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2500字读后感 >

白鹿原读后感2500字

时间:2017-06-17 17:45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白鹿原读后感2500字一:(2425字)

一部好的小说,不仅仅是故事情节的离奇动人,也不仅仅在于语言的华丽,也不仅仅在于对历史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好的小说应当是以上因素的集合。它能让人爱不释手,一气和呵成地读下来。陈忠实的《白鹿原》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鲜明,个性独特,一开篇便牢牢地抓住了人的精神。围绕着主人公白嘉轩,展开了一幅近代传统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故事,纯朴的人生观所展现出的关中风情画卷。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物:白嘉轩的父母、他的长工、品德不端的大财主鹿子霖、医术高超重义守信的乡医冷先生,以及他们的子女。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家庭斗争、政治斗争,清末统治者及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军阀对农民的统治,以及国民党、共-产-党内战时期农民的艰难生活等等让人回味无穷。让人心神宁静的纯朴的民风、稳定的生活也是葬送在了那些革命的斗争中。

白嘉轩是一位中国传统农民的代表。他热爱劳动,他最能体验劳动的乐趣。在劳动时,他浑身的骨节都在咯咯作响。他雇的长工鹿三,似乎是无产阶级所认为的那种剥削压迫关系,而在故事中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却是那么融洽。竟胜似一家人一样,绝对的尊重,绝对的平等,最后竟成了生死之交。白嘉轩的家风非常严谨。他父亲也是一个正统的农民,对白嘉轩管教非常严格。白嘉轩在家境日渐败落的情况下,就是靠着坚定的信念,靠着自己的艰辛劳动,一步步地将家境扭转过来。白喜轩对后代的管教也同样是非常严厉。然而,人们在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时,免不了要被本性中恶的一面所屈服。他的大儿子白孝义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子承父位,原打算要接过父亲的族长位置。这时,邪-恶的代表鹿子霖便利用美色勾引孝义,以败坏白家的名声。孝义被一个色相十足不守贞节的坏女人田小娥所迷惑。白嘉轩为了严正家风,亲自主持家法,在全族人面前对孝义进行惩罚。从此,孝义堕落了下来。鹿子霖乘机把白孝义的家产给侵吞。最后孝义被-逼沿街乞讨,险些饿死街头。似乎是邪-恶占了上风。然而在紧急关头,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孝义本性中的善的一面又电光火石般出现。他戒掉了大烟,从头干起,最后竟成了一县之长。

白嘉轩也有失败之处。他的小女儿白灵从小就比较娇惯,最后被共-产-党所吸引,为共-产-党闹革命。拿砖头将正在作报告的国民党教育部长的鼻子砸扁。可以说是一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而当她既将从西安投奔革命圣地延安时,却被共-产-党怀疑为特务,被活埋。多么可悲的下常这虽对白嘉轩打击很大,但最后他却成了革命烈士的家属。在随后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还是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

故事中的人物似乎不信神,他们所信奉的是祖宗,信奉的是公理。他们所生活的白鹿原虽说有白和鹿两姓,但他们有共同的祠堂,共同的祖宗。他们共同举行对祖宗的祭祀活动。这两姓可说是矛盾的统一体。鹿姓的代表人物鹿子霖便是一个反面代表。>鹿子霖父亲在世时,对儿子的恶行便放纵、指使。这就决定了鹿子霖的邪-恶本性。但鹿子霖并不是坏得十恶不赦,他只是干些吃、喝、嫖、赌勾当。比起土匪还要善得多。他利用职权霸占了黑娃的妻子小娥,又唆使小娥勾引白孝义。故事的结局体现了因果报应的道理。他的儿子不听他的管教,不与新娶的媳妇同房,参加共-产-党后给家里带来无穷灾难。最后,他受这个共-产-党儿子的连累被拉上刑场陪同枪毙的死刑犯。被吓成精神病,冻死在野外。

故事中的人物各具特点、各具性格,又各具命运。一个个活灵活现地立于纸上。令人深思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旧时的大知识分子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另一个是不守贞洁的女人田小娥。朱先生是孔孟思想的代表。每日吟诵圣贤书便是他的最大乐趣。他与正统的封建知识分子不同,他在考取了功名后,看到时局不定,便拒官不做,在家乡开办白鹿书院,研究修身之法,编纂县志,一度时期曾招生传道。他在故事中是一个大智大悟者,甚至具有了通神的本领,可以未卜先知。他的一些预见屡屡应验。最主要的是他对时局的预测。在白嘉轩的长工鹿三死后,他不让雇佣了一辈子长工的白嘉轩再雇长工,结果在共-产-党夺取天下后,他因为解放前三年没有雇工而没有被评为地主。朱先生不为名所诱,不为利所动。他是一个极受人尊重的文人。无论是军阀土匪、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他尊重万分。而在他死后几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他却被混蛋红卫兵给掘了坟,烧毁了尸骨。他的命运不就是现代版的孔子和孟子吗?这也算是新派小说中不多见的对六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一点批判!

田小娥出身秀才之家,却嫁给了一个老举人做小妾。年轻漂亮的她耐不住寂寞,便与长工黑娃勾搭成奸。这是当时社会所绝不能容忍的事情。她被老举人休回了家。黑娃寻到她带她回到白鹿原。而祖宗的祠堂又将他们拒之门外。他们便在村外东头买个窑洞祝人们都把这个田小娥,这个不贞的女人当成灾星。黑娃被传统社会所拒绝、排斥。而田小娥的美色是令男人神魂颠倒的。在宗法制度的压迫下,黑娃没有抛弃小娥,与小娥厮守在一起。反倒是与社会为敌而投奔了共-产-党。后来被打散,又占山为王当起土匪。黑娃出走后,小娥住的窖洞便像臭鸡蛋吸引苍蝇蚊子一样,成了一些男人所追逐的处所。老色棍鹿子霖不时地来苟且,无懒时常来到窗下骚扰,白孝义又中了美色圈套不时地来偷-情。最后,黑娃的父亲鹿三见田小娥害人不浅,便用矛枪刺入小娥后心,将小娥杀死。小娥的命运是典型的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牺牲品。因为她触犯了封建宗法制度,便被社会抛入最低层。但是人是有感情的有需要的,人人都有权追求幸福。她如果能与黑娃过上正常的日子,也不会造成那么多危害后果。在强大的宗法制度面前,田小娥太弱小了。她死的太屈!太屈!后来作品中写到了一些诡异的迷信故事:她的鬼魂附体到她公公鹿三身上,并使鹿三的精髓被吸掉,早早地死亡。算是张扬了一下弱者对社会的抗争与呐喊。

《白鹿原》的可贵之处是对当时的共-产-党没有什么正面评价,这是本书的价值所在。现在的小说大都对现实社会有种反叛精神,但这部书的反叛还是比较彻底的。另一方面小说也张扬了旧时代的纯正民风,农民生活与旧制度的和-谐有序。

白鹿原读后感2500字二:(2584字)

9月几乎没读书,在月末的时候,匆匆读完了《白鹿原》。这部小说似乎有一股魔力,吸引着我手不释卷地看,一目十行地看,只用了几个晚上,我就囫囵吞枣地看完了。这部小说读来还比较顺畅,故事情节的安排遵循了“因果报应”的自然法则,因此读来觉得“顺溜”,即顺应了我内心的对故事情节的安排。我想,陈忠实先生大概是个嫉恶如仇的人,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此他对恶人都没有安排好结局,让人快意,大善的人亦能得到善果,让人欣慰。

读完后,总感觉心里有千言万语,不吐不快,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就说说我从这部小说里联想到的两个关键词吧。

历史

我觉得这部小说描述了真正的历史,这些历史,让我们叹惋。

白灵和鹿兆海的死让人愤懑不已。白灵是因为当时党的内清,她躲过了敌人的明枪暗箭,但是却没有躲避党内人士的猜忌和荼毒。少年英雄鹿兆海,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无比,杀死了几十个鬼子,但是他没有牺牲在抗日战场上,死在了同胞的枪下。这俩人得死是非常戏剧的,他们是幸运的,又是最不幸的。鹿兆谦,命运多舛,但是总能逢凶化吉,最后也是死得糊里糊涂的。他在“革命”的时候,屡次侥幸逃脱,在战场上也没有“壮烈”,在当土匪作恶多端的时候也没有“多行不义而自毙”,在内战的时候为共产党的成功“攻城”而立下汗马功劳。可是,他却死在了黎明到来之前,死因只是“小人”的报复。这三人的死还原了那段历史,中国的“革命”也正是如此,在摸索与错误中迎来了光明。但是,那些鲜活的生命的无辜消逝却不能不让我们感怀不已。

和日本倭寇对抗了8年的持久战,很多地方战火纷飞,黎民百姓在水深火热中煎熬着,但是,“白鹿原”这块圣洁的土地没有被倭寇的铁蹄所践踏。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泛起的是一丝苦涩的欣慰,中国疆域广阔,地大物博,岂是小小的倭寇所能对抗的。过去他们不能如愿,今天,他们的任何非分想法也不会如愿。这就是“国命”。但是这块地上的人民却没有因战火而幸免,国共两党之争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频频加收的苛捐杂税,惨无人道的“拉壮丁”也让所有人人心惶惶,不得安宁。

文中还寥寥几笔描述了破四旧时红卫兵的活动。朱先生的陵墓,几番遭受浩劫,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真实写照。“红卫兵”和“批林批孔”是缺乏良知,没有人性的。因为他们对一位故去多年的老人的墓地都不放过,那他们对那些“知识分子”又是如何残忍啊!又有多少无辜的生命惨死在他们的“迫害”中。

文中特别描写了鹿子霖和鹿三之间的深厚感情,这让我觉得地主和长工之间也并不是只有主仆关系,也是有真感情的。或者,地主也没有我们所想象的“恐怖”,就是喝穷人的血富起来的。不过,现在的人民公仆真的是鱼肉百姓来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这部小说对历史的揭露非常精妙,短短几段文字就能让人管中窥豹,浮想联翩。平实的叙述,带给我们的却是无限的沉重。

教育

虽说是白鹿原是偏远农村,但是我们看到,白鹿原的人还是比较重视教育的,尤其是白家合鹿家。白嘉轩和鹿子霖号召全村人兴修“私塾”,请先生专门来教孩子们读书。在此之前,鹿子霖更是早早地将孩子送往村在的学校。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不从政,不经商,在白鹿书院里潜心教学,将教育当成一生的事业。

虽然,白家和鹿家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但是白鹿两家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是完全不一样的。

白嘉轩信奉的是传统的“棍棒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狠。

文中有个小细节,白嘉轩母亲经常给俩孩子买糖吃,有一次,白嘉轩认为孩子不该这样宠爱,就从那次起,他制止了母亲为两孩子买糖,虽然他的妻子仙草帮忙说话了,都没能让他改变主意。这样的教育方法其实也给我们一些启示,对孩子的养成教育,一定要一是一,二是二,不能苟且。

其次,白嘉轩认为身正重于言教。他的一生都是严于律己,遵守各种道德约束,从不越雷池一步,他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们作出了榜样。

白嘉轩对儿子的教育是墨守陈规的,都只读了刚刚够用的书就不再继续求学了。白孝武很好地继承了族长之位,白孝义也成为了踏实勤劳的农民。从白嘉轩的教育得失中,我突发奇想,如果想让孩子成为和自己一样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言传身教,墨守陈规,始终让孩子自己的圈子里生活着,接受教育。

最后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白嘉轩的家庭教育也有致命弱点。他认为白孝文丢了自己的脸,打了全家的脸,在白孝文犯错之后,将白孝文逐出家门。最终,白孝文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不但跟田小娥公然同居,而且,大逆不道地踢田卖房,差点死在野狗的掳食下。虽说在县城找了份差事,飞黄腾达了,最终当上了县长。终究,他还是一个小人败类,背信弃义、忘恩负义地将他儿时的伙伴鹿兆谦送上了不归路。应该说,对白孝文他不够宽容,不够耐心。他都能接受打折了他的腰当了土匪的鹿兆谦,为什么不能接受犯错的儿子呢?如果他当年不放弃白孝文,我想孝文媳妇大概不会饿死,白孝文的两个孩子也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有用的人。

鹿子霖对孩子的教育,就比较宽容。这与鹿子霖自己的性格有关,他是个生活作风不太检点的人,村里有不少他的亲生干儿子干闺女。他对孩子也就格外宽容。他的孩子,除了在本地上学外,都在城里进行了再学习接受了再教育。因此,他的俩儿子也就走出了一条不同的路。

大儿子鹿兆鹏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婚,但是拒不同房。直到他的结发妻子去世,也没有受到他的半点关爱和怜惜。虽然他无法完全脱离封建家庭的桎梏,但是他最终还是用自己的言行和这个家庭进行了不屈的抗争。

更让人瞩目的是他在事业上的成就,在“革命”初期,他就是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领导了多次农民运动,学生运动,后来又进行了解放战争……他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名垂青史。应该说,鹿兆鹏的人生是辉煌的,是有意义的。

鹿子霖的小儿子鹿兆海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也算得上轰轰烈烈。在抗日战场上,他奋勇杀敌,共杀了45名鬼子。他的政治立场和哥哥完全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宗旨是一致的,是为了为全中国的人开创一个民主民生民权的新中国,都是为人民而战的。

我认为造就俩兄弟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他们在城里所接受的新教育和接受的新思潮。

教育,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我们怎么能小觑我们教育的巨大作用呢?是老师也好,家长也罢,都应该认识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大意义,这是当一个好老师或者是当一个好父母的基础。

应该说,这部小说带给我太多的思考,对人生,对灾难,对人性,对战争,无法一一将梳理出来,只能简单地记录自己读过之后的心情。

白鹿原读后感2500字三:(2615字)

十几年前《白鹿原》就是一部很出名的小说了,可是自己在上学,没机会看。到大学时,又喜欢钻研《红楼梦》,也没看。有段时间陕西作家小说纷呈,看看《废都》,不对胃口,全放弃了读。

今年春节,从丰台图书馆借了《白鹿原》,利用半个月的假期好好看了看,可以说是近十年来读大部头小说最认真的一次了,所以想写点读后感。又不知道如何动笔,加之也懒了,所以搜了一篇别人的评论,读读很不错,自己增减了一下,算是读后感吧!

一部好的小说,不仅仅是故事情节的离奇动人,也不仅仅在于语言的华丽,也不仅仅在于对历史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好的小说应当是以上因素的集合。它能让人爱不释手,一气和呵成地读下来。陈忠实的《白鹿原》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鲜明,个性独特,一开篇便牢牢地抓住了人的精神。围绕着主人公白嘉轩,展开了一幅近代传统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故事,纯朴的人生观所展现出的关中风情画卷。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物:白嘉轩的父母、他的长工、品德不端的大财主鹿子霖、医术高超重义守信的乡医冷先生,以及他们的子女。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家庭斗争、政治斗争,清末统治者及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军阀对农民的统治,以及国民党、共产党内战时期农民的艰难生活等等让人回味无穷。让人心神宁静的纯朴的民风、稳定的生活也是葬送在了那些革命的斗争中。

白嘉轩是一位中国传统农民的代表。他热爱劳动,他最能体验劳动的乐趣。在劳动时,他浑身的骨节都在咯咯作响。他雇的长工鹿三,似乎是无产阶级所认为的那种剥削压迫关系,而在故事中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却是那么融洽。竟胜似一家人一样,绝对的尊重,绝对的平等,最后竟成了生死之交。白嘉轩的家风非常严谨。他父亲也是一个正统的农民,对白嘉轩管教非常严格。白嘉轩在家境日渐败落的情况下,就是靠着坚定的信念,靠着自己的艰辛劳动,一步步地将家境扭转过来。白喜轩对后代的管教也同样是非常严厉。然而,人们在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时,免不了要被本性中恶的一面所屈服。他的大儿子白孝义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子承父位,原打算要接过父亲的族长位置。这时,邪恶的代表鹿子霖便利用美色勾引孝义,以败坏白家的名声。孝义被一个色相十足不守贞节的坏女人田小娥所迷惑。白嘉轩为了严正家风,亲自主持家法,在全族人面前对孝义进行惩罚。从此,孝义堕落了下来。鹿子霖乘机把白孝义的家产给侵吞。最后孝义被逼沿街乞讨,险些饿死街头。似乎是邪恶占了上风。然而在紧急关头,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孝义本性中的善的一面又电光火石般出现。他戒掉了大烟,从头干起,最后竟成了一县之长。

白嘉轩也有失败之处。他的小女儿白灵从小就比较娇惯,最后被共产党所吸引,为共产党闹革命。拿砖头将正在作报告的国民党教育部长的鼻子砸扁。可以说是一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而当她既将从西安投奔革命圣地延安时,却被共产党怀疑为特务,被活埋。多么可悲的下场。这虽对白嘉轩打击很大,但最后他却成了革命烈士的家属。在随后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还是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

故事中的人物似乎不信神,他们所信奉的是祖宗,信奉的是公理。他们所生活的白鹿原虽说有白和鹿两姓,但他们有共同的祠堂,共同的祖宗。他们共同举行对祖宗的祭祀活动。这两姓可说是矛盾的统一体。鹿姓的代表人物鹿子霖便是一个反面代表。>鹿子霖父亲在世时,对儿子的恶行便放纵、指使。这就决定了鹿子霖的邪恶本性。但鹿子霖并不是坏得十恶不赦,他只是干些吃、喝、嫖、赌勾当。比起土匪还要善得多。他利用职权霸占了黑娃的妻子小娥,又唆使小娥勾引白孝义。故事的结局体现了因果报应的道理。他的儿子不听他的管教,不与新娶的媳妇同房,参加共产党后给家里带来无穷灾难。最后,他受这个共产党儿子的连累被拉上刑场陪同枪毙的死刑犯。被吓成精神病,冻死在野外。

故事中的人物各具特点、各具性格,又各具命运。一个个活灵活现地立于纸上。令人深思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旧时的大知识分子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另一个是不守贞洁的女人田小娥。朱先生是孔孟思想的代表。每日吟诵圣贤书便是他的最大乐趣。他与正统的封建知识分子不同,他在考取了功名后,看到时局不定,便拒官不做,在家乡开办白鹿书院,研究修身之法,编纂县志,一度时期曾招生传道。他在故事中是一个大智大悟者,甚至具有了通神的本领,可以未卜先知。他的一些预见屡屡应验。最主要的是他对时局的预测。在白嘉轩的长工鹿三死后,他不让雇佣了一辈子长工的白嘉轩再雇长工,结果在共产党夺取天下后,他因为解放前三年没有雇工而没有被评为地主。朱先生不为名所诱,不为利所动。他是一个极受人尊重的文人。无论是军阀土匪、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他尊重万分。而在他死后几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他却被混蛋红卫兵给掘了坟,烧毁了尸骨。他的命运不就是现代版的孔子和孟子吗?这也算是新派小说中不多见的对六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一点批判!

田小娥出身秀才之家,却嫁给了一个老举人做小妾。年轻漂亮的她耐不住寂寞,便与长工黑娃勾搭成奸。这是当时社会所绝不能容忍的事情。她被老举人休回了家。黑娃寻到她带她回到白鹿原。而祖宗的祠堂又将他们拒之门外。他们便在村外东头买个窑洞住。人们都把这个田小娥,这个不贞的女人当成灾星。黑娃被传统社会所拒绝、排斥。而田小娥的美色是令男人神魂颠倒的。在宗法制度的压迫下,黑娃没有抛弃小娥,与小娥厮守在一起。反倒是与社会为敌而投奔了共产党。后来被打散,又占山为王当起土匪。黑娃出走后,小娥住的窖洞便像臭鸡蛋吸引苍蝇蚊子一样,成了一些男人所追逐的处所。老色棍鹿子霖不时地来苟且,无懒时常来到窗下骚扰,白孝义又中了美色圈套不时地来偷情。最后,黑娃的父亲鹿三见田小娥害人不浅,便用矛枪刺入小娥后心,将小娥杀死。小娥的命运是典型的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牺牲品。因为她触犯了封建宗法制度,便被社会抛入最低层。但是人是有感情的有需要的,人人都有权追求幸福。她如果能与黑娃过上正常的日子,也不会造成那么多危害后果。在强大的宗法制度面前,田小娥太弱小了。她死的太屈!太屈!后来作品中写到了一些诡异的迷信故事:她的鬼魂附体到她公公鹿三身上,并使鹿三的精髓被吸掉,早早地死亡。算是张扬了一下弱者对社会的抗争与呐喊。

《白鹿原》的可贵之处是对当时的共产党没有什么正面评价,这是本书的价值所在。现在的小说大都对现实社会有种反叛精神,但这部书的反叛还是比较彻底的。另一方面小说也张扬了旧时代的纯正民风,农民生活与旧制度的和谐有序。

当然小说中的因果报应思想是要注意剔除的!

白鹿原读后感2500字四:(2350字)

又是那水榭明珠,却已是沧海桑田,人事茫茫。又是那天岐夜狼,却已是花谢草枯,情意壤壤。又是那地锦旗昶,却已是蓓蕾黯然,伤神慨叹。秋叶磊落,我悄然踏过你我的初年。当我走进《白鹿原》时,陈忠实带给我的是我这个时代所无法体会到的情感。我喜欢忠实的温文尔雅,文字里却有波涛汹涌的感觉。坐在月下,一边吃着饭,一边细细咀嚼《白鹿原》,五指微拢,仿佛就能夹起整个民国。

其实《白鹿原》写出了中国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但他又超越了传统的阶级分析的窠臼,写出了生活与人性的复杂性,具有“史诗”的意义。

《白鹿原》所描写的生活在时间跨度上由晚清至新中国建立大约50年。这50年时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为曲折的岁月之一。中国社会在这期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之复杂,之剧烈都是空前的。在这些矛盾和斗争中,阶级矛盾和斗争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非常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把阶级斗争简单化、绝对化,而是把阶级斗争放在名族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反映出各种矛盾和斗争的纠葛,斗争也不仅仅围绕着阶级阵营而展开,更多地围绕诸如生存、权力、财产、荣誉、道德、理想等展开的,这些内容可以归结为人性与文化的范畴,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白鹿原》所着力揭示的“名族秘史”,就是名族文化渊源的水下冰山。而“仁义白鹿村”恰恰带有浓郁的“礼仪之邦”的象征意味。对白、鹿家族来说,“仁义”、“耕读传家”、“学为好人”的家族纲纪,不仅是白嘉轩的人生信条和立身之本,更是其家族存在和延续的生命力之源,一种生生不息的“本分”精神意志;作家也是把它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特性的集中体现而予以正面张扬的。

小说对民族传统文化精义的叙述和张扬。主要是通过一种文化人格的塑造来完成的。这种文化人格的具体化、对象化的过程,就是白嘉轩,朱先生等形象性格逐渐清晰浮现的过程。也可以说,作家在对这些艺术对象的精神世界的解密和描述中,充溢着一种对圣贤文化及其圣贤文化所造就的思想人格的景仰和向往。

朱先生是传统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者。他能清醒地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以传承文明、拯治精神、安顿灵魂为己任,拒绝为官。因此,讲学、治学便成了他生命的主旋律。饱受儒家文化侵染的朱先生推崇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信条,所以他又关心白鹿书院以为的风风雨雨,关注着百姓生灵的疾苦盛衰。于是,他的生命经历中便有了只身却敌、禁种鸦片、赈灾济民等壮举。他那博大而磊落的胸襟和“铁肩担道义”式的豪气令人感佩不已。人,当他想着完成心中的大事以了却心愿实现理想的时候,他就会把个人的利益乃至生命置之度外,无私而后无畏,无畏而后无挡,无挡而后成事,成事而后显示了人格力量,强大的人格力量又支撑了光彩夺目的形象。朱先生一身所完成的大小业绩还充分体现了他的睿智开明。不相信迷信,却能“算卦”,而“算卦”背后却是在总揽大局下一招具体情况作客观分析和准确判断。他对剪发、放足的赞赏态度则冲出了传统文化的束缚,散发着开明思想、创新思想的芬芳,全然清除了陈腐之气。他宁可牺身白鹿书院而不愿意混迹官场,一方面体现了他异常高洁的品行,扬弃了儒家文化所倡导的“读书做官”的世俗信条;另一方面又与自我选择、自我定位、自我实现等颇具现代意味的观念息息相通。面对白孝文和鹿兆鹏的你死我活、国共两党及其党内的“窝里斗”,朱先生几乎是束手无策,内心充斥着无奈何悲凉,深感读书人的力量之微薄。所以在他的晚年,曾对黑娃说:我都不读书了,你还读什么书?能把读到的十分之一用到实际中去就很不错了。在朱先生临近生命终点时,把老伴喊成妈。这貌似不经意的轻轻一笔,透出的却是彻骨的悲凉。作者陈忠实对朱先生视乎也满怀沉醉和赞赏之情,所以小说对朱先生额“仙逝”做了真切而具体的描述。显然,作者把朱先生当成了白鹿的化身。

而白嘉轩人格精神的完善,就是首先得益于圣贤文化义理的洗礼。他曾有过难称仁义之举的行为(如为了得到梦中的风水坟地而让鹿家为了六分水地而打斗诉讼),但在官赐“仁义白鹿村”之碑之后,更得“圣人”朱先生“为富思仁兼重义”的点拨,从而促成了白嘉轩人格精神的完善化。他修祠堂,建学堂,广施教化,营造白鹿村“友好和谐欢乐的气氛”;为了乡民利益而主谋鸡毛传帖,“交友”抗税;惩罚鸦片烟鬼和赌徒,整肃族规纲纪;大旱求雨而甘当“马角”等。正是由于白嘉轩谨遵“耕读传家”、“学为好人”的文化信念,使得他即使在急剧动荡的年月也能充分表现出自信、自尊、务实的精神风貌。比如他虽是“风搅雪”的受害者,但绝不参与复仇行动,反而为农民协会员们求情;尤其在家族冲突。派系复仇愈演愈烈之时,这种文化人格更显示出其独有的价值和辉煌:他不为利禄官位所诱惑,不为强权暴政所屈服,不被他人蜚短流长所左右,不随政治风向所摇摆。白嘉轩的正气和大义,来自于他的文化人格意志;其理想文化人格的形成。基于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作品通过白嘉轩这样一个文化人格理想的化身和楷模,完成了探究民族秘史、透视传统文化神髓的创作意图。

传统文化精髓对理想人格的塑造,同样反映在家族后背乃至不肖子孙身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子是黑娃。他在结束了自己的土匪生涯后,虔诚拜师念书,“求学问为修身为做人”。由此,“黑娃真正开始了自觉的脱胎换骨的修身,几乎残忍地摒弃了原来一切坏习气,强硬地迫使自己接受并养成了一个好人所应具备的素质,中国古代先圣先贤们的镂骨铭心的哲理,一层一层自外至里陶冶着这个桀骜不驯的土匪胚子”。在这里,小说以对黑娃修身做人、脱胎换骨的画龙点睛般的书写,树起了一座“圣贤文化神话”纪念碑。

这种表达深深打上了当时社会文化思潮的烙印,带有对于中古传统文化化的过分美化。但《白鹿原》的确在艺术上到达了相当的成就,一定程度上遮盖了思想上的一厢情愿。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