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00字一:(1054字)
翻开书封,扉页介绍"毛姆是一位说故事的圣手,他的小说机智幽默,不时流露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讥讽。"这段话只说对了开头,后面完全是编者对毛姆过于肤浅的描述。讥讽?韩寒的社论杂文是讥,冯唐的短篇小说是讽,<月亮与六便士>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写的都是关于上帝的故事,充满了寻找真理的真挚与虔诚。如果说PI在几个宗教及海上历险中发现了上帝,那么Stickland的人生历程则是让读者看到上帝指引的神迹究竟在灵魂中打上怎样的烙印。在此声明,这跟基督教半毛关系也没有;而且如果有人想了解如何在任何一个宗教中获得灵魂的救赎和指引,都不要在这本书中找到什么参考。
Stickland的行为在当时的人中只能算个异数,有点像没钱的普鲁斯特,花半辈子去学习画画并追寻艺术。但小说所揭示的,并不是他绘画的成就,而是作为一个世人,如何观看和试图理解一个发现人生使命义无反顾追求上帝的人的历程。Stickland在四十岁离家出走,放弃自己的事业,踏入漂泊流浪的后半生,只为决定成为艺术家。这好像被现代社会所嘲笑的幼稚行为,在小说主人公的数次查访和交流下却异常震撼。Stickland出走的第一要素是他根本不关心任何人,也明白,谁离开了谁都可以活下去。这是自私么?未必。他没有恶意伤害谁,只是用自己的光芒照出他人的影子,然而任何被吸引而没有自制力的沦落的原因主要还是当事人的无知空虚。事实上到了小说的结尾,为他离去气得死去活来的妻子无论自力更生还是接受遗产,日子都过得不错,并在他去世名声起来之后,挂起他的画开始装点自己,不可谓不虚荣。
小说是通过"我"一次次和Stickland的对话交流来逐渐深入探讨后者的想法,虽然有无法代入的悖论(因为人不可能完全了解另外一个人的想法),但作者采用这样一个角度更是为了让读者能明白自由灵魂的影响。书中完成这样旅程的不止Stickland一个人,越来越多的现象事实成功地让"我",也是读者,理解Stickland做这些选择的动力。他只是追寻了梦想和上帝的指引,无论饥饿贫穷谩骂困顿甚至死亡,都不能阻止。这不是任性,而是超越一切的成熟与理智。好比刘慈欣的一篇<朝闻道>,那些科学家用生命交换外星人给他\她解答一个难题,代价就是知道后立刻被蒸发。关于这样一个人,作者的描述是:"我凝视着站在我面前的这个人,衣服褴褛,生着一个大鼻子和炯炯发光的眼睛,火红的胡须,蓬乱的头发。我有一个奇怪的感觉,这一切只不过是个外壳,我真正看到的是一个脱离了躯体的灵魂。"
这个故事已经听说多年,但直到现在才有机会拜读,相见恨晚。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00字二:(1087字)
很久没念小说了,尤其是外国小说,所以完全记不得人名,又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在这个上面,整本书都读得昏昏沉沉的。
读到三分之一处,书里出现下面这段对话时,突然如五雷轰顶,瞬间清醒了。
“那么你到底是为什么离开她的?”
“我要画画儿。”
我半天半天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我一点儿也不理解。我想这个人准是疯了。读者应该记住,我那时还很年轻,我把他看做是一个中年人。我除了感到自己的惊诧外什么都不记得了。
“可是你已经四十了。”
“正是因为这个我才想,如果现在再不开始就太晚了。”
后面有一段,说到男主人公遇到一个为了他而自杀的女人后与作者的对话。
“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他说,“但是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做出的牺牲。”
“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有时间搞恋爱。这是人性的一个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一个女性。但是一旦我的情欲得到了满足,我就准备做别的事了。我无法克服自己的欲望,我恨它,它囚禁着我的精神。我喜欢将来能有一天,我会不再受欲望的支配,不再受任何阻碍地全心投到我的工作上去。因为女人除了谈情说爱不会干别的,所以她们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到了可笑的地步。她们还想说服我们,叫我们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爱情。实际上爱情是生活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欲。这是正常的,健康的。爱情是一种疾病。女人是我享乐的工具,我对她们提出什么事业的助手、生活的伴侣这些要求非常讨厌。”
看到这里就觉得男主人公真是个令人讨厌的家伙,但是又觉得他讲的部分话蛮对的,爱情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从古至今有些女人把爱情看作生活的全部,这一点我也十分厌恶。
后面,男主人公死掉了,作者扯到了一个医生的事情。他遇到了另外一个医生,这个医生说要不是那个医生当初把一个很好的机会让给他,他或许现在还默默无闻,并且言语间表达了对其的不解和嘲弄。
作者说:
“个性?在我看来,一个人因为看到另一种生活方式更有重大的意义,只经过半小时的考虑就甘愿抛弃一生的事业前途,这才需要很强的个性呢。贸然走出这一步,以后永不后悔,那需要的个性就更多了。但是我什么也没说。
我很怀疑,阿伯拉罕是否真的糟蹋了自己。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资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但是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有什么资格同一位爵士争辩呢?”
这本书看似叨叨絮絮地讲了很多有的没的,其实正如书名一样,闪闪发光的月亮和银币,崇高与卑微,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每个人不同的选择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