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千阳读后感1400字篇一:(1496)字
继一年前看过的“追风筝的人”之后,惊喜的发现同样来自卡勒德。胡赛尼这本新作“灿烂千阳”。
喀布尔每条街道都令人目不转睛、
埃及来的商旅穿行过座座市场,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
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附录的这首诗里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是书名的由来吧?
这么美的书名,有的却是个让人泪流满面的故事……
阿富汗30年战乱历史,交集着两名妇女各自的悲惨经历。
玛丽雅姆。是个哈米拉(私生子),深爱着只在每周四来看望她的父亲,和母亲住在简陋的泥屋直到十五岁,为了能在生日那天,到属于父亲的电影院看“木偶奇遇记”,独自下山找寻父亲,却被一直表现慈爱的父亲拒之门外,露宿街头。梦想在一夜之间破灭,她才明白她是家族的耻辱,永远不能被承认,不能合法拥有亲人,家庭的哈米拉。一夜疲惫后的她返回泥屋,却不曾想绝望的母亲甚至等不到她回来就撒手离去……
懦弱的父亲无力反对,让十五岁的玛丽雅姆在他的几个妻子的安排下,远嫁到六百五十公里外的喀尔布,嫁给了一个足以当他父亲的鞋匠。她就像是一个负担,被她的家人远远扔了出去。
我想在遭受这些后的玛丽雅姆,至少还有希望,那个鞋匠会让她穿上布卡,带她上街。给她买冰琪琳,让第一次尝到的她发现世界上还有如此美味的东西。会在她第一次怀孕坐公车当车摇晃时,伸手护着她的肚子。可幸福短暂的如同天上的流星,随着玛丽雅的一次次流产,鞋匠露出了暴虐的真面目,原来她对于她也仅是繁衍后代的工具而已,当她失去了价值,他对她就如同一块抹布。当玛丽雅姆被逼嚼着满嘴的石块,往外吐着血,碎石,破碎的牙,世界对于刚十九岁的她,已是一片黑暗。
莱拉,一个阳光女孩,有美丽的容貌,并接受过教育,有还算幸福的童年,随着战火的绵延,爱她的塔里克离开远走他乡。一夜间父母随着炮火化为灰烬,莱拉受伤晕迷,被邻居的鞋匠和玛丽雅姆救下,卑鄙的鞋匠设法让莱拉不得不留在他身边,成了他第二个妻子。那一年,莱拉十四岁,玛丽雅姆三十三岁,而鞋匠六十多岁,甚至不知道确切年纪。
她们一同经历着家庭暴力,贫困,战乱,也曾敌视,水火不容,但渐生的情谊让她们如同母女那般相濡以沫。
94年,莱拉和玛丽雅姆,想带着孩子逃走,被抓回来关着差点饿死。
97年莱拉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剖腹生下第二个孩子。
2000年,“泰坦尼克号”风行的时候,她们一家涉临饿死,玛丽雅姆为了孩子,低头像从未联络的父亲求救,却得到他已去世的消息。
2001年,莱拉不得不将她同哈里克的生的女儿阿兹莎送往恤孤院,因为她养不起。
然后多年的骗局到了被揭穿的一天,本以为死去的塔里克出现了……
不明白为什么玛丽雅姆救了莱拉后,一定要以这种方式离去?真逃不走吗?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人的失踪真会被发现?为什么无法面对他儿子悲哀?若当时无法救莱拉,面对失去母亲的儿子她难道不也有愧疚吗?
多年后,莱拉重回玛丽雅姆的出生地,看到她父亲迟来的惭悔,而她却永远无法知道,让人心酸不已,让莱拉困惑的那盒“木偶奇遇记”,却如此触人心弦。
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来自阿富汗妇女的坚韧,爱,亲情,希望,及所有的失落却如此打动人心。
阿富汗目前仍属于落后的农牧业国,在长达近三十年的战乱中,阿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曾有6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据世界银行报告显示,阿可以享受自来水供应的城市居民不到20%,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基本医疗只能覆盖40%的人口,严重缺少医疗人员,尤其是女性医护人员。由于不愿接受男医生的检查和治疗,阿女性享受基本医疗的比率很低。阿富汗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65‰,平均寿命44。5岁。
很庆幸,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一个时空,我不在那片土地。
愿这个世界,永远不要有战争……
灿烂千阳读后感1400字篇二:(1434)字
我是先看完《追风筝的人》再看《灿烂千阳》的,感觉两个故事都令人震撼,让人深思。我想,没有什么能比战争更加给人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的胜利远远比不上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的悲痛。或许我们会在各种电影的感染下,对英雄充满敬佩和向往,但是,真正面临和经历过战争的人相比,电影描述的任不够真实。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又是何等的深重啊。没有食物,疾病蔓延,残疾,死亡,冷酷,凶暴,阴险……随战争一起滋长。能避免战乱,实属不容易。人的贪婪和野心无时无刻不不助燃着战火。战争中受苦的人,他们能活下来,是万分艰难的。和平只有经历战争的人再懂得其珍贵。
人性在灾难面前则会尽显。求生的本能会使人们干出疯狂的事来。世界越来越动荡,大国强国的人民的美好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是建立在他国人民的生命上。放眼望去,由战争,可以进一步深挖人性,看到的是血腥的自然法则和人性道德的共存。弱肉强食的同时又存在帮助弱者的力量。没有这力量,人类与野兽的距离也就不明显了。这力量的根源,是一种爱,我们可以谓之“博爱”。
我们可以自己问问自己,是否具有博爱之心。看完这两本书,我先想到战争,随后又考虑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灾难中,又思考人的本性,作者也将人的本性在两本书中一一展现。思考人性,又进一步想到了人类的前进道路。由此,想到的是如何拯救人类自我毁灭的方法,因为,不论多么文明的国家,都会有从盛转衰。人类的盛衰在于自己的认识。这是取决于人类整体而不是少数智慧者。因此,我很想知道人类本身与战争的关系,以及人类自身与自己今后所面对的毁灭之间的关系。人类自身具有毁灭自我的性质,就是说,人类的毁灭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作为关系密切。但是,人类仍然具有其它生物所没有的特性,人类能反省,会改正,能学习,能吸取教训,能有智慧的思考。我相信,人的好品质与恶性是有一样强大的力量,能让人存活下去。因为人类仍然有好的本性,能让其获得不可小视的力量,从而生存下去。或许,人类会毁灭,但不会消失。人的恶劣行径的确与日俱增,人人都是有自私的一面,使得人与人之间,存在矛盾。我想,要思考出这些东西的根本需要花很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我是很愿意去思考,想弄明白宇宙,人,生物,以及世间的种种奥妙。我知道,自己才疏学浅,这的确是事实,但我觉得,努力去试试,肯定会有点进展的。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思考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或许能改变人的思想,起到好的引导,这也是有可能的。书籍还是很好的,这个时代,书籍所起的作用,没有减少,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其他形式的事物出现,让人们的认知和理解有了增强和提高。我们需要思想火花的碰撞。越多的交流,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进步,可以改善人的思想,得到更多的智慧结晶。批评和包容,使我们更应该学习的品质。而现在,批评似乎多于包容,这需要平衡。和谐,是共存知道,但绝不是解决人类自身问题的良方,和谐能解决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问题,缓和人与人的矛盾,但不能真正完成指引的使命,但我们的确需要先做到和谐,这是必须做的。
一千个灿烂的太阳能照亮这片苦难的土地?能温暖这些冰冷彻骨的心?
当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都逐渐走出了那些深切的苦难之后,这些被我们遗忘或者根本就不熟知的无法想象的苦难的时空,只能让我们记住两个字——感恩。
关于不可宽怒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哎是真的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耳畔萦绕着安果曼的诗句:我梦想有一天我可以打开鸟笼我可以操出失去欣喜地鸣一段诗我并非脆弱如微风中颤抖立柳树,我是个阿富汗女人,而我一定得哭泣。(www.guaze.com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