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2500字读后感 >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500字

时间:2017-06-22 09:32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500字一:(2338字)

对于我来讲,周六下午两个小时的读书会的历程是丰富而美好的,在大家边读边分享的过程里,在大家的真诚、开放和投入中,我觉得收获蛮多的。不一样的视角碰撞出来的火花,对于我来讲是美妙的、有意义的。我享受这种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被滋养。

一、关于《少有人走的路》

以前看过这本书,却一直没仔细思考书名为什么是《少有人走的路》,在读书会的现场,ZJ同学的分享特别点题,当我们读到“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的时候,他分享到:因为大多数人都很善于逃避问题与痛苦,只有少数人敢于问题同在,敢于面对问题和痛苦,所以,这个书的名字叫《少有人走的路》我觉得他的解释非常的棒,确实如此,逃避比面对更像是生活的常态,而我们愿意成长、愿意为自己负责,所以我们相约一起读书,从某个层面看来,我们是生活的勇士,正在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庆幸的是我们为自己找了一些伙伴,在路上相伴行走,彼此支持,让我们更有力量地为自己负责,这是件多么令人感动而温暖的事情。因为有你,我不再孤单;因为有你,我不再是一个人;因为有你,我不再是另类,有你真好,感恩有你。真的非常感谢和欣赏那些走近我们读书会的朋友,感谢你们的到来给我的滋养,欣赏你们为成长做的选择、努力、付出。

二、关于问题和事情

对于书中的一句话我有些不太明白,作者写道:生活中遇到问题,这本身就是痛苦,解决它们,就会带来新的痛苦。在现场我们就这个展开了讨论,我记录下我觉得对我有启发的,非常棒的观点。

ML分享:我们的问题通常从哪里来呢?有人说我们的大脑是一个制造问题的工厂,很多的问题都是来自于大脑的想象、猜测、根据过往经验的评判。这些声音一方面在保护我们,指导我们,另一方面在阻碍我们,吓唬我们,耗我们的能量,让我们固守旧有的模式。

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大脑里总是有很多的声音出来,这些声音常常是过去的经验,有时候他们是阻碍我们对生命多些的尝试和冒险的。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过去的经验呢?一定是全不听吗?我忽然想起沈明莹老师在工作坊中说到的“评估”,我们将那个声音当成一个提醒,用来为现在做决定的评估。不被声音所控制,任何时候都记住自己是主人,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力的,这个非常的重要。

在分享的过程中,我们聊到了“解决问题”和“解决事情”的差异,当我们把一个发生当成问题的时候,难免会想到要为这个问题负责任,他们会带给我怎样的影响,他们会带来怎样的连续锁反应等等;而如果我们把一个发生只当成我们需要面对和处理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会运用自己当下全部的资源去面对、处理这个事情,然后很容易去到放下的层面。问题通常很容易让人纠结,就像是要翻山一样,我要像要不要翻山,需要多长时间,翻过去之后我期待有怎样的发生等等;而事情则不然,事情就像是一个目标,我要爬到那个山顶,订下这个目标后,只需要去想达成就可以了。

三、人生苦难重重

开篇作者就谈到这句话,我们在现场也停在那里做了很多的分享,最后大家都觉得当我们臣服并认识到人生有苦难是正常的,当我们接纳这个常态后,我们会赢回很多的力量,不去抗争,不去抱怨,而是接纳,然后面对。我们会拥有更多的感恩和珍惜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发生,当苦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会将更多的力量放在应对上面,放在想方法上面。

GF在现场分享她想到的萨提亚里面的那句:“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我同意她说的,而我想得更多的是事情就在那里,你把它当成后妈的刁难还是亲妈的教育,那都是你的选择。当你选择以受害者的位置停留在那里抱怨自己是最不幸的人的时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你的力量呢?当你选择为自己负责,把发生当成一个学习的机会的时候,从中你又拿到什么呢?生活很多的时候是经由一个选择而展开的,而你才是这个选择的主人,请记得运用好自己的选择权。

四、关于成熟

“什么是心智成熟”这个问题是在活动现场我抛出来的,因为对于心智成熟我一直似懂非懂,隐约觉得是个成人的表现,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敢为自己的生命做选择和冒险。然而,我却觉得不太完全,好像对它拥有什么才能对自己做冒险有些好奇,对内驱力不太明白。

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的问题没有得到我想要的完全解答,可有两个很重要的学习:

1、成熟和世故。有朋友问我是不是在这两个方面有混淆,我发现有一点。在分享中,CE说她想到:圆融两个字。特别感谢她的这个分享,帮助我更好地区分成熟与世故,世故更像是为了一个目标而装作很懂事、很热络,有一个虚假的外壳;而成熟则是一个很定的状态,如春风,如大树,就在那里。真正的成熟让人觉得踏实、尊重、安全、真诚、自由。

2、成熟的图画。在大家的分享中我出现了关于成熟的两个图画,一个是为了迎合某些需要,我故作成熟的模样,我解读这是一种生活的技巧,而非我理解的真正的心智成熟的形象,缺少了那份柔软;另一个是定静的、柔软的、接纳的、允许一切发生的,愿意倾听的、自在的形象。我觉得这是真正心智成熟人的呈现,他有一个强大的内在,觉得什么都可以发生,而所有的发生是成全而非刁难,是资讯而非噩耗,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我想要成为第二个图画,我想要那份柔软、接纳。

五、尊重生活的节奏

在结束的时候,大家结合自己的例子与体验谈了这两个小时下来,关于自己的学习。我记得CM在现场分享了他生活上的变化,由最初的计划男变成后来的随意哥,他说了一句我非常欣赏也很受用的话,他说:发现并尊重生活的节奏。是的,生活本身就有他的节奏的,如果我们能信任自己,学习倾听自己的身体与头脑的声音,顺着生活走,我想一定会很有意思。

上面就是我根据自己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经由自己的大脑做出的整理,有些凌乱,可能还有些自己的主观思想在里面,请有缘看到这些文字的朋友,拿自己需要的部分。感恩在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上有你相伴!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500字二:(2407字)

说实话,我对这本书的题目并没有好感。少有人走的路,第一感觉是某个成功人士的传奇之路,而成功不可能复制,我是一个平凡的学生,刚刚踏入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不凡的机遇降临在我身上基本就是奢侈。可当我耐着性子读完第一篇,便觉得作者M·斯科特·派克的口吻让人觉得亲近而真实。语言温柔但思想带着刺,让我们直面人生;又或者使我们原本面临的不知所措的问题有源可溯,有理可依。

少有人走的路全书共四部分,写了自律的重要性,爱的真正含义,成长与宗教的关系以及与健康相关的神奇的力量。这里我就前两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开篇第一句:人生苦难重重。这让整本书的基调有些压抑,对于这个年纪的我来说,苦难这个字眼太沉重,我只是觉得自己的人生平凡不至于苦难,但我也理解作者所谓的苦难其实就是人生一连串的难题,生活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文中作者通过心理学的解释,给我第一个最大的影响就是:自律。这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这里我联想到三个浅显但大多数人都会有感触的例子。

还是孩童的时候,寒暑假作业是让我们很头疼的问题,在玩耍和写作业的抉择中,总是忐忑的选择了前者。这结果就是玩耍的时候总有块儿心病,玩也玩不愉快,一直拖着,等突然发现还有一个星期就要开学的时候,内心的焦躁不安就凸显出来。其实我们每天先花两个小时做完功课,就可以留下十个小时的时间快乐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很庆幸我在学生时代就强迫自己这么做了,因为我实在忍受不了那“心病”带给我的不踏实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让我在现在工作的实践中依旧受益匪浅。先做最不想做的事情,然后在剩下的时间里都是享受并快乐的。这就是作者所谓的推迟满足感,我很喜欢这个定义。

大学的时候,我很荣幸的成为学生会主席团中的一员,分管三个部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管理好自己的部门就行。遇到同学们问我其他部门的活动时,我的回答都是“我不知道哎,你问分管什么什么部的主席吧”。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我的概念里,我负责宣传部,与文艺部无关,我既不懂文艺部的工作流程,也不愿意去了解学习,我宁愿求助于分管文艺部的副主席,或者根本不插手。现在我知道,这不是什么我不懂,我不知道能敷衍过去的,这完全是我自己的选择,不是我真的不懂,因为只要花时间了解,就没什么解决不了的。我们都会觉得,解决问题能带来满足感,所以有的人会尽量缩短自己与问题接触的时间,而不愿花时间来应对这种不舒服感;有的人花足够的时间去解决所碰到的问题,并从问题中积累起有效经验,这样就能更好的完成当下和将来的任务。这即是我认为作者所说的推迟满足感的一种延伸。

还有一个是我们正在面对或者可能面对的例子。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有同事加班,也许你正在加班。对这个问题,书中的感悟让我很有启发。作者举了自己工作时的例子:他总是把自己当天的任务安排很满,同事们每天比他早两三个钟头回家,令他感到难受和愤懑。但后来他明白负担沉重,不是这份职业本身的残酷,不是上司的压榨逼迫,而是他自己选择的方式。同事们只是和他选择了不同的工作方式,自己心怀不满实在毫无道理,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憎恨同事们的自由自在其实是憎恨自己的选择,这本是让人引以为荣的选择。如果明白了作者所说,那么即使你还像以前一样加班工作,但心态却全然不同,你既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又可以享受每一天的充实感。

细细品味作者的逻辑和话语,对自己曾经的经历有所反省,对今后的生活加以指导,有一种很妙的收获。

第二章是关于爱,通篇作者只下了两个比较明确的定义:爱是一种意愿,爱是一种勇气。而其中的过程便是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这也是这本书的首要宗旨。我想说自律是自我约束,爱是我和大家,自律是工具的话,那么爱就是方法。

作者谈及的爱的范围很宽,我不能一一阐述,这里我也只对生活中与之相关,而我又很在意的现象做简单分析,与大家共勉分享。

一个是发生在公交车上。现在让座是一种很常见的状态,可是有一种现象我不能理解。父母们甚至爷爷奶奶会把座位让给自己已经在上学或者即将成年的孩子,虽然我理解父母们的关心和照顾,但是这对孩子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个好的表率。孩子会不会从小就觉得这样理所应当?可能这样的想法有点偏激,只是我觉得孩子应该在逆境里成长,家长不该溺爱孩子。还有一个关于让座的新闻:一个老爷爷在车站举牌呼吁老人们不要和年轻人抢座,或者避开上下班的高峰期出行,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压力也很大,天天早起晚归很疲惫。我当时很受感动,社会上确实需要这样一股力量温暖人心。但我还是认为年轻人还是该做好爱的表率,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需要,也正是因为这两种需要同时存在,我才觉得世界如此美好。

另一个发生在报告厅。开会、做报告是学生和上班族必备的功课之一,我们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一次认真的听过报告会的内容?是否领会到报告人传达的知识或者精神?前几天打开了一个标题为九旬院士站着作报告学生睡觉的新闻,觉得很心酸,我只是觉得如果你愿意身在现场,那就应该认真倾听,因为你的倾听就是爱的付出,爱的行动。你愿意思考演讲的一字一句,认可他为演讲而做的努力,也就表示愿意为自己心智的成熟付出努力。

对于爱情。身边的朋友也都到了适婚年龄,我就想我们这一代或许比我们父母那一辈更辛苦,因为我们想着的不只是经营好自己的家庭,我们还想着要经营好自己的事业和自己的人生,于是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承受更多的压力和责任,于是我们也期待着能获得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包容。我期待的爱情是双方以爱为出发点,关爱对方,同时也承认对方个体的独立性,为对方的成长尽心尽力,甚至做出适当的牺牲,才会获得共同的进步,这样的婚姻和家庭才会幸福。

能看完这本书,是因为很多长期以来的想法和感受,都被作者一语道破。其实,派克先生说的少有人走的路并不一定是成功人士的道路,而就是一条如此平凡之路,一条充满幸福快乐充满爱的指引人心灵的道路。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500字三:(2535字)

成熟似乎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它代表了青春的流失和梦想的褪色。可是,走向成熟是人生的方向,况且,一种持久的平和的幸福人生离不开成熟。

1、”轻视异性”

能够“轻视”异性,不把异性当回事,这是成熟的标志,所以把它放在第一条,因为它是人生迈向成熟的第一步能够不把异性当回事,这对于人们、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困难的,唯其难,所以它才成为一种成熟的象征。

这里说“轻视异性”,不是指性别歧视,它既指男人不要把女人当回事,也指女人不要把男人当回事。肤浅的人可能会有肤浅的疑问:不把异性当回事,这,这能行吗,这不是太无情了吗?其实,这里说“轻视异性”,主要是指能够用一种平和、健康、冷静的心态理解和交往异性。轻视,不是拒绝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情,而是拒绝见到异性就心惊肉跳骨头软的不健康的心理和表现。

少男少女天真单纯,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心、神秘感,而这些都是不成熟的表现。有一天你会明白男人不过如此,女人也不过如此。我们可以对异性怀有好感,而不必好奇神秘。这神秘感好奇感将导致人们情绪的起起伏伏,为之欢欣鼓舞,为之痛不欲生,为之幸福,为之痛苦。也许恋爱中的人们不能保持应有的清醒,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却也能常常见到人们在异性面前的种种失态。不把异性当回事,不是让你对生活失去热情,而是少一些失望,少一些伤害,以及能够表现得自然和从容。

2、否定自己

否定自己、不断地否定自己,是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也是成熟的重要标志。否定自己是深刻的思想活动,是出于对真理和对自我的认知,而不是妄自菲薄和自轻自贱。否定自己是思考的结果,而不是“触景生情”。只要你时时地反省和面对自己,你就会时时地否定自己。

认识自己并不容易,否定自己同样困难,人最容易自以为是和固执已见。

在真理面前,没有谁有资格自负。有句话说的好,我们最需要改变的可能就是我们最坚持的东西。可是,人们往往认为自己总是对的,把傲慢当作成熟,把固执当作个性,最后只能是“追悔莫及”。其实人们的认识本就浅薄,再加上一切都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你们如何能够不改变?事物在变化,时局在变化,真理也在变化,这就要你们不断在改变自己原来的认识,否定自己曾坚持的东西。

3、学会宽容

宽容不仅象征成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幼稚的心从来不会宽容,他们偏激、暴怒、盲目行动、“疾恶如仇”,而且自己却屡犯不可“宽容”的错误,他们追求完美,却并不明白自身所存在的缺憾。另外,暴君和强权也从不宽容,他们心胸狭隘、噬血如命、杀人无数,最后,愚蠢只能导致他们的覆灭。

盲目追求抽象的正义,使“敌人”的观念在人们心里得到强化。实际上,没有谁是天生的敌人。记得哪位作家说过,一片落叶不经过全树的允许,是掉落不下来的。同样,一个人所以沦为了罪犯,并不仅仅是个人之过,整个社会都是有责任的。况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所以敌人、罪犯都不过是权势强加的人为的定性,而并不是根据正义的标准。

宽容不是容忍,因为容忍仍是一种消极的反抗,这种并不明智的情绪其实是暗暗跟自己过不去。生活的阅历、生命的体悟,构成了宽容的前提与基础。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己,这体现了对人性缺陷的包容和理解,因此,宽容不但是一种成熟,也是智慧。其实,这“不宽容”也是值得宽容的,因为他们的幼稚。伏尔泰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缺点和错误,让我们互相原谅彼此的愚蠢,这是自然的第一法则”。

4、重视简单

从思考能力的角度讲,成熟的标志就是对“简单”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不再把简单看作简单,或者说,不再轻视简单。真理就是简单的,而这简单的真理就是在平常的朴素的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从简单处寻找和发现真理,你就得到了最深刻的真理。

无知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无所不知,什么都不瞧在眼里。无知的人以及少年最常说的话就是:我懂、我知道、这太简单了,如此等等。在一个有思想和有探求精神的人那里,没有什么是简单的,尽管他们能够举重若轻。一个苹果的落地,科学家能够思考到天体运行的规律,一粒简单的沙子,哲学家可以通过它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理论学术的建立,是在简单、原始概念之上的;思想的产生和深入,也是来源于人们对朴素世界、简单问题的深入思考。恩格斯有一个观点我觉得很好,他说哲学的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我们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哲学(深刻的思维)就是来自对于简单事物和朴素世界的思考。如果真正懂得了简单,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复杂。

因此,你若想寻找真理,就不要轻视那些你所轻视的简单的事物,就要善于从寻常的生活、习见的事件中领会和获得并不寻常的道理。

我知道很多人看了之后,却不知从何下手,因为大家还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那么,我还建议大家看一下《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这是一本经典之作,必读之书。

它的中文版序: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我们的一生只是追求心智成熟的一个过程)。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它出自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斯科特的杰出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诚恳和勇气。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逃避问题的人比比皆是:你是老板,你一定会知道你的手下有几人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你是父母,一定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总是躲躲闪闪;你是公务员,你一定会知道,面临问题时,你是在积极主动解决,还是在消极回避……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

如果你是一个渴望成熟的人、一个正在成熟的人、一个因拒绝成熟而导致心理障碍的人,那么,请你勇敢地翻开这本书吧!只要你有勇气翻开这本书,你就一定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只要你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你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500字四:(2724字)

人生苦难重重,人生错综复杂,几乎所有人的心理都会出现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心灵总会面对天性中的弱点,比如只顾当下,比如懒惰。让我觉得释怀的是,知道人类都是如此,都面对着如此的命运,这让我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不足为奇的了。这也解释了我之前的迷惑,就是看到某些众人所谓的优秀成功人士,为何我却总觉得他们有所欠缺。之前我以为这是和人格的高尚是否有关,现在我觉得说人格这样的格调太高了,事实上绝大多数人未必能追求高尚的人格(当然包括我),就好像当年金大侠对人类寄予厚望的结果多半是失望。其实我们未必需要拥有那样高尚的人格,就好像孙未说“英雄和暴君一样,都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的人”,我们所应该做的,其实是追求我们心灵的开阔和富足。

然而,“少有人走的路”,从书名可以看出思考、反思、追求心灵的健全的人是很少的,我当然没权利做出这样的结论,不过派克就比我有资格多了吧,呵呵。因为这条路很难,需要克服自身的惰性,需要不断地学习,如此种种也让我感觉到压力,而且因为多数人都不走,所以走的人就会感觉到寂寞。

“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一部分突然崩溃,使我们的‘自我’和他人的‘自我’合而为一,我们突然冲出了自我界限,寂寞消失了,代之难以言喻的狂喜之感,仿佛体会到幼年时无所不能的快感,我们又变得强大有力。”正因为爱情如此狂热激动,所以很长时期我们会以为爱情无所不能,可以帮我们排除万难,对方就是我们仅需的一切(当然,现在患有“爱无能”的患者除外。),然而,“这种因为机遇和缘分,不请自来,让我们暂时失去自我,无法做出理智选择的爱情,只是真爱伟大而神奇的布局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提前品尝到爱的滋味。因为它并非真爱,所以它最终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消褪崩塌,事实上我们想要获得持续的狂喜,达到涅磐和永生的境界,获得神性的启发,我们就必须体验到真爱是什么,爱的感觉是什么,并且要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这里派克提到了很多次的“神性”,不接受宗教的朋友或许会觉得反感,但是其实派克其并不是那种狭隘排他的教徒,他称自己为“离经叛道”的天主教徒,却一直担负着关怀他人心灵的“心灵牧师”的工作。他所指的神性是我们心灵中的神性,绝不局限于宗教。看起来要想获得真爱也是让人倍感压力的一件事,男女间直接的相吸,缘分的牵引,爱恋的错觉及无法自拔,迷失自我也许痛苦,付出的代价也许高昂,却都只是顺着自己的性子,所心所欲,而要想获得真爱,则“必须让双方的心灵得到成长和完善,帮助彼此心智成熟,即使在爱的激情过后,仍能醉心于那种美好的感觉”,要两个人都付出艰苦的努力啊,想起来,的确非常困难。

“成熟的心灵必须保持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悖论,特别不要轻易受到伦理观念的影响。”关于孩童的说法就存在一定的矛盾性,比如我们可能会刻意追求成熟而摈弃幼稚——“在我们最脆弱的时候,内心中的小孩一方面孤苦无依,另一方面却又跃跃欲试。要关怀心中的孩童,我们就必须面对自己较为低极的本性——无法控制的情感,愚蠢癫狂的愿望,以及各种形式的软弱无助。我们必须接纳这种流浪、迷失和无助。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停止生长,甚至必须后退,因为‘小孩’本来就意味着没有长大。童心是心灵的一个侧面,而心灵的任何层面遭到漠视,都会成为痛苦的根源。”

我觉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觉得他非常睿智豁达,也非常平和包容,

他说过其实人未必一定要去找心理医生,某些心理医生其实只是把你改造成社会所接受的模式,而让你彻底失去了自己——这个例子在亦舒的一部小说中已经表现过了——“现代心理治疗目标是让患者恢复‘正常’,用统一标准规范人们的生活,结果只能令个性萎缩,变得浅薄而苍白。”而且心理健康也并非总是阳光活泼,毫无阴影。事实上,“抑郁造成的空虚,乃是思绪和情感的温床;年龄的增长和衰老,可以促使我们关注心灵;死亡让人更强烈的了解到生命的意义;深刻体会眼前生活的空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让我们失去一部分的纯真,这对心灵也是有好处的。

我们不应该把人体视为机器,把思想视为一系列生化反应的结合,把人类世界视为人类智力与科技创造的奇迹,事实上,人的身体是心灵的外在体现,我们应该体会身体所表现出来的诗情画意,内心中的意象与大自然和文化意象同样重要。我们需要聆听身体与心灵的节奏、音调、和声与不和谐的音符,医生在治疗疾病时,也需要这种聆听,我们应该将身体从‘行尸走肉’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重新与心灵融为一体。”看到这种观点,其实让我感觉很焦虑,现在的医生都已经演变成直接把患者的症状输入电脑,从数据库中搜寻可能的疾病,然后用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的病情,最终得出可能的结论。如果让病人花钱买药更加有赚头,更加有效率,那就不太可能鼓励病人靠自身的免疫力去获得更自然的康复,这种状态与“关怀心灵”差得太远了

探求真理是科学家的天职,但科学家也是凡人,和普通人一样,在潜意识里,他们也希望为最复杂的问题找到最简单、最明确的答案。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因此科学家容易把婴儿和洗澡水一道泼掉。科学家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够意识到,和其它宗教一样,科学也可能流于教条主义。科学本身也容易成为文化偶像,我们应该保持怀疑的态度。分清科学的领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但是,应时代需求做出的一个无意识反应则是,将政府、科学和宗教的势力范围按不成文的社会契约划分,正是这个划分,在确定科学和宗教的本质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问题是,这项不成为的社会契约在今天已经毫无意义了,相反它成为了一种可怕的分裂工具,将我们的社会拆得七零八落。人类天生具有一种非常杰出的能力,他们能够把相互关联的事物分割在各个密闭的空间里,使它们彼此无法接近,结果导致巨大的麻烦。而联合,就是要求我们勇敢面对各种相互冲突的力量、思想以及生活压力。所以,当我们综合考虑问题,并愿意承受随之而来的痛苦时,我们就应该经常问自己:我忽视了什么?或早或晚,我们会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每个人都要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最后这句话,我到一直都很赞同。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么难,让心灵成长有多么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或许我们会排斥宗教,或许我们会认为科学深奥难懂,或许我们会认为艺术过于高雅我们无法涉及,再加上由于现在分工极细的因素,我们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行业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往往安居狭小的心灵一隅而自娱——到很难进入须臾纳芥子的境界;事实上“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怀疑、自省、反思、进取、追求,的确是那么难。

少有人走的路,希望走的人会越来越多。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