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600字篇一:(638)字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蛰,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的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游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我家在农村,附近有一大片田野,星期天,我总去那里享受着春天的阳光,秋天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600字篇二:(683)字
前几日在闲暇时随意翻看了《守夜者说》,里面的文章我已看了多遍,但有些看得不是很懂,有些不是我喜欢的所以很多时候只是一阅而过。当我再次看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联想到了我自己的童年生活,虽没有先生说的那么的具体,但是里面的很多内容我童年时都已经经历过了,比如在雪地里捕鸟,在砖头下翻看蜈蚣,听老人讲鬼故事,特别是那段夜里如果有人叫你名字不要轻易的回答不然魂将被招走的情况,我从小就已经记得特别的牢,还有就是死后的招魂,更是可怕,听说魂招回来了家里的“六畜”都会乱跳甚至是死亡,至今我也没有明白这是为什么。先生那个年代的事情怎么就这样传承到我的身上了呢,先生还说他是山里人,我也是住在山脚下啊,那么这样的事情又是怎么传承的呢?我想起了我们是客家人,我们从中原到闽西,可是好像我们没有经过先生的家乡啊……
我小的时候怎么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背不好,结果长大后我慢慢的才理解,也读懂了它。我和先生不是同一个年代的人,我读小学时就读了先生的作品,可是我的生活却和先生一样是先生家庭过于优越还是我的家庭过于贫穷呢?也许两者都有吧。有时候和家人谈起童年往事,妻子却好像在听我说故事,而岳母童年的生活则和我的童年生活有很多的雷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们家的贫穷与落后,这些都没有关系,关键是我们家这么贫穷这么的落后又是怎么与远在他乡的先生的童年会类似呢,难道是人类基因早已经根植好了的吗?我想不是这样的,今天写读后感,其实我想把名字改成“从大坝哩到观寿公祠”的,我把想法告诉妻子时,妻子的第一反应是,听了都想吐。我想我们是不同年代的人很难理解的,所以不和她争论了,随她去吧。(www.guaze.com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