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800字一:(769字)
早就听说《围城》写的是婚姻,大人们说我不会看懂,所以我偏偏要看看。
其实,在初一时我写了一篇随笔,老师问我是否看过《围城》,当时我也没太在意,后来我同桌借给我一本《围城》,但由于临近中考没看几叶就还给了他。
现在我又一次拿起《围城》。首先被书中的妙语所吸引。如在描写鲍小姐时说她是“局部的真理”,因为真理是赤裸裸的,而她并未一丝不挂;又如形容战争的那句“飞机接连光顾大有绝世佳人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的风度”,形象生动地写出敌方实力强大;还有方鸿渐买假文凭时与爱尔兰人的通信所发表的感慨“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等处我都看到了作者的机智、幽默还有讽刺。
其次,读完本书,我发现作者是通过方鸿渐来看待事物的,所以他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小说所要阐发的意义是:结婚如陷身围城,想进的进不去,一旦进去后想出的又出不了。
最后我在这篇小说中体会到:把自己的事处理好很容易,难的是这个世界并非自己一个人,自己还要面对其他人,其他人会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或因为关心或纯粹只是个意外而参与进来,这样个人的事一下子就变成大家的事了,常常缘此使一件简单的事复杂化,使它难于实现。就像小说的结局一样,其实两人都为对方着想,只是多了一个佣人和一个姑妈的参与,使情况完全变样,事与愿违。总之我觉得当事者要面对的事物很多,做事应尽量顾及全局。而他人也应留一点缝隙给当事者,让他自己解决,不要平添多余的麻烦。
我对小说结局的印象最深刻,但由此我懂得的并不是关于中心“婚姻”,而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一个人尽管非常关心另一个人,但决不能逾越了自己的范围,弄巧成拙,要懂得适可而止;从一个当局者的角度——世界是由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事物组成的,在处理自己的事时要照顾身边的人,要正确利用别人的关心,使事情到达人人满意的地步。
谁说我看不懂,我多少也是明白一点的!
围城读后感800字二:(827字)
现代人观念开放了,对婚姻更加想的开,围城进去的快,出来也快,熟悉了不久结婚,婚后不久又离婚,视婚姻如儿戏,这样的人怎么能够理解爱的含义和生活的真谛?人海茫茫,两个人有缘在一个围城里并不轻易,既然结婚了,就要相互理解,互相体谅,经营好这份爱,经营好一个家庭。大家都要相互谦让,才不致让对方有逃出去的念头,试问哪些逃出婚姻围城的人,你们都更好的找到幸福了吗?你们回想往日的恩爱的时候就没有后悔过吗?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婚姻是这样,工作何尝不是如此?有的人干一行爱一行,富有兢业精神,有的人频频跳槽,也难觅如意的工作,他们厌烦本职工作,老是觉得别人的工作如何如何好,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换了新的工作后发觉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如意,想起原来工作的种种好处。只恨世上没有后悔药卖,时光不能倒流。
就拿我们的幼教工作来说吧,在网上我时常看见这样的一些文章,有的老师当初考幼师时觉得这工作挺神圣,走上工作岗位后,有的会认为来的钱不快,看着一些同学、好友进了党政机关,权利带来了实惠;一些人下海经商成功,经济富裕。看着这些人别墅汽车、灯红酒绿,心里痒痒得十分难过,恨不得立马辞职跳槽去捞一把。等到真的逃出去了才知道党政机关并不是那么好混,人际关系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下海经商也没那么轻易,风险大,竞争激烈,压得心里崩溃时才想起幼教工作的种种好处,有双休日,又有寒暑假,整天面对着一群活泼无邪,天真烂漫的小朋友,心理也变的轻松快乐多了,也让自己变的年轻了许多了。回头再想想有这样让你愉快的工作,还为什么要去羡慕人家呢?还有什么理由不安心幼教工作呢?看着诸如此类的文章我不由的想说:同仁们,让我们好好爱孩子,爱我们的幼儿园,爱我们的幼教事业吧。
最后,我要用钱钟书爱人杨的话来结尾:“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抵如此。”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读后感,愿我们能好好的把握好、珍惜好今天的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快乐更美好的。
围城读后感800字三:(795字)
《围城》我是先看电视剧,后来有断断续续读一些片段(这本书情节连续性不强,确实可以跳着读),最近才—口气从头到尾将整本书读完。读完以后,对这本书又有了些新的认识。
有的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单位是否也是虚构的。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不恭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
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就是给他带来多灾多难的假学位。方鸿渐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在买假文凭之前,他也问问良心,他为自己起了最好的借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以他自己的口气,就是“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说谎就说谎嘛,讲了良心这谎话就变得不伦不类了(www.guaze.com)。既然讲良心,就干脆别买学位了。既然都不讲良心了,就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害得自己当个副教授忍气吞声的,两头不着岸。
方鸿渐一生的第三圈“围城”,我想没有人会反对,是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候的玩世态度。也许从第—,圈“围城”建立时,就决定了会有第二圈围城,就决定了会有第三圈围城了。在那个到处是“小人物”的时代,做个大人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还是希望做个大人物,买文凭时,希望自己能够使家翁感觉光耀门楣;买了文凭,又觉得有损道德。要知道,社会上只有两种人能够混得好。
—种是真正大写的入,他们有他们独特的才能,他们有他们高尚的情操。他们是因为他们近乎模范的举止,才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另—种,则是完全相反的。他们用旁门左道,说谎时,能够令自己都骗过来。他们深有沉浮,他们的行为举止有时真是没有良心可言。而社会上更多的,是后者,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凯用了多少手段才当上大总统?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就连现在的企业在商场上竞争,也用尽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围城读后感800字四:(863字)
最近读了《围城》,可能是思想不够集中,感觉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正像某些学者所言,这是一部被“拔高”的小说,并不是一部出色的作品。但不可否认,作者某些幽默的语言和对生活深刻的观察还是令人称道的。围城是法国的一句成语,即“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但小说的内容与题目没有太大关系,至少没有表面上的直接关系。作者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与几位知识女性的情感、婚恋纠葛以及方鸿渐由上海到内地的一路遭遇为主要脉络,以喜剧性的讽刺笔调,刻画了抗战环境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彷徨和空虚。自己摘抄了几个经典语句,以作以后回味:
1、苏小姐理想的自己是“艳若桃李,冷若冰霜”,让方鸿渐卑逊地仰慕而后伏地求爱。
2、从前愚民政策是不许人民受教育,现代愚民政策是只许人民受某一种教育。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3、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今朝有缘来相会,明日你东我向西。
4、现代人有两个流行的信仰。第一,女子无貌便是德,所以漂亮的女人准比不上丑女人那样有思想、有品节;第二,男子无口才,就表示有道德,所以哑巴是天下最诚朴的人。也许上够了演讲和宣传的当,现代人矫枉过正,以为不说话的人开口准说真话,害得新官上任,训话时个个都说:“为政不在多言,”恨不能只指嘴、指心、指天,三个手势就够了。
5、因为这门课容易,他们瞧不起它,仿佛男人瞧不起容易到手的女人。
6、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7、要人知道自己有个秘密,而不让人知道是个什么秘密,等他们问,要他们猜,这是人性的虚荣。
8、西洋赶驴子的人,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把一串萝卜挂在驴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这笨驴子以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一步继续向前,嘴愈要咬,脚愈会赶,不知不觉中又走了一站。那时候它是否吃得到这串萝卜,得看驴夫的高兴。一切机关里,上司驾驭下属,全用这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