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特伯雷故事集读后感1500字一:(1442字)
14世纪英国的现实主义作家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的修道士是在深山老林里搭个窝棚,过着缄口苦修的修行生活。
镇上有个女孩也想到山中去修行,就告别乡亲们一个人进山去了。她在山中遇到过几个修行的老修士,她想同他们一起修行,可他们都推说山里还有高修为的,你去跟他一起修行吧。她继续往山里走,遇到一个青年修士,那修士说你确定要把自己的精神世界献给上帝吗?如果你果然有这份虔诚,就在这里一同修行吧。于是女孩就留了下来一同修行。
自打女孩来到修士身边,没几天,那修士的心就静不下来了,心神恍忽,脑子里总是出现那女孩的身影,心像击鼓一样的跳,血气上涌,下面那玩意也不听使唤,一味胀挺不退,涌胀难受。甚至出气也急促,嗓子发干。女孩见他脸色通红,呼吸急促沉重,神不守舍很痛苦的样子,就问他怎么了。修士说,魔鬼缠上了我的身,在折磨我呢!你看它高昂着头,鼓胀着青筋,嚣张得狠呢!女孩问“魔鬼怎么会缠上你呢”?修士说要皈依上帝,就得在灵魂深处闹革命,一切魔鬼都不会自行退出灵魂的,所以它们会时时出来干扰我们的修行。女孩问那怎样才能制服魔鬼呢?修士说只有把魔鬼送进地狱,才能制服它。姑娘又问地狱在哪里啊?修士说地狱就在你的身体里。姑娘说如果这样能制服魔鬼的话,那你就把它送进地狱去吧,只是如何才能把魔鬼送进地狱里去啊。于是修士就告诉姑娘如何才能把魔鬼送进地狱,姑娘就按照师兄的说法一一照做了。然后修士就掰开姑娘的两腿,说让她打开地狱的大门。这时修士迫不及待地匍了上去,把魔鬼送进了地狱。姑娘痛得尖叫,说好厉害的魔鬼,它挤破了地狱的大门,在里面还动个不已,想跑出去呢,可恶的魔鬼还想折磨我呢。修士说,魔鬼是不会自己进入地狱的,就像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我们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制服魔鬼,我正尽力在把它往里面推呢。
魔鬼不断地的反抗,一次次的逃出而又一次次的被修士送进地狱,进进出出得更频繁了。姑娘不再感到疼痛了,反而有了一种特殊的难以言喻的舒畅,这种兴奋一直贯入到脑顶,浑身酥软,身体也开始摆动起来,地狱之门也噙着魔鬼不容它逃逸,还不时发出几声呻呤,仿佛飘游在天上一样。姑娘说,我觉得自己像进入了天堂,这是为什么啊?修士说,你在替上帝把魔鬼送进地狱,就是在为上帝服务,上帝在嘉奖你呢。他们气喘吁吁地忙了好久,修士说终于把魔鬼制服了,姑娘说魔鬼确实很难制服,不过把魔鬼送进地狱还真是件快乐的事呢!
以后,魔鬼时不时地来折磨修士,从此他们的修行主要是替上帝把魔鬼送进地狱。有时女孩还要求修士让她来收容魔鬼呢。
修士们本来生活就很清苦,没有什么营养,那经得女孩三番五次地要收容魔鬼,已经是骨瘦如柴,面黄肌瘦了。只得说,魔鬼已经被制服了,再也不敢嚣张了。女孩说,可是我的地狱还没装够呢。修士说,你的修为很高了,你可以下山了。女孩见魔鬼难得再来了,山上的生活也确实很苦,就回家去了。
回到家乡,乡亲们见她出去很久了,就问她出去修行得怎样了,她说我已经做到把自己的精神和一切都献给上帝了。乡亲们问她是怎样修行的,她就把同修士如何一起把魔鬼送进地狱的事细细地说给乡亲们听,说把魔鬼送进地狱是在替上帝行道,修行还真是一桩愉快的事,并不像别人说的那样苦。
乡亲们听了都笑了起来,说,我们在家里也同样在替上帝服务,把魔鬼送进地狱,这样的善事我们可没少做!
看了这个故事后可别笑那女孩,当你成了什么的驯服工具,认为自己在虔诚地为某种理想服务时,不也正在被那淫邪的修道士奸淫吗!
坎特伯雷故事集读后感1500字二:(1469字)
从文本的角度上来说,史诗《贝奥武夫》是英国文学史的开篇之作;但假如从作者的角度上来看,写下《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乔叟无疑是英国文学当之无愧的先驱之一。
乔叟,生于1343年,卒于1440年,教育背景不祥,但有着丰富的游历,多次代表爱德华三世出使欧洲大陆,长阅但丁、比特拉克和薄伽丘的作品,深受当时法国文学和意大利文学反封建反宗教的人文思潮影响,写下《特罗勒斯和克莱西德》、《坎特伯雷故事集》、《公爵夫人之书》、《声誉之宫》等作品。
可以看出,乔叟留下来的作品并不多,而且篇幅都不长,然而正是这些为数不多的作品,在几个世纪以来,以独特的魅力给予了我们欣赏的惊喜和阅读的愉悦,也让我们得以窥见在和欧洲大陆相隔的一个岛国上,有一个人,用他淳朴的技艺和成熟的思想,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叙事大师的技巧和艺术。
我总是觉得,喜爱讲故事,除了是为了保存历史之外,更像是人的一种天性。而这两点,也应该是最能解释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里面,最经典的作品都是叙事性的(这里的叙事性,主要是和辩论性以及抒情性相区别)现象,如同希腊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埃及的史诗,以及藏族史诗《格萨尔王》;同时也包括那些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相比起来,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和那些史诗不同,虽然都是采诗歌的形式,但乔叟之作远没有长篇史诗那般卷帙浩繁;同时,和那些神话传说以及寓言故事也不同,后者是用一种篇篇独立的方式来写作的,所以虽然寓意深刻,但结构之间不够紧凑,导致思想上也不能够很好贯通。而《坎特伯雷故事集》,能够在各自方面区别独立于前两者,展现出一个叙事者的伟大技艺,不单体现在篇幅和结构上独具匠思,而且在环境氛围的构建,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叙事方式的创建。
或许对于一个好的叙事者来说,环境氛围不是最重要的,但绝非可有可无。相反的,能够从环境氛围的建构中看到一个伟大叙事者操纵文字演绎思想和灵魂的能力和水平。环境氛围折射出叙事者的眼界和思想,这是对整个叙事的奠基之举。而在《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开篇的风景描写、人物引出,我们知道了酒馆、朝圣者、故事、旅行,每一样都是如此激动人心。我认为,叙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使读者能够将自己融入到叙事当中去,仿佛成为故事中的一部分,到达一种忘我的境界,宛如和他们一起踏上一段美妙的旅程,聆听到途中的种种精彩的故事。
二十九个人,二十三个故事,看起来独立,其实通过一条设置巧妙的线索联系起来。这样的手法,哪怕是现代的叙事框架,譬如《华尔街日报:教你如何讲故事》等,也没有在本质上超越这一叙事框架水平。每一个故事,如同是大象的一部分,当我们把这些形态各异的部分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一头完整大象的面貌。每个人代表着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透过这些人物形象,如,我们看到了整个英国生活的风俗画面;这样的叙事的手法,也影响着西方文学通过个人经历变迁反映时代大局变化的写法,譬如莎士比亚的作品和狄更斯的作品,都是通过叙述个体命运来折射时代变迁的例子。
所以,对于乔叟这位叙事者来说,他树立了一种叙事的典范:他以呈现作品的方式之名展现叙事者的角度,讲蕴含着当时各地的风土人情的故事巧妙联合,通过结构的巧妙安排和起承转合,塑造了文学史上经典的人物形象。虽然我们不一定赞同这样的叙事方式,在某些部分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乔叟,凭借《坎特伯雷故事集》,为叙事写作开辟了一个原始而且成熟的道路。乔叟对后来的文学名家,如莎士比亚和狄更斯,有着巨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哪怕是再过八个世纪,乔叟依然是一位伟大的叙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