧的告诫,或者是在Tybalt向他挑衅时的反击,甚至是他的死,莎士比亚都描写得非常生动。
相反,罗密欧和朱丽叶显得太早熟了-我以前一直以为他们俩至少16,7岁。没想到书里这样写:"evenorodd,ofalldaysintheyear,comelammaseveatnightshallshebefourteen。"(奶妈说的)这代表朱丽叶才顶多13岁。和我差不多一个年纪。我当时就囧了,和现代比,这小姑娘多早熟啊。而罗密欧,他也才14岁左右。。
我觉得就算他们活着,永远在一起也不太可能把。(太早恋了T_T)
在我把书翻的皱皱巴巴的时候,老师也开始给我们看电影-1968年版和1996年版的。我在无聊的时候去图书馆吧1968年版的借回家里看了。1996年版的没找到。看完了以后有一种我在基本上在看完所有小说改编的电影之后的感觉--不怎么样。果然还是看书更让人感到激动啊。(我指在mercutio死后那剧情删的删减的减)。倒是mercutio的死处理得非常好。(我差点哭了就是证据)。"Aplagueo'bothyourhouses!theyhavemadeworms'meatofme。Ihaveit,andsoundly,too。yourhouses!"
至于现代版的,我把它划分在恶搞行列里。先不说剧情跨越了几个世纪,就凭一点-现在哪有女孩子12,3岁嫁出去啊-就可以把此电影X掉。不过mercutio依然非常出彩!(个人感觉)。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小时候觉得罗密欧和朱丽叶很悲剧,但现在觉得他们死的很幸运?确实,如果他们不死的话,我看这两家是压根不可能和好的。血债就要用血还。还有罗密欧,他的殉情完全是'冲动过度',实在太傻。朱丽叶的话,我倒是觉得她应该活着而不是自杀,因为罗密欧肯定希望她活着,而她完全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不想罗密欧被驱逐出境,把朱丽叶看成是唯一的牵挂。
总而言之,要看外国小说还是要看原版的啊!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900字二:(922字)
对于莎士比亚的这部描绘了纯洁爱情,轰动了全世界的经典名著,我虽然早有耳闻,也略知故事梗概,真正拜读却是最近几天的事情。带着一股崇敬的心理,我从头至尾,详详细细,一个字不落地欣赏完毕之后,却有了一种跟别人不一样的理解和感触。
有心人自戏剧的开篇,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罗密欧的初恋情人,并不是朱丽叶,而是一个名为罗瑟琳的女子。文中对罗瑟琳的着墨并不多,只是从罗密欧对班伏里奥的描述中,约略道出了她的美艳不可方物,以及他对于罗瑟琳的爱情。
在此时,罗密欧的心目中,除了罗瑟琳,再也装不下其他女子,只有罗瑟琳才是最圣洁,最美丽,最能够深入他内心的人。他甚至为了罗瑟琳而郁郁寡欢,冷落了亲人和朋友,并以“她已经立誓割舍爱情,我活着也就等于死去一般。”来答复班伏里奥,可见他对罗瑟琳的爱有多么深了。
其后,班伏里奥以凯普莱特家的舞会来诱惑罗密欧,希望罗密欧能够结识到比罗瑟琳更加美丽,更能令他倾心的女子。不出班伏里奥所料,罗密欧果然一眼相中了朱丽叶,与她一见钟情,把罗瑟琳忘得了一干二净。他惊摄于朱丽叶的美貌,并用这番说辞否定了他曾经对于罗瑟琳的爱情,“我从前的恋爱是假非真,今晚才遇见绝世的佳人。”
罗密欧与朱丽叶秘密相见之后,又打算秘密完婚。深知罗密欧感情经历的神父劳伦斯,指责他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他以“我现在所爱的她,跟我心心相印,不像前回那个一样。”来反驳劳伦斯。劳伦斯为了让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两家,能够因为儿女结盟,而冰释前嫌,重修旧好,最终主持了他们二人的婚礼。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虽然非常真挚感人,也确实至死都忠诚于对方。可是,他们当初相互之间并不了解,只是单凭一张美丽的容颜,便轻易将爱情抛洒。这种草率的态度,即便他们最终有了完美的结局,能否幸福到永远,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就如童话故事一样,公主和王子总是在结合在一起后,嘎然而止,是同一个道理。爱情,浪漫和美丽,总是经受不住平淡生活的考验,故事如果继续下去,恐怕会令所有的人都为之失望和意外。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悲剧,跟他们的不够冷静,过于冲动,缺乏生活的阅历,脱不开干系。倘若他们不是那么急于殉情,不是那么急切地想要相伴终身,一切都将是另外一个结局。或许这就是戏剧的艺术效果吧,非我这等俗人能够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