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2000字读后感 >

道德经读后感2000字

时间:2017-07-20 09:52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道德经读后感2000字篇一:(2107字)

对于《道德经》,很多人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对于我这种凡夫俗子,才在短时间内粗读了一回让国内国外深入研究的《道德经》,要写出一篇震惊全场的读后感,实在是笑话。不过,在此,我仅表达一下我对看完《道德经》的切身感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开头一句,揭示的是人们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开头这十二个字,是通篇的总纲。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同一条人生道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走法。一是走圣人之道,也就是顺其自然,返朴归真之道。一是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命题,可是,当我们真正选择起属于自己的“圣人之路”的时候,却难免会碰上不少阻碍。当代社会,名与利的追逐太普遍了,要真正做到顺其自然,返璞归真的人又有多少?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持否定的答案。但是,我并不认为《道德经》是高高在上,遥远而不可攀的。当我们看透世俗的风景,也许我们会静静地看细水长流。在假日惬意的下午,品上一壶上等的茶,细读《道德经》,感受它对心灵的洗礼也不一定。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万物虽为天地所生,但无一物为天地所偏爱。天地统治万物利用的是至诚不移的自然规律,万物的生长发育,只能遵循这一规律,否则就会受到严惩。圣人效法天地,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圣人是由人民推举产生的,是人民的代言人,是法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在圣人的心目中,只能存有法的观念,而不能存有"仁"的观念。有了"仁"的观念,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用权力代替法律,这样一来,法律就会失去威严,社会就会滋生罪恶,百姓就要遭殃,这才是统治者最大的不仁。"不仁"是老子的法治思想。仁是目的,不仁是措施,唯有不仁,才能至仁。天地至仁,用至诚不移的自然法则来体现;圣人至仁,用完善的社会法律来体现。另外,"天地不仁"是万物平等的思想,"圣人不仁"则是人人平等的思想。

在古时,老子就已经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思想。这在现时仍有现实意义。我们都在倡导人人平等的社会,而要做到人人平等,不能空喊口后,而是需要靠完善的社会法律来体现。圣人效法天地,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时至今日,依法治国仍是我们奉行的。这时,我们不仅概叹,怎么老子能预示未来社会的发展。就像马克思,预示到社会主义产生一样,这么具有前瞻性?读到这段,我不仅要为老子的独到眼光而钦佩。这也难怪林语堂说,“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段话,用现在的话来翻译一下,那就是:具备最好的人的禀性好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质最接近于“道”。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这是一首对水的颂歌,歌咏的对象是具备像水那样品格的圣人。它以“上善若水”为提纲,指出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谦退守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水,与物无争,谦下自处。所以老子讲,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行为修到像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时有信“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把握时机能做到像水一样及时而动,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动善时”;再配合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就永远没有过失了。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在现实的社会中,人们只关心外部感官的需求,而越来越忽视心灵的渴求,但是眼睛的视野,相对于心灵的视野来说,是有局限的。人们只执着于五色世界,忽视了精神世界,而心灵的失明,才使人真正迷茫。大音希声,耳不能听,只因五音乱耳,使人失去了大道的声音。大道的声音才是最真实,最动听,最感人的。人们只执着于外在的声音,忽略了心灵的呼唤。而心灵的失聪,才使人真正寂寞痛苦,孤独可怕。爽,是违背的意思。人们贪求口福,喜欢山珍海味,只去满足口感的需要,却违背了心灵的渴求。心灵所渴求的是淡而无味却又韵味无穷的大道。追求"五色""五音""五味",只是为了满足外部感官的需求,忽视的是心灵的渴求。这段话对我们游走在绿酒红灯,利欲熏心的人来说,不是很有现实意义吗?我不仅又慨叹老子的智慧了!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久远,但它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却一点也没有“久远”的意味。每读一次,我们就有一次新的收获。以上仅是我对于《道德经》的一些浅见,我建议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道德经,这不仅能陶冶我们的素养,也能使国家素养水平整体水平提高。

道德经读后感2000字篇二:(2182字)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不过分。

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尊重规律”。

第一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名可名,非常名。”说的是可以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同的名称。“同谓之玄”都同样可以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奥妙的门径。

这一段作为《道德经》的起始,详细阐述了老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对规律的理解。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

老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认为坚持按规律办事,一切都会顺利,而违背规律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在第三十九章中,他是这样阐述的:“昔之得一者”古来大凡按规律办事的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正。”这句话承接上句举了很多例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证明尊重规律的好处。上天尊重规律可以清澈,大地尊重规律可以安宁,神灵尊重规律可以带来安宁,河流尊重规律可以水满,自然界万事万物尊重规律就可以生生不息,君侯大王尊重规律就可以得到天下。“其致之”推而言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说的是天空不清澈就可能会爆裂,大地不安宁就可能会塌陷,神明不显灵就可能会消失,河流没有水就可能枯竭,万事万物不能生长就可能灭亡,君王不能统治天下就可能颠覆。“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所以富贵以穷贱作为根本,高贵以低下作为基础。“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X,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这局是举例说明上面一句,意思是所以说侯王都用孤、寡、不X这类贬义词自称。这难道不是以贱为根本吗?难道不是吗?“故致数舆与舆。世故不XX欲如玉,XX如石。”这是对上面的申论与例证的总结,说的是所以最高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于是不要要求像美玉那样美丽,像石头那样坚硬。

由此可见,以老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位代表人物的道家学派对规律是十分尊重的,这在几千年前的中国是很难能可贵的,这种辩证法虽然很不健全,但却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这对现在我们的唯物论十分有帮助,为后来人们对唯物论的更深一步的研究奠定了一个十分坚实且广泛的基础。而且,从这一段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老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对无为的崇拜。

在现实和一些文艺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云游四方的道人,他们虚幻而飘渺,空灵且高傲。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飘逸,感受到的都是那种无为。

老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智。”所以说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让人谦虚,让人博学,减弱人的志向,增强人的体魄,让百姓没有知识和欲望,所以智者也不敢滋事妄为,以自然无为的态度治理天下便没有做不好的事。

关于无为老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在《道德经》第七篇里举了一个例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道德经读后感2000字篇三:(2003字)

老子的思想——道,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的思维,他既然是一种思维,就很难用语言完全表述明白,为什么这么说呢,简单的话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什么事物都是由阴阳构成的,可是再分为四象,八卦,64卦,再加上五行,就越变越复杂了,一个人要把这些关系都整明白,不到头发胡子白了,恐怕是难以实现,学易的人都知道,一个人行大运一般二三十年而以,等到你学通了,人也老了,你还有精力去改变什么吗?人家又会相信你吗?所以老子提倡顺其自然,还不到改变的时候,说明人类适应这种生活,只有周围充满危机的时候,让统治者和人们都感到应该改变的时候,天地就会让其人出现。

看事情应该看他的实质,古语云: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说明只要是地球上的事物都可以五行来归类,那些八卦64卦也要先归属五行才比较好预测,那种用卦爻辞的预测没有几个人能够理解,老子追求的道,就是要人人都容易理解,又易于接受的的思想,所以五行是根本,是实质,也是大家都能理解应用的炎黄文化。事物既然分成五行,就会产生五种不同的结果,比如思想在五行中用土表示,火以土为喜好,就会学好他并推广他,木以土为財,想的是如何拥有他,水以土为官杀,想的是如何制服他,金以土为印,想的是如何利用他,土见土为比劫,有喜有愁,于此可见,对一种思想就会有五种发展方向,老子提倡的物尽其用如何可以实现,难怪人人感叹:"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鸡翼大,飞不如鸟。马有千里之程,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文章盖世,孔子尚困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钓于渭水。盗跖年长,不是善良之辈。颜回命短,实非凶恶之徒。尧舜至圣,却生不肖之子。瞽叟顽呆,反生大圣之儿。张良原是布衣,箫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为齐国首相。孔明居卧草庐,能作蜀汉军师。韩信无缚鸡之力,封为汉朝大将。冯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无封。李广有射虎之威,终身不第。楚王虽雄,难免乌江自刎;汉王虽弱,却有河山万里。满腹经纶,白发不第;才疏学浅,少年登科。有先富而后贫,有先贫而后富。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所有的这些都是因为人类自己造成的,也是因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造成的。要想改变这种趋势,老子告诉我们顺其自然,如何才能做到呢?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把人进行分类,就像树一样先找主杆,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类,这有什么用呢?大家都知道自然界的事物都是一物降一物,人也应该一样,每个人都有一怕一喜,相同病的人才会同病相怜,相同喜好的人才会一呼百应,如何才能做到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呢?名字,也就是人的名字根据出生的年月日时(俗语八字)来给人取名,就像现在的身份证一样终身制,不像现在一样一团糟,想取什么名字就取什么名字,取名其实改变不了什么,只是一种心里作用而已,要不然你还不赶紧取名叫习近平李克强,马上就变成中国的领导人了,这有可能吗?比如李某乾造: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给其取名李丙牛,号甲乙丁,字鼠虎兔,这样就很好识别了,什么样的主干,什么是支叶,你想找牛还是马一锤定音,你害怕水还是火,一眼明了,我们国家就是缺少这样的不变的诚信,而应该变的就抓的死死的,阴阳的结合——男女婚姻,就应该变,就应该顺其自然,老男人喜欢找少女,老女人喜欢找少男,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老子的观点就是要这样,把人生分成三步走,第一步,老男人配少女,老男人死了,剩下中女,老女人配少男,老女人死了,剩下中男,因为少男少女社会经验(当然也包括性)不足,经过老年人的调教就能自力更生了,也懂得了很多东西,同时也拥有了一点财富。第二步,中男配中女,这阶段是男女双方各方面条件都成熟了,感情方面是干柴烈火,劳动方面也是形神具足,就能创造很多财富。第三步,又重复老少搭配。如此一来,老牛吃嫩草,老马配新鞍,中国的贫富分化现象也解决了,每一个人对下一次婚姻也充满了希望,这难道不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人生吗?这里还有个重点,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并同时把他(她)抚养成人(15岁),如此一来一男一女最多也就生3个子女,这就是易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还需要计划生育吗?老人小孩还会没有人照顾吗?各种骗婚,闪婚,裸婚还有市场吗?大家还会抢着当官吗?是人都会有生老病死,年轻的时候学会照顾好了年老的,换来别人照顾自己老年,而且是夫妻式的关爱,一报还一报,公平吧!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因为一时激情和向钱看齐而结合的婚姻是到不了老的,只有亲情,友情才能天荒地老至海枯石烂情缘永远存在。

老子的道说白了就是如此简单,一男一女结合相处和谐就是人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大家相处和谐是地道,如此一来人类就会把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治理好,环境好了就会风调雨顺,天降甘露就是天道。天地和谐人类就能过上安居乐业,幸福美满的生活。

道德经读后感2000字篇四:(2276字)

真的不得不由衷地佩服老子,5000字的《道德经》一气呵成,此书的编排却能如此有条理,层层递进,含金量极高。虽然字数不多,但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可谓是旷世奇书。其中的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让很多人望“道”兴叹。此书包罗万象,其中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智慧。虽然只学了此书的几章,我便发现自己思考的方式与角度有所改变,对世界万事万物有了新的理解,以前想不通的事情,也可以在老子的思想中找到答案。而老子思想中的那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更是让我越来越痴迷。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我读了不下百遍。老师也解释了很多,可是愚钝的我仍然无法领悟其中的奥秘。或者说,语言思维存在局限性,“道”这东西,是不可以用言语来解释清楚的。或许,这需要我们用右脑来思考,但我们这一代人的右脑早被传统教育教育得越来越僵化了,所以至今我还没参悟“道”的深刻内涵。“道”这一字,看似简单,可是要想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非我这种水平可以做到的。而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仅凭我这几节课的认识,根本连“道”的皮毛都领略不到。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种朴素的辨证法思想真是越品越有味道,不停地延伸出去,不停地在生活中寻找例子,你会发现,老子的思想慢慢地流进你的血液中,让你不得不被他感染,被他熏陶。

关于“有”和“无”的思想,老师讲了整整一节课。人人往往只看到“有”的作用,而忽略了“无”的作用,人们常认为只有“有”才是可以被我们所利用的,而“无”就如它的表面意思那样,没有用处。其实不然。老子说“无中生有”,万事万物都不可以独立在“有”之上,“有”必须要通过“无”来体现出来。

老子的辨证观可谓是玄妙无比,这也是老子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中国的哲学史上,应该还从来没有谁像他那样深刻和系统地揭示出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规律。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中产生的。对立者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联结,并能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他认为这是自然的根本性质,所以便有了“反者,道之动也”的说法。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祸福,善恶,美丑,是非,强弱,成败……这些事物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没有对美的认识,又怎么知道何谓丑,没有对美好事物的认定和追求,也就不会产生对丑恶现象的唾弃,当你还沉浸在幸福或成功的喜悦中时,或许一场灾祸或不幸正悄悄来临。就比如说泰坦尼克号里面的jack,如果不是他赢了船票,他又怎么会葬生于大海。可是,要不是他登上了船,他又怎么可以和rose开展了一场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呢?我们应认清福祸的相互转化,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高兴,忘了本象,可能灾难正潜伏在明天。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可能幸运就藏在你身后。所以,我们不应该只看到眼前一时的景象,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尝试着用辨证的思想来思考问题,我们会发现前路是如此开阔。

曾看过一期来自陕西的中国第一大力士龙武要挑战中国太极宗师陈小旺的节目,龙武能推动25吨重的卡车,却无法推倒年近70的陈小旺。这就是太极的“以柔制刚”,“四两拨千斤”的强大之处,这也是有关于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思想。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好喜欢这一章,或许有人会认为老子“消极”思想可在这章体现,可这真的消极吗?老子思想的高深就高深在这里了。我们普通人思考问题通常只会遵循固有的模式,而老子的思想则是反其道而行之。相信大部分小时候都曾追逐过。在绕圈子追逐的时候,如果就只沿着同一个方向追的话,那必须要在速度上超越对方,所以我们通常会在对方不经意之下,沿相反方向追,则敌人轻易就落在我们手里。这就是反其道而取胜的道理。正常的思维那是要靠力量取胜的,而这种逆反的思维则是以技巧取胜,以以退为进的方法取胜。

“小国寡民”是老子的治国思想,这或许在当时战乱的年代并没有引起统治者多大的兴趣,因而并没有受到重视。但在今日相对和平的年代里面,类似于新加坡,瑞士这些国家而言,虽然他们的国土比较小,可是他们的管理比较容易,经济发展得也不错,最重要的是国民的幸福指数高,这不就是国家所要追求的吗?

我认为孔孟之说确能激人奋进,促进经济的发展。可是如今中国的社会风气如此浮躁,每日忙碌的步伐,高度运转的社会节奏已经让人们无法安静下来进行思考。90后就是这种社会节奏所残害的一代人。90后又被称为脑残的一代,这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从小就接受已经僵化了的思想,我们不断地接受外部给我们灌输的思想,可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消化,去提炼,去总结。恐怕这到最后,我们会被这些思想给撑死。

我认为“无为”的思想,适用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就如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在当今追求利益,充满物欲的社会里,注定老子的思想不能成为主流。我想,爱老子的人都应是比较脱俗的人。真希望老子“无为”胜“有为”的思想终有一天可以用来管理国家,来净化社会风气,来保护环境,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老子的《道德经》就如一杯香茗,越品越有味道。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专家学者倾其一生都在钻研着老子《道德经》中的思想。5000字的《道德经》,则需要我们用几千年的时间来解读。好的书籍,值得我们细细地阅读,去思考,去参透。好的思想,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品味,去践行。

道德经读后感2000字篇五:(1943字)

我读此书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深!可以说,此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足以让我们用一生去诠释!《道德经》一书只有五千余字,而“道”字却出现了八十多次,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老子在第一章曾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道不可说,这便让我更难以理解此书了,然而,他又在后几章多次为道注解,即使如此,“道”在我脑海里还是很模糊的,毕竟老子是在多方面为道注解的。其中包括宇宙的形成,为人处世,军事治国。老子的这些注解,反而让我对“道”的理解更加不易了。也罢,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能悟道呢?已悟道意的大抵是高僧大儒。而这样就失了老子著书之意。书中多次提到水,第八章开章就是“上善若水”,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就我个人而言,水是至阴至柔的,而道也就是这样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孕育了我们却不求回报,是故“居善地,心善渊,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我们学习的就应该是象水一样的品行道德——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不所不得。处众人之所恶,而得万物之尊崇。所以那先悟得无为大道的高僧大儒才会被我们所尊崇!于是我便从水中悟得一些道性。

水是至柔之物。千军万马难敌一张巧嘴,刀剑锋芒难劈至柔之水。我们知道水是柔的,柔到了极致!我们可以用刀枪炮弹摧毁一些坚硬的事物,例如建筑物,铜墙铁壁。然而你能用刀剑劈开水么?你能用炮弹把水炸一个窟窿么?我们不能!这些强硬的物质只能在水中隐于无形,是故“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与道是没有形体的,你难以捉摸而又触手可及。身边都是道,因为道是“无”。我们知道宇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这个无限的空间孕育了无数星球,而我们的地球只是这其中一点不起眼的颗粒,只是因其中有生命而独特。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一点儿自居,应为宇宙中可能会有无数个更高的生命体!他们的科技可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道就是就象是玄牝,所谓的玄牝即女性生殖器,而我们永远都只是她的孩子。永远不能超越她!应该她本就没有形体,只是一种“柔”的表现形式,我们应该学习道和水的柔,只有这样我们的道路才会更平坦,我们的为人处世才会更圆滑。

有些人常认为只有“有”才是可以被我们所利用的。然而实际并非如此,万事万物都不可以独立在“有”之上,只有通过一定的形体才能显示出“有”的价值。而这种无形的形体就是“无”,之所以会“有”是因为“无”。上面曾提到我们宇宙中的星球都是从无中演化而来的。“无”其实就是指空间。比方说我们所住的房子,他之所以有房子的用处是因为其中是空的,能住人,所以有房子的作用。如果房子是一个实体,他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再比方说一个糖果盒,因为里面是空的,可以装糖果,也就实现了他“有”的价值。“有”与“无”这两个概念不仅适用于物质与空间。还适用于我们的心理,我们常对父母说,给我们一些空间。如果其他人过多的涉及我们的空间,我们就会觉的心理非常的窄,透不过气,非常的闷。宇宙之所以为宇宙,是因为其有足够大的空间,能把万物都放在其中,而如果人有这么大的空间,我们就会自由!(这里所提到的自由,是绝对的自由)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与无形的“道”成相同阶级,或高之。所以我们内心总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是因为我们内心的空间是有限空间,而宇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是无限的!我们不可能与其持平,只能不停的追求!追求“无”。追求一个现实与虚拟“有”与“无”并作的境界。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相对自由,身理心理都会得到放松。

无形的道,至柔的水,都是先驱与我们共同学习的对象,永远都不会停止。

老子的辨证观可谓是玄妙无比,最有名的就是阴与阳了。阴阳可以引申出很多相对的概念,比如正与负,对与错。为什么太极图中的阴阳会是旋涡形的呢?为什么不是由一条线将其分割呢?为什么黑颜色中会有一点白,白颜色中有一点黑呢?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就是“福祸相倚”和“物极必反”的最好体现。白色中有一点黑,黑色中有一点白是因为世事都有相对面。“塞翁失马”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而当黑将要超越白,白将要超越黑的时候,就会成其相反的颜色,循环往复。而有其他物质肆意破坏就会浑浊。就象人类,万物循环往复是其道之根本。而人类却施加干预——破坏树林、大肆捕杀。这样只会打乱正常的秩序,最后人类也会在这团浑浊的气流的中沉没。然后又恢复正常。古人说过不能涸泽而渔,伐木而猎。翻译成现代也就是不能破坏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正确的、不干预的攫取利益。同时认清福祸的相互转换,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高兴的忘了本象,可能灾难正潜伏在明天,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可能幸运就藏在你身后。

读道德经后我总结三十六个字。为无为,无不为,骋至柔,克至坚,习水性,与人善,明阴阳,晓情理,知可止,利于本,有无生,悟道德。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