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读后感2500字一:(2723字)
看完《双城记》,受益颇深。那个时代,发生了从王权专制到共和制度的转变,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狄更斯挥毫泼墨,展现出一个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故事。
封建专制时期,免不了压迫与被压迫,压迫人们的是那些封建贵族,被压迫的是那些生活在底层无权无钱的贫苦百姓。那些勤劳的人们整天早出晚归,辛勤劳动,种的地是别人,收获的粮食也成了缴纳地租房租的替代。而高高在上的贵族王者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不懂春种秋收,却过得个个油光粉面。狄更斯从这两个群体出发,以女主人公的父亲亚历山大·马内特医生的冤狱为起始,引发的一连串故事牵扯出三个不同层面的人性,那些人物活灵活现的游走在那样一个充满杀戮、渴望和平、爱与被爱的时代。读完这本书时,我不由得感叹,这是不仅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更是关于人性最深处的真实反映!
在故事里最久远的年岁,一位高高在上的贵族看中了一位平民妇女。他千方百计地得到了她。她的弟弟得知后要为姐姐讨回公道,他拿起剑去找那位贵族决斗。决斗的结果是令人伤心的。妇女的弟弟惨败在贵族的剑下,不仅未能救回姐姐,还搭上了自己的命。平民妇女发了疯,贵族和贵族的哥哥找来了城里红极一时的医生亚历山大·马内特。医生在妇女的弟弟临死前,知道了这件事前因后果,也是由此,这位和蔼可亲的医生被卷入了风波之中。贵族两兄弟为了不让此事败露,对医生实行了长达二十年的囚禁。在慢慢无期的囚禁中,医生利用狱中的纸和笔写下了此事和对这两位贵族的控诉。二十年后,医生被救出冤狱,而那位贵族哥哥的儿子却阴差阳错地成了他的女婿。大革命如暴风雨般席卷了整个法国,医生当年的控诉被找了出来。往事重现,那位平民妇女的妹妹成了“复仇女神”,千方百计地要致他的女婿达奈于死地。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犹如狂风暴雨般朝这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奔来,顷刻间就瓦碎屋倒。这一家善良的人被推上风口浪尖,达奈毫无疑问地被宣判死刑。眼看着整个家庭即将破碎,但故事远不会这样就结束。
狄更斯就是通过这样一个脉络去,运用倒叙、插叙等写作技巧,以他独特的笔触,呈现出法国大革命中的恶与善。文中如此多的矛盾冲突,这样戏剧般的巧合,让我猛然想起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广岛之恋》——“夕阳西下,我那死去的爱人是法国的敌人。”在《钢琴家》中我们也曾看到这样画面,一位德国纳粹军官沉醉在犹太音乐家的钢琴声中,军官没有杀害钢琴家,而是每天为他送来食物,还在临走前把自己大衣给了钢琴家。爱远远大于仇恨,我相信,爱是长久的,是一个民族永生不灭的精神,因为有爱,世界才是美好的。是爱,让纳粹军官搭救了钢琴家:是爱,让法国少女恋上了民族仇敌;是爱,让马内特医生放弃了追讨不白之冤的控诉。。。。。。有些人,选择用爱去化解仇恨,正是在这些人矛盾的情感中,才体现出了这爱的坚毅与伟大。有些人,则选择用仇恨去报复仇恨,就像书中的德法日太太(那位平民妇女的妹妹),一心想置人于死地,她选择不放手,所以到头来也没能放过自己。上帝总是公平的,极恶之地必定存在着极善,就像每一种毒物的周围总是生长着解毒的植物。而我认为,这本书中的“极善之人”并非那位善良美丽的马内特小姐或者她宅心仁厚的医生父亲,而是在故事末尾毅然死去的那位勇士——西德尼·卡顿!
在故事进行到第五章的时候,我一直都认为西德尼只是一个过客。那段文字是这样描述他的——“西德尼·卡顿是最懒惰最没有出息的人,而他又是斯特莱夫最得力的伙伴。”他是一只“放纵的猫”,有着最锋利的爪子却不用它为自己抓取猎物。他的心里藏着一只“狮子”,但是是一只半梦半醒的“狮子”。他才华横溢却将“实力废弃而置身沙漠”,他似乎这世界早已看开,听任所有的事物繁华与衰败,在他眼里却是过眼云烟。他本可以拥有世上最豪华的住宅,拥有世界上最美满的家庭。一个能言善辩、会抓住重点的律师,是那个时代可以引以为豪的职业,当然,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但他拥有着建构美好生活的所有材料,却不去建构,不去生活。他是一只豺狗,为主人叼来猎物,然后乞求着一点能够温饱的肉。这样一个人物,在我们的眼中是不能够称之为英雄的,但是他在故事末尾如此壮烈的举动,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丝后悔,倒像是去赴一场胜宴般。他是天空中灿烂的烟火,虽转瞬即逝,但当空而放之时却光彩夺目,一下便可以照亮整片天空。他是在用爱去爱。相比之下,那位处心积虑的“复仇女神”则是应验了罗兰夫人的那句话——“自由啊,多少罪恶假你的名义而行。”
这本书除了情节上的引人入胜外,狄更斯哥特式的描写也成为了此书的一大亮点。“山谷里迷蒙的雾霭弥漫着整个凹地,雾气凄凉地往山坡上缓缓爬升,好像一个邪恶的鬼魂,在寻找一个歇脚处,却没有找到。”这番描写,猛地让人背脊发凉。在迷雾茫茫中,似真的有一个无处归家的鬼魂,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四周,不知何时,它就会出现在你的身后,茫然的眼睛望着你的背,然后你猛地一转身。
《双城记》把冤狱、爱情和仇恨交织在一起,塑造出了三种不同的人性。第一种是以封建贵族为代表,他们是王权专制的体现者和持有者,是千百年来人民痛斥的对象。而并不是所有贵族都是一个样,那位贵族哥哥的妻子和儿子和就是一个例子。在马内特医生从贵族家出来之后,那位好心的妻子曾带着悔恨和赎罪的心来造访他,在多年以后,达奈又和他的女儿喜结良缘,带给了他一个和睦美好的家庭生活。第二种是以革命群众为代表,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在底层遭受过迫害的劳苦人民,他们有着被逼无奈的凄苦,有着恨天恨地的愤怒,对封建贵族们怀着巨大的仇恨。而仇恨堆积,以致爆发,无数底层的人民拿起长剑捍卫他们的利益,轰轰烈烈的革命诞生了。当革命进一步深入的时候,有些人的私欲也跟着扩大,他们假借着推翻一切封建统治的名义,对着自己的仇人伸出了魔掌,把那些曾经害过自己的贵族以及他们无辜的家人送上了断头台。他们此时的作为与当初的贵族无异,他们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已经发了疯,就像"复仇女神"一般。第三种人是作者心目中以人道主义解决社会矛盾、以博爱战胜仇恨的榜样人物,书中此类人物的化身就是放弃仇恨的马内特医生和西德尼·卡顿。当读到西德尼勇敢地进入监狱把查尔斯·达奈替换出来的时候,我的心都颤抖了。“你没有时间了,别问我为什么带信,别问是什么用意;我没时间告诉你。”就这样短短的几句话语,他不需要别人的赞扬不需要歌功颂德,他的爱是默默的,是沉寂的,但是最圣洁的,也是最无畏最勇敢的。
书中以了一段西德尼的话作为了结局,感觉就像是一个电影的画面般。以四段“我看到了。”为看头,在最后谱写出希望、和平与爱。“我做的这件事情,远比我过去所做过的一切都没好,我将要安息在一个远比我所知道的更美好的地方”——因为他将永远安息在人们的心里。
双城记读后感2500字二:(2685字)
上帝创造亚当夏娃后,同时也赐予我们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空气、水和食物。而夏娃、亚当在蛇的引诱下,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能知道善恶(创3节22),随后整个人生则变得不再单一,从而出现亲情、爱情、友情,它们贯穿了人类的一生。
(一)亲情
亲情从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从父亲的第一次将婴儿的拥入怀中起,从母亲第一次用乳汁哺育婴儿起,我们就切实的触摸到了它。这种感情养育我们成人、伴随我们成长、甚至挽救我们的生命。
书中的主人公之一马奈特大夫是一位法国名医,医术精湛、为人正直。他在一次行医中,目睹了法国贵族埃弗瑞蒙德兄弟践踏人格、草菅人命的暴行,因为抱打不平,反而被贵族滥用特权投入监狱,被巴士底狱活活埋葬了十八年。当被昔日仆人德日发搭救出来时,已经成为一具白发苍苍、形容枯槁的活尸,一架只会埋头做鞋的机器,完全丧失了理智和情感,是女儿露西·马奈特用双臂紧紧把父亲抱入怀中,用泪水与亲吻将父亲的灵魂领出地狱之门,唤醒了他的情感。在他们回到英国后,马奈特大夫仍旧被往日身陷囹圄的阴影频频骚扰。每当这时,女儿露西就彻夜不眠的陪伴马奈特大夫,一直待他走出噩梦。亲情的伟大力量不但拯救了马奈特大夫的生命,还让他放下多年的仇恨,成全女儿的爱情,维护女儿的幸福。在婚礼前夕得知女儿的未婚夫夏尔·达奈是仇人埃弗瑞蒙德侯爵的儿子后,选择独自忍受巨大的痛苦,依旧把幸福的祝福送给了两位年轻人。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夏尔·达奈为了挽救老管家加贝尔的性命,冒着生命危险回到法国,被关押入狱。马奈特大夫在得知消息后,毅然回到法国,四处奔波拯救夏尔·达奈的生命,尽全力保护女儿幸福家庭。
善良的露西是整本书爱的源泉,她的容貌只是她的优秀品质的配角。如果说对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是出于本质,那身处丈夫被关押和恐怖屠杀的环境中,她依旧能把暂时居住的家布置成如丈夫依旧在家的样子,按部就班的教导女儿,衣服依旧那么整洁……这种力量来源于露西坚强的信仰!如此美好的女子,我们怎么能不爱她!
(二)爱情
当我们如同露西一样,遇到心爱之人牵起了双手,我们的爱情开始发芽了!为爱人做一顿美味的饭菜、抚摸着他(她)带着阳光般温暖的衣物、将心爱的人拥入怀中……我们抚摸到了爱情,它带给我们温暖、希望,爱情逐渐成为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但若为心爱之人牺牲生命,不知道能否心甘情愿的奉献呢?
书中另外一位主人公—西德尼·卡屯先生,早年受过良好教育,因不善于计较个人利益而不得发迹,仅仅做个律师助理。在平凡的生活中,他只是一个怀才不遇、彷徨迷茫的人,他寂寞孤独、不修边幅、酗酒无度。当遇到露西·马奈特小姐后,深深被这样一位美好、善良、美丽的人打动,自己深知无法给予马奈特小姐幸福美满的日子,只是默默的守护着她那个幸福的家庭(www.guaze.com)。在夏尔·达奈深陷牢狱时,西德尼·卡屯利用貌似达奈的条件,李代桃僵,毅然代替达奈上了断头台,用自己的性命维护了露西的幸福。这种爱情虽然带着浪漫主义色彩,但从西德尼·卡屯自从决定为所爱之人赴死开始,始终朗诵着:“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的祷告文中可以看出西德尼·卡屯因爱情而从迷茫中清醒过来,寻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作者狄更斯因自身的生活经历缘故,对社会边缘人群着重关注。卡屯作为社会边缘人群的代表,更突出了他们彷徨迷茫的一面,他们虽然有血有肉,终究一生碌碌无为,往往是被社会最容易忽略的一群人。西德尼·卡屯在所从事的职业中寻找不到自己存在价值,每日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生活。直到遇到露西·马奈特小姐后,这个爱的源泉才使得他发现生活意义,成为他生活的信仰。感谢爱情拯救了他!
可怜如蝼蚁的我们,生活在这无边际的城市中,每天为了生计匆匆忙碌,谈论的话题永远围绕着“今年挣了多少钱”“买了多大的楼”,庆幸这些话题目前暂时还能代表着我们内心奋斗的目标,如果运气遗忘了我们中的某些人,那么他们也将成为社会边缘人群,无信仰、无目标、无意义,真正的三无人员!当信仰和道德建立在物质和阶层基础上时,我们也如同斯揣沃和卡屯一般,都是被怜悯和卑微的!
与其说卡屯是因爱情而殉情,倒不如说他因找到信仰而献身更为恰当!
(三)友情
这世间我们能得到最无私的奉献、最不计回报的只有亲情、爱情,这种情感上的燃烧是持续而不间断的。现实版中的友情,绝大多数的付出则是有目的性的、需要回报的,即便不求回报的付出,也不过是稍纵即逝的火花,决无亲情和爱情的永恒。
大律师斯揣沃善于钻营、八面玲珑,律师助理卡屯怀才不遇、酗酒无度。斯揣沃先生和卡屯先生之间的友谊却是我们在自己身上或者他人身上常常遇见到的。我相信他们还在同学时候友谊是真实的,可惜各自的遭遇与性格上的不同让他们的友谊变质了。斯揣沃对卡屯的冷嘲热讽、趾高气扬的态度,我们必定是鄙视唾弃的。可现实中,又有多少次我们也不约而同地成了“斯揣沃先生”。
在这利欲熏心的当下,“朋友”二字已经被亵渎,只不过是多数人口中的资源整合体,至于其中的友情不过是更进一步的利益结合体罢了。其实这种“朋友”称为“感情投资”更为恰当。我们在工作中这种投资虽然必不可少,但态度诚实必须的。
朋友之间的真爱究竟是什么?
在作者狄更斯的笔下,真正友情被任职于台鲁森银行的劳瑞先生表现得淋漓尽致。从马奈特大夫被关押开始,劳瑞先生因工作职责负责把马奈特大夫的妻子和女儿护送回到英国,十八年后又带领马奈特小姐到法国迎接被解救的马奈特大夫。在与马奈特大夫一家有了多次的接触后,劳瑞先生被马奈特小姐的温柔贤德的美好品德所感动,同时也敬佩马奈特大夫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人品。在马奈特大夫的病情在女儿度蜜月期间发作,而劳瑞先生为了不给马奈特小姐带来担忧,毅然承担起九天九夜中不离不弃的陪伴,因此在有生之年第一次没有去银行上班。在法国大革命中,劳瑞先生与马奈特一家在法国相遇,在得知马奈特大夫因为拯救达奈而回到法国,处于保护马奈特大夫一家免于暴乱的考虑,将身边唯一的护卫杰瑞留给了他们。劳瑞先生因敬仰他们的人品而一次次的对马奈特一家人伸出友谊之手,他们之间的友谊是无私而伟大的!
劳瑞先生的友情如同一碗温暖的白粥——无色、无味,绝非生存之必需品,但在尝遍世间珍奇美味时,一碗白粥清热去火,恢复味蕾最佳食品;或者是极其饥饿时,可以救人一命之物。就是这样的友情,包容下对方所有的缺点,不过度指责;不因利益而献媚;能在困难之时的伸手相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朋友!
《双城记》这本书能成为百年名著,是狄更斯本人对上帝怀着绝对真诚的虔诚,对亲情、爱情、友情的绝对忠诚,让理想道德之花在这本书中永恒的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