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2000字读后感 >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2000字

时间:2017-02-04 12:08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2000字一:(2068字)

接触此书,很偶然。

每周六在十二中附近上完课,便会跑到沃尔玛图书架边去寻觅我喜欢的书籍。偶然的,它进入了我的视野,我便开始了追逐。时间在我手指尖滑过,而我未曾发觉,猛地抬头才发现时间已到我该走了,于是恋恋不舍的再页码旁做个记号,等待下一次的继续。

但是我等不了一周,于是来到图书馆,搜索他的身影,于是如今它躺在了我的枕头边,伴随了我几个夜晚。

《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著作,也是我喜欢的一本书之一。这样阅读,感慨颇深,被书本中人物的命运牵绊吸引我不断地往下看。读着读着,便会沉浸在里头。

读此书,觉得贯穿本书的是“人性”二字。文中出现了各式的艺术形象,但在我看来,这些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这些人的存在,不仅在19世纪,而且是当代。人性,不乏美好与丑恶。美好的人性,应被我们铭记,而不应被时代的变更而冲淡,我们更应去发扬它,让它主导整个人性。而它,对于我们的社会是极其有意义的。但那些丑恶的人性,比如尤利亚,真的可恶卑鄙到了极点。这种人在别人面前装得很谦卑很谦卑,无论说什么话,他总不会忘记加上这样一句:“能光临我们这样卑贱的人,我真的很荣幸。我们都是很卑贱的人……”。其母亲也如此。p267这样的一家人在当时那种社会,不知道有多种丑陋的嘴脸。他们这种人性应被人禁锢,它不应被散播到社会上去,这不仅对我们的社会无任何意义,甚至还会拖我们进步的后腿。

对于书的内容,几遍看下来,再加上对狄更斯身世的点滴了解,我觉得他似乎在与自传。描写了19世纪的英国种种的人情世故。书中的主人公是大卫,并以第一人称着手写作。大卫在未出生前父亲去世,8岁时母亲改嫁,继父德摩斯通严酷残暴,他姐姐也同样铁石心肠,不近人情,在大卫成长过程中碰到许多不友善的人——残忍的校长、狡诈的朋友,还有心怀歹意的无赖尤利亚希普。然而也不乏善良之人,有可子的保姆佩戈蒂,少言寡语的巴克斯,貌似严厉却菩萨心肠的姨婆贝齐,有生活不如意的米考伯夫妇,有聪明温柔的阿格尼斯,还有最可爱纯真娃娃太太的朵拉,加上爱弥丽,哈姆以及老佩戈蒂……

善良的保姆佩戈蒂(她的形象在书中始终很高大,心灵美好)把年幼的大卫看成自己的孩子来照顾,并成为大卫的好友。他们有时无话不谈,很亲近。佩戈蒂的善良是自始至终的。心地永远是那么纯洁。她并不是在人们面前做作的一类人,她的善良是发自内心的。在大卫的人生命运当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于是我会联想到我们世上的某些人,虚伪的善良假惺惺。离不开的便是个利益,做的什么事,首先考虑到的是我的利益会被损害吗,或是什么自私的目的能达到、完成吗?但是佩戈蒂却完全不是如此之人,他把自己的整个心都赋予了大卫,看成是自己的孩子,无私的奉献着自己。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类似德摩斯通姐弟俩(就是他们害了大卫年幼失去母亲遭遇悲惨境地)、斯提尔福、尤利亚普希的人不少。斯提尔福很狡诈,在学校他与大卫成为朋友,然后欺骗了大卫的朋友,一开始他与人成为朋友时总表现出很绅士、优秀的某些品质,以这些来欺骗着在当时十分单纯的大卫及其朋友。其实,他们是有目的的。在迷惑了对方后,罪恶的目的、计划便开始了。利用对方的可靠的人情来做欺骗,当自己目(让爱弥丽迷恋他甚至逃婚)的达成之后便溜之大吉,他们的人性是丑恶的,可恨的。而尤利亚普希则将阿格尼丝父女两掌握于他之手。

书中最令人痛恨的是尤利亚希普。看到这个人我就很郁闷,痛恨之情不溢言表。在别人面前总表现得很卑贱,说话表情都一样卑贱,似乎要博得别人的同情,他在任何时候都这样。其实别有目的,在成为威克菲尔的合伙人以后,他要让威克菲尔崩溃,使他沾上了酗酒的恶习,并挪用公款交试图吞掉威克菲尔的事务所。类似这一类人在商场上我想是不少的,他们总是以破坏别人聚敛财富为快乐。有时他竟然连最亲的人也要欺骗。在亲人面前他们又是多么成功,多么辉煌,但孰不知他是出卖了自己的人性才换取得的。在得到辉煌的同时,他们也收获了罪恶。一般人我想是不会要这样的辉煌的。

说到书中的米考伯夫妇,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他们算得上是识事理的人。忧的是他们总是不努力工作,期待转机的出现。总是假想生活很容易,他们总是一种盲目的乐观,即使在生活上贫如洗,并欠下一屁股债之后,仍然不努力去工作,希望天上能掉下馅饼。现在社会上米考伯式的人不乏很多。也包括学生,总认为学习无聊乏味,枯燥而且不认真学习,却渴望一个好成绩,或以后有个好的工作,能赚大钱。明知是不可能的,但仍执迷不悟,他们的心灵侥幸占据了全部空间。或某些下海经商的人,总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佳,不遇上“转机”,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存在的客观原因,不努力工作,完美主义幻想着,并由此松懈下来,使自己崩溃。对自己并没有明确目标,或许确是有目标,但很简单:要碰到转机。

其实书本中人物性格形象很突出,十分明显,以人为主体,人物刻画很深入。每个人的特点都不同,但很鲜明,总能让人记住这些个性人物。

在我看来,那时的人性其实咋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现在的人们,或者更加真实更加露骨或卑鄙。但是我们也要相信好人总是存在,如果你不做好人,那么谁做好人?人都是相互的。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2000字二:(2031字)

迫于无奈,还是用了我用惯的诗词做题目,还希望大家不要看厌了才好。

这次写《大卫·科波菲尔》,依然是踟蹰不定,难以下笔,毕竟我对于外国文学的热爱还远远比不上对中国文学的狂热,第一次写外国名著的读感,难免不知所措。

大卫这个孩子啊,就像,郑板桥老先生笔下的石竹一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然怎么说历练能出人才呢,磨难能够筛选艺术家,因为他们在赋予你苦难的同时也赋予你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品格。

是从小的境遇命运使然?还是贝西小姐的循循善诱?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大卫能一直坚持着向前走未曾改变。人生即是一个聚散无常的过程,我们在旅途中遇见一些人,离开一些人,不管是志同道合,抑或是分道扬镳,都是在生命里刻下的一道年轮。所以我能理解大卫在久别重逢与米考伯先生和辟克提,辟克提先生的激动难耐,也能理解他见到史蒂夫斯,小艾米丽后的欢欣鼓舞——童年的玩伴,谁不怀念呢?但当巴吉斯(那个说“巴吉斯愿意”的车夫)去世,艾米丽被史蒂夫斯带走,他周遭发生的一切不幸和着他自己的不幸向他扑面袭来之时,我想他应该是有了恐惧焦急的。

这就要转回我说大卫像扎根在石缝中的竹了。从小被继父冷遇,在学校受尽欺辱,还给送到伦敦工厂做童工,千辛万苦历尽磨难才找到自己的姨婆,这样的苦难造就了他性格中的坚强,在面对以排山倒海之势向他呼啸而来的各种打击之时才能支持着他走下去。

看到米考伯先生,大卫联手戳破尤利亚的阴谋是,我几乎要拍案而起击节而赞了,太痛快了!大卫本就该是这种拥有冲破黑暗的力量的人,能自成一个发光体,无需凭借虚荣浮华,为自己进行所谓的增光添彩。

衣着朴素,面色坦然,微微一笑,便是光芒万丈。

然而说大卫,便不能不提到艾米丽,朵拉,爱妮丝,这三个对他影响至深的女子。

其实总起来,对大卫影响至深的女子应该是有四个,还要加上一个贝西·特洛乌德小姐,她给了大卫一个家,给了他此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给了他足以填补伤痕的温暖,让他在这今后的岁月里能够怀揣梦想和勇气一直走下去,很坚定,很坚定的走下去,她于大卫,是母亲一样的存在。

而艾米丽,他小时的玩伴,是他在童年(摩多斯通来之后)为数不多的美好记忆。《块肉余生记》里面的小艾米丽是真漂亮真可爱,笑容像冰淇淋一样甜美的女孩子,难怪大卫会说“我会一直爱她”。艾米丽与大卫的关系应该是亲如兄妹的——对于他们关系的纯洁性我相信应该不会有人质疑吧——在大卫的心里艾米丽是一个美好与光明的象征,艾米丽之于大卫的意义即是像向日葵一样的女子,他对艾米丽是哥哥对妹妹一样的喜爱。所以艾米丽误入歧途后他才会竭尽全力助艾米丽找回自己。

这种感情,始于初见,终于纯真。

朵拉,他情窦初开的对象。相信她是长得很漂亮的,大概是肤如凝脂,金发碧眼,但我潜意识里一直不是很喜欢朵拉——我对于娇生惯养,金枝玉叶一向是生不出什么好感的。

大卫为了追求朵拉,亦可以说是历尽了艰难险阻,在坚持不懈之下,抱得美人归,也算是修成正果。

朵拉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让一个听竖琴写情诗的阳春白雪的小妞嫁做人妇,可能真的是不容易,所以婚后摩擦自然难免,

但我真的没想到朵拉会死去。明明幸福生活就要来临了不是吗?明明磨合期已经过去了不是吗?

朵拉在大卫心目中是爱和幸福的化身,是她给了他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让他不管多么焦头烂额,想到自己身后的小家和家里一盏为自己点亮的灯,就有了能量一直应对下去。

可以说朵拉几乎是大卫的精神支柱。现在支柱轰然倒塌,大卫是何等的痛不欲生。“我最早的信任,我最早的热情,我生活中的一切理想和追求;和残存的一切有关——那是一种对前途只见一片无边黑暗、有如遭劫后的一片荒凉和废墟那样的感受,绝望的感受。”大卫的绝望几乎可以吞噬一切。

可是,他必须好好的,因为那是他的娃娃妻最后的愿望。

朵拉终其一生,都在爱着他,所以,他必须好好活下去。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如果说朵拉代表“远行”,那爱妮丝一定代表“归来”。

爱妮丝一直以来都像姐姐一样关爱着大卫,藏得太深,以至于几乎看不出来她是爱着大卫的。

爱妮丝尊重大卫的选择和幸福,所以驻足一旁,遥遥相望。

但游览过瑞士的雪山,品尝过阿尔卑斯的歌声的大卫,在埃尼斯的召唤之下,终于归来。

对于两人最后在一起的结局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就像宝玉最后一定是和宝钗在一起一样,毋庸置疑。

爱妮丝在我眼中代表着光明和宽容,以爱筑一座圣殿,替你洗去凡尘,抚平伤创,为你诵读圣经,寂静梵唱。

朵拉铸造了大卫,而爱妮丝成就了大卫。

话又说回来,儿女情长毕竟不是这一本书的主题,《大卫·科波菲尔》是想予人以坚强乐观,永不言弃,是想以大卫之力,来唤醒千万一时伤心迷茫在人生旅途上的年轻人。

那么,去追求吧,予你勇气,予你力量,予你追求幸福的权利,在追求自由光明与幸福的道路上,去磨砺去锻炼去铸造属于自己的摧残辉煌吧。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只要守得住,狂风暴雨,还不足以成为阻挡前进的障碍。

在夹缝中生长的竹,依然能苍翠葱郁,亭亭如盖。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2000字三:(2186字)

(一)

“在所有我写的这些书之中,我最爱的是这一部。……我对于从我的想象中出生的子女,无一不爱……不过,像许多偏爱的父母一样,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大卫·科波菲尔’。”

这是狄更斯自己给《大卫·科波菲尔》作的序言里对这部小说所作的评判。当然,这也是我,以及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的评价。《大卫·科波菲尔》确实是在狄更斯的作品中占有极为重要地位的一部小说。俄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托尔斯泰就把它列为“深刻的”世界文学名著之品。

《大卫·科波菲尔》的主线就是大卫的成长史。他是一个遗腹子,和年轻美貌、心地善良、性格软弱的母亲相依为命。忠心耿耿的女仆佩葛蒂无微不至地爱护他。然而,童年的幸福很快就结束了。母亲改嫁,继父默德斯东是个凶残、贪婪的商人,还把生性更为冷酷的姐姐带来管家,母亲大权旁落,再也不敢和儿子亲近。大卫受尽虐待,只有佩葛蒂始终在保护他,使孩子体会到人间仍有温情在。母亲被折磨死后,继父把他送去当童工。大卫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世上唯一的亲人----他的姨婆。在姨婆的培养下,大卫刻苦上进,终于成为一位有成就的作家。

《大卫·科波菲尔》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往往还都有十分明确的道德意图,大卫这个人物,集中体现了资产阶段心目中的仁爱、正直、勤奋、进取、务实的精神。围绕着大卫这一中心人物,还刻画了形形色色令人喜爱的正面人物。如贝萃·特洛乌小姐的乖张怪僻,狄克先生的疯疯癫癫,米考伯先生和米考伯太太的不擅家计,特莱得的举止失措,格米治太太的怨天尤人,巴奇斯先生的爱财如命等等。但是他们在品格上都有一些共同特点,一些与主人公大卫一脉相通的优良素质,这就是心地善良、正直、嫉恶如仇、见义勇为。即使大卫母亲懦弱无能,姑息养奸,维克菲先生借酒浇愁,累及亲友,小爱弥丽图慕虚荣,以至失足,但他们的性格中也能有令人同情和爱怜的一面。这就是这部作品的巨大魅力所在。

(二)

小说中米考伯夫妇是一对成功的典型,也是让我最受感动的一段。他们的那种对事物本身的轻视、乐观的心态和执著的信念让我感动。

他们在贫穷和债务的苦海中载浮载沉,几经没顶,身世悲惨而又滑稽。他们始终乐观,快乐的活着,并不为负债而烦恼着。而且始终深信,那美好的一天终会降临。米考伯太太对她的丈夫也十分忠心,她对丈夫的能力始终深信不疑。这一对夫妻共患难,并抱着一种信念,那就是会有那么一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们度过了充满艰辛的日子,终于等到时来运转的那一天。

他们的“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至今冲击着我那种优柔寡断的性格。他们太乐观了。在负债的开始就充满信心,直到家里东西空空,所有东西都当了时,也依然相信那一天会到来。这种执著的追求和无坚不摧的信念真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要在学习中满怀希望,充满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行。

“如果收入二十镑,花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他就快活;如果花二十镑一先令,他就苦恼”。这是米考伯入狱前要大卫记住他的教训,对大卫说的一句话。这句至理名言,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干什么事都要量力而行,不要为了一时的冲动而坏了一生的幸福。这也是狄更斯告诉读者的一句话。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生活的技巧。

(三)

《大卫·科波菲尔》中,描写了大卫两度离家求学。但这两次求学,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状况和教育制度。大卫第一次求学所在的撒伦学舍www.guaze.com,是当时英国学校教育之一斑。在这里,投机商人以盈利为目的而紧操培养人才之大权,摧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他们最大的快事。大卫曾在这里受过一个小孩子无法承受的折磨。也就是这样的折磨,让大卫更加成熟起来。

而与撒伦学舍的环境气氛恰成对照的是斯特朗博士的学校。这里的办校人斯特朗博士,是道德和智慧的化身,他天性温文宽厚,治学孜孜不倦,教学循循善诱,在各方面都无愧为人师表。大卫在这里接受了良好的两年教育,也为他之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大卫上学的两种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病态,那撒伦学舍校长那一副沙哑的嗓子,以及他的助手那一只木制的假腿,也暴露和鞭挞了当时英国腐朽落后的教育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学生们怎么能专心学习,怎么能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呢?

个人的落后往往不至于整个社会的落后,但整个社会的落后会导致成千上万的个人不进步。这往往就是恶性循环。想想,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搞不上来,那经济怎样才能发展?人才怎样才能培养?劳动者素质怎样才能提高?也就是说,国家怎么强大起来?这也是作者狄更斯的担忧。他在大卫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并希望自己的国家也能改革教育,通过普及教育来改造社会。

社会也就是这样需要一步步去改造,一步步去进步。

(四)

“如果说,我平生爱慕过,敬重过任何人,那我从心眼儿里爱慕、敬重的就是那个人。”这是小说接近尾声时,大卫说过的一句话。当然,也是作者狄更斯说出来的。

正像作为父母一样,总是最偏爱自己最称心的子女,因为他们最能体现父母自己的思想、意志和理想。《大卫·科波菲尔》也正是从多方面体现了狄更斯思想和政治主张。小说中的大卫具有人道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正面典型。从大卫的身上可以学习到很多自己之前不知道的东西。他教给了我们面对困难的坚强与执着和永不言败的精神,教给我们要为人善良、爱憎分明,教给我们做一个快乐的小青年。

《大卫·科波菲尔》教给我勤奋、进取、务实,我要带着这三个力量来闯荡天涯海角,一直到永远。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2000字四:(1972字)

在黑暗笼罩下的英国,宛如大雾笼罩的雾都:伦敦,但仍有许多人的心灵在迷雾中闪闪发光,照亮夜行的路,是光明和灿烂的,不被阴霾所污染,不因世俗的观念而改变,这是仍然拥有一颗纯洁、善良的人性在发散着伟大的光辉,迷雾渐渐散开……

本来,大卫就是遗腹,没有爸爸,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摩德斯通娶了大卫的母亲,做了大卫的继父,但他异常暴虐,不仅监视着大卫和他母亲的一举一动,还在看不顺眼的时候鞭打他。这不仅没有使他享受到父爱,反而更加痛苦!更可恶的是,他与学堂勾结,在大卫身上系上一块告示:“当心他,他咬人。”这仅仅是因为大卫在不屈服他的殴打时做的唯一的自我反抗,咬住了堵住他的嘴的手,一种本能的行为,摩德斯通就用如此卑鄙的手段对付一个小孩,致使一个未成年人这么小就要承受心灵上的巨大痛苦,我为大卫悲痛,为他惋惜。我愤怒了,也心碎了!在大卫当时的幼小眼光看来,最幸福的日子便是和母亲以及女佣辟果提一起相处的日子,是那么闲暇,那么自由,没有恐惧,没有摩德斯通那阴险的、咄咄逼人的目光,他就心满意足了,但这小小的愿望每次却只能实现一会会儿!可怜的大卫!直至后来,摩德斯通把他的母亲折磨死了,大卫成孤儿了,也失学了,但也没能唤起摩德斯通精神的良知。但他在辟果提一家人中重新感到了温暖与幸福的滋味,他们家人的心灵是纯洁和热情的,不含任何杂质的。

十岁时,他被摩德斯通强迫到一家公司干活,有幸结识了米考伯先生。他热情、真诚,追求自由,被贫困包围却始终充满乐观主义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大卫则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支持米考伯一家走过一段艰苦的岁月,他怀着一颗忠实的心给了米考伯许多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彼此感谢。多么善良的孩子!

他不屈服摩德斯通给他安排的工作,想到了他唯一的亲人:贝西姨婆,于是便逃走了。那是一个心地善良,充满且拥有正义感与同情心的伟大女性,她无条件地收留了大卫,并且让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她造就了一个善良的大卫。他也遇到了和蔼的威克菲尔先生,他允许大卫留宿在他家,享受与自己女儿艾妮斯同样舒适的条件。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虽然米考伯先生非常贫困,但他有着一颗善良而公正的心。在后来看到威克菲尔先生的助手尤利亚在他病重的时候抓住他的弱点,加以利用,以牢牢地控制了威克菲尔先生,他毅然站出来,揭露尤利亚的卑鄙罪行,使他入狱,使威克菲尔先生摆脱了重荷,从而渐渐走向健康。

文中所展现的人们的善良与真诚打动了我,他们虽然都不富裕,但在正义面前敢于站出维护,度量着一切。彼此之间没有勾心斗角,只是平静地生活着,追求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大卫与艾妮斯的结合使他们都更加幸福,因为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在困难中互相支持,同时坚强地面对,体现了崇高的思想与精神。米考伯先生虽然贫穷,但他不丧失意志,始终乐观面对;而尤利亚他是得到了好处,但他丧失了人性,人们只能为他可悲,他最后的下场是他咎由自取的!

文中闪现的光辉已像一颗颗星星,种在我的心田,在以后的成长路上,它将生根、发芽,并茁壮地成长着……。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类似斯提福兹的人不少。他很狡诈,他与大卫成为朋友,然后欺骗了大卫的朋友,他们一开始与人成为朋友时总表现出很绅士或很优秀的某些品质,其实,他们是有目的的。在迷惑了对方后,罪恶的目的、计划便开始了。利用对方的可靠的人情来做欺骗,当自己目的达成之后便溜之大吉,他们的人性是丑恶的,可恨的。

书中最令人痛恨的是尤赖亚?希普。在别人面前总表现得很卑微,似乎要博得别人的同情,他在任何时候都这样。其实别有目的,在成为威克菲尔的合伙人以后,他要让威克菲尔崩溃,使他沾上了酗酒的恶习,并挪用公款交试图吞掉威克菲尔的事务所。类似这一类人在商场上我想是不少的,他们总是以破坏别人聚敛财富为快乐。有时他竟然连最亲的人也要欺骗。在亲人面前他们又是多么成功,多么辉煌,但孰不知他是出卖了自己的人性才换取得的。在得到辉煌的同时,他们也收获了罪恶。一般人我想是不会要这样的辉煌的。

说到书中的米考伯夫妇,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他们算得上是识事理的人(关于这点就不加说了)。忧的是他们总是不努力工作,期待转机的出现。即使在生活上贫如洗,并欠下一屁股债之后,仍旧不努力去工作,希望天上能掉下馅饼。我们现在米考伯式的人不乏很多。也包括学生,总认为学习无聊乏味,枯燥而且不认真学习,却渴望一个好成绩,明知是不可能的,但仍执迷不悟,他们的心灵侥幸占据了全部空间。或某些下海经商的人,总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佳,不遇上“转机”,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存在的客观原因,不努力工作,完美主义幻想着,并由此松懈下来,使自己崩溃。对自己并没有明确目标,或许确是有目标,但很简单:要遇到转机。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美好的人性,让缺憾的心灵弥补过来;而对于丑恶的人性,我们应坚决说“不”,并用美好的人性打败它。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2000字五:(1874字)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开篇第一句话是:

你要是真想听我讲,你想要知道的第一件事可能是我在什么地方出生,我倒楣的童年是怎样度过,我父母在生我之前干些什么,以及诸如此类的大卫科波菲尔式废话,可我老实告诉你,我无意告诉你这一切。

从中大概可以看出,狄更斯的语言风格算是跟简洁无缘了。事实上,很少有作家的语言是简洁的,大多数作家都拖泥带水,啰哩啰嗦,没完没了,好像不如此便不足以展现自己的专业技能一样。据传,作家中以简洁著称的有两位,一位是海明威,一位是卡佛。海明威的书没有看过,不好妄加评论;卡佛的小说倒是看过一些,但给我的感觉是,他之所以要写得如此简洁,完全是为了保住简洁大师这个名号。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语言不够精彩,不比《双城记》,但狄更斯在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十分生动,因为大多数形象都不是一味的好,也不是一味的坏。我看过很多书,包括古龙的小说,被其中的人物形象败坏了胃口。这些书创造了一个非此即彼的世界,好人是空前绝后的好,坏人是惊世骇俗的坏。古龙的人物比金庸的有一个进步的地方就是,古龙的英雄会为了一个女人或者朋友打架,而金庸的好汉老惦记着整个武林的生死存亡。虽然如此,只要李探花或者陆小凤出场,其他的小坏蛋小喽啰肯定没戏,真是伤心欲绝。所以我看古龙的小说,一般都很不愿意主角出场。

但狄更斯的这本书中也有坏到极致,成了坏的符号坏的化身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希普便是一例。他刚出场的时候以一种低三下四的形象示人,他和他的母亲无时不刻不在强调自己身份低贱,说一些“能跟您这样的人成为朋友是一种荣幸但又害怕我们低贱的身份影响了您的声誉”之类的废话。我对这种自贱的人说这种自贱的废话烦不胜烦,但我以为狄更斯只是描绘了一种自轻自贱的人,没想到他低三下四的外表下包藏着将所有人踩在脚下、为其所用的祸心。他后来控制了一些人,逼迫他们为他干事,狠狠地作践他们,就像以前在嘴上狠狠地作践自己一样。他那般凶神恶煞,在外人面前仍一副低人一等的嘴脸,即便别人对他的险恶居心了如指掌。这个人虽然坏得连一个优点也没有了,但我仍然认为这个形象十分生动,真实,并认为太真实了,难以想象这本书居然可以在充满了“人民的公仆”的国度里出版。

其余的形象大多数是正面的,并且是好坏参半。科波菲尔的第一任妻子朵拉是个心地纯洁的姑娘,但又非常娇气。他们婚后一度生活拮据,科波菲尔打算辞掉仆人,让朵拉自己料理家务,朵拉相当不情愿,因为她自己并不会做家务。科波菲尔让她管帐,她管得一塌糊涂,他实在看不下去,教她如何算帐,她眼泪马上就下来了,说他不爱她了。到了后来,科波菲尔再打算教她什么东西或者希望她作出什么改变时,他就只让这个想法存在于他脑海中罢了,因为他会料到他的“娃娃媳妇”会以怎样的方式来抵抗。

斯蒂福是典型的“天使与恶魔”结合的化身。他小时候是科波菲尔的好朋友,人长得好看,又聪明,又有正义感,曾经多少次保护科波菲尔免受欺负。我一度以为他就是本书的小李飞刀,任何一个细小的缺点都被作者剃掉了。可到后来,他干了一件最坏的事情,引诱却又抛弃了科波菲尔的幼时好友艾米丽,导致一个和睦家庭的破裂,和相关人物的颠沛流离。因此,科波菲尔对他的感情非常复杂,一方面他一直很崇敬斯蒂福,因为他是科波菲尔幼时的保护神;可当那件事发生之后,他的感情就不知道如何寄托了。后来,斯蒂福海上航行时遭遇暴风雨,艾米丽的未婚夫哈姆前去救他,结果两个人都没能活下来。有人说狄更斯的这种安排是为了引起对比,斯蒂福的死轻于鸿毛,哈姆的死重于泰山。但我认为,狄更斯是通过暴风雨将斯蒂福和哈姆的恩怨一笔勾销,哈姆更加伟大,而死亡也洗清了斯蒂福的罪孽。

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科波菲尔的姨奶奶。不知道为什么,她厌恶一切男性。在科波菲尔的母亲生下他的时候,姨奶奶当时来看了一眼。当得知是一个男孩的时候,她说了几句刻薄毒辣的话后,头也不回地走了,到科波菲尔的母亲去世,再也没来过。这么一个性格古怪的人,在科波菲尔举目无亲而去投奔她时,却又成了一个虽然古怪,但又温柔慈爱、性格坚强的姨奶奶。她身边一直跟着一个头脑有点问题的男人,他虽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思考,但由于心地善良,获得了姨奶奶的赏识,做什么决定都要先征求一下他的意见,虽然他不可能提出任何有价值的意见。

而科波菲尔本人的形象,由于第一人称的缘故,显得不甚明朗清晰。这也许还因为他是狄更斯自己的影子,而一个人永远无法看清自己的形象吧。有人会因为不喜欢看传记,而对这部自传体小说不屑一顾。事实上,自传体小说不是传记,正如阿Q身上有你的影子,并不意味着《阿Q正传》是鲁迅为你作的传记一样。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