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后感1600字一:(1680字)
本次阅读,我读完了史铁生的回忆性小说《我与地坛》。本书共分了11个章节,为读者描述了作者在双腿残疾后的真实生活与心灵感悟。这本书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写下了“我”与地坛的奇妙缘分。
开始坐轮椅时,作者悲痛,消极,失魂落魄,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但从那时开始,他有了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感悟人生,最终悟出了生命的意义,“一个人,出生了,这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的时候,已经顺利保证了它,所以死是一件不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论述死亡,也是本书第一部分的精彩。死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日子,它永远停留在那里,不管你这一辈子过的是好是坏,不管你都干了什么,没干什么,也不管你有没有遗憾,你都得在那一个固定的时间去做你生命中的最后一件事。死是生命的终结,但生又是死的开始,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生命就在倒计时了,你不能延长你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你生命的宽度,人们这一辈子不断努力,奋斗,只不过是为了最后能死的光彩,不是有句话吗?有的人死了轻于鸿毛,而有的人却重于泰山。我觉得作者之所以在正年轻的时候没有糊里糊涂地选择死亡,除了母亲对他说的话,他可能是发现了生命的真谛,死了只能干一件事,就是躺在属于你的棺材里睡觉,而活下去做的事不管你有多么不喜欢它,多么不愿意干,但它总是有乐趣的,只是你没有发觉罢了。文中写道:“不怕死和想去死是两回事,有时候不怕死的人是有的,一生下来就不怕死的人是没有的。我有时候倒是怕活,可怕活不等于不想活呀!”我们不能怕活,因为活着就一切都好,一切都在,都还充满希望。
作者的母亲无声地离开了作者,那是一年秋天,收获的季节,各种花开得正鲜艳的季节。这个章节从题目到每一个字都暗藏着悲伤和对母亲的怀念。秋天的怀念:“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双腿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这题目,题记,都是在怀念母亲,母亲那么爱花,可为什么“我”的双腿瘫痪后就都死了?母亲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花在了照顾“我”身上,哪还有时间去侍弄那些花花草草。母亲离开时的最后一句话竟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母亲总能包容“我”那喜怒无常的怪脾气,可能是双腿瘫痪后不适应的常态吧,“我”一个人摇着轮椅去地坛,一待就是一整天,母亲怎么能不担心“我”,“我”拼命捶这自己那两条没用的双腿,拼命地喊:“我还活什么劲?”只有母亲,也只会有母亲,会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儿,好好活儿。”谁能料到,母亲还是没有等到的第一篇小说发表,“我”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本书的后半部分,显然作者已经摆脱了痛苦个忧郁,用幽默的语言开始写作者中年时期的趣事以及一些往事的回忆:记忆与印象1、2。有位物理学家说过:“物理学不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而是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我们能够谈论什么。”这句名言给了作者胆量,不再消极悲观的世界中继续走下去,跳出这个深深的泥潭,开始回忆快乐的往事。从作者出生时的医院,到一点一点长大,在小街中,草坪上玩耍,直到长到该上幼儿园的年级,才到那两个老太太的私人幼儿园里玩,对作者来说,只是换了一个玩耍的地方。“如今,这些场景飘去50年了,我的躯体早已被固定在了床上,固定在轮椅中,但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脱离开残疾的躯壳,脱离白昼的魔法。”对作者来说,虽然身体残疾了,但心魂完整无缺,它可以在路上奔驰,去到一切心魂的由衷所在。
最后一章:想念地坛。想念地坛,想它的安静。作者最后又回忆到了这个安静而又神圣的地方。作者的灵魂在地坛又升高了一个高度。回忆地坛,那个每天都要去的地方。“可是后来,搬家后离地坛较远,不常去了,偶尔去一次,才发现今天的地坛已不是安静的地方,早已面目全非。”但作者的思念已回到了原来的那个地坛,那个安静又神圣的地方,只有一跨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那是作者的青春!
文中最后一句我很欣赏:只要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会忘吗?能忘吗?是地坛给了作者重新活下去的希望,地坛!能忘吗?
我与地坛读后感1600字二:(1626字)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一本散文集子,我今天只说其中的我与地坛。
作者很不幸,在他生命中最绚烂的时候,失去了双腿。这对一个身体原本健全的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作者自己说“两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于是他就摇着轮椅,到地坛里去,只为了逃避这个世界。整天想着死与生。
他在里面写到他妈妈。彼时,他总是脾气坏到极点,总是发疯一样的离开家,然后回到家后什么也不说,而母亲总是犹犹豫豫的想问却不敢问。他在地坛中一呆一天,母亲总是怕他出事来寻找他,他看见便躲藏起来,看到母亲满面焦急得去到处寻他,有时候就算走到了他身旁他也绝不吱一声,那时,他总是顾忌自己身为一个男孩的倔强与自尊。可当他终于用笔为自己寻出了一条路,想与母亲分享成功与喜悦时,母亲早已不在人世。那时候,他才明白,母亲当时熬过了多少焦灼、不眠的白天夜晚,又为自己承担了多少痛苦与彷徨。幡然悔悟,却为时已晚。
其实作者不仅写出了自己的后悔与自责,更是告诉我们要理解自己的父母。有时父母对我们的爱并不张扬,可他们心中承受着我们的喜怒哀乐,默默地为我们付出,他们不是想让我们出人头地,只是希望我们健康快乐的长大。所以,不要因为自己那毫无用处的自尊伤害他们,不要等多年以后,只剩下自己时,独自伤心流泪。
作者还写到了自己十五年来在地坛里的人和事。他碰到过一对中年夫妻,不管风吹雨淋,严寒酷暑,总是在傍晚时分相互偎依着到地坛散步,看到一个唱歌的小伙子,时不时在地坛练歌,看到饮酒的老头,穿越地坛上下班的女工程师,还结识了一个练长跑的朋友。那个练习长跑的朋友因为文革时出言不慎被关进监狱,出来后待遇不能与人平等,便每日围绕地坛练习长跑,希望凭借成绩获得政治上的解放。第一年他参加比赛,得了第十五名,橱窗里只挂出了前十名的照片,他没有灰心。第二年他跑了第四名,橱窗里只挂出前三名的照片。第三年他跑了第七名,橱窗里挂出了前六名的照片。第四年他跑了第三名,橱窗挂的是第一名的照片。第五年,他终有跑了一个第一名,这回橱窗挂的是群众观赛的照片。几乎绝望的同时,他们俩人互相鼓励,开怀痛骂。苦笑面对自己充满挫折的人生。
我想,人生的最不如意也不过如此了吧。当你满怀期望的朝目标努力奋斗时,看到的却是梦想一次一次的与自己擦肩而过,会不会让你痛苦绝望,一死了之呢。那个练习长跑的人经历过,可他还是挺过来了,即便无可奈何,即便只能接受,可他依然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与勇气。我们是不是该学习呢?事实上,生活中许多事情并不是只要你肯付出就一定会得到回报收获的。我们面对失败,常常会抱怨:既然上天夺走我的一切,为何当初还要让我拥有!然后陷入苦闷与自卑久久不能自拔。可是,我们还要知道,这种失去,这种绝望,只是为了让我们获得更多,懂得更多。坚持到最后,也许你到底还是倾尽所有,但至少,你得到了别人不曾有过的人生中的情感意蕴,那些使人深省的叹歌!而我又始终相信,只要不丧失勇气与信心,我们将会拥有的应远远不止这些!
作者还提到了一个小女孩,她拥有令人羡慕的美丽,却是一个弱智。在此我想引用作者那些深刻的思考“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略与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耳边的腻烦和乏味呢?”所以,没有谁比谁高人一等,也没有谁比任何人不如或低下。是因为我们的互相造就,互相成全才形成了这样的一个世界。一个人,毫无价值。
这样一个作者,一个在自己风华正茂的年龄里残废了双腿,在自己重获希望时失去了母亲,在自己本该安享的晚年中整日被病魔缠绕的人却能带给我们这么多充满信心与希望的文字,给我们永不停止的向前的勇气,难道不应值得我们钦佩、尊敬吗。这样的文字,难道不应值得我们好好阅读欣赏吗?
肉魂已逝,净灵在心。
不知多年以后,我再次看到此时所写时,会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