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800字读后感 >

目送读后感800字

时间:2017-06-01 08:52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目送读后感800字一:(822字)

早就曾听说过“龙应台”这个响亮的名字,而她笔下的文字也使这个有着细腻心思和温暖笔触的女作家,从此对我不再陌生。所以当《目送》一书映入眼帘时,草绿色的封面带着初夏的气息拂过心头。

我诧异作者笔下的十七岁:自信、沉稳,带着这个年龄不应有的冷静;我不解作者笔下的寂寞:是一个人的孤独,还是心灵的空虚?我感动作者笔下的牵挂:再小的举动也藏不住那一心一意的想念。而作者笔下的幸福,最真实。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细细一想,谁的生活需要时刻恐惧,提心吊胆?不停逃亡的囚犯,还是身患绝症的病人?不,即使是他们,也能找到喘气的理由。那么,人人有拥有过幸福吗?也许正是如此。幸福轻轻踮着脚尖,从每一个人的身边走过。有些人被满满的幸福包围着,有些人在静静地地等待着。至于那些哭丧着脸,满世界地寻找那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的人,只是忽略了——幸福,不需要寻找。或许哪天你一低头,就会撞见。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塞满了大大小小的恐惧:早晨醒来,担心上学迟到;上街买菜,怀疑食品安全;公交车上,提防小偷下手……而当我们早晨醒来,可以细细聆听小鸟的歌唱,感受崭新的阳光;上街买菜,可以慢慢挑选新鲜的蔬果,做出可口的佳肴;公交车上,可以渐渐放下一身疲惫,欣赏沿途风光的时候,便是幸福的。这是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却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幸福。

幸福不是一辈子,而是一瞬间。

那么,把作者的话改成“幸福就是,那些生活中不必恐惧的瞬间”,是不是更好?

我还喜欢作者笔下那个慢的境界。书里有个故事说贵州人无所事事,整天蹲在田埂上看田;而欧洲人即使很忙每天早晨也坚持慢跑。前者是悠闲,还是懒惰?后者是勤奋,还是没事找事?我只能说,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而我向往的,是慢的境界。从喧嚣浮华的城市生活中脱离出来,放慢每一个脚步,放下每一个负担,用心感受身边的一草一木。

放慢生活的节奏,并不是从此停滞不前。我觉得这更像一场越野,如果中途不停下来加油,那么再多的力量也会耗光。

慢的境界,也是一种幸福。

目送读后感800字二:(886字)

龙应台的《目送》是一部对亲情和周边人物的感悟散文。特别喜欢她写的亲情,抒情、真切、含蓄,并为之深深感动。《目送》是全书的首篇,描写的是目送孩子的成长,目送父亲的远去。第二篇《雨儿》写患老年痴呆症的年迈母亲,母女情感真心实意,让人感动,第三篇《十七岁》写的是青春期儿子的“独立”,还有《爱情》、《明白》、《胭脂》、《为谁》等等,这些都是写父亲的逝,写母亲的老,写儿子的离,把个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伤逝’和‘舍’”铭刻在心,诉诸文字,处处是感同深受的亲情滋味,篇篇有让人沉吟难忘的人生情景。

古人云:四十不惑。人过四十后,经历过许多次的生老病死的场面,再读《目送》这类亲情散文,感悟很多,特别是《目送》中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人在生命的路途中,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平静中透露着的哀痛,让人不甘又无奈。永远记得儿子在第一次拿到学习成绩单时的情景,手拿奖状,在人群中急切地寻找我地样子,那时的我就是他的天;大学四年,每次打电话时,即便是在脚骨折卧床时,他的声音是欢快的语调,第一句话永远都是“妈妈,我很好!”我很感谢儿子的孝顺,但心里也明白,儿子长大了,能自己担待所有的伤痛,对父母的依恋会越来越少,每每想到这,那种酸楚而又心存喜悦的无奈,瞬间会填满我整个胸膛。读《目送》会我又一次地感受到送父亲走时的那种撕心裂肺的哀痛,也会想到了每次回家看母亲时,母亲那欢愉的目光和不停叨唠的话语。世间大小小起起落落的事,最后还是沉寂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目送》所描写的都是人们所经历的,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读《目送》总有想流泪的感觉,为逝去的或正在远去的亲情,挽留不住的是匆匆的生命脚步,能留下的就是记忆;读《目送》懂得了对于生命,最好的态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读《目送》有些更深的感悟:再多的遗憾不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目送读后感800字三:(815字)

她有一双温柔的眼,为人母,慈爱地注视孩子,为人子女,关怀地注视父母;她有一颗细致的心,感受大千世界极致细微之处,寻找常人不曾想到的生活大道;她有一支淡如水的笔,却一针见血道破世事百态。

龙应台的文字就像上好的绿茶,初尝有其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第一次读她的书是在六年级,觉得内容着实生涩难懂,与我的生活相距甚远,于是便将它束之高阁,庋藏焉。直到这个寒假重新将它取出,细读后忽然觉得烟消云散,眼前豁然开朗,读至精彩处,还不住颔首以表赞同。所以,人对大义的理解能力与他的年龄、阅历成正比。

全书里令人影响最深的一句恐怕就是“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著,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对其的理解是,每一代人都有他不同的思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就好像一条从宽阔的大道走进岔路。在大道上父母与孩子相濡以沫,互相扶持;一旦走到路口,父母、孩子就不得不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那条路。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那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多陪陪父母,多分一些爱给他们,不要远远地望着他们的背影而心存愧疚。

还有一篇令我感想较深的是《狼来了》。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狼是一种残忍而机警的动物,它们总是捕食温顺的小绵羊和可爱的小猪;在故事“狼来了”中,狼群引得全村人手持锅碗瓢盆扛着锄头扁担欲杀之;更有父母从小告诫孩子“你再不听话,大灰狼就把你叼了去吃掉”云云。然而事实上,狼并非如此可恶。它们团结合作、共同进退、知恩图报、坚强执着、锲而不舍、和谐共生……由此可见,人从小被教授的观念常常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不到特定的情况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为什么早教如此重要。

《目送》共散文七十三篇,道尽子女与父母的牵绊,兄弟的携手共形,朋友的牵挂,在脆弱的边缘迷失,在失落的低谷徘徊。

可以说读一本她的书,就是读一遍人生。

目送读后感800字四:(868字)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喜欢龙应台,喜欢她简单的文字,喜欢她平实随意的文字流露出来的真挚、细腻的情感,一字一句都戳中心窝,暖暖的。她的文字有着万丈豪气,有时侯也可以款款深情。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这些赤裸裸滚烫的文字让人为之动容,在这样的干脆利落后才会觉悟和痛快。

目送,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人生中会体验多次,每次的心情都会不一样,但注定是复杂,难以言表的。有的人热泪盈眶、依依不舍,有的人却压在心里,丝毫不表露出来。但其内心肯定都一样。

风呼呼地吹着,全身都冷得发抖,看着妈妈的身影在风中如此娇弱。我慢慢转过身去,慢慢地向前走去,慢慢地感受到眼泪在脸颊滑落。我没有回头,因为我感觉后面有一股光,那么强大,呼唤着我,我却听而不语,才发现自己原来那么懦弱。到了寝室我跑向阳台看着妈妈渐渐远去,她那长长地头发在风中飘动,我多想伸手触碰,却如此遥不可及,我的眼泪又一次滑落,直到车子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目送是所有人都不愿经历的事,它最能读懂自己的心。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承受爱我们的人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但我们从小到大只管着一心离开,从未回头张望过,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对于16岁的我来说,人生才刚刚起步,还不能完全体会龙应台“目送”中饱含的深意;但是我想,那些路我一定会走,那些目送背影的瞬间我一定也都会经历。只是我希望以后,自己也能有龙应台的那颗感动的心,那支感恩的笔。

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如此唯美的意境。因为无法打开,看不见沙漏里的沙究竟还有多少,也听不见那漏沙的速度有多快,但是可以百分之百确定的是,那沙漏不停地漏,不停的漏,不停的漏……这也许就是看着一个东西慢慢地在你眼前消失,目送着它的结束。

默默目送,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目送读后感800字五:(815字)

她有一双温柔的眼,为人母,慈爱地注视孩子,为人子女,关怀地注视父母;她有一颗细致的心,感受大千世界极致细微之处,寻找常人不曾想到的生活大道;她有一支淡如水的笔,却一针见血道破世事百态。

龙应台的文字就像上好的绿茶,初尝有其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第一次读她的书是在六年级,觉得内容着实生涩难懂,与我的生活相距甚远,于是便将它束之高阁,庋藏焉。直到这个寒假重新将它取出,细读后忽然觉得烟消云散,眼前豁然开朗,读至精彩处,还不住颔首以表赞同。所以,人对大义的理解能力与他的年龄、阅历成正比。

全书里令人影响最深的一句恐怕就是“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著,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对其的理解是,每一代人都有他不同的思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就好像一条从宽阔的大道走进岔路。在大道上父母与孩子相濡以沫,互相扶持;一旦走到路口,父母、孩子就不得不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那条路。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那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多陪陪父母,多分一些爱给他们,不要远远地望着他们的背影而心存愧疚。

还有一篇令我感想较深的是《狼来了》。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狼是一种残忍而机警的动物,它们总是捕食温顺的小绵羊和可爱的小猪;在故事“狼来了”中,狼群引得全村人手持锅碗瓢盆扛着锄头扁担欲杀之;更有父母从小告诫孩子“你再不听话,大灰狼就把你叼了去吃掉”云云。然而事实上,狼并非如此可恶。它们团结合作、共同进退、知恩图报、坚强执着、锲而不舍、和谐共生……由此可见,人从小被教授的观念常常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不到特定的情况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为什么早教如此重要。

《目送》共散文七十三篇,道尽子女与父母的牵绊,兄弟的携手共形,朋友的牵挂,在脆弱的边缘迷失,在失落的低谷徘徊。

可以说读一本她的书,就是读一遍人生。

目送读后感800字六:(834字)

读完《目送》,心里暖暖的。跨越三代人的书,让人为之动容。作者即是母亲也是女儿的身份让她用生命感受着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动和哀伤。在目送中,看着儿子渐行渐远的背影,忍着泪水不追;在简单的对话中,向健忘年老的母亲讲述铺尘的往事,反反复复。时代不同、人生阅历不同,但暖暖的温情却不曾改变。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我们的背影坚毅而独立、渐渐模糊。忽然明白,我们已不再需要依靠父母的陪伴来驱赶黑暗的恐惧,胖墩墩的脸蛋有了岁月的棱角,稚气仿佛在一瞬间消逝。我们处于一个渴望独立的年龄,有着青春的资本,享受着年轻的叛逆。渴望长大的情绪,厌倦着嘘寒问暖的关心、厌倦着重重复复的唠叨www.guaze.com。冷冷的拒绝,也许伤害了家人的心。但是,谁也不能阻止我们走向一个又另一个人生阶段。在我们展翅高飞自由飞翔的时候,身后必然空留一个守候的背影,那就是父母。能相送的,只有期待和牵挂的目光。在我们毅然孤身上路的背后,是否也忽略了一个为你守候的背影?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读完这句,脑中突然回忆起暑假夏令营的临行之前,爸爸妈妈一次次的叮咛嘱咐,挥手告别,可我却头也不回变走进了登机口。我对新的世界的探索欲大概早已覆盖了我对家人的不舍。但在离家一段时间后我便开始想念父母的关爱与家的味道。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去远方看一看,可真的到达了那里,独自面对一切时,又怀念起家的温暖。

当我第一次踏进小学的校门时,也曾一次次回头注视父母离去的背影;当爸爸或者妈妈出差离家时,我也曾趴在窗口,目送他们的背影消失在小区的拐角。当我第一次离开父母,踏上没有他们的旅途,当我迈入学校,参加人生第一次入学考试时,我也都能感到背后目送我的那两双热切的眼神。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可就算如此,也会有目光一直在你的身后,默默的陪伴。

目送读后感800字七:(802字)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这是写在书的封底的话,也是我看这本书的初衷。曾经看过她和安德烈合著的《亲爱的安德烈》,书中曾经有些篇幅,是对离别、目送、毕业等一系列的不舍,亲人分离进行过深度探讨的,令我也对龙应台的思维,有了初步的了解。从书中用她自己的活说:“毕业,就是离开。是的,你正在离开你的朋友们,你正在离开小镇,离开你长大的房子和吃糖,你同时也正在离开你的父母,而且,也是某一种永远的离开,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及信息有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只得目送…………

本人不喜欢离别,更不用说目送,无论是送与被。总觉得亲人或是朋友离别令人接受不了很难过,这个送别的形式更让人伤感。我恐惧自己那无奈的不舍。但龙应台让我对目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为一个母亲,她在机场送儿子去美国做交换生。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查;她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其实这位母亲一直在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也没有。

龙应台在经历父亲的去世时,是个雨天。她没有想到可以站的那么近,距离火葬场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里。她撩开雨失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他们父女的这一别,只有在下辈子才能再续前缘了。

这又让我想到我的父辈们,我现在所经历的目送,都是很简单的凝望。虽然掺杂着不舍和无奈,至少我们都知道归期,至少我们可以聚首,至少这都不是最后一次的目送。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幸福吧。

看着龙应台的一次次目送,想着自己的一次次目送。突然发现,自己对父母有着如此之多的亏欠,只有珍惜才不枉他们对我们的一次次目送……

目送读后感800字八:(865字)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这是写在书的封底的话,也是我看这本书的初衷。

不喜欢离别,更不用说目送,无论是送与被。总觉得亲友离别很难过,这个送别的形式更让人伤感。所以我远行是很少让人来送的,我害怕在我的一个转身会看到落泪的双眸;我也很少去送别人,我恐惧自己那种无奈的不舍。但龙应台让我对目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龙应台已经年过半百,她的阅历要多过我很多。作为一个母亲,她在机场送儿子去美国做交换生。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查;她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其实这位母亲一直在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也没有。

这让我想到我的母亲,在我年少离家求学的时候,她是否也期待我远去的背影能回头看她;她是否会在我坐的汽车启动的时候追过来,和我能多呆一会。但是我却和龙应台的儿子一样,弃母亲的感受不顾,做着一切我该做的并且理所当然的事情。

一次去机场送我母亲,我也是看着她排着长队去安检。我就这么看着看着,希望她能一切顺利,身上的化妆水不要因此被拦截。等她结束以后,微笑的回望了我一眼,仿佛是告诉我都OK了,我走了。原来目送中的一个回望会让一个人心安。

龙应台在经历父亲的去世时,是个雨天。她没有想到可以站的那么近,距离火葬场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里。她撩开雨失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他们父女的这一别,只有在下辈子才能再续前缘了。

这又让我想到我的父辈们,我现在所经历的目送,都是很简单的凝望。虽然掺杂着不舍和无奈,至少我们都知道归期,至少我们可以聚首,至少这都不是最后一次的目送。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幸福吧。

看着龙应台的一次次目送,想着自己的一次次目送。突然发现,自己对父母有着如此之多的亏欠,只有珍惜才不枉他们对我们的一次次目送……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