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乐园读后感2000字一:(1701字)
这是本无法用道德观去评价的书,书中有太多关于性爱的描写。男女主人公一开始就因性而爱,逐渐放弃了家庭、社会地位和朋友,最终在极乐中死去。或许如女主人公所说:“在人生的至高点死去,才能保证不变心而至天长地久。”我美好的期许,他们之间还是有爱情的,是为了爱情去死。
整本书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去描绘性爱的场景。男女主人公因为长期没有性生活,而导致见面伊始,就各自吸引,并导致各自的出轨。男女主人公的这段婚外恋,就其原因都是没有性爱,或者说没有得到性爱的幸福感觉。佛洛依德说:“人是受动物本能控制的。”而人仅仅是高级动物而已,受本能支配的生活,导致女主人公越陷越深,正如男主人公说的那样:“你越来越淫荡了。”女主人公此前作为一位出身高贵的妇女,丈夫有体面的工作和收入,家庭地位也不低,端庄的贵妇人由于受到了性本能的驱使,而放弃丈夫和母亲,遭到了社会的唾弃。而相对于男主人公而言,她无疑是勇敢而抉择的。她从小所受的教育和家庭赋予她的责任感,让她明知跟男主人公的性爱不应该,但却无法自拔。是否人终归的动物,本能终究要战胜理性。
而反观男主人公的妻子对于自己丈夫有外遇的态度,也是窥视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视点。在《菊花与刀》这本书中说到一个观点:“丈夫因为每日辛苦的工作,所以下班后可以尽情的欢唱和饮酒,而妻子不会干涉,并且会为丈夫支付妓女的费用。”日本男性的拘谨与缜密的工作方式与下班后的懒散与纵情欢乐是完全没有矛盾的,这作为一种男性放松压力的方式是完全被理解的。在《失乐园》中,男主人公的许多同事都带着戏谑的心情对待这段婚外情,甚至大部分男性羡慕甚至是妒忌男主人公的这段感情。他们没有认为这是种道德的沦陷,都是用理解的心态,当然日本和中国甚至很多国家的男人一样,都是把名誉看得最重。所以当他们得知男主人公为了女主人公与妻子离婚,丢弃了社会地位与工作时,感到非常的不解。这是一种带有被迫的压力下的放弃,至始至终看来,男主人公似乎都是被女主人公操纵,从他以为主导的地位中,慢慢觉醒知道自己被控制,但也心甘情愿由受性爱的驱使,最终当他被一切所抛弃时,他所唯一能抓住的一块浮木就是与主人公的性爱。并且在这种性爱中,男女主人公都获得了从未有过的人生体验。正是这样一种无限轮回的怪圈,他们最将走向极端的生活方式——自杀。
作者在此本书里似乎讨论了爱情的观点。毕竟男主人公与其妻子也是相爱而结婚并且在神的见证下发誓要相守一辈子的。是不是随着岁月的老去,当激情慢慢淡去而转为亲情时,固定的相处模式受到外来的冲击而崩溃瓦解,是不是每个婚姻里都有潜在的存在的危机因素,当遇见外来的吸引而突然爆发,导致分离的结局。那我们所相信的爱情还有什么天长地久而不永不变的诺言而言呢?整本书的高潮,男女主人公分别向家人摊牌,并且引起的一连串的反应,我甚至倾向于男女主人公回归原来的家庭,而把这种荒谬性爱的关系结束。而最终是,没有想到的结局。男女主人公在压力下,面对爱情的讨论,他们决定在他们的最高点用最任性的方式终身相守,或者说至死相守。或许对于爱情的理解,作者在书中用阿定的故事一开始就让我们对于故事的结局有个心理准备,似乎遇见了他们的死亡。至爱所以不忍失去,或许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根据医学的观点,男女之间的吸引是因为散发出的一种特殊的气味,也许是荷尔蒙的作用使然。是不是男女之间的爱情一开始都是因为本能的作用,而这也进一步的证明了人是受本能驱使的心理学观点。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极力的控制本能,并且相信理性的作用,我们通过学习、感悟社会的责任而压抑本能,最终导致的是本能的瞬间爆发,而导致道德的崩盘。这本书中,男主人公由于职位的变迁、年龄的增长已经感到生活的惨淡,当女主人公出现时,受到性本能的驱使,他重新获得了生活的乐趣。而他同事“及时行乐”的价值观也在影响他。作为一位有身份有地位的中年人,他长期受到理性的控制,在与妻子长期没有性生活的那段日子里,一方面是由于没有感情了,另一方面是由于长期固定的生活模式吧。他彻底的放弃了道德理性,最终还是本能战胜了理性。
男女主人公选择以极乐的方式死去,紧紧相拥,这是一个无言的结局,没有落幕,只剩秋叶在风中飞舞!
失乐园读后感2000字二:(1958字)
《失乐园》(ParadiseLost),全文12卷,以史诗一般的磅礴气势揭示了人的原罪与堕落。诗中叛逆天使撒旦,因为反抗上帝的权威被打入地狱,却仍不悔改,负隅反抗,为复仇寻至伊甸园。亚当与夏娃受被撒旦附身的蛇的引诱,偷吃了上帝明令禁吃的分辨善恶的树上的果子。最终,撒旦及其同伙遭谴全变成了蛇,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园。我花了好些时间读完,却始终以为它是一部宗教文学,甚至否定它,看过相关的研究资料后,我才明白《失乐园》真正的意义。但是,不得不承认弥尔顿对圣经体裁的继承和发展是高明的,其巧妙的结构、优美的语言和史诗波澜壮阔的笔触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这都源于弥尔顿早年的写作经验和长时间的惊心准备。
偷吃禁果后,上帝降罪于人类,人类要面对死亡,但在此之前,上帝已经明令禁止吃智慧果,夏娃禁不住诱惑吃了,亚当深爱妻子,情愿与之一同赴死,亚当的爱是伟大的,作为一名女性,我被深深地感动了。现世的人在热恋的时候眼里只有对方的好,没有理性,就看不到事物的两面性,所以亚当眼里的夏娃是完美的。禁果在二人身上产生效应后,他们觉得羞耻了,他们去找东西掩盖自己的裸体。于是,二人争吵不休,彼此埋怨。亚当首次爆发愤怒,回答夏娃说:“这就是你对我的爱,这就是你对我的报答吗?忘恩负义的夏娃,当你失坠饰,我表示对你的爱不变,难道不是我,原来可以活下去享受永恒的幸福。”请注意这几个词:报答、忘恩负义、难道不是,对比之前亚当对夏娃的赞美词:优雅、圣洁、善良等。巨大的反差让我心惊肉跳,亚当这个神一样的男人(因为是神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的)会说出如此疾颜令色的话,是否世俗里的男人就是这样善变,喜欢的时候是真的喜欢,讨厌的时候也是真的讨厌。这样的亚当令人生气,虽然他确实为夏娃做了很多,同样变化巨大的是夏娃,曾经对亚当的依赖信任烟消云散,毫无缺点的亚当在夏娃眼里不再完美。要注意的是,亚当把责任推给夏娃,夏娃把责任推卸给蛇,夏娃亚当前后感情的转变可以看成是夫妻之间的“七年之痒”,他们有了智慧的同时又成为凡俗之人。我认为上帝的惩罚除了人类要面对死亡、男人辛勤劳作只能温饱、女人要经历生育的痛苦之外,还应该包括理性导致的人性的变化。现实中,理性是一把双刃剑(www.guaze.com)。人在运用理性思考时,不经意间也会用理性伤害人,正如亚当责怪夏娃一样,责怪是出于感情激动,但是这激动是建立在理性认识世界的基础上的。在乐园里时,他俩按照神的指示生活,虽是人类,但充满了神的光辉,爱(包括宽容、理解、赞美、爱护等)弥漫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获得理性后,夫妻二人产生明显的矛盾,带来感情上的痛苦,所以人类失去乐园得到得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苦难。
书中另一形象塑造的非常好——撒旦的形象,撒旦是邪恶的代表,在作者笔下他又是一个叛逆的天使、野心勃勃的统帅、狡猾的阴谋家,无意中流露出对撒旦的喜爱,展现我们面前的是立体的形象。撒旦和女儿罪乱伦生下死,其实就是亚当夏娃犯了罪,接受的惩罚是死,故事的布局极其精巧,在阅读研究资料之前,我是未看到这一点的。
读外国文学最大的障碍是文化间的隔阂,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所以我读这个作品的时候非常困难,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表现什么,更不能理解西方史诗把所有的罪过归结在女人身上,《荷马史诗》里特洛伊战争由惊为天人的美女海伦引起,人类的罪过是夏娃导致的,诸如此类的故事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一个女人就改变了历史,这在中国无疑是荒谬的。尽管中国历史上有夫差桀纣因妲己亡国、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但后人对暴君的评价总不是将贪恋女色排在最前面,总是先说他们道德上的不足,然后才是某个红颜祸水雪上加霜。红颜祸水是中国历史上对美女的惯用评价,因为是祸水,所以容貌也是“丑陋的”,西方则不,即使一个女人引发了战争,即使是历史的罪人,美女就是美女,在人们心中依然是美丽的,可见西方文化对人的尊重。
在我看来,本书最动人的是亚当和夏娃在乐园里谈情说爱的情节,多么浪漫,都说中国人缺乏浪漫,由此看来,这是现实。我们以为情爱是人情感中需要隐藏的部分,所以不喜欢将爱和赞美宣之于口,太过含蓄。感情是用来表达的,不是用来隐藏的,干嘛总是羞羞答答欲遮还羞呢,一直把感情埋在心里,岂不是会错过最美好的东西。世界上最珍贵的不是过去、未来,更不是现在,而是永远失去的和得不到的,失去的成为永恒的遗憾,得不到的是遗憾的永恒,遗憾和永恒岂非本就是一体。
该诗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的崇高精神,是世界文学史、思想史上的一部极重要的作品。追求自由的精神,历来是中国人缺乏的,从奴隶社会时期,中国人就知道纲常伦理对思想统治重要性,历代封建帝王更是把思想控制放在重中之重,导致国人思想封闭保守,逐渐落后于世界,所以世界各地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非常值得中国借鉴,对自由对人的尊重应该成为新时期中华文化的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