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2500字读后感 >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2500字

时间:2017-04-08 07:27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2500字一:(2637字)

初识《少年维特之烦恼》,我便不自觉的被维特与绿蒂的爱情故事所吸引。只觉得维特爱的轰轰烈烈,爱的纯粹,爱的毫无保留。维特--一个多愁善感的痴情男子,深深地映入我心。同时也为维特最后采取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一生而感到惋惜。虽觉得维特的爱情唯美,纯粹,不幸维特的个人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对待感情过于脆弱,以至于最后采取不明智的行为为他的爱情画上句号。但《少年维特之烦恼》给我的感受仅仅如此,除此之外无他。直至当我重新再翻阅这本书,细细的品读,我才发现《少年维特之烦恼》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并非仅仅如此。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写于法国大革命前的作品。当时欧洲的社会、文化、思想正面临着伟大的历史转折,封建社会的彻底崩溃已是无可挽回,资本主义时代正在微露晨曦。人们心情骚动,思潮翻腾。梅林曾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那时的情景:“世界历史的黎明时吹来的一阵清新晨风似乎把人们从沉睡的滞重束缚中唤醒;大家迎着崭新的太阳纵声欢呼,这太阳射出的最初的霞光开始染红了历史的地平线。”但是德国的状况却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个号称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只是虚有其名而已。国内仍是四分五裂,封建割据造成邦国林立,战乱连绵不断,农业、手工业、商业极端凋敝,社会十分鄙陋,封建势力根深蒂固,人民在苦难中呻吟。当时,德国市民阶级的经济实力虽有增长,但政治上却十分软弱,仍然处于对封建贵族的依附地位。德国资产阶级没有毅力,也没有勇气和人民团结起来。因而普遍滋生了悲观失望、愤懑伤感的情绪。在一段时间里,伤感多愁竟成了一种时髦。但另一方面,在德国的文学中却迸发出璀璨的光芒,让我们看到了“德国的美好未来”。当时,在启蒙运动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作家,对身心所受的压迫深为不满,但是政治上他们又无力改变丑恶的社会现状,于是他们就只能通过文学作品去呐喊,以表达他们的心声。这些年轻的市民阶层的知识分子,他们抨击现存的社会秩序,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反动的教会思想体系,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他们崇尚自然,标举天才,高扬民族意识;他们拒绝古典主义压抑“自由心灵”的艺术规范,要求摆脱理性主义的精神桎梏,主张扬弃帝王和贵族的题材,塑造市民阶层及其知识分子的叛逆形象。而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则以浓郁的诗意和强烈的激情宣泄了维特的痛苦、憧憬和绝望,喊出了一代青年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建立合乎自然的社会秩序和平等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心声。小说体现着狂飙突进运动的一切思想和精神,以及艺术上的种种特点,是那个时代的产儿,所以恩格斯赞誉“歌德写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建立了一个最伟大的批判功绩”。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主人公既是维特,也是少年歌德的影子。《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根据1772年歌德在威茨拉尔帝国高等法学院实习时的亲身经历和一个叫耶路撒冷的青年人自杀身亡的不幸遭遇糅合而成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描写的是一段炽热而不幸的爱情故事,但它表现的不仅是一个人孤立的感情和痛苦,而是整个时代的感情、憧憬和痛苦。主人公维特是出身市民阶级的青年人;他在艺术上有天赋,为消遣而画画,职业是公使馆的秘书。歌德不由自主地使这个青年具有他年轻时期的看法、感情和想法,赋予他以他自己的全部丰富卓越的才智。这就把维特变成了一个伟大的象征性人物;他不仅代表了时代精神,而且代表了新时代的才智。他的宏富伟大的程度几乎和他的命运不相称。

维特是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典型的代表。他才思敏捷,热情奔放,渴望自由。他崇拜大自然,热爱淳朴的村民和天真的儿童,向往着人与自然的天性得到解放。当他来到瓦尔海姆的小村庄,他便被这里的大自然景色所吸引,投身在美丽大自然的怀抱中,终日读着庄严宁静的荷马古诗,与天真的儿童和纯朴的村民接近,“心灵中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欢欣”。后来,他在一次舞会上遇到了聪明俏丽的绿蒂,对她一见钟情,便深深地爱上了她。初识绿蒂,维特的心就整个被她“俘获”了,他爱她爱得刻骨铭心,恋情像凶猛的山洪,一发而不可收。绿蒂已同阿尔贝特订婚,这是他一开始就知道的,但起初的一个多月阿尔贝特去外地未归,维特天天和绿蒂厮守在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虽然他有时想起或绿蒂谈到阿尔贝特的时候,他的心头就会染上一抹阴影。后来阿尔贝特一回来,维特就从幻想中回到了现实,感到他的快乐已经过去,对绿蒂已“不抱什么奢望”。于是他离开了绿蒂,到了一个公使馆里当秘书,一开始总算从实际工作中得到了一些慰藉,谁知上司是个偏狭迂阔的官僚,对他的工作和交往多所挑剔,使维特在他手下当差如在“苦役船”上一般难受。维特好不容易忍耐到第二年春天,却又碰见了一件更难堪的事:维特应邀在某伯爵家作客,一班傲慢顽固的贵族对于这个市民阶级的青年在场大为不满,伯爵只好催请他离去。此事立即成了全城尽人皆知的一件“丑闻”。事业上的失败,使得维特有些心灰意冷,于是他便想起了深埋心底的那个女人,又重新回到了绿蒂的身边。可是,此时的绿蒂已嫁为人妇。他的“乐园”也根本不复存在:大自然秋风萧瑟,最小最可爱的一个村童已经死去,纯朴善良的村民一个个身遭不幸,就连两株维特与全村老小十分珍爱的胡桃树,也被贪财的村长伙同其新主人砍掉了……。维特终于从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话里悟出,所谓幸福只存在于疯子的头脑里。他深爱着绿蒂,但绿蒂没能跳出平庸的生活圈子,宁肯牺牲爱情服从于礼教,这使维特陷入了绝望的境地,最后他以自我毁灭的方式来抗议这个束缚人的社会。

维特的结局是悲剧性的,他的悲剧一方面来自于他本身的性格特征,他的感情过于纤细,性格过于脆弱,是个对月长叹、对花落泪的多愁善感的青年。这为他后来走上自杀这条道路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维特的悲剧并非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是十八世纪这个过渡历史时期的悲剧,软弱无力的德国资产阶级的悲剧,落后腐朽的德国社会的悲剧。而这也正是《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对《少年维特之烦恼》,从初识到再次的细细品读,让我感悟良多。从《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感受作者惊人的文字魅力,字字句句发自肺腑,真情真意,带领着读者追忆过去,感悟人生,谈哲理,谈爱情,谈艺术,谈自然,信手拈来。更重要的是从《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感受到维特爱情的纯粹与不幸,体会到当时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年青一代人要求个性解放,感情自由的诉求。

维特,一个“反叛的受难者”,一个时代的象征者。正以他的无穷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让后世人深深感受他的所思所想。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