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1500字读后感 >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1500字

时间:2017-02-12 11:04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1500字一:(1421字)

我第一次看这篇小说的时候才只是一个小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且读得也很粗略,那时,我对《苔丝》的唯一印象就是挺好看的,苔丝这个人物挺可怜的,除此之外便所剩无几了。为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苔丝这个人物形象,我在暑假又重温了一遍。这一次阅读,我不敢说我已经看懂了,但我对整个情节人物有了比以往更加深刻的了解。

《苔丝》的作者托马斯·哈代在这篇小说中体现出了他悲观的宿命论。主人公苔丝陷入悲惨境地,但是她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改变不了命运的安排与戏弄,最后走上绝路。

在股市的开端,当苔丝的付清约翰·德比被告知自己这样一个贫穷小贩竟然是古代德伯家族——一个十分高贵显要的家族的后裔后,她的父母要她去有钱的德伯太太家攀亲戚,她天性纯朴,厌恶趋炎附势,不同意去,但后来她由于担心喝的酩酊大醉的父亲半夜外出送蜂蜜进城会出现意外,才与弟弟一起替父亲跑了一次腿,然而途中却出现了意外,——她家唯一的一匹赶车的马被轧死了,失去一匹马对于他们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来说就是失去了用以维持生活的工具。在埋葬这匹衰老枯瘦的马时,几个孩子们都放声大哭,太死没有,“他脸色苍白,没有表情,似乎认为她自己是谋杀者”,书中是这样描写的。然后她带着一种负罪感——是她自己的疏忽大意才使家庭的生活出现了危机,因为她对父母的孝顺,对弟弟妹妹们的关爱,一集她强烈的责任感,所以去了德伯太太家攀亲戚,也导致了她被亚力克·德伯玷污,给她日后的生活蒙上了一层抹不去的阴影。她的孩子在死前,她坚持要让这个孩子接受洗礼,这也是强烈的责任感趋势她这样做的。如此说来,太死性格中罪不容忽视的一点便是她强烈的责任感了,正如太死坚决地要把与亚力克·德伯的那一段不快的往事告诉她所深爱,而且也深爱她的丈夫安吉尔一样,她原本可以完完全全的吧这件事影藏起来,说像她母亲教她的,然而,苔丝没有,她把这件事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安吉尔,书里这样写道:“她说的很轻,但很坚决。”苔丝把这件事告诉了安吉尔,而不愿意隐瞒事实,致使安吉尔承受不住打击而与她分居,也正是源于她那责任心,不是吗?整本书中给我影响最深的一段就是苔丝杀了亚力克后追上安吉尔的时候:“……克莱尔克莱尔停住脚步,以询问的目光望着苔丝。‘安吉尔’苔丝说,好像她一直等待着他们停步时克莱尔会这样看着她,‘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追你吗我要告诉你我把他杀了!’她这么说的时候脸上露出了令人同情的惨淡微笑。”“令人同情的惨淡微笑”,你能想象一个人在杀了人后所露出的这种表情吗?如她自己所说的“我杀了他——也不知道是怎么把他杀死的。不过,安吉尔,为了你,也为了我自己,我非这么做不可。”显然,苔丝把杀死亚力克看做是她应尽的责任,是她必须完成的任务,为她自己,也为她丈夫。亚力克是笼罩在她心头的阴影,亚力克死了,她只觉得如释重负,只觉得自己是完成了任务,所以她急着要告诉她丈夫,这大概也是她脸上会露出微笑,而不是杀过人后的慌乱、恐慌无措。因而在她生命的最后五天——与安吉尔在一起的五天——一生中最幸福的五天中过的生活是幸福的,她的心情也是平静的,她对待死亡的坦然也感染了逮捕她的人,“她站起身来,整了整衣服向前走去;那些人还一个也没有起步。‘我准备好了’,她平静的说。”我想,苔丝或许是带着幸福,甚至是带着满足感死去的,因为她觉得她死了,再也看不见安吉尔会看不起她了。

苔丝的一生或许很悲惨,但是除了悲惨之外还有幸福,因为她的心中一直会有一份责任感,而她最后也完成了这个责任。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1500字二:(1346字)

“他们的手仍然握在一起。炉桥下的灰烬由炉火垂直地照亮了,就像一片炎热干燥的荒野。炭火的红光落在他的脸上、手上,也落在她的脸上和手上,透射进她前额上蓬松的头发里,把她头发下的细皮嫩肉照得通红。这种红色,让人想象到末日来临的恐惧。她的巨大的身影映射在墙上和天花板上。她向前弯着腰,脖子上的每一粒钻石就闪闪发亮,像毒蛤蟆眨眼一样。她把额头靠在他的头上,开始讲述她的故事,讲述她怎样认识亚历克·德贝维尔,讲后来的结果,她低声说着,低垂着眼帘,一点也没有退缩。”

"他熄了蜡烛,在客厅里那张小床上躺下来。客厅里夜色深沉,对他们的事一点儿也不关心,毫不同情;黑夜已经吞噬掉了他的幸福,现在正在懒洋洋地加以消化;黑夜还准备同样吞噬掉其他干万人的幸福,并且一点儿也不慌乱。"

上述片段选自英国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主人公苔丝正在向对爱慕她的年轻小伙子安玑。克莱尔讲述她不堪的遭遇,而这个曾热烈爱着他的男人陷入犹豫之中。

《德伯家的苔丝》被称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瑰宝,出版于十九世纪末,作者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到斯。哈代。

主要内容如下:

五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一位牧师告诉约翰·德伯:他是该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后裔。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这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乐得手舞足蹈,他异想天开地要17岁的大女儿苔丝到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那里去认“本家”,幻想借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苔丝到她家后,德伯老大的儿子亚雷见这个姑娘长得漂亮,便装出一片好心,让苔丝在他家养鸡。三个月后,亚雷奸污了她。

苔丝失身之后,对亚雷极其鄙视和厌恶,她带着心灵和肉体的创伤回到父母身边,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了。婴儿生下后不久就夭析,痛苦不堪的苔丝决心改换环境,到南部一家牛奶厂做工。

在牛奶厂,她认识了26岁的安玑。克莱尔。在劳动中,苔丝和安巩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她和安巩结了婚。

新婚之夜,苔丝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罪过”原原本本地告诉安玑。但一当她讲完自己与亚雷的往事之后,貌似思想开通的安玑。克莱尔不仅没有原谅她,反而翻脸无情,只身远涉重洋到巴西去了。

被遗弃的苔丝心碎了。她孤独、悔恨、愤慨、绝望,但为了全家的生活,她只好忍受屈辱和苦难。同时,她还抱着一线希望,盼着丈夫回心转意,回到自己身边。

一天,在苔丝发现毁掉她贞操的亚雷居然成了牧师,满口仁义道德地正在布道。亚雷还纠缠苔丝,无耻地企图与她同居。苔丝又气又怕,恳求克莱迅速归来保护自己。

苔丝家又发生变故:父亲猝然去世,住屋被房主收回,全家栖身无所,生活无着。在这困难关头,亚雷乘虚而入,用金钱诱逼苔丝和他同居。克莱的归来,犹如一把利刃,把苔丝从麻木浑噩的状态中刺醒。在绝望中,她亲手杀死了亚雷,追上克莱,他们在荒漠的原野里度过了几天逃亡的欢乐生活。最后在一个静谧的黎明,苔丝被捕,接着被处绞刑;克莱遵照苔丝的遗愿,带着忏悔的心情和苔丝的妹妹开始了新的生活。

苔丝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觉得有几种原因。一是家庭贫困,是得她不得不去德伯家打工,二是性格使然,心中对那对爱的渴求。三是他新婚爱人对她过去不认可,乃至逃离,加深了对曾伤害自己人的憎恨。这三种原因导致她走向不归之路。

非常为苔丝的结局而叹息,想起一位著名作家讲过:"人生紧要处只有几步"。我想,不论以前还是现在,与人的交往要慎重。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1500字三:(1345字)

『苔丝/作者:托马斯·哈代』,《苔丝》又名《德伯家的苔丝》,苔丝是个美丽的乡村姑娘,纯洁,善良,又有韧性且善恶分明。由于家境贫穷,给与自己同姓的贵族德伯家打工。结果她被主人家的儿子亚历克·德伯诱奸,并生下了一个私生子。由于这个“罪过”,苔丝很受鄙视。在巨大的压力下,再加上小孩夭折,苔丝离家来到一个牛奶场工作,遇到了牧师的儿安琪儿·克莱尔。两人相爱并结婚。但在新婚之夜,苔丝向他坦白了自己的过去,安琪儿竟将她抛弃,独自去了巴西。生活困苦,备受侮辱的苔丝苦等安琪儿回来无果,无奈成为了亚历克的情妇。就在这时,安琪儿抱着忏悔的心情,来到苔丝身边想和她重新在一起。这时苔丝杀死了亚历克。在他们逃亡的途中,苔丝被警察抓到,被判了死刑。《苔丝》这本书出版后,苔丝被称为最纯洁的人。在当时社会上有极大的影响。』

不管从整篇文来看,还是从侧面的描写来看,苔丝·德北菲尔德都是一个纯洁的漂亮姑娘。文章的一开始,从苔丝的出场,整篇文的灵魂就已经慢慢从浓雾中具体发现出来了——苔丝有着一个纯洁的灵魂。从苔丝一家人的各种行为和性格上与苔丝的行为性格相比较,你就会发现,苔丝是一个单纯而干净的女孩子,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不谙世事的小女孩一样。

文章是从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来展开的:不谙世事的小女孩苔丝,在被金钱蒙蔽双眼的母亲及自持有着高贵血统一心想要翻身的父亲的鼓舞下,外出打工缺受到亚历克的欺骗,并生下一个孩子,孩子不幸夭折了。这是一个普通家庭都会经历的生活过程,每个家庭基本上都会走这样的路,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而已。苔丝的遭遇是千千万万个受到欺骗的姑娘中的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没有改变社会的现状的能力,只能随着阅历加深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苔丝在奶牛场遇到了安琪儿,相爱,并结婚了,但可怕的现实却是不能改变的,安琪儿因为苔丝的遭遇而远赴巴西,他同样也是受到欺骗的农场主之一,苔丝一直在等待着安琪儿的回归,结果是走上死亡。文章从各个方面透露着生活的气息,透露着一普通的姑娘追求爱情,反抗恶势力,从点到面的描写了一个纯洁姑娘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无能无力的挫败感。文章是从一个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来反映当时社会的不平等,有钱的资本家,痛苦挣扎在生活中的底层人民,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资本家的肮脏行径,劳动人民的反抗,还有在两者之间起不了任何实质作用的教派,总体形成了一个法国由点及面,从一个小小的故事而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及看法。这也就是现在作者所缺乏的,现在的文章可以说是从写故事到写故事,总体给我们展现的就是一个故事,并无其他的了,这是一个悲哀。

笔者本人从刚刚提笔写作时,也是这样目的,编故事,写情节,塑造人物,总也是脱离不了写故事的桎梏,写出来的东西都是没有灵魂的,没有引人深思,没有自己内心的看法,一味的编写故事,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春节的时候,我和父母去外婆家拜年,大舅舅听说我写文章,满怀着兴趣让我找两篇文章给他看,他也是一个爱读书的,最爱的是读者意林的杂志,在看了我的文章的开头就提不起兴趣了,他就告诉我,写文章是不能只写故事,要有引人深思的东西在里面才能有看点,这是一篇好的文章的灵魂,故事虽然重要,但不能胡编乱造,写也要像模像样的写。这给我很大的鼓励,从此,我开始改变自己文章的内容。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1500字四:(1508字)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读完《德伯家的苔丝》,不由得掩卷叹息,是谁让这位美丽淳朴的姑娘走上了不归路,两位男人的爱却得到了恨的结局,命运如此地捉弄人,又如此地悲怆,我们为苔丝掬上一把同情泪,低头沉思,悲剧的背后是什么?

善良质朴的尤物苔丝出身在贫寒的家庭,父母一心想让她攀高枝,结果却把她推进了火坑。遭遇花花公子亚雷,他贪图她的美貌,伺机占有了她。苔丝不得不背井离乡,过上隐姓埋名的生活。在打工的牛奶厂,“风光流转,由平淡变成了绚烂”,苔丝与牧师的儿子克莱日久生情,私定终身。

书中描写苔丝与克莱的爱情的段落,任何人读到都会心动不已:“她看他的全身,到处都是十全的男性美。他的灵魂就是圣徒的灵魂,他的智慧是先知的智慧。她既是爱他,而她这种爱本身就是一种智慧……而他爱她,在她看来,则是一种怜悯,因此她就倾心相委,披肝沥胆。”自卑的苔丝起初不敢接受克莱的爱情,尽管她也深深地爱上了他。那些疑虑、恐惧、郁闷、烦恼、羞耻常常盘踞在她的心头,挥之不去。但两人的真心相爱,又令苔丝把往事忘记,虽处在爱恋中,但那些阴影蠢蠢思动,不能消除。

克莱知道苔丝很爱他,“但是那时候,他还不知道,她对他的爱,究竟有多深,有多专,有多柔顺;不知道她都怎样能为他忍痛受苦,为他赴汤蹈火,她都怎样矢志靡它,至死不渝。”每每读到这里,都会心痛柔美的苔丝,她的爱情坚贞不渝,可之后她是遭了多大的罪,受了多少苦,是有多绝望,是有多凄苦……。

结婚当晚,苔丝鼓起勇气向克莱坦承过去,克莱无法接受事实,一走了之,令苔丝重新跌回深渊。纯真的爱情敌不过世俗的观念,在克莱看来,贞操是原则性的问题,一切都不一样了,他无法在得知真相后再度去爱苔丝,留下她独自去面对一切。

坚强的苔丝不得不再次出去谋生,又苦又累的活儿没能把她压倒,她一直苦苦地等着克莱回来。可苔丝竟然碰上了亚雷,他摇身一变,成为了宗教的传道人。再次的相遇激起了亚雷心中的欲火,他纠缠着苔丝,她无从躲避。面对着父亲的离世,房屋被易主,看到母亲和弟妹们居无住所,生活困难,倔强的苔丝低下了头,重新回到亚雷的身边,成为他的情人。

苔丝是位纯洁、能干、正直、刚强、美好的姑娘,她的光芒将她身边的两位男人照得原形毕露。亚雷本着玩弄女人的态度出现,一度洗心革面,狂热爱上了宗教。但本性难移,依然不改花心本色,在苔丝最危难时乘机而入,占有了她www.guaze.com。而克莱,本可以救苔丝于深渊中,但因着他的自私、狭隘以及不够坚定的爱,使得悲剧发生。当他发现自己真的可以完全原谅苔丝时,却得知苔丝已经重新回到了亚雷的怀抱中。克莱的出现,无疑加速了亚雷的死亡,苔丝压抑许久的感情一触即发,她亲手杀死了亚雷,也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悲剧的背后满是泪水,满是怜悯,满是痛惜,满是无奈。如果亚雷被宗教所感悟,走上正义的道路,帮助苔丝走出困境,或许会赢得苔丝真正的爱;如果克莱对苔丝的爱始终不移,他内心包容,原谅过往(其实这不是苔丝的错,却都由苔丝承担了一切的后果),苔丝可以和他过上相互爱恋的生活,美满幸福;如果苔丝的父母不被困苦所迫,勇敢面对,或许不会让苔丝早早地走出家门,跌入痛苦的泥潭……如果,如果,生活没有如果,现实就是如此,鲜血淋淋,满目伤痕,但仍有美好,仍有希望。

故事尽管悲壮不已,但在结局时却有一丝暖意。苔丝在与克莱最后相处的时间里,仍不忘记将自己的妹妹丽莎交托给克莱,希望他和她可以在一起幸福地生活。克莱和丽莎同行在山上,当他们从山顶往监狱处看去,苔丝的生命结束了。“那两位无言注视的人,好像祈祷似的,把身子低俯到地上,一动不动地停了许久;同时黑旗仍旧默默地招展。他们刚一有了气力,就站了起来,又手拉手往前走去。”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1500字五:(1604字)

读完《德伯家的苔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托马斯•哈代曾经是一个那么值得争议的人物,但我不想评论此书的价值所在,我只想很简单的阐述一些他笔下的那个女人——苔丝。

看到“痴心女子”和“冤家路狭”感觉很难过,很压抑,眼泪在眼眶打转,终于眼泪下来了,也读完了,虽然早已结局,但真的看到的时候还是感觉很难受、很难过。多少词汇在脑海中出现,而我,只能用一个短语来形容苔丝——天真的美。她是美丽的乡村姑娘,虽然有着贵族血统却依然纯朴,美,不是一种外表,而是内心高雅纯洁的表现。心灵纯净自然的她是大自然的女儿。她的纯洁就像蓝天一样,虽然偶而会被乌云遮住,可是当乌云散去,世界上最纯净透明的依然是蓝天。

一直想如果没有开头那个牧师的几句话,也许可怜的苔丝会是另一番生活,然而,十六岁的乡村女孩苔丝的悲剧就从这里开始了。苔丝愚蠢的父亲忽然知道自己是一个大贵族的后裔,就在算计着怎么才能享受贵族的生活就逼着苔丝去认亲,结果天真的苔丝遇上了毁了他一生的那人——亚雷。他是苔丝宿命中永远逃不开的仇。夺去了苔丝所有的梦想,以及追梦的能力,夺去苔丝的青春年少的纯真的渴望。然而,我们那个天真的女孩,依然是如此清纯,如此单纯到让人疼惜的女子。

苔丝决心开始新的生活,就去几百里以外的奶牛场工作了,在那里,她遇上了她第二个不应该遇上的人,至少我是这么觉得,一个她真正爱的人,但我始终以为那个人辜负了她的爱,他的举动我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伪善。如果没有克莱,苔丝的一身是悲剧化为平淡,然而克莱的出现却是在悲剧的背后涂上更浓墨重彩的黑暗。其实我相信克莱是爱苔丝的,不然也不会在梦游时表露自己的情感,但,他还是被道德束缚着,不能接受这突如其来的一切。

克莱正是因为苔丝独具特色的纯净才爱上她并向她求婚。对克莱奔涌的爱潮,窒息的是苔丝自己。他用他的爱伤害着那个天真的女孩儿,给她幸福的希望,又全部抹杀。而她也用她所有的爱折磨自己。苔丝经过内心的痛苦挣扎,决定接受克莱的爱情。可是当苔丝向她所爱的人坦白她那受伤的过去时,那所谓的爱人却犹豫了,对爱人的不理解和对感情的不坚定让克莱最终选择了离开。

苔丝心碎了,当她帮她的伤口小心翼翼的展现在所爱的人的面前时,她希望的是理解,是原谅,可是狠心的爱人在弱小的苔丝的伤口上洒了一把盐。他并不是一个感情很专一的人,也许我们看见他对苔丝那种深深的眷恋,可是当苔丝的失真违背他表面所鄙视的宗教时,他毫无余地的选择了退缩,而且退缩得是那样的磊落不羁。

苔丝今后又要一个人面对生活了,还要向父母隐瞒事实的真相,装着很幸福的样子,并且从仅有的一点生活费中寄钱给父母,克莱的离去,苔丝从事着最脏最累的工作,忍受着身体和心理两重的磨难。而此时,那个口口声声说爱她的男人在哪里?但她却始终惦记着自己的丈夫有一天能够原谅她。我只能说她真的是太天真了。

苔丝喜欢克莱,并把克莱当成他生存的全部源泉,甚至可以说他就是她的救命稻草,所以她的全部意念都是存在这样一个人物身上,而面对现实爱情是多么苍白无力啊,美貌与高贵的血统,也许是战利品,但不是武器。也许我们的苔丝,她,真的是太天真了。

苔丝看到回来的克莱伤痛欲绝夺门而去,苔丝也伤心不已,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仇恨,拿起了刀,将她多年以来所受到的屈辱与艰辛都发泄在刀头,刺向了那个毁了她一生的男人。后就奔向黑漆漆的马路,追赶她的安琪儿去了……

虽然苔丝和克莱最后度过了五天美好的时光,可是,为爱复仇的苔丝结局依然悲惨。一切平静了,苔丝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终于和她爱的人体验了真正的蜜月,那是她生命中的最后一站,是她终于解脱的日子。心碎的她,带着梦想和遗憾走向绝路的人生,在最后的,又是最漫长的,幸福的一夜……在生命中最后一次日出之时,她把对人生、爱情的遗憾带去了——另一个——美妙的世界。

一个很好的天真女孩为什么会落的如此结果?她有什么错?漂亮?天真?自尊?也许你的天真善良真诚是你美之源,亦是悲之源。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1500字六:(1420字)

“天神对待我们,就像顽童对待苍蝇;他们为了戏弄而把我们害死。”出自莎士比亚《李尔王》中格罗斯特的一段经典语言。《苔丝》就是这段话的牺牲品。

纯真的她--苔丝在妇女游行会上粉墨登场,没有邪念,没有受过人情世故的熏染;不放肆,不忧郁;脸上显露出的笑容不带有丝毫的伪装,眼里透露出多姿多彩的人生,12岁的模样,9岁的娇嫩,就连5岁的顽皮,也不时从她唇边嘴角上掠过,就像书中所描写的那样,“她只不过是一个标致如画的乡下姑娘而已”,但我却对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无限憧憬。

可怜的她--苔丝的年幼无知无疑是给轻薄好色、厚颜无耻的纨绔子弟的一个绝好机会,并且遭到了肆意蹂躏,以造成终身的遗憾。在当时那种旧道德观念的社会里,女性同胞们终日处在那种一辈子也熬不出头的境地,更别说苔丝,一个刚被无情摧残过的花季少女,并被人视为“不洁”。从此,被社会冷落、被社会鄙夷,她怨恨、她伤心。后来她又与一个认为他能给自己带来“方便”和“幸福”的男人建立了没有爱情基础的关系。但是,她以坦诚相对,而那个男人却愤然而去,她的纯真使她成为了这个世上最可怜的人,这摧毁了她的一切美好梦想,这次她真的陷入了绝望。正如莎士比亚为此书写的一句题词:“可怜你这受了伤害的名字!我的胸口是张床,供你养息。”的确,我认为她已足够可怜。

坚强的她--身为德伯维尔爵士世家的苔丝,却没有当上“千金小姐”,她一出生就是个农民。为了谋生并养家糊口,她不得不到处飘荡,这里做零活,那里打短工,受尽了欺凌和剥削。如果说悲惨遭遇是人类坚强的阶梯,那她岂不是太惨了吗?对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来说,要让她做和男人一样繁重的工作,这可能吗?答案在苔丝身上。她似同步非同步尽量满足这些异想天开的念头,并将它变为现实。她每天与机器竞赛,直至筋疲力尽,甚至晕倒在地,她不信自己会在哪天“听天由命”,于是爬起来,再一次无休止地工作,她深知她的坚强可以挽救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那群人的生命。她不是“救世主”,她只是一个坚强的女人。

无奈的她--苔丝的“被逼无奈”是造成失身恶果之一,往往后来有许多事情都是建立在“无奈”之上的。她的这种现状纯粹是内心深处的善良,倘若她什么都不在乎,做错了也不埋怨,那也不会去弥补过失,偿还这个,偿还那个。人们都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是啊,那路是一条通向成功的出路,可对她而言,那是没用的,那路是一条死路,是一个又一个可怕的陷井,是陷进去出来后全身沾着淤泥跟着你一辈子洗都洗不掉的泥潭。在犹豫、彷徨之际,她上了当,以无奈告终。

无悔的她--人总是在快闭上双眼的时候,才会想起自己的过去,想到有多少未了的心愿,而苔丝恰恰与众人相反,她对自己负责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无怨无悔,也未喋喋不休,也未恋恋不舍,她是这样来的,也就这样走了,她脱俗的表现使她成为人民心目中的女神,真正的“神”。

纯洁的她--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一个纯洁的女人”。苔丝,她的确是一个纯洁的姑娘,这是无可非议的。我们不能用大拇指指着自己堂而皇之地说“我是纯洁的”。对一个人而言,最纯的是人的本质,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往往这些东西会随着社会的变化销声匿迹,但毕竟有一些人是能在艰难中闯过来的“复活者”,也就是苔丝,与她的丈夫和好如初,无牵无挂地一起走下去。苔丝就像一枚“玉观音”,里里外外都是透明的,全身透出自然的纯洁。

作为旁观者,我发出如此多的感慨,只是对她的一生抱不平,为她叹息,并出于对一个“被戏弄的天使”的敬意,仅此而已。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1500字七:(1376字)

老公买回来的《苔丝》看完了,感谢刘庆邦的暑假阅读推荐,让我想起这本一直想读的小说。

哈代用诗一样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苔丝残酷的命运,这朵从十九世纪乡村的自然里绽放出来的花儿,还没有经历真正的爱情就被迷惑,被采摘,幼子夭折,痛不欲生的她在屈辱、悔恨中度日如年,直到遇到安琪,苔丝又获得了新生,爱情给她幸福,又让她惴惴不安,直到结婚那天,真诚坦白的苔丝遭到安琪残忍的抛弃,世界上所有的快乐一下子消失了,苔丝从此在艰难困苦中坚守飘渺的爱情,等待可能不再回来的爱人,直至流离失所,为了妈妈和弟妹不再流浪,苔丝无奈地回到了起点。安琪从巴西回到英国,经历疾病、生死的种种考验,终于超脱了禁锢他的传统道德,看到苔丝对他的爱的价值。苔丝为了回到安琪身边,杀死情人,短暂的欢聚后,最终被逮捕。

看小说和看电影的感受是不同的,文字带给人无尽的联想和美感,1979年拍摄的《苔丝》更加深了我们对苦难苔丝的同情,苔丝那迟疑、不自信的声音,让我想起了女性内心共有的迟疑和不自信,对生活,对爱情,对这个世界。

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能接受教育的只有克莱尔那样家庭中的男孩,而且教育内容还没有逃出宗教、拉丁文等等对实际生活没有指导作用的知识,苔丝和许多好女孩一样,面临家庭状况、受教育机会等等困境,造成她们不得不从男性那儿争取经济依附和爱情依附的无奈,这种从物质到精神的不独立无疑是悲剧发生的最直接原因。

苔丝其实比一般的女性更自觉,更有独立意识,短暂的一生中,她一直在与世界、与男性抗争,她努力尝试不利用她作为美丽女性的稀缺资源获得生活的安全感。当安琪不再爱她,苔丝也不愿向安琪的父亲求救,她试图用她那微薄的力量在没有经济依附的情况下生存,可现实社会是那么无情,她的抗争是那么犹疑,那么软弱无力,她一生都想逃脱却始终没有逃脱对男性的经济依附。我们对她充满怜惜,又怎么忍心轻视她的痴情,她没有问过自己,作为一个无情抛弃了她的人,安琪究竟是否值得等待?苔丝拥有一般女性,甚至是现代女性难以企及的坚忍、独立意识,却走不出爱情依附的心结。也许只是因为,安琪在她的以目中是那样优秀,无人企及。

有人说,女性的经济独立真是那么重要吗?“女子无才便是德”,男性需要有人崇拜和依赖,所以女人的“知识越多越反动”。爱情从来没有一种模式,有人就喜欢“为绿荫重复单调歌曲的痴情鸟儿”,就喜欢“攀援的凌霄花”,可爱情的本质决定了她有多么脆弱,多么短暂。当爱情不可避免地消逝,这种基于爱情依附上的经济依附大多成为海市蜃楼,即使生活无忧,心灵的自由也非常有限。

一百多年过去了,社会发展到物质极度丰富的今天,教育从内容到对象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不是今天就不会有苔丝了呢?我们看到的是,依然有许多的苔丝们走向她们悲剧的运命。也许是因为任何时代都有贫富悬殊的鸿沟,都有贫穷的女孩子不得不承担的家庭的责任或者对安逸生活的企望,所以,任何时代都有苔丝美好却不完满的爱情,有对男性的经济和爱情的依附梦想。

当世界无法改变,让我们改变自己。对于教育来说,除了女性应该拥有绝对平等的教育机会,女性教育还应有一些特定的内容,经由教育,让我们慢慢展开心灵,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生存的能力,经济独立能让女性的精神更为独立,有更强烈的自我意识。

当世界无法改变,让我们改变自己,从爱情依附中超脱出来的女性,得到的是真正平等的爱情。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1500字八:(1319字)

苔丝,很清新的感觉,每当看到这两个字如有大自然一般的绿从心头掠过,像如丝般的清泉给读者带来一刹那甘甜的错觉。

《苔丝》是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经典著作,其中女主人公的名字就是苔丝,开头说这个名字给人的甘甜是错觉,那确实是错觉,因为读完小说,心里是悲伤的。苔丝是美的化身,她美丽、纯洁、勤劳、懂事,就像天使坠落人间,可是却得不到上天的眷顾,她的美在她的生活中是那么短暂,但在文学中,我相信她的美是永久的。哈代要表现的是他的“宿命观”,他认为命运可以掌控一切,人的力量在命运面前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苔丝才以悲剧的结尾离开人世,那都是命运在作祟。

苔丝跟她周遭的一切给我的感觉是格格不入的,是那么的不相融,她,那么美,不仅外表包括内在,而她的父母、弟妹呢?与她相比却是那么庸俗。因为家庭或者说家人,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去做本身不愿意做的工作,而进入恶人的圈套,同时也是她悲剧的开始。她的出身是她不幸的根源,她的家人也一直是她的累赘,是他们,让她去德伯家做工,而后来在他们无家可归的时候,为了家人,苔丝又再一次牺牲了自己。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命运吗?旁观者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为什么善良的人得不到好的回报?还是因为命运吗?感到庆幸的是,这只是小说,我理想中的苔丝应该更理智、更坚决一点。小说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尽管她生来勇敢,却不肯维护自己的权利,只是俯首默忍他的判决,以为丈夫事事正确。文中也说没有人生来完美,我想这就是苔丝最大的弱点了,这里的“他”指“丈夫”,即安其尔,她最爱的人,那个她愿意拿生命去爱的人,也是那个在她最需要安慰、保护、肯定与支持的时候离开她、伤害她的人,但是苔丝却不怪他,没有怨言。同样,她对所有她爱的人都是这样,不论是家人还是同伴,她认为他们事事正确,而自己就应该为他们收拾残局,始终不肯维护自己的权利。我不懂,在她受到恶人亚雷的欺凌之后,为什么不立刻离开那个地狱?明明爱着安其尔,为什么不大大方方地接受他的求爱呢?明明自己是受害者,在安其尔不理解她的时候,为什么不为自己辩解、努力挽回他的爱呢?太多太多的东西因为各种原因,她没有为自己争取而失去了,是因为家庭、社会、道德观念?还是自身?越想我也越纠结,或许还是哈代总结得不错,也许是命运吧,在一些想不通的问题上,只能怪上帝了,这个结果好无奈。

或许在当时那样的一个社会背景、环境下,苔丝只能这么做,但我总是希望她能够更加坚强、努力一点,也许这样做结局就会好一点。小说与现实应该是共通的,许多地方可以用现代的观点去揣摩。对于“宿命观”我觉得在当今肯定是不提倡的,因为它是没有正能量的,想一想,通常相信命运的人,难道不是一些经历过各种失败从而达不到自己理想状态的一类较为悲惨的人吗?而获得成功、充满自信的人会常常感慨命运吗?我认为不会,所以还未成功的人们都不可以轻信命运,要相信努力一定是有回报的,也许回报不尽如人意,但不努力,也不能说没有回报,如果有回报了,那就不得不相信这就是中了命运中的好运,但有一点能肯定的是,努力得到回报的机率比坐等馅饼的机率大。苔丝本可以为自己努力争取一点儿的。

虽然结局让人揪心,但悲剧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也有警示人心的作用,我想《苔丝》就是这样。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1500字九:(1461字)

《苔丝》被称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瑰宝,出版于十九世纪末,作者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个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交界线上的忧郁形象”——托马斯。哈代。

《苔丝》写的是社会把一个纯洁、质朴、正直、刻苦、聪明、美丽的农村姑娘逼得走投无路,终于杀人而被判绞刑的故事。这是一个悲剧,它无情地批判了社会现实,也从一个侧面揭露了英国上流社会的腐朽堕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苔丝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但作为女人,她拥有迷人的外表。漂亮的脸蛋,和恰到好处的身材。哈代给这个人物以重墨描绘,那就是着重写了她的外在形象。这个形象年轻美貌,天真活泼。给我映象最深的是她性感的嘴唇,和她唇上的曲线。粉嫩娇艳,如花沾露的唇,再加之细致分明,乖巧柔美的线条,在顾盼流转间,不动人也难。就是这样一位年轻美丽质朴的姑娘,她善良纯真的天性却被狠毒自私的上流社会的一位青年贵族亚力克利用欺骗,始终不能摆脱亚力克的阴影,而走向黑暗的深渊。她无力摆脱这种悲惨命运,只能用极端扭曲的方式对加在她身上的压迫进行反抗。可是这反抗又有什么用呢?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瞬间就会消失,被人们所遗忘,完全不可能动摇整个冷酷残忍的社会。所以说,只靠个人力量的反抗,根本不起作用。这也是人性乃至社会的悲哀。

当她好不容易逃离亚力克的魔掌,随后去农场工作,并遇见了自己今后所爱的人——克莱尔,克莱尔欣赏苔丝的纯真可爱,在工作中交流频繁,感情不断升温,最后坠入爱河并义无反顾地结婚了。就在幸福快要来临时,因为苔丝的对过去不堪往事的吐露,导致两人从幸福的高空一下子跌入了现实的谷底。克莱尔因为接受不了这一事实,毅然离开苔丝,远走他乡,无情地抛弃了可怜的苔丝。就是这样一位遭到命运戏弄的可怜人儿,想要与爱的人在一起幸福生活,就连这样一个简单平凡的愿望也没法实现,最终走投无路,惶惶不可终日,再加上亚力克的骚扰,她万念俱灰,对生活完全失去了希望,而动了杀念,杀死了侮辱她的,一直让她痛不欲生的亚力克。在杀死了亚力克之后,苔丝并没有为此后悔难过,而是一下次轻松了,因为死对于她来说是一种解脱,她终于自由了。她以死来证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诚,来成全自己和克莱尔纯洁美好的爱情而没有遗憾。亚力克也为当初抛弃苔丝而感到后悔,带着巨大的悲痛与歉疚归来,并与即将被处死的苔丝度过了她生命最后五天快乐的时光。但是他失去了一个深爱她的人,一个把他当做生命一部分的人,一个可以为了他去死的人。可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他的自私和所谓的虚伪道德的约束,而使苔丝陷入悲惨的境地。对于苔丝来讲,克莱尔是她的希望,是她一切快乐的源泉,她为认识他而感到幸福,可是克莱尔把她最后一点希望也给抹灭了,即使后来克莱尔请求苔丝的原谅,以及在苔丝死后怀念追忆她,也无济于事。可以说,克莱尔也间接促成苔丝的死亡,但是直接促使她走向死亡的还是这个社会,是社会的悲剧。其实社会中像苔丝这样的可怜人很多,他们虽然身份卑微,但他们作为独立的人格,不应该被社会歧视抛弃,而是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倾诉的平台。这样才不会出现如此多的悲剧。

如果说卡门的美在于野性叛逆,简爱的美在于倔强顽强,那么苔丝的美一定在于纯净自然,她是大自然的女儿。她的纯洁就像蓝天一样,虽然偶而会被乌云遮住,可是当乌云散去,世界上最纯净透明的依然是蓝天。虽然小说女主人公身份低贱,遭受了无耻之徒的玩弄和侮辱,历经重重磨难,最后走上了错误的道路,但我们依然赞美苔丝不屈服于命运,敢于和不公平命运做斗争以及为爱奉献的精神,她单纯善良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