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悲剧读后感2500字一:(2628字)
前不久我刚刚看完《美国的悲剧》(AmericanTragedy),小说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赛。很巧的是,在这之前我看的《嘉莉妹妹》也是德莱赛的作品。小说年代虽然久远,但是小说中的许多情节和人物形象等却都能与我们现代的生活结合上,这就是名著的魅力。
小说的共分三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克莱德﹒格里菲思出生在美国西部堪萨斯市一个穷苦传教士家庭,从小跟父母像叫化子似地沿街布道卖唱。他幻想豪华富贵的生活,许多欲念折磨着他那爱好虚荣的心灵。16岁时,他的姐姐艾斯塔与一个演员私奔,他也离开寒伧不幸的父母到处求职谋生。几经周折,他来到格林-戴维森酒店当待应生。在那里,他几乎天天耳闻目睹贵妇勾引青年、阔老玩弄少女的丑剧,他很快懂得了有钱就能享受一切的秘诀。他结识了赫格伦等酒肉朋友,跟他们上饭店、逛妓院,吃喝玩乐。第一次逛妓院时,他在路上就害怕得“全身发抖,脸上发烧,毛骨悚然”,中途曾想逃走。进了妓院,他又吓得“目瞪口呆,神志不清”。他再三拒绝一个娇美的金发女郎,一心想着妈妈、姐姐的困境,不愿放肆行乐,但最后还是在她巧妙的引诱下陷入淫窟。
后来,他交上了一个名叫霍顿斯的女朋友。这个工人家庭出身的女店员以玩弄男生感情为乐,以爱慕虚荣为乐,她利用克莱德对她的爱,骗取克莱德的感情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虚荣。克莱德被逗引得如痴如狂,不顾妈妈、姐姐的苦难,把钱都花在霍顿斯身上,尽管如此,霍顿斯还是像一虐待狂似地折磨着情场中的新手克莱特,使他掏空钱包、欲火中烧而仍然陷在单相思的痛苦之中。
克莱特和赫格伦、霍顿斯等人在一次郊游中,驱车压死了一个小女孩。(他们所到的娱乐场所的情景和他们娱乐的内容,居然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地方是那么的相像,这让我大为吃惊,于是我对此书发生了深厚的兴趣,一口气把上下册全部读完了。)克莱德逃到芝加哥等地打杂度日,在饥寒交迫中流浪了三年。他偶然遇见了在莱科格斯开设内衣工厂的伯父,在伯父厂里当了一个管理打印间的小工头,他的堂兄吉尔伯特告诉他,如果要想保住工作或得到提升,必须安分守己,对女工的态度切不可越轨。
此时克莱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给他追求名利和女色提供了好机会。他每天都受到25个年轻女工的包围,成了她们热情倾注的对象。在伯父家里,他的漂亮的外表也博得两位堂姐妹以及他们的女友――本地大资本家的女儿桑德拉。芬奇莉的青睐。虽然他内心的欲念不断蠢动,但是头两个月总算没有闹出事来。
自从一个名叫罗伯达的美丽动人的农村少女来到打印间后,克莱德把自己向吉尔伯特所作的保证抛到了九霄云外,他依靠地位、金钱方面的相对优势,吸取了过去与霍顿斯交往的痛苦教训,用软硬兼施的手段,奸污了出身穷苦、美丽纯洁的罗伯达。
桑德拉一方面为了打击吉尔伯特的傲气,同时也着迷于克莱特的外貌和着迷于克莱德的无比奉承,主动向他卖弄风情。克莱德受宠若惊,野心勃勃,为了高攀名门,他决心抛弃已经怀孕的罗伯达。罗伯达多次打胎未成,健康日益恶化,罗伯达提出要与克莱特正式结婚,否则要公开秘密。此时,桑德拉信誓旦旦,向克莱特表示她对他的爱情高于一切,决心不顾父母反对,和他同享荣华富贵。克莱特看到自己即将进入以美丽的桑德拉为中心的“天堂”,欣喜若狂,但一想到罗伯达的要求和威胁,又忧心如焚,束手无策。这时,他在一份晚报上看到一条“游船倾覆,情侣丧命;女尸已经捞获,男友下落不明”的新闻,他的思想受到启发,脑子里逐渐形成了一个罪恶的计划。
他假装答应与罗伯达结婚,把她骗到偏僻的大比腾湖上划船。经过长时间的、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他不知所措,在罗伯达感到他很奇怪担心出了什么问题而靠近他时,他在烦乱中用相机撞了她,小船因此摇晃而侧翻,罗伯达不幸落水。罗伯达一再呼救,克莱德由于矛盾的心里再加上让罗伯达死是他浅意思中的愿望,他没去救她而是任由其被淹死,只顾自己游上岸,火速奔向他梦寐以求的桑德拉。
罗伯达的尸体被发现后,美国两大政党立即行动起来,为各自的私利大显身手。法院侦查员兼检察官梅森为了共和党能得更多的选票,急于在大选前结束克莱德的案子,任意制造假证据,使案子的审判失去了真实性。他们为了制造“悲伤凄怆的效果”,为了给人以“铁证如山”的印象,组织出庭作证的达127人之多。但是,关键人物桑德拉非但不出庭,而且名字都不许涉及,只能称之为“某小姐”。原因是芬奇莉先生为了保护女儿的“面子”,买通了当地政府和法院的首脑。甚至前共和党主席亲自出马,在幕后指挥这场“审判”丑剧,严令法庭不许提桑德拉的名字。
克莱德的辩护律师、民主党人勃尔纳贝为了挫败共和党的企图,尽量拖延时间,千方百计鼓动克莱特在大庭广众之中发假誓,撒谎抵赖,拒不认罪。他不顾事实,竭力为克莱特辩护,不仅为了他们的党派私利,还因为他自己年轻时也抛弃过被他诱骗而怀孕的姑娘,只是靠他家里拿出的1000元钱,使他不仅逍遥法外,而且成了“捍卫法律”的律师。
经过多次的辩论和审判,克莱德被判死刑关押在纽约州监狱的死牢中。
格里菲思夫人为了“拯救”儿子的生命,到处奔走呼吁,发表演说,奋斗了两个多月,共得1100多元的现金,几乎全部落进了勃尔纳贝等人的腰包。她不仅要“拯救”儿子的生命,还要“拯救”儿子的灵魂,请了一个名叫邓肯。麦克米伦的牧师,引导克莱特向上帝祈祷。麦克米伦以无比的热情和耐心向克莱特进行了多次“认罪”、“祈祷”、“得救”等说教。克莱德根本不信麦克米伦胡说,因为他父亲向上帝祈祷了一辈子,丝毫也改变不了他们的不幸命运;其他犯人也天天祈祷,照样一个个被处死。他认为别人,包括他母亲在内,都不配批评他,因为“他们不知道他的心情,以及他的生理和精神的苦难”。
克莱德受刑前夕,他妈妈和麦克米伦再一次向新任的纽约州州长华尔沙申诉,要求改为“无期徒刑”。州长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在最后几天中,克莱德想到罗伯达以及自己对她的罪恶时,“诚心诚意”向上帝祷告:“上帝给我启示……我知道我阴谋作恶……你能不能救我?你可不可为我一显神力?……只要你饶恕我,我就悔过。”但是“上帝”和他妈妈以及麦克米伦都救不了他的命。
行刑日子一到,克莱德被送上电椅。
最后,小说极具讽刺意味地描写了满头白发、面无人色的格里菲思夫妇带着骨瘦如柴的女儿艾斯塔和她的七八岁的私生子继续在街头卖唱。这个结尾很具有德莱塞风格,记得《嘉莉妹妹》结尾也描写了嘉莉成为了名星,她的情人赫斯渥默默无闻地死去了,而赫斯渥离开的那个幸福的家庭,妻子和儿子、女儿正在到纽约的旅游车上快乐的谈着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