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读后感900字篇一:(965字)
著名的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的,一个人只要读了很多有益的书,写作文的时候就好像有马良的神笔在帮忙,写起来很轻松。在五年级上册的课本中,有一位酷爱读书的小女孩,她就是《窃读记》中的林海音。
课文中,作者林海音经过饭店,来到了一家挤满顾客的书店。她挤进书店,找到一本喜欢看的书,像饿狼一样贪婪地读着。在读书的过程中,她并不能像我们一样安心地读书,而要不时地观察书店里的一举一动。儿时的林海音看书时既快乐又惧怕,她快乐是因为找到了自己喜欢看得书,惧怕会被店员发现然后被赶走。因此,她喜欢去人多的书店。每次她去书店看书时,总是一看就要看几个钟头——尽管她早已饿得饥肠辘辘。
课文中我感受最深的句子就要数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了: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从这些话中我知道了粮食哺育的是人的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所以,一个知识与智慧都在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健康的人。
文中的林海音如此喜爱读书,可她为什么不光明正大地读书,而是要偷偷地去书店窃读呢?跟着这个问题,我走进了林海音儿时的那个年代……
我从一条文化街走过去看见了许多被挤得水泄不通的书店,里面的顾客看起来都是一个个富翁,而且都是男人。门前,有几个穿着破破烂烂、都是补丁的衣服的小女孩眼巴巴地看着富人的孩子兴高采烈地跑进书店,出来时抱着自己心爱的书。这条街上都是这样,到处都是渴望读书但因为家庭贫困而买不起书的穷学生。
这时,一个长得像林海音的小女孩从书店里跑出来,我忙问她为什么不光明正大地读书,而是要偷偷地去书店窃读这个问题,她笑着告诉我:“在我这个年代,大人都是重男轻女,不像你所说的‘天堂’,男女平等。现在,能读书的只有家里富裕的男孩才能读书,而我们女孩子有读书也是读到一半,十五六岁就要出嫁。而且,大部分的书店老板都很凶,看我只看书不买书就用木棍打我,赶我走。”听了她的话,我既高兴又难过。高兴是因为我很幸运没有出生在林海音的年代。难过是因为林海音这个年代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女孩因为没钱买书,只能在书店门口坐“白日梦”。
我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书店里的书免费看暑假里图书馆、书店成了学生们乘凉避暑的好地方。可是,有的同学却身在福中不知福,不好好珍惜。
同学们,让我们爱上读书,遨游书海,在读书中学到知识,在读书中体会快乐,在读书中感受关爱吧!
窃读记读后感900字篇二:(908字)
“窃”字,字典上的解释为“窃取,趁人不知道拿人东西据为己有。”但读了窃读记一文以后,对于“窃”又有了新的理解。
本课主要写童年时期的林海音,利用放学时间急匆匆地赶到书店“窃读”的经历与感受,表现了她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象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把“我”比作一匹饿狼,把我贪婪地汲取着书本中的养料比作饿狼进食。这个比喻充分表达出“我”对书的渴望和强烈的求知欲。
看看作者,再想想自己,觉得十分惭愧。现在同学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家长对学习更加重视了,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更不用说是书了。就说我吧,课外书塞满了整个书架。可是,看书,不是走马观花,简简单单看一看,书买回来后,没有看两页就搁在了一边,有的甚至连翻也不翻;无奈在家长的“威逼”逼下才勉强认真读几页。书架上的书成了摆设,成了像同伴炫耀的工具。现在,读了《窃读记》,我不禁反问自己根本不爱书籍、不想读书?我和作者的差距有多大呀!
我虽然不爱读书,却格外爱惜书。记得有一天,我刚上小学二年级,我的哥哥给了我一本书,我非常喜爱它,以至于到了手不释卷,百读不厌,闭户读书的程度,经常让它带着我在书海中遨游,昼耕夜诵,映雪读书,雪天萤席,在书海中遨游的我常常会忘记吃饭,忘记睡觉。“以铜为镜,可知仪表;以古为镜,可晓历史;以天为镜,可知风云;以木为镜,可断春秋;以节为镜,可知真我。”“读美文如饮醇酒。酒,越酿越纯;文,愈久愈香。”
由于当时识字少,有时不免有字不认识,得查字典。一天,我坐在公园的人工湖边上读那本书,我边读边查字典,正当我在差的时候,那本书偷偷地“溜”了下去,以至掉进了河里,我不顾一切地跳了下去,书是抓住了,可我却忘了一点:我不会游泳,个子又矮,脚直接够不着河底,怎么办啊?也许是天意,就在这时,爸爸来了,他一手就把我捞了上来。回到家中,我被爸爸妈妈狠狠教训了一顿。那天,我哭了,并不是被训哭,是对于那书被浸湿而深深的惋惜。
现在的新华书店和以前的大不一样。以前要偷偷摸摸地窃读,现在可以正大光明地看书,而且又有许多座位允许小读者坐,服务员也很热情。但我还是羡慕林海音,也许轻而易举得来的东西比千辛万苦得来的要有意思得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