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400字一:(418字)
整个暑假,我读过许多书,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欧也妮·葛朗台》。
说起葛朗台大家一家耳熟能详吧!在很多书里都提起过他,说他是个吝啬鬼,当人们形容一个人小气时,也说“葛朗台”。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对他的映象也很坏,一直以为他是个只进不出的小气鬼。但当我看完这本书,觉得葛朗台是一位精明、节约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他做什么事都考虑得很周到,总是用最少的钱赚取更多的,而且每次都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他每年能轻而易举地赚到300多万法郎。葛朗台很节约,家里很少开灯,他的家总是暗乎乎的,连楼梯破得不成样子,也是尽量能拖则拖。葛朗台的侄子夏尔来他家作客,因为早上要多用一块白糖,他就告诉娜侬:“记住,我的咖啡就不用加糖,能节约的就节约吧!”呵呵,真是节约到家了。
葛朗台却爱钱如命,他有个密室,里面有数不清的钱,但他却不允许他的老婆和女儿进去,每晚睡觉前,他都要到密室数一数他的钱,看看有没有被偷走,真是位“守财奴”。
呵呵,这就是我认识的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400字二:(453字)
《欧也妮·葛朗台》反映了法国十九世纪上半期的社会生活,金钱充斥着整个社会。
葛朗台先生是当时资产者的典型,他狡诈、贪婪、吝啬,一心只为金钱,甚至将女儿的婚事当成了他赚钱的途径,从没有想到女儿的感受,只是谋划着从中可以获取多少利益。正因此,葛朗台这一生虽然得到了钱财,却从未享受到真正的亲情,没有真正的生活。这样的一生在我看来是可悲的,但当时法国大多数民众都像葛朗台一样,这样的社会是悲哀的社会。
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充满铜臭味的社会中,却有一位超凡脱俗的女子——欧也妮·葛朗台。“上帝将大把大把的金子扔给被黄金捆住的女子,但她根本不把金子放在心上,一心只向往上天,她虔诚、善良,充满圣洁的思想,并不停地暗中帮助受苦难的人。”这就是欧也妮,在物欲横流中仍然圣洁的人,在别人向着将钱装进自己包中时却斥资修建教堂、资助别人的人,一个在世却等于出家的人。欧也妮如清莲,出淤泥而不染,让人有了些许安慰。
作者笔下的这朵莲,不知在薄薄的纸页上,也开在作者的心中,她承载着作者美好而遥远的愿望。
现在,这朵莲开在我心中,永远不败。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400字三:(462字)
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
他,贪婪,吝啬,视金钱为生命,甚至临终前也不忘让自己的女儿看好金子,他就出自于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他就是悭吝成癖的葛朗台。
葛朗台虽然家财万贯,但他却异常吝啬,居住的场所如此简陋,饮食之节俭令人无不感到吃惊,完全不像一个腰缠万贯的人。他吝啬,是名副其实的守财奴,在他眼中,没有什么比金钱更重要,为了钱,他连亲人也不顾,扣妻子的钱,让女儿吃清水面包,这种事有几人能做出?
巴尔扎克成功地塑造了葛朗台这个吝啬鬼的形象,而同时,他的女儿则与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欧也妮·葛朗台是善良的,她将自己的财富拿出许多捐给了穷人。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这父女俩之间明显的反差,似乎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在当今这样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该如何去面对?是像老葛朗台那样陷在金钱的魔沼中,还是像欧也妮·葛朗台那样不为金钱所累?或许,我们都应该像欧也妮·葛朗台那样正确面对!金钱,只是物质上的,这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我们应该撇开世俗的一切,重新回到那份心灵的净土,找自己,做自己!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400字四:(473字)
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説家,朔造典型的巨匠,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大师。曾经有人断言:“自莫里哀的《吝啬人》以后,不会再有人写吝啬鬼了!”莫里哀笔下的阿巴公已将吝啬鬼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巴尔扎克不仅大胆地拾起了这个题材,并赋予了最深刻的历史内容。
《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没有骇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钱,葛朗台老头的形象便体现了金钱的主宰力量。
巴尔扎克固然以大量笔墨描绘金钱的威力,画龙点睛的一笔却是指出金钱拜物教的荒谬,指出金钱固然给人带来权势,却不能给人带来幸福。至少,在人类的感情领域,金钱是无能为力的。葛朗太称雄一世,积累了万贯家财,一文也带不进坟墓,除了一种虚幻的满足感,可以说一无所获。在巴尔扎克看来,葛朗台的聚敛癖,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情欲。向欧也妮这类心地单纯的姑娘,金钱与她既不是一种需要,也不是一种慰藉,只有人性已经异化,完全为贪欲所支配的人,才会将金钱视为人生的最高需要。
葛朗台这样的人,表面上是金钱的主人,其实是金钱的奴隶。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400字五:(494字)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里诉说着那时令人失去理智的东西——钱。
葛朗台老对是这本书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以吝啬著称。他的眼里只有金银财宝。当他兄弟破产而死时,他竟只关心他的利益是否亏损。葛朗台老头的发家方法令人吃惊。他把一些中型企业者的油水榨得一干二净,最终令他们破产。他还在股票上涨时期投资,由此探到了大量钱财。作品正是通过葛朗台老头的发家史,揭露了当时资本主义者的罪恶和资产者的贪婪本性。他的侄儿查理,在父母自杀后自清金钱的价值,把魔掌伸向世界各地,穷凶极恶地掠夺海外人民的血汗,以此发了一大笔不义之财。他带着这些钱回到了巴黎,成日里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金钱泯灭了葛朗台老头的天良,也腐蚀了青年查理的心灵。
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葛朗台老头的女儿—欧也妮。她在她父亲死后继承了万贯家财。不过,她用这些钱资助了多个基金会,并把金子铸成了圣母像捐给了当地教堂。欧也妮是善良的,是高尚的。正如作者所写:“她那颗崇高的心仅为最温柔的情感所跳动,但是不得不忍受人类对利益的清算之苦。”后半句正是欧也妮的真正悲剧。
如果说唯利是图是那时人们的确切描述,那么这本书就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