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2003年12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4年2月,该套书荣获“第三届全国教育图书奖”一等奖。
这本书中介绍了各个时期学生的特点,其中“少年”是这样介绍的。少年对周围一切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要理解现实生活的各个侧面,却还没有能力,因此产生了对自己的不满,这是少年身上特有的一个矛盾中是这种矛盾的特点,是对中年级学生进行正确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少年们都渴望更多的认识世界,我们要努力使这种积极性变成有助于他们认识自己,有助于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也就是说,让他们自觉的从事某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而不要分散精力。做少年工作时必须注意是每一个男孩儿,每一个女孩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从事某一项课外活动,并能克服较大的对于他们来说的困难。
发展中的“不平衡”“飞跃”在少年时期表现的比较突出,他们的思想发展受客观现实,尤其是个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影响,而这种关系往往是不平衡的,有起伏的,甚至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学生的精神状态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些孩子的生活中会发生一些急剧缩短。他们按部就班的正常发展进程,使他们某些重要的性格特征得以迅速形成。
青春时期是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需要教师加倍注意。青春这个词反应了一种概念,这个概念包含着一系列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的特征,我们赋予这一概念已广泛的内容,在这个时期,对周围事物,自己的生活和活动进行深刻的思考,精力与体力旺盛,历史到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有血有肉的生活即将来临,对未来充满幻想,并不断进行探索。
【第2篇】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作品《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一卷中系统的阐述了关于小学生集体主义的教育问题,对此我也深有体会。如今的学生容易犯“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每天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由家长“包办”。这样,渐渐地孩子不知道哪些事应该由自己来做,什么时候都会习惯于最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不让自己累着,而把对自己不利的一些事都推给周围的人。他们不愿意受约束,常常我行我素,缺乏集体观念。例如开学初,我们班负责校门口通向江滨路的一段水泥路的卫生清理工作,每天早上值日生都把路面清扫得干干净净,但每到中午就会看到垃圾到处都是了,有的看到垃圾不予理睬,还有的直接从垃圾上踩过。这看上去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它却反映了某些学生从小缺乏关心集体利益的品德,缺乏集体主义的观念。这件“小事“激起我的思绪波澜。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热爱集体、乐于奉献的一代新人,显得尤为迫切、重要。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集体主义道德意识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班级是一个社会团体。”在小学里,“全班是一个正常的初级的社会团体。”如何能使这个“社会团体”中的成员沿着社会所希望的正确方向健康成长,起关键和决定作用的人,应该是这个“社会团体”中的领导者--教师。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教师首先就要热爱为集体、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每一位学生,在学生中树立教师的光辉形象,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其次,教师要采用形象化的正面教育方法去教育学生,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我们对孩子们进行集体主义道德意识教育,切忌空洞说教,而要密切联系他们的思想实际,采取形象化的正面教育方法。比如,我常常这样教育孩子们:“别人看见你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人家往往不说你叫什么,而是说404班同学干了什么。你如果做了一件好事,学校在广播里表扬时,也说你是某某班的。你们看,你不代表你自己,你代表的是404班。”通过这种教育使学生从小就树立了强烈的集体主义荣誉感。
第三,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小学生好动,情感表现比较明显。我们可以围绕爱祖国、爱学校、爱班级等主题开展班队活动。在班队会上,全班就是一个大舞台,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智慧、作用的位置,人人参与,让集体主义精神在每个学生身上闪光。
小学生的集体主义道德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而且要坚持不懈抓得深细,一定要抓出效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