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800字读后感 >

倾城之恋读后感800字

时间:2017-01-16 17:05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倾城之恋读后感800字一:(816字)

《倾城之恋》小说写的是一个自私的女人与一个自私的男人之间的故事,最精彩的莫过于男女之间步步为营的表现。虽然这是张爱玲小说里少有的美满结局,但这份美满却是颠倒错乱的巧合。她笔下的调子是阴冷的,那个年代女子无可容身的悲凉不是三言两语能够道尽的,于是,她留了空间给读者展开联想。

白流苏不过是一个没落的大家族出身的小姐,因为丈夫死了,所以才回了娘家寄人篱下,虽然上有高堂老母,但是她在娘家的日子并不是那么的好过,也许哥哥嫂嫂看在最初她从唐家带了一些钱的份上,对流苏还算客气,等到钱被哥哥们调的差不多时,那种庸俗势利就再也不用牢牢的掩饰了,流苏在娘家过着度日如年的日子,这样的生活坏境中,不论是白流苏也好,还是任何一个人,必然是想法设法的逃离这种让人窒息的环境,白流苏她不过是一个世俗的女子,在生存与姿态面前,她无法抗拒那个能带给她幸福的人,但是她又是一个心机乖巧的女子,藏在最底层的小心思必然不能让他人瞧出来,即便是范柳元,白流苏在最开始的时候对范柳元并不抱多大的希望,范柳元不过是个花花公子,任何女人都不会是他的港湾,而他也不会因为任何一个女人去停下自由的脚步,流苏是何等聪慧的女子,她的心里如何不会明白这一点,木讷的宝络根本就不能留住范柳元的目光,但是她又不能把这份渴望的幸福白白丢掉,流苏心里一清二楚,她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要留住范柳元,她要慢慢的周旋于范柳元的世界里。

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她任然是那个自私的小女人,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他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应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因之柳原与流苏的结局,虽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旧是庸俗;就事论事,他们也只能如此。流苏实在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人,有决断,有口才。软弱的部分只是她的教养与阅历,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

倾城之恋读后感800字二:(892字)

《倾城之恋》我只看了一遍,看这一遍我发现我已经有点经不住张学的诱惑了。以前听说张爱玲只是写些爱情小说的,所以也就没怎么去关注她的作品。现在觉得她写的不仅是爱情,还有那个年代和那个年代的琐琐碎碎,喜欢她的作品,不仅是喜欢她写的爱情故事,还喜欢她对文字的掌控能力以及她对那个年代的人的洞察力。

看完这部小说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没有那场战争结局会是怎么样的呢?如果没有那场战争范柳原那个自私的男人还会回来找白流苏吗?如果没有那场战争白流苏那个自私的女人会真正信任范柳原吗?
是那场战争催化了结果的到来。“流苏拥被坐着,听着那悲凉的风。她确实知道浅水湾附近,灰砖砌的那一面墙,一定还屹然站在那里。风停了下来,像三条灰色的龙,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她仿佛做梦似的,又来到墙根下,迎面来了柳原。她终于遇见了柳原。”,“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此时,她终于真正的靠近他,有些懂得他了。一瞬间,他们达到了某种契合。

白流苏一个受人唾弃的寡妇在一群自私自利的兄嫂的欺压下无容身之处的窘况她急切寻找归宿。张爱玲说“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一点贱”。我觉得那个时代的女性都是可悲的,女性的社会地位价值要看她的男人,女人要依附着男人才得到尊重。所以我很理解白流苏开始和范柳原在一起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小心翼翼,那么没有安全感了。

还有那堵墙,我觉得范柳原说的最动人的一句话就是“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事情确实是那样发展的,他们在那堵“墙”下走到了一起。

可结局,那就是结局吗?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爱情和婚姻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范柳原甘于稳定吗?谁知道呢。就像张爱玲所说,“生活中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一个女人,把命运当作赌注,想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悲的了,可悲的不仅仅是白流苏,应该还有范柳原吧?

倾城之恋读后感800字三:(719字)

从一开始满怀激情的憧憬,到逐字逐句的读下来,我发觉胸口始终像有个东西塞着,喘不得气来。从第一部《金锁记》到最后的《封锁记》,每一部都是一个爱情悲剧,与其说是爱情悲剧,倒不如说是家庭悲剧,因为在那样的深宅大院里住的人,免不了一些盘根错节。人多的地方事必然也多。我很好奇作者生长的那个年代是否经历了一些坎坷的人生经历,导致她的笔锋如此的凄楚悲惋。

我很欣赏她的修辞,惟妙惟肖的穿插在故事之中,使得原本呆板的故事情节变得愈加生动鲜活。我不是在读故事,倒像是在品她细腻的语言,像是一个大家闺秀慢条斯理的整理她那被风吹乱的思绪,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楚楚动人。

我相信爱玲是一个信缘分的人,在她的故事中,似乎每对男女主人公都是上天安排,不谋而合。因为每个女主人公的精心出现都会让一个放荡的男人收敛改变。仿佛他之前之所以会无拘无束只是因为没有碰到可以让自己改头换面的女子。果真是这样,倒也圆满,怕只怕这美丽的邂逅也经不起似水流年的洗涤。

读这本书,不知不觉让我对上海男人和女人心存芥蒂,也可能是那时的社会背景所致。一个女人为了爱情和婚姻牺牲自己的一切,在周身压力得不到缓解时,发生人格扭曲,甚至心理变态。而他所爱的这个男人却只是她生命中的短暂停留,仅是一个梦,但她却不愿从梦中醒来。最后酿成悲剧,她将自己的不幸强加在别人身上,从而用这种黑暗去报复别人的命运,真是惨不忍睹。

从书中走出来,释然一笑,人各有命吧。有思想的女人会坚强的从痛苦中站起来,并继续迎接生命的美好,而缺乏思想的女人只会在痛苦中抱怨,沮丧,沉沦,堕落。在她们看来,这是她们的宿命,躲不掉。

爱恨就在一瞬间,善和恶在一念之间。我终于明白,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当你尝尽人生的酸甜苦辣后依然活的精彩。

倾城之恋读后感800字四:(632字)

“胡琴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这也许是当时上海一个生活的缩影。白公馆有盛转衰,这也是当时民国时代的兴衰。

白流苏,白宫馆里的第六位小姐,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她不是默默地忍受这一切,而是勇敢地选择了离婚,冲破了世俗的观念。白流苏在白公馆的时候,尽管住在自己家里,可是按中国传统的观念“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流苏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受尽嫂子和哥哥的冷言冷语,哪怕气的浑身直打颤,气也只能往肚子里咽。

范柳原本来是白流苏的妹妹的相亲的对象,可是却意外地爱上了流苏。两人在香港独处的那段日子里,渐渐地对彼此更加眷恋,可是流苏却始终不相信范柳原会娶一个像她这样的女子。她不愿与他亲近,甚至还刻意疏远他。或许在那时的范柳原心里,也只当白流苏是生命中的过客,而从未想过把白流苏当作自己一生的伴侣。爱情要来的时候挡也挡不住。香港一别,不久后他们又见面了,这一次他们彼此都交出了自己的心,可是美好的时光却是短暂的,很快他们又要分开了。尽管流苏苦苦哀求柳原带她同去英国,可是却被拒绝了,最终柳原走了,剩下流苏一个人。

或许这一次范柳原不会再回来了,而流苏依旧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无情的战火爆发了,保姆弃流苏而走,只剩下流苏一个人无助的留在香港,守着一栋空房子,每天生活在战火纷飞中。当她不知所措的时候,柳原回来了,他没有抛弃她,他最终还是回到了她的身边,并告诉世人,白流苏就是他的妻子。

对于白流苏来说,这就是她一生最大的幸福了。

倾城之恋读后感800字五:(875字)

初读《倾城之恋》,庆幸白流苏终于有了平凡的归宿;再读,则多了几分对白家那些三爷四爷的势利眼的鄙视、对范柳原初衷的怀疑、对流苏处境的同情;而现在细看来,不禁感慨颇多。

白流苏无疑是值得同情的。离过婚,在娘家人的闲言冷语中度日,白公馆的人拿她的再嫁当个笑话,却又迫不及待地打发她出门。所以,流苏也迫不及待地要离开,报复性的,她找上了范柳原。这个范柳原不是个好货色(可以说,如果没有那场战争,那么,流苏的结局将会沦为她自己也不屑的二奶)。范柳原是个情场老手,喜欢自由,不愿被婚姻束缚(也和他自己的身世有关),他不愿和流苏结婚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对流苏来说,结婚是头等大事、急事。因此,两人的矛盾、争吵就不可避免。流苏在白公馆的处境对流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她和范柳原约会,是抱着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心态。她不断地揣测柳原的心思、分析他讲的话,目标就是婚姻。范白两个人在相互的拉锯战中,流苏一只脚跨进了“姘头”之门。

《倾城之恋》精巧的构思就像是精雕细琢的玉器。作者看似将结局往一个悲剧方向上推,但却由于一场战争,流苏和柳原意外得到了一个最平凡也是最美好的结局。我认为,张爱玲先生对范柳原这个人物形象的感情是矛盾的。一方面,柳原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是个很有魅力的男人;另一方面,范柳原又是不负责任的浪荡子和心计深重的人。但我还是认为,张爱铃先生是偏爱他的。作者理解甚至同情他的所作所为,她借他之口说:“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仿佛柳原是个忧伤的男子,有不得已的苦衷。这让我想起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恋爱,让我觉得张爱玲先生对这场邂逅是无悔的。她给范白一个完好的结局,正是内心对爱情的期待。

与同时期的作家相比,张爱玲更以其细腻的笔调,在一片严峻的氛围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她笔下的人多是市民形象,小奸小坏之人。她对人性的理解深刻而无情,因此她仿佛永远冷静地隔岸观火,洞察世事世情。不过对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结局,她却愿意用一场战争、整个香港的沦陷来给予他们平凡的结局,这之中可以看到她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对爱情的期待了。

倾城之恋读后感800字六:(839字)

住在一座意大利式的建筑——香港爱丁顿公寓,张爱玲在浓厚的文艺气息下创作出《倾城之恋》。除了环境的好氛围,大学生时代的她经历太平洋战争,也给了她创作动机的一部分。因为战争给张爱玲带来残酷、无情、卑微、懦弱、利己的乱世,她不禁感怀身世,开始体味人在世上活着的真谛与价值。她悟到:人到死,还是离不开爱。

张爱玲在故事有写到上海女人的风韵,当地建筑的风格,还有着重描写人情世态。在此,我选择柳白从相识到相爱的一段进行概述。故事在上海与香港两地间辗转。白流苏陪着白家七小姐宝络相亲时,第一次遇上范柳原。范柳原对白流苏的印象深刻,到了香港也念念不忘,于是,范柳原委托徐太太邀请白流苏到香港。白流苏选择应邀,她有在心里盘算着,即使知道前路茫茫,也不能再选择旧路,不可以选择回到唐家,也不可以选择留在白家。来到香港后,白流苏与范柳原交往。情人间总是喜欢玩角力的比赛,他们也一样。范柳原很迷恋白流苏,当她是一位情人,正因为这样,白流苏反倒觉得范柳原没有给她承诺,拒绝当他的情人。随后,范柳原对白流苏忽冷忽热、又爱又恨,还故意在白流苏面前对印度公主大献殷勤。白流苏因为家事要离开香港返回上海,当晚,范柳原致电白流苏却不发一言,白流苏坚持原则也不肯低头。情人异地分开,范柳原越发思念白流苏,工作变得消沉,他拨通电话要白流苏回来香港。两人再次相见,感情升温不少。白流苏确确实实爱上范柳原了,不在乎他对她的承诺,两人如胶似漆地相爱着。故事最后,太平洋战争爆发,面临生死边缘,范柳原在炮火中大声向白流苏求婚。

故事的经典一句:“战争,摧毁了一座城市,也成就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可能,这是张爱玲对时代狡黠的睥睨。有人曾评论过,别的作家揭破美丽的虚假是为了直面人生,而张爱玲却在领悟苍凉后仍抓住美丽。战争让张爱玲见识人类卑微而懦弱的利己主义,然而,爱给了张爱玲更广阔的空间与思维。

全文是张爱玲惯有的文字特色,充满苍凉的渲染。惊心动魄的战火现场,上演轰烈的爱情。不难看出,比起以往的写实求虚,这次多了轻狂的遐想。

倾城之恋读后感800字七:(755字)

我是很幼稚的人,<倾城之恋>,不看作品,只听这名子,就觉得喜欢得不得了,引起我无限遐想。

上周五用一个钟头看完这部作品,久久不能忘怀。且不说张氏独特笔峰,令人耳目一新地比喻吧,这个小说,让我总结出三件事来。

NO。1,即使全世界的人都不看好你,都对你差劲,你要给自己一个YES,对自己好。给自己YES当然是在充分了解自己,而且做了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不是像现代网络小丑凤姐那样瞎自信。小说中白流苏,离婚7年,年纪28了,虽然在过去那年的平常人眼里,幸福这事儿跟这样的白流苏简直是绝缘的,然后白流苏却不认命,因为她认识到自己优势所在。即便全家上下拿她不当人来对待,连自己的亲妈都指望不上,她依然昂首挺胸,要争一口气。

NO。2,机会来时,要懂得抓住。白流苏本是陪自己的侄女去相亲,对方是海归派--范柳原。人家可不走寻常路,看完电影,就去舞厅,白流苏的侄女哪见过这世面,只能傻坐着,看着原本属于自己的对象范柳原拥着白流苏跳舞。机会来时,不需要矜持,就要展示自己,不管是爱情还是工作上。不要在意别人异样的眼光,幸福或者能够有所成就比什么都重要。

NO。2,顺其自然,淡定从容。范柳原没忘怀白流苏,借徐太太一家的邀请,把她请到香港来。两人似有似无地谈着恋爱,不管什么时候吧,男人对女人最大的认可就是娶她。然而范柳原似乎并没有收性,也没有娶白流苏的意思,甚至和一个印度女人有些暧昧。白流苏也并没有上吊抹脖地逼这个男人娶她www.guaze.com。毕竟不管什么时候,一个女人哼亨叽叽陪在一个男人身边,别人总会觉得他们有料,如果没有任何名份,总难堵住众口。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成全了白流苏,她和范柳原不是我行我素的个体了,是需要相互安慰和取暖的平凡夫妻。

不管感情或是做事,机会来了,你也抓到手了,那接下去的就需要顺其自然的平常心了,不然,人会抓狂地。

倾城之恋读后感800字八:(848字)

无意中看到翻拍的电视剧,就被陈数扮演的白流苏和黄觉演的范柳原给吸引住了,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每天守着时间看完剧集不算,还找来书本,看上两遍。又把张爱玲的其他著作也给看上了一遍。很多年前,看过她的小说集,当时竟然没太多感触。想必是太年轻,囫囵吞枣的原因。现在结合电视剧剧情,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跃然眼前。对张爱玲更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流苏本是个大家小姐,虽然家族破落了,但是一直沿袭着大家闺秀的习气。在1943年的旧上海,流苏作为一个离了婚的年轻女人首先要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老四你去劝劝三爷,你们做金子,做股票,不能用六奶奶的钱那,没的沾上了晦气!她一嫁到了婆家,丈夫就变成了败架子。回到了娘家来,眼见的娘家就要败光了——天生的扫竹星!”嫂子的尖酸刻薄,母亲的撒手不管,“先两年,东拼西借的,卖一次田,还够两年吃的。现在可不行了。我年纪大了,说声走,一撒手就走了,可顾不得你们。”让她觉得娘家已不是容身之地。

“门掩上了,堂屋里暗着,门的上端的玻璃格子里透进两方黄色的灯光,落在青砖上。朦胧中可以看见堂屋里顺着墙壁下面堆着一排书箱,紫檀匣子,刻着绿泥款识”张爱玲是非常擅长描写这样的场景的。让人联想到她的出身,她有一个沧桑堆积的家。她的祖父是晚清名臣张佩纶,曾外祖父上一更加有名的李鸿章,父亲张志沂旧时才子,母亲是新潮淑女。还有,在性格孤僻的姑姑家耳濡目染。一生爱过两个男人,一个是自命不凡,处处留情的汉奸文人;一个是江郎才尽,寄人篱下的美国共产党员。常在河边走,不得不湿脚。可怜流苏,虽然天资聪慧,孤芳自傲。也不得不为了生存,向现实低头。原本,她是可以这么守在娘家,混混日子,孤独终老的。可是,就是娘家也容不下她了。她方才向徐太太求救。于是乎,有了流苏在众人面前抢镜的一幕。从而,使范柳原对她产生了特别的兴趣。“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当流苏深深的意识到这一点以后,她的作风就大胆许多了。而且她看明白范柳原对她也未必是真心以后,他们之间进一步的交往就有技巧多了。

倾城之恋读后感800字九:(866字)

张爱玲曾经说过: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我们不知道她是否在近三十年的晚年寂寞中感到了快乐,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路往回望再好月亮也不免有些悲凉。

这不仅仅是她的凄凉,也有她书中人物的凄凉。不论是〈〈金锁记〉〉中带着些许神经质的七巧,还是〈〈倾城之恋〉〉中的六小姐白流苏,都透着骨子里的凄凉。

一段恋情若能以“倾城”形容,是如何壮烈。张爱玲对女人的感叹“她的命运注定是一览无余了”流苏做了赌徒,她拿她后半生做了赌注,不仅仅流苏做了赌徒,张爱玲是了赌徒,我们也成了赌徒。胡琴咿咿呀呀的拉着,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流苏但是在这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又知道呢?

时间的流逝全然为了证明爱的有始有终,世界的颠覆则成全了他和她的善始善终。传说中的佳人回眸,倾国倾城。流苏时常怀疑,香港的陷落完全为了她。一段男女之情里垫着一场战争和一个大城市的陷落,这是何等的豪阔,又是何等的肃杀。原来这就是——倾城之恋

故事到了该收尾的时候,生活却依然情不自禁的继续。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实庸俗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中被命运掷骰子般的掷到了一起,于那“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

相对完美的结局,仅仅也是用光明的尾巴给苍凉加一些保护色,那骨子里苍凉是遮蔽不了的。尘世有多么繁华热闹,张爱玲随手一揭却让我们看见了繁华似锦的幕布后哀凉的人生荒漠,在一般的感觉里,苍凉就应该是灰蒙蒙的那种,有些恍惚,有些迷离,而她的苍凉偏不如此,五光十色的温暖的,舒适的,但后来总归让你沉下去,成了朵云轩信笺上的一滴泪珠。

所谓言情,不过在将一场风花雪月的传奇。无情的言情。每个人都在追求什么,但真正的感情不存在,即使有那也是虚幻的,在世情与言情之间,多半让世情的虚无吞没了言情。爱恨离愁仅仅是一出演着演着忘了对白的悲喜剧。静默中说与别人听,赚了别人的叹息,忘记了自己的眼泪。回头看看本是无一物,何处若尘埃,脱不了的镜花雪月罢了。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