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1800字篇一:(1742)字
一直觉得看的书太少,正在恶补。可是落下的太多了,补起来也觉得底气不足,只能看个大概,也不敢妄加评论。好不容易看完了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还是想写点东西留作纪念。
两年前就有人推荐过这本书,一直没敢去碰,因为一听书名便知其大意是要丑化一下中国人,怕看了后对国人感到失望。
此书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根据柏老游于美国各地的演说稿整理而成,后半部分是些杂文。尤其是前一部分,柏老在几次演讲中分析的中国人的陋习,简直叫人拍案叫绝。虽然演讲是在80年代讲的,但即使是在时隔接近三十年后的今天,它的意义却丝毫没有改变。
中国人到哪里都是中国人。此话一出,相信很多人会沉默不语。我们的人民经过若干年的努力终于扬眉吐气了,也开始有机会踏出国门开阔眼界,可是却被人得出到哪里都是中国人的评价。如果说起初的不文明是因为在国内太久了,习惯了周围的一切,包括肮脏,那么经过了许多年,仍然毫无改进的话,便是愚昧了,或者说是根儿上的恶习。
讲到中国人的窝里斗,很多人都应该会有话要说。我们从小就被灌输团结友爱的思想,可慢慢长大了却发现周围的世界总是明里一套暗里一套。有种说法是,三个日本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只虫。一牵涉到个人利益,事情便一下子复杂起来。小时候哼的那句”三个和尚没呀没水吃“,到这时才一下子明白过来,往大里说原来是在讲团结。是我反应迟钝了。
读柏杨先生的书,最大的感受是你随时可以从一篇甚至一段文章内容联想到你周围的人和事。就如上面所说的”窝里斗“。书中说”凡是整中国人最厉害的,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凡是陷害中国人的,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我个人觉得电影《新宿事件》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影片中也反映了日本人的排外(在任何国家这种现象应该都存在的吧),人性的转变,可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因为中国人自己不够团结,才被日本人利用,导致内部互相残杀。在这一点上,中国人“窝里斗”的劣根性是绝对不能忽略的。(www.guaze.com 读后感)
关于“酱缸”问题,书中也反复提到。第一次接触这个名词。大意是把中国的文化比喻成一个酱缸。酱是补偿他的,再加上蒸发便会沉淀,时间愈久,沉淀愈厚,便会发臭。长期生活在酱缸中便无法很痛快地呼吸。整日纠结在没有生气的环境里,人也变得狭隘。一方面是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上,由于长期受到酱缸污染,平时的为人处事也便跳不出酱缸的标准。一切都是为理所当然,没有了判断是非的标准。另一方面便是创新。中国不断高呼创新的年数也实在不短了,可是究竟是真的训练出了创新型人才,还是引领着年轻一代开始了新一轮的“标准化”,恐怕很难说清楚。
英语选修课上老师讲过盎格鲁撒克逊。这个民族建立了议会制度、选举制度和司法制度,使西方社会有了一个良好的政治体系,为以后走向公平奠定了基础。在中国,这种政治制度也日趋完善,但其中的漏洞却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而且越往底层,人们显示出来的交际手段就越“高超”。说起政治,便让人联想到“官场”,一张充满了幻术的网。柏老在书中说,官场来自科举制度,我突然及其前几天老师还说过日本借鉴了中国无数的文化精华,有三样却没有吸收。其中之一便是科举制度。时空已流转了几千年,可这科举制度却是阴魂不散。
现代人之间的交往便趋向于这张网,一种很微妙的关系。比如师生之间本是很纯洁的关系,可是一旦沾上金钱,便复杂起来,复杂到一个人难以承担的地步。假如有这样一种情形。某生靠自己的实力拿到了国家奖学金,这时老师找到他跟他促膝长谈了一番。最后学生明白了。自己拿国奖,得有点表示才行。当然按照规定,名额肯定是给该生。可如果他没有按老师的意思去做,中间会出什么乱子也难说。这种做事文化在中国恐怕是由来已久。
先生在书中提到了中国人太多的恶性。自私、奴性、冷漠、自卑、虚伪……每一个都那么一针见血,不留情面。他把传统连根拔起,也难怪会在社会上引起那么大的思想碰撞。在他的文章面前,你无法舒心的笑,即使是围观性质的嘲笑,也一定同时在思考着我们中国人该去向何处。
因了柏杨先生的这本书,九十年代曾掀起了一场建立新的道德体系的运动。“新的价值体系在新世纪初开始呈现出它的雏形,这就是以尊严为核心的人文精神的建立。树立个人的人格尊严、生存尊严、道德尊严,做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人。”如何做到这一点,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