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读后感2500字篇一:(2485)字
读完稻盛和夫的《活法》后,深深被他的哲学观和人生观所折服。其实他的企业经营哲学和生活哲学都很简单,就是不许撒谎,不许给他人添麻烦,要正直,不得贪得无厌,不许只考虑自己的私人利益等等。就是这些简单的理念,帮助了稻盛和夫走向成功,也帮助了京瓷走向成功。而很多精于算计,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最终在商业世界中慢慢地消失了,甚至成为了商业丑闻的主角。
其实有的时候,做人是很简单的,成功也是很简单的。稻盛和夫谈到他自己的成功时,也说自己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也就是拥有强烈的愿望,推崇高尚的价值观,并执着地对待工作而已。
当稻盛和夫谈到成功的两大要素时,他列举了乐观与悲观这对矛盾的极致应用。在事情的推敲设想阶段,需要积极的乐观心态,像李嘉诚所说的一句话:光景好时决不过分乐观,要带点悲观去看待它;光景坏时决不过分悲观,要带点乐观去看待它。这种平衡的思想用我们的古话说则叫中庸。
在稻盛和夫的经历当中,他要我们牢记有意注意的人生,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这给我的启示就是凡事要多用心,要多注重细节,去观察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稻盛和夫先生有一道“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思维方式指一个人的原则和方向,在今天的企业用人当中,思维方式可能不是企业一开始就能看出来的,所以企业招揽人才之初,主要着重人在热情与能力上的显现。一个人有能力,有热情才能为自己所在的公司或集团做出价值。在我个人的观点里,在这两者间,我是觉得热情比能力更重要,因为有热情至少说明你是认同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的,你也能够为公司的成长而努力工作,如果能力不够,只要你有热情,那么能力是可以在公司的成长氛围中慢慢提升起来的。但空有能力的话,如果你不能付出百分百的的热情,那对公司的作用也不会很大。有些人自恃能力卓越,不会站在团队的角度把一些机会让给其他人,从而带动整体的成长,甚至会不把公司和其他同事放在眼里,结果影响了整体的协作效率。这种人在公司和团队当中也只会起到负面作用。
稻盛和夫先生是一位高尚的企业家,他也主张把对领导者的考核标准中加进更多“德”的比重,不能一味地强调“才”。他强调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然而,他说道,目前的领导挑选方法本身还是存在着问题的,很多组织的领导不是以人格而是以才华和能力作为单一的选拔的标准。与人格相比,现在的人才配置普遍更重视用考试结果和测评成绩表示的能力。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因为能够在纸上显现出来的东西通常比较直观,而人格这些东西却只能靠慢慢去挖掘,因此企业招揽人才之初通常偏向于选取最为直观的办法。他们想,与其重视人格这种模糊的因素,还不如重视才华这种容易直接带来成果的要素来选拔领导。然而小赢凭智,大赢靠德,无德者对整个企业来说最终也将会成为阻碍因素,因此虽然选人之初难以直观地看出一个人的品格,但是在之后的日子里,加强对人思想道德的考核是非常重要的。无德者,难担大任。商界当中,很多一时叱咤风云的企业家就败在“德”字之下。黄宏生、黄光裕等人因为过不了“德”这一关而走偏了,铸下大错。而柳传志、王石这些人因为恪守企业家精神,不违背企业道德而受世人推崇至今。我们的古人一直强调德才兼备,到了现在,这些传统观念都依然是值得我们永远恪守的金玉良言。
当读到第四章的时候,我被稻盛和夫先生那种利他精神所感染了,我甚至一度相信,他的活法,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禅道,是一种无人能及境界。稻盛和夫先生是这么对待利他精神的:为家人工作,帮助朋友,孝敬父母,通过这种虔诚而细小的利他行为一点点地延展为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那样的大规模的利他行为。稻盛和夫先生是那么想的,也是那么做的。他主张降低长途电话费,不求利润的最大化,有一定合理的利润就好,让广大国民都能付得起钱,打得了电话。他还为了整体的国民利益而不惜放弃公司产品竞争,把市场拱手让给对手。这种利他境界,我想能够匹敌的人寥寥无几。有的人说,人生性就是自私的,当连自己的需求都不能完全满足的时候,怎么去进行利他呢?其实,就如同书上所说,利己和利他总是辩证的关系,利他的同时也是利己。如果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看事物,立足于更大范围的个人行为上面,我们就可以发现,小单位中的利他在大单位看来就转变为利己了。稻盛和夫先生认为,人生受“看不见的手”所驾驭,第一只手是命运,第二只手是从根本上掌控人生的无形巨手,叫“因果报应的法则”,简单来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命运和因果定律,这两大原理支配着每一个人的人生。他认为,思善事,做善事,就能将命运引向美好。人类一方面受命运的支配,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善事善行来改变命运。可能大家会认为这是迷信,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良性的生活态度,是心灵上的一种有利趋向。因为这个法则可以不断地去鞭策人们去拼搏进取,战胜困难,同时日积一善,积善成德。三尺之上有神明,不要抛弃对上天、对自然基本的敬畏,这样才能做到自律,做到谦逊,做到布施,做到忍让。有人说自己做了很多善事,平时也很努力工作,可生活却屡遭不幸,为什么做好人没好报,付出之后没有收获呢?其实不是这样,这只是命运一时凌盛与因果法则罢了,只要他不放弃,到时他一定会得到应得的收获的。有的时候,因果报应法则难以被人看清并轻易相信,是因为人们只用很短的时间来衡量和判断事物。思想、言行作为结果表现出来还需要相应的时间,在两三年这个短暂的时间单位里难以看出结果。这正应了中国的古话:不是不报,时辰未到。长远地来看,诚恳地不吝惜善行的人不会永远时运不济,而懒惰、敷衍了事的人不可能荣华一世。
写到这里,我想也差不多结尾了,但我对稻盛和夫先生的崇敬之情却不会到达尽头。在这里,我以对稻盛和夫先生的一个整体评价来作为我读书笔记的结尾,以此表达我对他的尊崇。在《活法》通篇当中,我读到了稻盛和夫先生是这么的一个人:心态良好,为人豁达,富有原则,公私分明,懂得感恩,为人谦逊,善于自省,乐于进取……当然,还有许许多多我尚未发现的品质,我会努力进行进一步的钻研与探讨的,在此也感谢老师所提供的阅读材料。
活法读后感2500字篇二:(2435)字
提笔的时候,感觉很沉重,写活法的读后感是需要有勇气的。因为活法所写并不是空洞的理论,它记录了一个伟大企业家的创立两个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辛路历程和心得体会。通过作者稻盛和夫本人几十年的身体力行,在创立京瓷过程中悟出人生真谛,又将人生真谛在创立KDDI的过程中升华,树立了21世纪企业家的成功典范。这样一部厚重之作,却是深入浅出,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
人为什么而活
作者稻盛和夫告诉我们,人生的目的在于“提升心性,锻炼灵魂”(人生就是一场修炼),处世的准则就是“敬天爱人”。简单的一句话,却吸取了古今中外的精华,融入了自己的阅历。
个人人生目的可以用心理学本我、自我、超我来解释。本我代表人生而具有的基本欲望和需求(物性),是潜意识,是人性中罪恶的种子;超我代表人内心中的良知和理想(神性),也是潜意识,是人性善良的种子;自我在现实生活制约下用种种行为满足本我需求并受到超我的监督(理性),具有独立判断和意识,他活在当下。这里心性指的是自我,灵魂指的是超我。克服本我,脱离低级物欲;超越自我,用理性来发现和改变世界;还原超我,在心灵上达到更高的境界,得内心的真正满足。
活法中处处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敬天爱人”的思想也从个人提升扩大到了对社会和宇宙理解。天指的是规律,也就是道,只有掌握了规律的人才能驾驭事物,目前科学就是道。只要自己努力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道酬勤,可以无憾。人指仁爱,是儒家学说核心,大爱无疆,如果是为人类谋福祉,可以无恨。“敬天爱人”就是儒道思想的融合,是我们处世的准则。
很多人看了会想,这番大道理是好,但作为普通人,好像离我很遥远。一个人能否成功不仅仅靠个人努力,还受自身资质、环境等很多因素制约,时势造英雄,毕竟能成功的人是极少数。活法指给我们的只是一条通向人生幸福的路,平凡的人不能强求成功,但完全可以通过修炼使灵魂净化,获得人生的幸福和满足,活出自己的精彩。
人为什么而工作
人的一生围绕着家庭和工作两个中心在转。家庭是本我需求的延伸,是血缘关系的体现,衍生出亲戚和朋友;而工作则更加广阔,代表了规律和大爱,衍生出学习和兴趣。工作不仅谋生手段,更是探求规律和实践的主要途径。从社会角度来讲,家庭是小爱,能造福于己;工作是大爱,能造福于人,体现出人生价值。家庭是否幸福是自己衡量,工作上成功与否,是靠客观事实来衡量,所以工作更能客观的帮助人心智成长,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大致上可分为六个阶段。①学习知识:在学校学习工作上的知识以及在企业入职技能培训的阶段,主要是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②掌握工具:是大部分人所处的工作阶段,一线操作人员主要是掌握机器的操作,基层管理人员主要运用管理工具;③总结方法:指能从具体工作点中总结经验和规律,通过规律指导基层员工操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基层管理者需要达到的水平;④理清思路:是一个业务主管要达到的水平,把工作上的经验点串成职能线,能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对一个职能进行规划,形成工作思路,带领一个团队完成既定任务;⑤拓展思想:企业高层管理者需要达到的水平,能统筹内外部资源,理顺企业各项职能,通过思想面来带领一个企业的发展;⑥树立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存在的价值和核心,企业家通要树立企业文化,关注每个员工成长,企业才能长期有序的发展。
大部分人工作仅仅是为了生计,基本上只能在停留在1-2阶段,没有掌握总结方法和经验的能力,长此以往工作机械而缺少趣味,生活的中心逐渐转移到家庭上;到3-4阶段,需要较多的思维力,也需要以身作则,有更多的责任和压力,工作不仅仅是谋生手段,从中也收获了成就感和满足感;到5-6阶段,工作甚至成了生活的主旋律,个人的品格代表了企业的形象,这时候工作主要是实现人生的种种抱负和理想,回馈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工作六个阶段正是人生从本我、自我、超我的成长过程,也是获得心智成长,回报社会的必经过程。
稻盛和夫是企业界的奇才,可以说工作的六个阶段都相当优秀,所以能写下活法,用进取精神来鼓舞千万人。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和机遇,不可能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个高度和境界。职业发展的阶梯是很明确的,虽然每个人的境遇不一样,机会也不一样,但只要在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一步步进取,都有上升的空间,就看每个人怎么去把握,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
怎么取得工作上的成功
讲了那么多大道理,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怎么取得成功,怎么在职业发展通道中获得快速提升。稻盛和夫通过毕生的实践,总结出了成功方程式和德才兼备两个简单但是有效的道理。
成功方程式:个人如何在职业发展中能更快的取得成功,即人生成就=能力×努力×态度。其中能力代表健康、资质、认识规律和掌握技能的高低,努力是勤奋进取和自我控制的水平,态度是秉持公正和乐观热情的精神。成功方程式是在工作中进行人生修炼的原则,但在处理具体事情时,稻盛和夫推崇简单即实用原则:找准目标、立刻行动、不断修正、坚持到底,这种瞄准、射击、修正、再瞄准的简单原则,迅速而有效。“大音无声,大象无形”,真正的道理是简单朴质的。在这个迷茫的社会,虽然物欲横流,勤劳、诚实、公正等世人皆知的简单道理才是成功真正法宝,不能迷失自己,认真过好每一天。
德才兼备:除了自身修炼外,企业用人观也很重要,稻盛和夫赞赏“功者赏禄,德者居位”,品德是首先看重的因素,其次才是才能,有德才又才。在追逐利润的年代,才能在企业短期行为中能起到很大作用,但是从长期利益来看,共赢、利他等企业家优秀的品质和道德还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企业团队中,合作是最重要的,个人的成功是建立在企业成功基础上。损人利己不受尊重,损人不利己令人厌恶,协作共赢值得信赖,舍己为人值得赞赏。除了要锻炼个人修为、提升个人能力外,合作、利他也是工作上取得成功的必要品质。
活法共三本书才回答了三个问题,本文粗浅的解读还望不误导读者。最后用一句流行语来结束:
你懂或者不懂,真谛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看或者不看,活法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活法读后感2500字篇三:(2498)字
春节期间,遵照董事长的指示,我用三天时间通读了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一书。阅读的结果让我喜出望外——原来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先生还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原来文化与哲学可以如此服务于企业!
具体有两大收获。首先,我从书本上认识了这位未曾谋面却似乎稔熟无比的稻盛和夫先生。稻盛先生是一位技术出身的成功企业家,是一位有机化学专业毕业却在无机化学领域乃至哲学领域有着卓越贡献的当代名家(恰巧我也是学化学专业,现在也正在企业从业)。纵览全球,能将自己的企业引领进世界500强者有几人?能在引领企业进入500强的同时,创造独步天下、影响世界的企业文化与哲学精神的人又有几人?能将企业家、哲学家双重身份兼具一身的人更有几人?恐怕除了稻盛和夫之外怕是没有第二人了。
其次,我从书本中深深感受到了稻盛先生简朴却厚重的哲学思想。其中饱含他70多年人生阅历、生命体验的一些原理原则,诸如极度认真、利他、单纯、敬业、正当性、感激之心等最基本的人生准则,如同光芒闪烁的哲学精神,充盈全书字里行间,内涵丰富,意蕴绵绵,令我受益良多,感触深切,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开阔胸襟,从中采纳正气、鼓舞士气。
现将读书点滴体会简述如下:
一、人为什么活着?针对物欲横流的当下不安宁时代,稻盛先生提出这个最简朴的人生命题。记得去年曾经在湖南卫视一次娱乐节目中听过这样一段对话。主持人:你觉得人活着为什么?嘉宾:为了活着而活着。
听过这样的对话,我们只能哑能失笑——这必定是缺乏思想的一类人的答案。倘若让日本著名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先生听了这样对人生“活法”的理解,他必定是失望之极的——这正是找不到人生意义和价值,迷失了人生方向的人才说的话呀。
稻盛和夫先生是一位一生都在积极思考人生的人,是一位一生都在倡导做人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的高尚的人。道德高尚的人与道德缺失者之间的反差为何有如此之大?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说过:人之与其他生物不同,就在于有没有人文文化。所谓人文文化,即受过人文教育,有思想有理想讲道德讲伦理。仅仅为活着而活着的人,毫无文化内涵,这种人生活法有什么意义呢?
当代,绝大多数人极端现实而毫无思想境界,一味自私自利,毫不利人利他。可以说,当今社会道德已经荒漠化,伦理之泉早已干涸。俗念成林,物欲横流,“思想与真理的木桩在人生的激流中根本无法打进”。没有人生目标,没有前行的方向,没有理想可追求,没有道德可遵行。稻盛先生告诫我们,不能只为活着而活着,不能只为生存、利润而奔波,不能只为市场、份额而努力。心中要有理想,要有一个高尚、宏大的思想理念来支撑我们的企业发展,要往只显自我的奔波、努力中注入大境界、大力量。这种大境界、大力量可以引导我们人生有意义起来,可以引导我们企业走入更大更强的行列。
二、敬天爱人。稻盛和夫一生中最钟爱“敬天爱人”四个字。
这四个字影响了他的一生,他也常常以此四字书赠他人、影响他人。
稻盛的“敬天”,即遵循自然规律,遵循天理、王道;“爱人”即发掘人的良知、去除人的私欲,主张利他、利社会、利世界、利自然的博大情怀。“王道”即自然法则,“天道”即良知。“良知”一词源于明代中国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哲学思想“致良知”。用稻盛的话来理解,“致良知”就是将“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用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
于双胞胎集团而言,“敬天爱人”“敬”什么?“爱”谁人?我们应敬的“天”应该是中国农牧业现代发展之道,我们应爱的“人”应该是双胞胎集团的员工、中国广大农村的养户们。即我们应当为中国农牧业走向现代化、世界化而做出应有的贡献,应当为双胞胎员工谋求福利和幸福,为使用双胞胎饲料乃至所有饲料产品的广大养户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三、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这八个字是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学精
髓。稻盛先生。DDI创业之前,稻盛先生反复自问过:“参与通信事业,真的是为了国民的利益吗?没有夹杂为公司、为个人的私心吗?是不是想出风头、要引人注目呢?”整整半年,终于确信自己心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杂念后,他才着手设立DDI。
这是何等人生境界!当然,这时的稻盛和夫已然成为上市公司
的领导人,已然属于成功人士之行列。因此,他有足够的底气与能力来做出这一完全“利他”的主张与行为。但这也足以证明他的仁爱之博大、王道之宏阔,毕竟比稻盛更为富强的大有人在,而这些富有者却远没有其情怀与精神。
由此联想到双胞胎集团,我个人感觉,仅凭鲍董事长号召我们读稻盛的《活法》一书这一举措,我们就完成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一天,当双胞胎集团也完成了它“大开发、大布局、大发展”的战略任务,也实现了它成功上市、跻身于世界500强之列,发展壮大到某一层面时,亦一定有此境界,也必定可以做出与稻盛和夫类似的“利他”壮举——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为人类、为自然,用自己的成功经验与智慧或财富,完全公益地投身到公共事业中去。
诚然,为这一天的美好理想化为壮美现实,无疑需要我们双胞胎人今天不懈的努力与奋斗。
四、提升心性,磨炼灵魂。这是稻盛和夫先生对人生意义下的
定义。人之初,性本善。经过几十年风雨人生,岁月把人浸淫得心性混乱,充满了欲望与自私。芸芸众生中,只有具备顽强与自我抗争的极少数人,才有可能从混乱中清醒过来,重新纯净自我,即获得心性的提升和灵魂的磨炼。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苦难,但正是这些苦难才能磨炼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人格。“把苦难当作考验看作机会——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把自己的生命绽放光彩。”稻盛先生在退休后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入佛门、学佛理、行佛事。他的人生理念充满了禅与佛的思想,如同佛家公案之“我不下地狱”一般,稻盛的“把苦难当作考验与机会”,同样禅意深刻,发人深省。他以佛的理念劝解劝人生,引导光明,善之自我,善之社会。
其实来到双胞胎的每个人都在承受着成长过程中的“苦难”。自然这种“苦难”的深度与程度相对于稻盛先生所指的苦难不可相提并论,但毕竟也是一种磨炼。自然,有的人在磨炼中成长起来,成了公司的中坚力量,成了栋梁之材;有的人在磨炼中退却了,离开了公司这个大熔炉,成了一块炼不成钢的铁。比较起来,前者的人生有意义得多,后者的人生则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