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读后感2000字篇一:(2017)字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菜根谭读后感2000字篇二:(1998)字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看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主食大多是滋无味,可嚼之则会甘之如饴,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们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幸福感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这本书中写道:“人的心灵由大脑里的脑干、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组成。其中有一种神经,当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会使人快感。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能一个严于律已的教师才会让学生信服,否则再多的说教只会令人生厌。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其中让人可以深思与启发的地方太多,可以自己感悟之。但读书一定要能吸取有益的知识,不要尽信所述,不然人们办事会难于取舍,做事犹豫不决,一事无成。总之,尽人事,信天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菜根谭读后感2000字篇三:(1916)字
从作为一个学生的时候我们就读书就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对书的认识选择也经历了一个不断萌芽、成长、深入的过程,也曾经经历过一个崇洋媚外、不重视本国自身学术文化的过程。当前相较于国外学者对学术研究的客观和严谨,注重传授一个思维和认知的过程,我国同时代不少书籍过于注重形式和框架,光凭作者主观定义的概念、特点就占去大半篇幅,实质内容则走马观花、轻描淡写,以至于读书至今,我只看见一次我国的文献在西方学者的著作中被援引,甚是疾首。一度也曾觉得戴尔卡内基、卡尔罗杰斯的思想似乎要比我们高很多,一度也曾兴起过以后只看老外的书的冲动,直到偶尔读到了这本《菜根谭》,才是我真正明白,原来我们的先哲也很高明,而且还高的不止一点点。
对于这本书毛泽东曾有过,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佳评,一本《菜根谭》囊括了中国几千年为人处世智慧的经典文献,处处透射出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理念,其旺盛的生命力在于无论你是成功者、失败者、生意人还是公务员,人人都可以在其中汲取智慧。
一、静坐观心真妄毕现
每天,在家里、在单位、与家人、与朋友,我们都时时刻刻都浸没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交往中,对生命的意义和自己的内心都无暇思索,只是简单的为工作指标、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忙碌,为邻里的一句狂言、为小孩的调皮捣蛋而大悲、大喜,难道我们仅仅就是活在别人的口中吗?这真的就是你自己吗?此时此刻,你真的是这样想的嘛?所以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尝试花一点点时间静坐独思,你会觉得一种心灵的宁静,一种自己真实情感的流露,(卡尔罗杰斯),或许白天困扰你许久的纠结就都成了浮云。
二、善喜致福去杀避祸
幸福是无法强求的,只要保持愉快的心境,就能获得幸福的根本;灾祸是无法避免的,只要打消有违良心的念头,就是远离灾祸的方法。人生在世幸福和痛苦都是我们慰藉自己心灵调味品,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裁判员、监理师,每一件小事或许都会触动内心的震撼,豁达、开朗,保持乐观地看待人生是我们不断追求幸福的基础,过度刻薄地要求对待自己,只会使烦恼忧愁伴随你左右,歌里唱到“女人何苦为难女人”,那我们自己又何苦为难自己呢?难道我们的灵魂就真的如此千锤百炼铜墙铁壁吗?养喜神,以为招福之本而已,幸福之神其实就在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秉持信仰和价值,恶行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在伤害我们自己,“人在作,天在看”我们自己看的比天还清楚,话说三国曹孟德“知错、改错、不认错”,可还是得靠编一个“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的故事才能勉强克服失眠,孰是孰非、功过对错曹操的良心还是很清楚的,原来一代枭雄也没办法忽悠自己的良心,也时时刻刻收到来自内心的审判、惩罚、煎熬,他,真正快乐吗?他,真正幸福吗?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而已,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吃得香、睡得着,还不用去买脑白金。
三、宽宏大量君子之操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而无友”,大千世界、众生百态,为人处世一定要有宽宏大量、清浊并容的雅量,特别是我们搞基层工作的,面对工作中零零总总的群众现象,必须始终保持宽容、接纳的态度,在和谐理解中求得更高层次的大同,不可有自以为清、孤芳自赏的消极态度。
四、忠恕待人养远远害
不执念于责备别人的小过失,不以揭发别人隐私为乐,不记恨人与人之间种种纠葛,三者可以养德,亦可远害。但实则不易做到,引赵一卓的一句话来说,不论过去或者现在,人都挂着两只口袋:前袋装着别人缺点,一切看来那么明显;后袋装着自己缺点,挂在背后老不看见。过于专注于别人的过失、隐私,为一点小事而记仇不快,只会让自己久久不能从烦恼、郁闷中解脱,每一次的见面、招呼,都会勾起你对那个所谓的“敌人”的不满和抑郁,或许在别人早已淡忘、笑了之时,你还在怨恨的圈子里不停打转,无尽的纠结,何必呢?多给他人一点宽恕,多给自己一点笑容,转眼间,你会发现快乐是如此眷顾你的身旁。
五、有过归己有功让人
在企业、机关抑或社会种种,一件大事的成功往往在于一个团队精诚团结,凝聚一心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有何别人共同承担过失、共同分享成果的雅量,应该有和别人共度难关、克服困难的胸怀。一个团队人数的增加意味着每个人责任的减少,如果个体都发现自己的努力始终得不到认可,反而只会引来过失和责备,那何苦还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呢?同甘共苦、同舟共济,是一种美德也是团队激励的重要原则,纵使有功就抢、有难就让、有过就逃的做法在一定时间、一定期限可能会有市场,但长此以往难免招来孤立和怨恨,对自己、对团队来说都是一种损失,用李云龙的话说“咱还得在这块儿混下去呢”。“同船过渡百年修”,人生不过寥寥数十载,一同共事都是缘分,分享快乐,分享阳光,未尝不是一条通向快乐的捷径。(www.guaze.com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