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读后感800字篇一:(819)字
跟了一回风,利用十一天时间读完了柴静的《看见》。也可能是自己不经常看电视的原因,甚至在电视上没有见过柴静,只是偶尔登一下她的博客。
《看见》读后,感觉作者是用心在写书,就像是对读者讲述一件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并且讲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和酸甜苦辣,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读来让人有特别真实的感觉。
读罢第一章,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做什么事想做好都不容易,做记者也是一样。想要在同行中站住脚并出类拔萃,必须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具备超强的抗打击能力;作者刚进入央视,经历了工作和思想上的转轨,经受了各种考验。其中有这些句子,让人感受颇深。
“每次重录的时候,都得深更半夜把别人叫回演播室,灯光、摄像后来已经不吱声了,也不问,沉默地隐忍着。录完,我不打车,都是走回去,深一脚浅一脚,满心是对他们的愧疚。”
“批评你不可怕,对你失望才可怕。”
“上楼的时候,我深呼吸;下楼的时候,我深呼吸。我看着电梯工,她松松垮垮地坐着,闲来无事,瞪着墙,永远永远。我强烈地羡慕她。”
“上班时只有在洗手间,我能松垮两分钟。我尽量延长洗手的时间,一直开着龙头,一边深呼吸,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我每天上午报三个选题,下午联系,晚上录演播室,凌晨剪辑送审。”
作为国家电视台的记者,作者非常熟悉国外同行中代表人物的思想、典型做法,可见作者有很扎实的基本功,特别是爱好学习。
第一章以后的内容,主要是记述作者经历的几件有代表性的事件,或许对其本人是感触最深的。读了这些内容,我很自然得出那个被许多人说了许多遍的结论,“人是复杂的”,有许多在常人看来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在当事人那里却很自然的发生了,而且是那样顺理成章,比如同性恋、家暴、虐猫事件、药家鑫事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些事件的背后都有其发生的必然因素,当然,并不是说有些事是可以原谅的,但要想深入了解一些事情的来龙去脉,必须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走进他们。现实生活中,要想避免一些悲剧的发生,必须要有预见性,把工作做到前面。
看见读后感800字篇二:(818)字
花了两周的时间,总算把这本书啃完了。读完了柴静的《看见》,心里的滋味很复杂。我曾以为这不过是一部让我看看一个优秀的记者如何成长的书,而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在阅读这本书时,每一次停顿,我都在思考着自身。
最初知道这本书,是在微博上看到新书发布会的视频。后来就去找她的博客去关注,接着看到柴静的博客《新书的交待》,其中的一段视频深深吸引了我。我想,这段视频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一个记者,在用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追寻着一个新闻一个事件的时候,不曾抹去心中的那一点情感。
看完书,再回过头来看那段视频,我才真正懂得视频中的一些话语。柴静在书中引用了很多她这十年来在央视工作、采访的新闻和事件片段,但是她在写这些片段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重复,更不是在展示过去的荣耀和辉煌,恰相反,她一直在诉说着过去的错误和迷失。换言之,她在写的,是自己这十年中走过的路,她自身的成长。这不是柴静对自己生活工作的记录,而更像是一本凝聚着感悟和思考的“心得”。
在阅读中的我,在《看见》这本书中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影子。并不是我的经历与柴静有何相似之处,但是我想,每一个个体,在成长的道路中,不管经历过什么或者没有经历过什么,总有相似的心路可循。初入职场的青涩和倨傲,迷失了自我的慌乱和惶惑甚至想要放弃自己的“出溜”,压力下的或软弱或尖锐,这些感受我们都曾有过。所不同的是,有些人,在走过了这么多路以后,把自己包裹地越来越深,最终只留下了一个勉强适应社会标准的模糊的影子,糊涂地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而柴静,一次次地放下包袱,越来越走进自己的内心,从而也能够走进更多人的内心。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里一直在重复着两个字——独立。独立地思考,意味着不从众不偏颇。摆脱任何别人的影响,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而更难的,是摆脱“自我”的影响。像“金刚经”里所说的,“念起即觉,觉即不随”。察觉自己的每一个念头,看住他而不是跟随他。在“自我”的影响下,依然保持独立的思考,思想的独立才是真正的自由。
看见读后感800字篇三:(985)字
书里的主线是以柴静十年采访的主要人和事为主线,有她的同事、工作伙伴以及她的成长。文中举了很多实例,有很多都是热门的话题性很重的新闻——药家鑫案、留守儿童义务教师、农村土地违法征地案、虐待猫事件、李阳家暴等,她从开始的意识切入,层层剥开事件的本源,逐一的呈现出发生的根源性,就如他所说的逻辑是一环扣一环的,她顺其自然的去层层的串联每一个逻辑环直到认为事情的答案既是如此。而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留守儿童义务教师和药家鑫案。这两个人物很打动我,一个是卢安克,一个是药家鑫。卢安克是个德国人,在中国的大山里待了十年还是个没有资质的教育者,跟留守儿童混在一起,为了什么呢?从我的角度来说不好说,他也许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试图在这些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能起到一些小小的影响作用吧!教育是个太大的话题,留守儿童更是个不小的社会问题。而卢安克想做点什么,也许他做的微乎其微最后淹没在茫茫的人潮中了,但至少他做了。引起我思考的是作为教师,我要怎样与孩子沟通,让教育的力量最大化,卢安克不会采取什么刻板的方法去教他的学生,也不会告诉学生该怎么做,兴趣为主,他使每个学生都喜欢的充满热情、创造力和想象力。老师把学生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学生最重要,别的都是鸡毛蒜皮,语言很多时候是假的,一起经历过的事情才是真的。卢安克是这样的好老师,像被虚构出来的一样。不为改变而改变,改变自会发生,不是目的也不是责任。他说,我也改变不了,但也不用改变,它还是会变。教育就是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事。卢安克,你不期待影响的我,仍然被你影响了。
药家鑫的故事我听过很多次,这次是从药家鑫父亲的角度来阐述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太重要了。儿子的成长以及父亲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当父亲用暴力手段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手法必然是暴力,当父亲对受欺负的孩子漠然置之的时候,孩子可能得出的结论是这就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暴力才能解决问题。一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作为家长却没有机会或者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那真是太遗憾了。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从小别人照顾你,到你长大有了自己的家庭和承担越拉越多的角色,也许有的角色我们扮演得好,有的角色我们扮演得不够好,但一旦我们选择了为人父母的角色时候,就需要关注孩子成长中的心理健康的培养。人是家庭的也是社会的,别轻易做这个决定,更别轻易放弃他(她)!
看见读后感800字篇四:(999)字
新书到手已经几天了,已经没有了那种想急切看完的冲动。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好好消化。
“批评你不可怕,对你失望才可怕。”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上学时老师经常讲的那句:我要是对你不闻不问不管,那你真的是无可救药了。貌似,有所行动是因为在乎。嗯,在乎,所以我才会有所行动。就像《步步惊心》里面,若曦说,四爷肯定是恨她了,所以不来见她,后来一想,不,可能连恨都没有,只有漠然。就像鲁迅的《风筝》,最后当事人说,有这回事吗?我不记得了~~·
Bryan之前说我们的翻译素质太差了,我问他是不是很失望,他说没有失望,只是有点心急。现在才想起,幸好他当时没有失望。
在动物界,只要你散发出失败者的气味,几乎就意味着没有指望了,很快,就会被消灭。
这就是那根天线,积极向上的吸引力,会带来幸运。所以,笑口常开,好彩自然来……
关于痛苦和美好
“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让我想起了复读的那段时间,苦吗?现在想起来真的不觉得了。所有的苦难,时间久了,能记得的仅有那一点点甜蜜的回忆了。这样看来,我不是一个记仇的人哈,哈哈~~
“你可小心,别变成最初你反对的人。”
让我想起了那个故事,勇士们去杀一条恶龙,但是一个个都有去无回。不是那条龙太凶残了,而是当他们杀了那条龙后,他们看见了它的财产,自己便变成了那条恶龙。人心邪恶,所以,只有霍比特人才能带上魔戒。我现在也比较怕的一点是我变成自己当初讨厌的人。要警惕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要及时改正。
有些事情,只有亲身经历过之后才能体会,身临其境,也要自己在当时的状态。
就像柴静说她去新疆地震现场,她才体会到什么是赈灾。就像这次雅安地震,光听别人说,地震是怎样怎样,远比不上看到一张实景图。看到这里的时候,雅安地震的人们,你们可好?中国本来就贫富不均,不知道原本生活就不怎么好的人们,现在是否过的好一点?你们喝的水,是否已经和之前和的水一样?你们的高三学子,是否情绪稳定?你们的亲人,是否还健在?我本是性情冷淡之人,凡事总喜欢从理性的角度看,没有人情味。珍爱生命,善待他人。
看到非典那一张,我已经哭的稀里哗啦了。心中感慨万千。不能制造恐慌,因此说可以不带口罩出门,因为口罩不够,因此,天天跟病人打招呼的医护人员连个消毒口罩都没有。医务人员真的很伟大,每次有重大疾病疫情出现的时候,他们总是走在前线。就好比保家卫国的士兵,他们拯救的是每个人的生命。
看见读后感800字篇五:(939)字
这是一个关于故乡、环境、经济、健康的故事。柴静讲述的是临汾,我却想到自己的家乡。
小时候家里有一个燕子窝,早上常常被鸟儿叫醒。课本上说四季变迁,鸟儿会南北迁移,家里的燕子真的是春天来秋天去,自己常常想他们在南方是不是也有一个像我家这样的房子呢?后来去外地上学,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些燕子再也没有飞回来。
小时候很喜欢冬天,因为冬天经常会下雪,很大很大的雪。上学的时候,从家门口开始攒一个小雪球,然后就在地上滚雪球,一边走一边滚,等到了学校,正好可以滚出一个雪人的头。每次下雪就会看到很多的雪人,我喜欢拿一些树枝插在雪人身上,一个好好的雪人往往被我搞的满目疮痍,那时候的自己真是邪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雪越来越少,越来越小,记得有一年都没有下雪。
小时候上学的路是一条土路,每到下雨的时候就泥泞不堪,非常难走。雨过天晴之后,地面的表层会被晒干,硬梆梆的,但是下边还是湿湿的泥,走上去软绵绵的,仿佛腾云驾雾一般,但是要小心,有时候表层比较薄,太过用力就直接踩到泥里去,那就回家等着妈妈骂吧。后来那条路变成了水泥路,下雨天也一样好走,但是汽车越来越多,空气越来越差。整条路上弥漫着一层灰黄色,汽车过去,是难闻的尾气味道。以前可以在路上随意的跑来跑去,现在要小心各种车辆,有时候想要走到马路对面都要等个十几分钟。
柴静说,临汾很多地方因为挖煤地下都已经空了。我听别人说,我们那里因为挖铁也空了,国道上好多塌陷区的提醒标志。
柴静说,临汾的地下水已经被污染了。我想起小时候自己在河里玩,沿着及膝的河水,可以走一个下午,而现在那条河已经又黑又臭,靠近一点就恶心的想吐。
柴静说,临汾有在加强环保,但是效果不怎么样。我看到周围的工厂从冒黑烟变成冒白烟,但是大的工厂越来越多,整个城市的天越来越黄。
我明白很多不好的事情都有很复杂的原因,指责谁或者惩罚谁,都不见得有意义。我更加明白自己无法改变家乡所发生的一切。我只能做到逃离,逃得远远的。
第一次来到深圳,就喜欢上这个绿绿的的城市。我第一次知道原来空气可以清新,一双鞋可以穿一个月都不用擦。
身在深圳,我常常想起家中的亲人,想起那些我记得或者不记得的同学,我想起那片灰黄的天空,那扑面而来的尘土飞扬。我也常常想起小时候那漫天的鹅毛大雪,如此的美丽动人。
看见读后感800字篇六:(925)字
用了两天的时间把柴静的《看见》浏览了一遍,想记录下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文字及内容。
白岩松:“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里面的第二章提了到了2003的那场“非典”,里面有我不知道的“天井”事件,有那个急诊科妈妈感染之后的短信,让我想到了很多,我回想我在那年我在哪,做了什么?那年我还是大三的学生,那年我结束了我的正式恋情,回忆也是如此可怕的,我在想如果我没有及时回家,那么我在北京将会面对的是什么呢?“当一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一直忘不了里面关于那个一家三口被感染后,父母为了让儿子能被医治而在外面治疗,等儿子痊愈时,夫妻已经去世。可能就是所有父母对孩子的都会做的事情吧,只有短短的一个段落将此事述说,但是给我很大的震动。还有就是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护士王晶给丈夫的短信,从最先开始的信心满满,到最后的交待后事,那是怎样的心情呢?
“双城的创伤”给我很大的冲击,让我想到了我在十几岁也是那样的,一群孩子莫明的相继自杀,到底是怎么样的原因,里面有年少懵懂的爱情,年少无知的友情,成人对孩子的漠视及自以为是的了解,那个年纪的不被理解,迷茫、混乱、极端、及强烈的自尊。
“对人的认识有多深,呈现才有多深。”
试着将自己要做的事情都做在之前,将可能的对话在心里反复练习,想着如果你是她会如何做,将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充足,我试着将我看到的书变成自己的,但是又有点没有套路了。
王小波说过:“你在家里,在单位,在认识的人面前,你被当成一个人看,你被尊重,但在一个没人认识你的地方,你可能会被当成东西好对待。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当成人,不是东西,这就是尊严。”
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
家庭暴力,在中国好像一直是理所应当,在中国有太多的极端事件,我也是这样事件的受害者,我也永远记得在那个夜晚,我和妈妈被乌黑的枪指着,还有妈妈被打的抽搐过去的样子,好像那些也是我噩梦般的伴随,只是我不想去想起,可是我知道我没有忘记,当我看到相同事件发生,我还是清楚的记得当年的一切,所以我觉得这些也影响了我现在的生活,我不想找个比我强悍的男人,所以我现在的生活还是活在了以前的阴影下,我活的不幸福。(www.guaze.com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