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1500字读后感 >

四世同堂读后感1500字

时间:2017-01-15 15:01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四世同堂读后感1500字一:(1704字)

我与无意中在书架上发现大家老舍写的最为著名的一部书——《四世同堂》

命中注定让我们擦肩而过,美丽与遗憾并存(甚好)。缘分让我们相遇,缘分也让我有幸一睹她的芳容——那跨越将近半个世纪多的民族屈辱与不幸。

端坐在书桌前,细细春风早已吹过我的耳畔;历史的温度又让我再一次遐想。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仿佛又置身于发生在那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在北平城中小胡同里那处小小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愁的瑞宣、热血青年瑞全、中国式任劳任怨的韵梅、耿直忠诚的常二爷、善良热心的李四爷四大妈、由弱不禁风的隐士诗人蜕变成钢铁般革命战士的钱默吟先生、极端卑鄙并且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民族的败类)、阴狠毒辣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狡猾但正直的的白巡长、并伴随着家庭风气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尤桐芳、在钱默吟先生的帮助下并最终成为革命战士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富善先生………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又在眼前跳动,如黑夜般漫长的八年中伴随着中国人的惶惑、苟且偷生、生不如死的饥荒一幕幕的在小羊圈的胡同里得以演绎………这段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的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屈辱、不幸、死亡与反抗斗争让我更深切的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段所不为人所知的历史;那段上映着中华民族人性的历史,那段反映着北平人民身上思想斗争的历史及中华儿女为寻求救亡图存而所做出的斗争、牺牲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所获取的比较抽象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有了灵魂,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和自信心;这部书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这部书堪称得上是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

读完老舍先生的这本著作,让人感到既可恨又可笑:可恨之处在于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仍有那么几个被文化筛下的土与渣滓,而剩下的是几块真金(引自《四世同堂》老舍著);可笑之处又在于文中字里行间处处显示老舍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诙谐的语言,幽默的比喻,恰当的嘲弄、讽刺;无不使人有一种如沐浴春风之感觉,很自在,很洒脱。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人物也许是定格在那个时代的特有产物,可是我发现直到现在我们的身上仍有那个时代的残留;在老舍先生的文章中总会看到活生生的自己和自己周围的同伴,怎能不让人掩卷深思呢?

轻轻地掩上书的最后一页,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纵观整本书,心中不禁慨叹在那样一个时代的人们的一种人性承受如此之多的磨练后,竟然展现的如此真实。在一个区区北平西城的一个胡同小羊圈里,老舍先生用形形色色的人物刻画了当时代表中国当时许多人们的心态,已成为半个世界前整个中国的历史的一个缩影罢啦。令我更为惊叹的是老舍先生在面对日本鬼子侵略中国人民的时候,没有用十分激烈的言辞批判日本人及汉奸们;相反的是他用一种时有时无,蜻蜓点水般地去描写,而在一种幽默、诙谐的语言背后掩盖着先生的愤怒与哀伤,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先生蔑视的眼神和淡淡的冷笑;但在这蔑视和淡淡的冷笑背后无不让人深思?

当我今天重新审视全书时发现《四世同堂》这本书的书皮上有一个典型的四合院式的门,这个门很奇特:门紧闭,没有一丝缝隙;并且给人一种很庄重、肃穆的感觉(由看所得),这或许也是封面设计丁聪所选的一个特意的景物(寓意)很能说明深层次的问题吧。据我理解这个门里面是一个家,而这个家的门是紧闭的——家是一个中国封建礼教的堡垒(北平人的谦虚与有礼貌大概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而在这个堡垒里面容纳了等级观念、宗法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在内的家族文化的诸多内容。祁老人、韵梅他们都是受这种观念毒害最深的,祁瑞宣虽然是一个接受中国新式教育的人,但在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思想不免会受之波及,这应该就是他后来一直生活在自责与痛苦之中的原因吧!并且四世同堂的链锁把四代的爱恨与他们的命运紧紧地串在了一起,直到在外来侵略者的践踏与蹂躏下,这个门被打开啦;四世同堂的链锁也在一步一步的脱落。同时这个门里面的家甚至可以扩至到一个国家、民族。这个门里面也见证着历史的进程。

四世同堂读后感1500字二:(1574字)

昨晚睡觉前读完了《四世同堂》,这部小说的结尾是极其悲壮的。抗战胜利了,小日本投降了,但小妞子饿死了,人人敬重的李四爷也给日本鬼子给打死了。但善良的中国人并没有去报复小羊圈里住的日本人。他们没去LUN奸日本女人,也没去杀日本男人,总之日本的妇孺老少他们都没去伤害。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日本的大地震和核事故。只是老天爷对他们的一点点惩罚,父债子还,爷爷欠的债,儿子和孙子都得去还。这次总算遂了日本人的心愿,终于成为了真正的“大核民族”了。他们现在人人都有资格做神风突击队员,因为他们既然能吸收辐射,那么就能对外放出辐射,也就是说他们现在人人都是一颗小原子弹。

写道这里,有两件事我不得不说一下:

清明节我去扬州玩,在南京开往扬州的列车,遇到一位老先生,估计是南京某大学教授(应该是人文方面的),他语出惊人,我觉得有必要记录一下:

1、老舍先生死于文革,并不是溺水而亡,确切说是死于情杀,文革期间很乱,他是被情敌谋杀后,捆上石头后推到湖里;

2、他和钱学森、钱三强、李四光等曾经共过事都很熟;

3、他坚信美国200年的文化,同化不了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的文明,也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他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测的,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记载说明了这一点,汶川大地震,他提前预测到,确切地说应该是“三川大地震”;

5、他认为先有地震,后有板块移动;并不是板块移动导致了地震;因此,美国鬼子的学说不足以解释地震;

6、地震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在变冷,这一点跟煮鸡蛋的原理相同,热鸡蛋放到冷水里会收缩;

7、他预测中国20年内还会发生大地震,并且今年秋天美国加州会发生地震(这一点我们拭目以待);

8、林彪之死是冤案,林帅之死是死于台湾的反间计,这也是周恩来当时在人民大会堂扶墙大哭的原因,周当时说:“你们不懂!”;周干一辈子的特务工作,想不到让手下败将-台湾当局略施小计就除去了一名开国功臣。这一点他说南怀瑾大师的回忆录里有所披露,另外,郝柏村的回忆录写的更加露骨,郝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这两本书我计划看看。

9、南怀瑾大师原为军统少将;

10、林毅夫原为英国军情五处中尉;

11、关于文革,南大的庞绍堂认为是“老毛整老刘的过程”。他认为此话差也,中央文革小组共有三次文件,前两次全部由少奇同志签发。第一次文革组长是彭真,第二次文革组长是邓小平。文革的最初目的是,刘少奇要整朱德,当时朱德说:“我年龄这么大了,就是我想黄袍加身,总得有几个帮手吧!”以表明自己无篡逆之心。当时中共有文件,对外不得再宣称“朱总司令”。第三个文件,就是大家常说的“陈伯达、康生、江青等“当组长的文件。他本人在文革中下乡11年。

第二件事是,在扬州汉庭酒店吃早饭了遇到同一届会本三班的杨莹,我问了她班嫁到日本的丁玲的情况。想问问看,这次大地震,她有没有及时回国。结果,她说,早就回国了----也就是早就离婚了!正宗的南京姑娘,送给日本人玩了,悲哉!

另外,谈谈扬州。扬州公交车做得很好,车虽然比南京的小,但车次多,每次上车都有空位子。这次去扬州,我们是全程公交,未打过一次的。另外,关东街的门楼修好了很巍峨。馄饨很好吃,就像我时候吃的那种。另外,给baby捏个面人,捏的很像baby,民间的有才之人真不少啊!不过回来时很不好,扬州车站滞留了大量回南京的旅客,扬州出动了警察,并且调了大量的旅游大巴,才疏散了旅客,并且表示:“就是把公交车用上,也要保证大家回南京。”baby睡着了,占了baby的光,我们提前排队上车。大巴车从润扬大桥走的,短短1小时就到了南京。个园比瘦西湖好玩多了。

为了省钱,我们买了电子票,结果瘦西湖西大门才能进,从东大门走到西大门,整整花了半小时。结果就省了10元。两人合计20元,真划不来。就像我家的太阳能一样,省电不省钱,因为每年都要维修,今年又坏了,我不想再修了,就天天用电热水器算了。

四世同堂读后感1500字三:(1475字)

前天把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读完了,恋恋不舍地合上了最后一页。我就是一个不时尚的人,喜欢古旧的东西,看这些“老掉牙”的书。不过读完会明白,经典就是经典!原本只是想随便翻一翻,以为我会花很长时间才会把它读完,毕竟抗日战争已经离我们很久远了,二十年前拍的电视剧也断断续续看过多次,情节基本都很清楚。倒是那首《重整河山待后生》有时会哼唱一番。没想到一读上便放不下了,要不是有孩子要照顾,我会一口气把它读完。

老舍先生通过小羊圈这些普普通通的老北京,把抗战时期的北平人描写得如此深刻,虽然没有硝烟,没有直白的战争场面,可是那桩桩件件依然是那么地动人心魄。从对和平时期北平一字一句的描写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对北平京深刻的了解与热烈的爱,那时的北平简直就是天堂,我禁不住向往能生活在那个年代,可是这天堂更映衬出亡国后北平的孤寂,冷清,与凄惨。北平刚陷落的时候,善良的北平人不愿意反抗,以为只要忍气吞声,不久灾难便会过去。但首先是最善良,最与世无争的钱先生被捕,被毒打,家破人亡,最后居然没有死,成为了坚强的战士。渐渐地一个一个善良的人无辜地死去,小崔,小文夫妇…即便是如此热切地忠于“皇军”的冠晓荷和大赤包也都惨死于日本人手下。于是人们觉醒了,不反抗是死,逃出去投入战争也许还能活。小说最后的时候,妞妞因为拒绝吃那连猪都不吃的共和面被饿死了。最不愿招惹是非的祁家老人抱着她的尸体去找日本人讨说法。看到这里我的心都揪在一处,那么可爱的孩子因为残忍的侵略被活活饿死了,只差那么一点点就能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

当看到钱先生和瑞宣被捕入狱时看到,受到的种种残忍的刑罚,和侵略者丑恶的嘴脸,我时而不寒而栗,时而怒火满胸。渐渐地理解了我妈妈为什么如此痛恨日本人。我妈妈小到时候,亲眼见过日本人是怎样残害中国人的。抓不到共产党,就随便抓一个路人,蒙上他的眼睛,让他随便指,指到谁就枪毙谁,都是自己的同胞,这个人不指自己死路一条,指了别人死路一条,即使他活了下来,后半生会多么内疚啊!还有把带刺刀的抢插入孕妇的肚子,还把孩子挑在刀剑耍。我不知道那时的日本人是否还有一点点人性,看来还是日本鬼子这个称谓更合适。(前两天看了一个网友写的关于日本鬼子的博,颇有同感。)到现在为止,我妈妈还极度痛恨日本人以及那时为虎作伥的高丽人和大狼狗。我想这种仇恨已经深入她的骨髓了!

说道为虎作伥,老舍先生写的最精彩的就是汉奸了,他们没有国家观念,只有利益,有奶便是娘。气派很大的“有头脑的”大赤包,精致的,到死还认为皇军是他亲爹的冠晓荷,恶心又极度怕死的兰东阳,胆小没有脑子的瑞丰,胖菊子……太精彩了。她们一个一个活灵活现地在我面前表演着。

老舍先生又是有心胸的,那个日本老太太在所有的日本人都在欢呼胜利的时候,她异常清醒,找到瑞宣,告诉他日本必败,而在所有人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了,要向老太太报复的时候,瑞宣站了出来,阻止了这一切。让我联想到前些天看的碟《黑皮书》,女主角是一个犹太人,全家都被害死了,为了报仇,获取情报,用色相引诱一个德国军官,却没想到这个军官也痛恨战争,爱上了他。两者有一曲同工之妙,让人感觉非常真实。让我们感觉到世界还有希望,侵略者内部也有有思想,有富有正义感的人。

对了,还有那位中国通的英国老人富善先生,如此热爱中国尤其是老北京的文化。虽然他也热爱他的大英帝国,但我认为从某种角度讲,他已经是个中国人了。我曾经接触过这样的老外,他们就是这样的,老舍先生写得太真实了!

书读完了,还是那句话让我们珍惜眼前的幸福,快乐地生活吧!但是国耻一定不能忘!可是怎么让现在的孩子们来了解这一切哪?

四世同堂读后感1500字四:(1535字)

本小说以”七七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为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生动、真切、形象地记述了生活在小羊圈胡同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每一个故事,和他们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更是接漏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的愤然反抗,赞美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可歌可泣,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了一幅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八年的厚重写在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那个年代的风雨飘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给中国留下了无尽的伤痕。

小羊圈胡同,多么善良的一个街名,却闯进一伙强盗,祁老人一辈子生活中这里,他一生无求,只想把这个四世同堂的日子过下去,然而,复巢之下,岂有完卵。儿子天佑不堪侮辱投湖而死,二孙子瑞丰投敌死于非命,二孙媳妇胖菊子投靠汉奸沦落妓院染病而亡,重孙女小妞子也饿死了。钱默吟这一典型的旧式文人,民国年间他还戴着红呢子风帽,一家人深居简出,可孙子被日本人抢走,而他也受尽严刑折磨,最终家破人亡。小崔,只想拉洋车养家糊口,也死于日寇屠刀下。棚匠刘师傅,除了会替人家裱糊房屋还有一点业余爱好—舞狮子,谁想日本人逼着他为攻陷中国的一个个大城市而去舞狮庆祝,他愤而离家远走他乡。

京华之地,皇城根下,饿民夺食,混合面吃得人东倒西歪,半死不活的都拉到郊外,郊外迎接他们的不是病床而是挖好的大坑,大坑里黑压压的人都想逃命,日本人边撒石灰边填土,成百上千的人就这样失去了生命……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www.guaze.com。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其实,他们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却没有因为日本人的撤离而亡,他们存活在很多人的潜质里,只是后来的社会不同了,“汉奸”不流行了,不流行并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钱默吟老先生是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钱老是个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神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光明。

中国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着《四世同堂》,你会更加确信自己对日本人的恨。然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又是无助的,新旧社会的交替给人带来的迷茫是无尽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来。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该看见预示着的光明的未来。

四世同堂读后感1500字五:(1650字)

星移斗转,物是人非。八年左右的时间,一个大北平,一条小巷子——小羊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作者选择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北京城,以一家四世同堂作为故事的主线。北平城,数朝古都,中华民族文明的精粹。四世同堂,中国特色的以家庭为中心的群居现象。小羊圈也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小片住宅区。人常说,逆境见人心。这艰苦的八年,这屈辱的八年,坏人坏得更彻底啦;本性善良的人们也开始摇摆不定;好人们异常艰难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个人认为,《四世同堂》最成功之处在于对人物的刻画。众生百态,栩栩如生——

大赤包,头顶长疮,脚底流脓,坏到骨子里了。老舍有个比喻非常形象:苍蝇,那种专叮粪便的苍蝇。她不在乎自己的所作所为祸害到了整个民族,只要她有荣华,她可以显摆!为了荣华,她可以出卖邻居;为了富贵,她可以逼良为娼。在她身上我没有找到一丁点的仁爱之心。自己的亲生女儿,也只是一块踏脚板而已。

瑞丰,自私自利,是非不分。他让我理解了“无聊”这个词的意义。假如生活在太平年月,他应该很幸福。只要有热闹,有美食,他就满足,可惜不幸他投身在了兵荒马乱之际。他的另一大不幸,在于他没有是非心、正义感,甚至于他把标准订在了有没有热闹可看,是不是有美食可吃。这个叽叽喳喳、絮絮叨叨的人不明白还有亡国之痛,不明白尊严是什么。又假如他遇到了良师益友,那么他至多庸庸碌碌,大不该走向罪恶。及至他为了一顿美食不明不白地丢了性命,一段悲剧就此结束。若是说大赤包之死令人拍手称快,那么对于瑞丰之死,终究还是有点怅怅然。

钱诗人,嫉恶如仇。也许他最初的转变是仇恨的驱使,那么,到最后他放过冠晓荷,该是一个认识上的升华。那团狭隘的报私仇火焰已经熄灭,对侵略者的仇恨却仍然在他胸中熊熊燃烧。他,爱好和平,爱好生命,善良,与世无争,超凡脱俗。在侵略者面前,他,正义凛然,不惧生死,意志坚定,爱憎分明。只有这样的铮铮铁骨才能把中国救出侵略者的虎口。

瑞宣,是着墨最多的人物,四世同堂的主心骨。满腔爱国情,奈何四世同堂的枷锁在身。有国才有家,当国家遭难时,又有几许勇气抛下小家为国奔波呢?旧文化开始受到了新文化的冲击,却又不甘就此退出舞台。在瑞宣身上能看到这样两种不同文化的影子。儒雅有余,果断不足。向往自由恋爱,偏偏娶了那个父母订下的女孩子。明明知道小家庭是必然的趋势,却帮着祁老人竭力维持着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就这样一个爱国家,有思想的亡国奴,他的节气操守在现实面前节节败退,他那软弱的翅膀没能为这个大家庭遮风挡雨。他痛苦,无奈,无所适从。

清末那段受凌辱的历史,民国初那段龙蛇混杂的经历,教会了北平人如何忍辱负重。祁老人学那井底之蛙,闭门躲灾;马寡妇甚至畏惧那“大逆不道”的声音。

侵略者一次次地挑战着北平人的忍耐。领良民证;游行庆祝中国国土的陷落;强制使用新币;按户收铁;限制粮食,60岁以上,8岁以下的没有粮票;到最后,所有人连白米面都见不到了,只能吃“共和面”。没有人揭竿而起,没有人振臂高呼。随着时间的推移,连最初的耻辱、无奈竟然也变成了漠然。所有的委屈都随着共和面吞进了肚子里。为了一口饭,陈野求可以屈节;反过来同样为一口饭,为什么就没有出现一个奋勇反抗的陈野求呢?跪下比顶天立地地站着容易多啦。数千年的儒家文化没有教会我们站着需要的勇气。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在沉默中,小崔被无缘无故地砍了头,祁天佑投河自杀啦,孙师傅被活埋——邻居、亲人的死难没有激起他们的愤怒。小文夫妇的壮举也没在小羊圈激起一丝一毫的涟漪。连鲜血都不能激发北平人战斗,这样的北平城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老舍终究还是不舍得他所钟爱的北平死去,瑞全回来了。当初血气方刚的大学生,已经变成了有勇有谋的战士,开始对叛徒进行清算。在他的引导下,瑞宣找到了他的方向,也有更多的平凡的北平人加入了战斗。他就像那星星之火,拯救北平于苦海。

虽说《四世同堂》是小说,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一部断代史。当年那段肮脏罪恶的侵略历史历历在目,较之教科书上那生硬死板的语言更能激发大家的爱国之情,珍惜和平。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