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生日这天,收看了这期节目,心里充满感慨,感受张思德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弘扬英雄精神,在新时代征程中努力奋斗。
【张思德观后感600字篇一】
张思德是一个人的名字。我以前不知道,也许我是忘记了。这名字太普通了,这人也太普通了。甚至没多少人会记得。也许,不久之后我也会忘记,或者是再忘记。
《张思德》是一部电影。我昨晚看了。
张思德是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毛主席说:总结一下嘛,不爱说话,最大的缺点就是办事不吭声;最大的有点也是办事不吭声;喜欢打赤脚。
张思德很老实,淳朴,团结战士,热爱人民。工作认真,热诚,无怨无悔。
张思德在作烧炭队队长,在后方为前线、为战士、为人民烧炭,不幸炭窑倒塌光荣牺牲。
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毛主席说,这样的人在我们的队伍中,太多了。所以,见了面不一定认识,认识的不一定认得,认得的不一定多说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虽然只是一个普通革命战士,但是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评价并作为楷模号召全党同志向其学习,正是因为他做到了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人的品德高下、世界观正确与否不在于人的职位高低、年岁大小,而要看他的基本立足点,站在哪一边。
毛主席还说道,为人民服务。多年来,这个主题一直是我们共产党人、革命工作者为之终身奋斗的目标: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我们常讲,党员的入党动机、参加革命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个人做官发财,光宗耀祖,每个党员和革命工作者都要磨练自己的意志,不断改造思想,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以上,是我看了《张思德》之后感慨。而且引用了毛主席很多话,向他老人家敬礼。在电影中,我被张思德的人格、行动深深感动了。敬礼。谢谢导演、谢谢编剧、谢谢剧中演员、谢谢中央6台,让我看到了这一部好电影。好久没有被电影感动了。
今年是我们党建党85周年庆。
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观后感600字篇二】
电影《张思德》既没有战火硝烟,更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曲折的情节、热闹的场面,它穿越了60个春夏秋冬,带着一种久违的纯粹,慢慢地浸入心田。弥补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正在缺失的一种品质,让人重新思考“为人民服务”在现阶段新的内涵。张思德之所以被人民铭记,在于他道德品质的平凡,平凡到每个平凡人都能在自己的灵魂中看到他的影子。
张思德,一位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中央警备团的普通战士,参加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他在陕北安塞县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时年29岁。60年后,这位因得到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褒扬而闻名的英雄在银幕上再度焕发光彩,是一面充满着无私和奉献的旗帜,让几代人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得到共鸣。
《张思德》带来的不只是人们的深深敬仰和感动,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革命的成功,需要有人在战场上冒死冲锋、敢于牺牲。同时,也需要有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张思德就是这样一个平凡无私的奉献者,我们要学习他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不计得失、任劳任怨、信念坚定的精神。毛泽东在为纪念他而做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中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是中的”。
学习张思德,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苦难的生活,磨砺出他坚韧的性格。他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让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真正的崇高,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冲淡。真正的善与美,只会因朴素的质地更生光辉。凝望这个普通的背影,感受到一种永恒: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
今天,社会、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怎样的东西,我们共产党员都不能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这是成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动力,今后也将继续照耀着我们前进的路程。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在IT行业中,我要认真学习张思德,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立当为公,执政为民,廉正律己,奉献为先。团结公司同事求真务实,勤奋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张思德观后感600字篇三】
张思德是一个平凡的人。他1933年参军入伍,当过勤务员、通信兵、警卫员,最高职务是个班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搞过生产,烧过木炭。生命历程中,他没有惊人的事迹,也没有动听的话语,“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张思德是不平凡的。毛泽东评价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他纯净而不肤浅,憨厚连着忠诚。寡言的他一旦开口,让人再难忘记:“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却那样淡泊。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从不声不响的举止和点点滴滴的真情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高尚的灵魂。张思德的可贵之处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着不平凡的贡献,在他牺牲后回想起来才能用“伟大”来形容他的一生。张思德,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是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这种震撼力来自心灵深处的向往和追求。张思德,以他的行动诠释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他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为人民服务的诗歌。
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他朴实得像延河边的一粒砂,千万粒细砂聚在一起,就是砥柱中流的礁石。他微小如清凉山上一株草,千万棵小草共同摇曳,也能伸展勃勃生机。于是,窑洞里出了马列主义,黄土地哺育着一个政党,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着世界上最大的人民战争……。张思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身上聚集了许多普通中国人身上的美德――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他就是这样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英雄。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东西:集体主义者的道德感,儒家传统的光芒,信徒的献身精神……。
面对张思德,面对这种十年如一日仍默默坚持的伟大精神,我深感愧疚。在当年那个物质并不富裕的年代,张思德尚且能够宽容生活,乐观待人,相比我们呢?当代的我们生活是多么得幸福,不用担心没有下一餐,不用担心没有地方住,不用担心下一秒就摧毁的家园···但即使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中的有些人还是那么的骄纵:对小事情斤斤计较、牢骚不断,抱怨身边的任何事,一副怨妇的样子。事实上这是不敢面对自己,缺乏坚持的一种表现。我们应该学习张思德同志那种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伟大精神。努力把学习搞好,踏踏实实的学习技能,感恩这个社会,感恩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
【张思德观后感600字篇四】
当一个灰头土脸的人傻乎乎地跑进我们的视线时,怎么也想不到他这么一个普通的勤务兵竟然就是中国革命史上那颗璀璨的明星。
在黑白胶片的折射间,我们的思绪被带到了60多年前。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延安正在进行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全民族的共产党员都在为解放全中国而斗争。张思德,一个平凡的人,1933年参军入伍,11年算得上是老革命了,从战士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他不被人关注,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革命和人民的利益奉献着一切。
他傻的让人觉得可爱,甚至想发笑,但他对党忠诚、乐于助人的精神却让我从心里感到钦佩。他一出来就奔跑在黄土扑面的山冈上,这让我总感觉他一直都是在奔跑中生活的人。他行动利索,什么事都抢着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毛主席评价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却那样淡泊。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从不声不响的举止和点点滴滴的真情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高尚的灵魂。
我被他的精神感动着。他的战友刘秉钟老说他傻,一起入伍的战友都走到了上层,而他却还是个小小的士兵。他却不这么想,他看到的是在前线流血牺牲的烈士,一排排清晰的名字激励着他时刻为祖国为人民去奉献一切。
他的心里总是装着天下人。自己吃饱了就想着让吃不饱的人都吃饱,当孩子问他为什么要去烧炭时,他说为天下寒冷的人烧。看到这里,我一阵心酸。这是何等崇高的思想和灵魂?如果这是傻,就是世界多些这样的人吧!正是他们心系天下的情怀,中华民族才有了今天,中国人民才有了今天!
我很痛苦地看到这么个崇高的心灵被掩埋在山石之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追悼会上,毛泽东说他“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今天当他的事迹作为一种历史流传下来时,他却活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闭上眼,我就会看到他奔跑在山冈上……
62年过去了,张思德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为人标准,也向我们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内涵。现在我们依然需要这种精神,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来观赏这部影片,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我们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张思德观后感600字篇五】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张思德,小名谷娃子,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靠给地主当帮工过日子。母亲和几个哥哥相继因冻饿而死,而父亲却远走他乡。张思德便成了孤儿,叔父叔母收养了他。苦难的生活,磨砺出他坚韧的性格。
电影先是表现张思德当警卫员,他助人为乐,做事总是很负责任,也总爱跑步。比如汽车轮胎坏了,他就背着轮胎跑步前进。由于他得爱跑步,他的鞋总爱坏而他总是光着脚板走路。然后又表现了他爱心的一面:他把自己的爱给予了一个受了刺激的小男孩,是他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为帮老大娘追猪而把自己搞的狼狈不堪;帮助一个即将牺牲的团长完成了遗愿。他的战友由于贪污被判刑一年。为了帮助这个战友重树信心,他几次探监,帮助战友又重新找回了自我。
电影最后是他调到烧炭队后,表现他如何领导这个队的。当下大雨时,张思德去给炭窑遮盖,遮盖好之后他没有离开炭窑而是在里面避雨,这是他忽视安全的一个严重错误,就是大雨对于黄土坡意味着泥石流。大雨造成的泥石流将炭窑覆盖,张思德也牺牲了。在这一点上我们能看到张思德不适合当领导,适合当兵。
我觉得这部电影特别适合我们这些在幸福中生活的初中生,它能让我们了解到革命的艰难,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可以说,类似于张思德这样的人如果活到现在,依然是革命的,他们是不会被打倒的。那些类似于他的战友那样的人,将自己的资历作为是贪图享受的资格,这些人定会被糖衣炮弹打倒。中国革命的成功都是依靠像张思德辛勤劳动的这样人。
张思德是一名普通人,但他也是一名中国共产党,这就意味着共产党并不特殊,共产党也是普通人。
【张思德观后感600字篇六】
“主席最大的缺点就是别人睡觉,你不睡觉!”当张思德挤牙膏般的吐出这句话时,所有的人都被他那种憨厚到尽头的傻样子折服了。他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平凡的八路军战士的缩影。
很久没有看过这种抗战的革命片了,这一次党校培训组织了我们看《张思德》这部电影,真的让我很有感触。
故事发生在1943年延安整风的大背景下。在别人都想尽办法去前线立功的时候,他却在大后方做一个普通的战士;在有人留着心眼想讨个好媳妇的时候,他却始终照顾着一个有着黑色记忆的“儿子”;在别人都想抢个镜头露个脸的时候,他却不知辛劳的仍然在埋头苦干;他就是张思德,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一个走在延安大街上可能你看见过他,不过就算看见了,也可能不会去理会,更加可能不会记住”的一个人,但是他是那么的重要,重要得就像是一颗螺丝,在无时无刻的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在日日夜夜的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在最让人看不见的地方做着一些可能别人也看不到但却无法忽视的事儿。
战友“嘲笑”他,老兵一个,却连个班长也没混到,他一笑了之;
主席“嘲笑”他,赤脚战士,总是灰头土面,他仍一笑了之;
他就是这样,笑得让人觉得像个孩子,傻得让人感到心痛。
被调到某个山区去烧煤,做队长。他走的时候对他“儿子”说,“我是去给那些需要温暖的人烧煤”。生产队的人问他,革命胜利之后,最想干嘛。“我想做个木匠,我从小就想做木匠”,他穿着邋遢的衣服,躺在炕上,很惬意的说,眼睛里闪着光。别人仍然不理解,疑惑一个人革命了大半辈子,居然就做个木匠。他们不理解,我也不理解。也许,我们的不解,是因为一颗欲望的心;而他的淡然,是因为深藏着一颗纯朴的心。
我以为他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可以实现孩提时的梦想,结果,似乎只有悲惨的结局,才能更让人刻苦铭心。他牺牲了,在烧煤的一次意外中牺牲了。他推出了小白同志,却让自己与坍塌的煤炭一起共眠。没有遗体,没有遗言,有的只是无数的叹息。看到这里,我泪水都在眼角打转。
毛主席专门给他开了个追悼会,“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做事不吭声”,他是个无名的战士,他普通、平凡得就像是清凉山上的草,但是却有不屈的毅力。他是真正的人名英雄,真正的党员楷模!
【张思德观后感600字篇七】
为纪念建国60周年、南京解放6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我们特别对几部主旋律电影进行了观赏和学习,其中,《张思德》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它没有战争片的惊心动魄,没有革命片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其他剧情片的百转千回,而是以平凡的人物、平凡的语言、平凡的情节、平凡的故事,为我们呈现了张思德同志平凡却又伟大的一生,使我们深深感动并且肃然起敬。
张思德是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他当过勤务员、通信员、警卫员,搞过生产、烧过木炭。他为人憨厚、热情、朴实、诚恳,少说多做,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无闻地做着平凡的事。他关心和爱护革命队伍中每一个同志。老炊事员到了退休年龄,舍不得离开队伍,张思德像儿子一样体贴照顾他,使其倍感温暖;战友被敌人杀害,他们的遗孤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由于受到极度惊吓,性格孤僻,一声不吭,张思德像父亲一样关爱他,想尽一切办法,使其重回天真活泼;战友犯错误受到处罚后,一度情绪低落,看不到前途,张思德像兄长一样耐心批评帮助他,热心开导鼓励他,使其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1944年9月5日,为了多出炭,张思德完成自己的任务,又与战友小白一起开挖了一孔新窑。中午时分,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坍塌。危难时刻,张思德奋力把小白推出窑外,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自己却被压在窑内,不幸牺牲,时年29岁。
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毛主席还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著名讲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张思德同志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是对“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也是对“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生动诠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被中国共产党人写入党章,奉为宗旨。党的宗旨是党的根本标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是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党员的行动指南。
党的宗旨自我们党建立以来,从未有过改变,它始终是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前进的旗帜!党的宗旨的内涵,随着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进的精神动力、指路明灯!
新时期,为实践党的宗旨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二,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真心诚意地为群众谋福利。第四,坚持拒腐防变,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实践党的宗旨的途径即:第一,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第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第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化到自己的现实行动中去。
总之,我们要虚心学习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态度!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向张思德同志学习!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观后感600字篇八】
为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组织县直机关干部观看了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张思德》。片中没有曲折的情节,喧闹的场面,黑白胶片引出平实瞬间,并挟一种深深的感动,穿越60载悠悠岁月,闯进我的心田。
映入眼帘的张思德朴实无华,大下巴,黝黑的脸庞,憨厚带着忠诚。从他甘为人梯协助战友更换舞台上的灯泡到认保育院不爱说话的孤儿做儿子,再到拜炊事班精简下来的老兵当父亲,一个少说多干的张思德用纯朴和真诚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银幕下的每一个观众肃然起敬,热泪盈眶。
张思德总是赤脚,这个情节非常耐人寻味。是他舍不得买鞋吗?当然不是,是因为他把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都给“儿子”买了糖果,并用无微不至的爱催开了“儿子”朗朗童音。后来,毛主席送给他一双胶鞋,他如获至宝,一直舍不得穿,只试穿过一次。凝望着这个朴实的背影,我深深感受到一种永恒:伟大源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
毛泽东评价张思德说:“最大的缺点是做事不吭声,最大的优点还是做事不吭声”。张思德不善言辞,但他说起话来却很难让人忘记:“不管干啥子工作,总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别人不愿干的工作,他干的有滋有味;最苦最累的煤炭工作,他也要做到尽善尽美。他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
1944年9月,张思德牺牲时年仅29岁。为悼念他,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讲话《为人民服务》。后来,这五个字被写入党章,奉为党的宗旨,世代相传。张思德用平凡的经历践行了我们党的这一宗旨,用生命谱写了一首忠诚与真情的赞歌。
在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中,张思德不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代表。在他的身前身后,我们看到还有许多熟悉的面孔,董存瑞、雷锋、焦裕禄、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从革命斗争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构建和谐社会,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用毕生的精力生动诠释着党的宗旨,闪亮着共产党人的光华。我想,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无论摆在面前的任务有多么艰巨,我们都不应忘记他们。
走出影院,车水马龙。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思绪万千,真想道一声:“请停下脚步,都来看看《张思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