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登勃洛克一家读后感2000字一:(2239字)
布登勃洛克这个姓氏,在无形中带给整个家族以巨大压力。故事背景从十九世纪初横跨至下半叶将近百年,期间涵盖了法国大革命及普法战争等里程碑事件。通过对以布家变迁为代表的叙述,拼凑出整个德国社会乃至欧洲大陆在暴雨将至前夕的暗流涌动,以及风雨过后彩虹并没有如期而至的失落与困惑。这部带有明显自传色彩的作品,连一号男主人公托马斯都与作者同名。因此,即便托马斯·曼这第一部长篇小说难免夹带了不少私货,某些观念甚至有失偏颇略显狭隘,但却并不妨碍成其为恢宏大气的杰作。
公司即家族化身为一个无形的牢笼,其中囚禁着托马斯、冬妮、老参议夫人包括老参议在内所有家族成员。每个家庭成员在受到“布登勃洛克”的荣耀荫庇的同时,也承担着守护家业延续家族香火的重任。经过四代人的更迭,在历经十九世纪两大革命与战争事件后,家族内代际关系天翻地覆的变化,实则是作者结合自身经历投射出对当时德国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
托马斯并不自认为贵族,甚至有些排斥。然而有趣的是,他否认贵族身份并竭力想要挤入所谓市民阶层,却又贪恋往昔殷实家财带来的社会地位与物质享受。不得不提到的是,文中数次重大交易展现的具体货币价值,也交待了那个时代(二十世纪之前)物价稳定、几无通胀的背景。
新旧贵族与平民阶层间的龃龉,德国上流社会法语腔与暴发户带有口音方言的冲突指代。布登勃洛克参议的岳父老克罗格,代表腐朽旧制度与革命思潮的激烈对抗。“这群流氓”的陈旧观念被暗流中的无名石子击毙,预示着布家即贵族阶级终将走向没落。拉家、布家、哈家的先后交替崛起衰落,则是托马斯·曼对时代更替的体悟。新崛起的哈家替代了布家,正如当初布家迁入拉家老宅,将“拉登坎普”这一姓氏扔进历史的尘土里如出一撤。不同的是,布家恪守的“白天诚信经商,晚上安心睡觉”的金科玉律,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资本主义经济崛起后遭到了淘汰。
这里出现了一个悖论:随着布登勃洛克家族的接班人一代优于一代,在公司(即家族)倾注的精力日益增加,公司在更为杰出的领袖带领下反而一步步走向没落。“不是我军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作品遍布大量细致传神的细微处特写,以一幅幅立体画面展现出蒙太奇效果。公司最终成为了家族所有人的荣耀与负担,与之对应的是1848年法国大革命之后新老贵族的生存状态。一方面以法文不时出现做提醒,另一方面则预示着原有贵族阶层伴随着旧制度的消亡走向没落。即便在第七部里托马斯出乎意料的成功获得议员竞争的胜利,然而这次回光返照也难改历史进程的趋势。格仑利希与凯塞梅耶,老参议登门与大女儿冬妮、及上述二人的精彩对话,远较对克罗格参议和约翰参议辞世的简要带过来得细致传神。一方面,重点着墨于两处重要桥段;另一方面,也从老参议在决策上失误延伸到战略眼光丧失致使家族没落埋下伏笔。
托马斯做为家族里能力最强、最被寄予厚望的领军人,在商业发展受阻后并未就此放弃,而将满腔热忱投入了政治生涯。在布登勃洛克家族最勤奋努力的家主时代,在他身边一连串不间断的负面事件,则始终预示着无法扭转趋势的冷酷。托马斯由于一颗蛀牙的小手术,以最不体面的方式诡异的暴毙在街头。他的英年早逝直接宣告了布登勃洛克家族的消亡,就如同布家在几代人的苦心经营下仍旧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充满难以言明的荒诞与无可奈何。
所有人都有着对公司的责任感,尤以冬妮为代表。两次婚姻都建筑在为公司添砖加瓦的基础上,为了公司的发展甘于牺牲个人的幸福与利益。我们发现在耗尽了两次嫁妆后,冬妮的人生从此彻底无望。而这也是旧时妇女的普遍悲哀。彼时讲究门当户对的婚嫁。对于布登波洛克家族是这样,对于其他家庭同样如此。一次成功圆满的婚姻意味着一笔价值不菲的陪嫁,或是一次商业联盟。而没有陪嫁或陪嫁寒酸的婚姻则是一场灾难。对冬妮来说,再嫁就成了难以企及的目标。这也是彼时妇女从属地位的一种展现。在此阴影下的她,始终存有在家族大事件簿上留下光彩而非耻辱记录的潜在担忧。冬妮的恐惧及对三次婚姻的寄予厚望,婚嫁俨然就是一次家族附带的投资或冒险投机。随着新宅落成,似乎预示着旧有观念与阶层的消逝。
冬妮非常害怕并且不甘沦为“坐在石头上的人”。这一方面是对曾经错失幸福的惋惜与缅怀,另一方面却恐惧的发现无法抗拒这一趋势的迫近。而在第八部第八章,1869年布家的圣诞节被刻意的置于放大镜下,则隐含着对美好岁月的最后一次回眸。从今以后,家族会发现石头难以从屁股底下挪开。这是整个德国乃至欧洲的投影。
老参议夫人果然没等到来年圣诞就离开了人世,这一残酷的细节过程也对照着布家没落的纠结,也正式宣告布家就此一蹶不振。此后在分配遗产的特写里,托马斯曼的文字蒙太奇再次显威,旧有的传统随着老宅被拍卖而告终,分家后布家实际已名存实亡。而被寄予厚望的汉诺则完全对家族生活厌倦,并且背负着看似遭到强烈反对实则被压抑的潜在欲望。全新的转折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包裹在布登勃洛克这层外衣下的痛楚,以及难以逆转的颓丧趋势。在继承了祖父约翰荣耀的名字的小汉诺身上,自始至终看到的都是弃世的悲凉。父子俩互相深爱着对方,由于性格关系都埋在心底没有形成有效沟通。在那次绝望的坦诚对话后,托马斯彻底失去了信心,而汉诺也离奇地殁于普通的病痛。对小汉诺在音乐方面的精彩描述,隐隐为日后浮士德博士的创作埋下了种子。同样的,汉诺在音乐方面抛弃惯常技法坚持创新的背后,不仅再次影射了旧有规则的打破,同时也表明布登勃洛克这一背负使命的姓氏将后继无人。在歌德、叔本华、尼采、瓦格纳这些荣光褪尽后,布登勃洛克一家终究还是坐在了石头上。
布登勃洛克一家读后感2000字二:(1693字)
终于看完了布登勃洛克一家,这个大家族一脉单传的儿子居然是个homosexual.不过我挺喜欢的,他和凯伊小公爵,还有最开始出场的莫尔顿,是我最欣赏的characters,因为整本书中只有他们面貌清秀,心地善良,有个性,有思想。好吧,我是一个颜控。
整本书描写的就是一个资产阶级贵族家庭没落的故事,通过写资产阶级的兴盛,顺带着也写了地主贵族的没落。和红楼梦很像,但完全比不上红楼梦,虽然这是一本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看这本书时就像下楼梯,先是祖辈的荣耀,父辈巩固家族的根基,父亲的儿子,长子勉力维持家族的Assets and honor,次子花天酒地,是个纨绔子弟,父亲的女儿出于家族的荣誉感,放弃了自己的初恋情人,一心想用自己的婚姻为家族增辉,讽刺的是,她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婚姻反而给家族的荣誉蒙羞,她自己也在为自己的尊严和其他的贵妇较劲。What's worse,她的女儿的婚姻也很失败。我觉得所有的原因就是因为每当有人来求婚时,家长都迫切的想把女儿嫁出去,虽然这个人面目可憎,举止粗鲁,缺乏教养,但是他有一笔稳定的收入,这就行了。她们的家长应该为这些失败的婚姻负很大的责任。当冬妮饱经生活的折磨后,她偶尔怀念起来的还是海边的莫尔顿,“一个人坐在石头上”“晒干的海星”。但是莫尔顿在以后的书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只是在别人的谈话中说他成了一名出色的医生。儿子的儿子是一个homosexual and very sentimental ,finally became a real angle.这个家族就这样结束了。
红楼梦可以在同一时间展开很多人的的活动,情节生动,人物语言活灵活现,富有生活气息,同一地点也可以展开跨越几十年的生活。而布登勃鲁克一家一次只能描写一个人的活动,或者一个阶段只能描写特定的人物活动,并且侧重于人物的心理描写,外国的小说无一例外的总要有宗教的因素参杂其中。父亲,儿子,儿子的儿子,就像在下楼梯,你完全知道接下来的风景是什么。相似的地方吗?贾宝玉和秦钟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汉诺和凯伊那隐晦的,超出友情的感情,这是何其相似啊!
与布登勃鲁克一家做对,或者做最比的是哈根施特罗姆家族。比起保守,以百年商业荣誉著称的布登勃鲁克家族,哈根是特罗姆更具有新兴商人的头脑和商业手段,但我想他可能最后也走向布登勃鲁克家族的命运,因为新兴贵族需要荣誉,他买下了布登勃鲁克家族卖掉的祖屋。他的人品不错,虽然很肥胖,不高尚,但至少不猥琐,好吧,他在买布登勃鲁克家的祖屋时,稍微调戏过冬妮。Other characters who wearied breast were soul-sucking, ball-shriveling.
汉诺和凯伊被我睁大眼睛,寻找蛛丝马迹,才看出不同寻常的故事。想当年看大卫·科波菲尔时,艾妮斯对大卫的感情那么隐晦,隐藏的那么深都被我给挖出来了,大卫没结婚之前和结婚后,遇到重大的事情,总要找艾妮斯,说“啊,我爱你"艾妮斯眼睛就亮了,“就像亲妹妹那样爱你。”她总是很镇定,也很娴静地说“大卫,我的好兄弟,我也爱你。”朵拉passed away之后,大卫来找艾妮斯,满怀心事,但还是和艾妮斯说“我爱你。”这次艾妮斯很激动,但随之“你就象我的亲妹妹,有什么是不能和我说呢?”艾妮斯终于lost control and cried.这样反反复复,纠结缠绵,我就觉得艾妮斯肯定喜欢大卫。结果就是这样的。家的N次方,我拉着快进看了三四集,就知道齐齐虽然天天喊着要楚牧做她的男朋友,但她肯定和薛洋是一对。结果毫无悬念。就连日语课本上的森さん和小野さん之间的感情也在第七课还是第八课看到例句“小野送了森玫瑰花。森送了小野巧克力。”时被我给猜出来。然后宿舍同学买了中级课本的看到“小李帮另一个人捡铅笔还是钱包”时,也发问,他们是不是有JQ啊。翻到最后一课,果然,小李和那个他在一起了。宿舍同学还颇感慨的说,我以前还觉得小李怎么没跟森さん在一起呢,原来人家还有更好的,这个人的职位比森さん高多了。
Make a summary, we are girls, we are goss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