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2000字读后感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2000字

时间:2017-06-18 07:27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2000字一:(1978字)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我最近两个星期来每天临睡翻阅的书,每天就翻七八页,常常是翻着翻着就睡着了。

高中时就听说过这本书,那句经典的书评我至今还记得“麦田里的守望者是最具象的一个金黄,广袤,视觉和心理上的无限延伸。”这个“心理上的无限延伸”深深吸引了我,因为我最想要读的就是洒脱,怒放的文字,于是果断从饭堂门口的盗版书摊上把它贱买了回来。

第一次翻开后发现找不到那种感觉,我开始怀疑是不是因为翻译的问题,是不是英文里本来具备的“心理无限延伸”的感觉翻译成中文就消失了呢?这本书的主角叫霍尔顿,男的,在潘西中学读书,没有女主角。开头的十几页我读得很艰难,因为除了借主角之口介绍主角自己的基本情况外,剩下的都是他在发泄不满,他是一个几乎对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不满的人,不论老师,教授,校长,同学的父母,同学,有钱人,路人等等,什么人在他眼里都是装模作样的,都是做作虚伪的,张口闭口都是“他妈的”,说什么事物时都爱带个“破”字。读这十几页的过程中我有很多次想放下这本书,觉得这种程度的宣泄我一天只看一两页就够了,就像国产大片,一个正常人一天最多只能承受得住一部。

度过艰难时期后慢慢豁然开朗,这本书在我心里激起的共鸣使我越到后来越能读得下去。整本书都是在吐槽(宣泄发泄的意思),而且很多地方是神吐槽。整本书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尔德从离开学校到曼哈顿游荡的三天时间内。他的基本情况是,他有一个很可爱很善解人意很人见人爱的亲妹妹菲比,而他本来有的一个亲生弟弟艾里已经去世有一段时间了,这个“艾里”在本书的故事开始前就已经去世了,因此书里只有霍尔顿对他的回忆。他还有一个哥哥D。B,很有才很会写小说,去了好莱坞当编剧。本书的开头就是霍尔顿成绩很差,即将被学校开除,他不敢回家见父母,于是在学校呆了一个晚上后,接下来他开始到处游荡。之后他去了很多地方,见了很多人,这三天里霍尔顿自己指挥自己的行动,独自穿梭在这个世界,他时常被这样孤身的四处游荡折磨得精疲力竭,感到窒息、快要死了。他坐了火车去纽约,住过几个旅馆,泡过很多酒吧,遇到过两个心地善良的修女,打电话约过几个朋友出来见面,还偷偷回了一次家里见了一次妹妹菲比,之后去了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个老师家里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决定什么行李都不要了孤身去西部到一个没有人找得到他的地方找个活干,装聋作哑地活着,这样就不用开口跟虚伪的人说很多又假又虚的话了。临行前他去了菲比的学校想见妹妹菲比最后一面,熟料菲比带着两个大行李箱子来见他,说无论如何要他带上她一块儿去,他无可奈何最后陪着妹妹去动物园,在这过程中他最终决定不去西部了,然后带菲比去坐她喜欢的旋转木马,自己坐在凳子上看着菲比坐在木马上一圈一圈地转,这时天下起了瓢泼大雨,人们纷纷到旋转木马的棚下避雨,唯独他没有挪动身子,坐在那里湿透了,但他突然感觉到了前所未有地开心,他想要大喊大叫,他感到豁然开朗。本书就这样结束了。讲完这个故事后,霍尔顿在末了的最后一句话是,“千万不要跟人说事儿,说了你就会想念起每一个人”,这也是本书的最后一句话。

愤怒,焦虑是这本书的主旋律,他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和不满,是能激起不单单是我,更是广大青少年共鸣的,我已经说过他对什么事都不满,他粗话很多,但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或者说,他有过邪恶念头,但他从来不做,并且他对人都很不错。他在旅馆叫了特殊服务,那女的来后他却什么都没干并且也不想干,只是聊了几句就给了钱,他回家看妹妹时身上的钱已经耗尽,当妹妹把她的过年钱给他时他一直推脱不要,最后虽然拿了几块钱,但临行要去西部时还是想把妹妹约出来聊几句顺便把剩下的钱都还她,他时常怀念自己的弟弟艾里,时常在心里跟艾里说话,他在游荡中还帮助过包括两个修女在内的许多人,并且还捐了10美元给两个修女,他泡酒吧或者在小吃店吃早餐时,若身边的是女的,一起聊天的话他都会很自觉地帮女的付账等等,他是个好人,他喜欢和崇敬的也都是心地善良,真诚的人。他虽然是个好人但他的内心却陷于无限的纠结、焦虑和痛苦、愤怒中。

五味杂陈,百感交集。这是我读完后的感觉,难以言状。所谓“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在看别人的经历时,我们往往能看得很清楚很自在,但当我们自己被同样的事情或心魔困扰时我们却总是怎么也无法想通了。这本书或许就可以作为一个庐山外的视野,它虽然都是烦恼和焦虑,但读它的人读完它后反而可以解决他们内心相对应的一些烦恼和焦虑。它使我体会到了乔布斯对人生的看法:Thereisnostation,nooneplacetoarriveatonceandforall。Thetruejoyoflifeisthetrip。换个意义讲,它让读它的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了一个新的层次,它让读它的人的心智更加成熟,波澜不惊了,哪怕只是一点点。

而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2000字二:(2005字)

现在的我们,年少,狂放,轻浮,少了一份稳重,向往一种叫成熟的东西,却又无法寻找,于是,我们试着用一些东西,装扮自己,掩饰自己的那一份羞涩,尝试着让自己变得出众,变得,另类。

三天两夜,就像旅行,就算旅行也不够,但是,就是这两个夜晚,让一个被开除却又不敢回家的孩子,似乎长大了一点。故事的背景是美国的五十年代,二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抽烟酗酒,不求上进,但是,他还不至于沦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为在他心底,一直还存有美丽而遥远的理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守望者,这是一个生词,见过,却不知道什么意思,正如文中的一句话——“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是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噢,原来守望者,就是守住自己的理想?

霍尔顿是一个坏孩子,一年中,他一共被开除了四次,在最后一个学校的期末考试中,他五门课四门不及格,于是,又被开除了,而且这一次还是在圣诞前夕,他读书不用功,还抽烟、酗酒,搞女人,满口粗活,张口闭口就“他妈的”,明明没成年,却要故意扯着嗓子乱叫,只为让酒吧里的侍者送上一杯威士忌;半夜在宾馆睡不着,叫了一个妓女,却动也没动她,就心甘情愿付了十块。他是一个好孩子,他对那些热衷于谈女人和酒的人十分反感,对校长的虚伪势利非常厌恶,看到墙上的下流字眼便愤愤擦去,遇到修女为受难者募捐就慷慨解囊。他对妹妹菲芯真诚爱护,百般照顾。为了保护孩子不让他们掉下悬崖,他还渴望终生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发出“救救孩子”般的呼声。他是一个悲惨的人,他不知道该如何去做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梦想,永远都是走一步算一步的思想,没有未来的打算,甚至到被开除的那天依旧和同伴说笑,他觉得老师、父母要他读书上进,无非是要他“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帐凯迪拉克”。他认为成人社会里没有一个人可信,全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他看不惯现实社会中的那种世态人情,他渴望的是朴实和真诚,但遇到的全是虚伪和欺骗,而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只好苦闷、彷徨、放纵,最后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装成一个又聋又哑的人。

看完这篇文章,我,叹了一口气,然后失神地望着窗外,看上去,霍尔顿更像他说的在麦田里迷失方向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在悬崖边的守望者。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孩子最终能够在悬崖边停下脚步,并不一定是因为正好那里有一个守望者在看护,而可能仅仅是因为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的守望者存在。少年的心是孤独的,他向往的东西往往与现实行违背,但为了存活,他只能无奈的选择放弃,但他又是那么的不甘心,于是,他选择自暴自弃,让光阴虚度,让活着比不活着还痛苦。

一个成长在叛逆时期的孩子,总是有一些叛逆,看看我们周围,发现,其实这样的人有很多,在我们眼里,他们是差生,是老师们最头痛的,是被我们唾弃的,见到他们,我们总是用异样的眼光,鄙视他们,因为,在我们眼中,他们是异类,是一些不属于学校的东西,总是和打架,斗殴,作弊等一些词沾上边,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就是,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一片蓝天,他们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理想!在我们一味的否定下,他们的梦想也许在刚一出生就立刻化作了灰烬,所以,换一个角度,是我们抹杀他们活在世界上的唯一动力,于是,他们选择堕落。

试想一下霍尔顿在山头的那一次守望,他心中充满的是悲伤和孤独,但是,他在试图掩饰,掩饰这种本不该出现在这个年龄阶段的神情,也许,他望着巍峨的山,忏悔;也许他望着波澜的小溪,皱眉;也许他望着奔跑的孩子,沉思;也许,他望着翱翔的群鸟,遐想。我们何尝没有过这样的一天?这一天对于你来说,也许已经过去,也许还姗姗来迟,但是,既然避免不了,那就鼓起勇气去面对,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克服这个困难!

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却发人深省的故事,以一个青少年的口吻叙述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和行为举止,也以一个青少年的眼光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虚伪面目和欺骗行径。作者紧紧抓住了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来表现主人公的善良纯真和荒诞放纵。在语言的运用上,本书也独创一格。运用青少年的口吻平铺直叙,不讳隐私,使用了大量的口语,生动活泼,平易近人,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

其实,善良的人性往往只在颓废中发光,但这一束光却是微弱的,因为,肮脏的东西,迷惑了我们的眼睛,然而我们却无能为力,如果我们拨开那一层弥漫在眼前的乌云,这束光,也许会更加闪耀!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