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1000字读后感 >

围城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17-01-16 17:00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围城读后感1000字一:(1095字)

看完了《围城》,感受颇深。曾经看到过某本书上将《围城》列为中学生必读的课外书。我认为不太合适,并不是围城有多么高深难解,而是书里某些内容阅读时需要社会阅历,人生历程。高中生能读懂里面诙谐的语句,巧妙的比喻,辛辣的讽刺。但不一定能读懂里面的人,人的心以及人的心里感受。

《围城》并不深奥,是的,它的情节并不复杂,人物也不多,篇幅在长篇小说中也不算太长。但是那数十个人物的性格却在寸土寸金的字里行间里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例如写小人,小人物的表现无不是无耻,奸诈,虚伪,气量狭小。钱钟书笔下的小人,各自有各自的小人法。李梅亭的小人,就跟高年松的小人不一样。

初读《围城》的那一次最大的心里感受也是这篇小说跟我以前读过的小说相异。它并没有去塑造一个正面的形象或者是去赞美它。里面绝大大多数人物,尤其是首要人物钱老都不遗余力的去讥讽,嘲讽,奚落。以至于有部分人看完《围城》后会说写方鸿渐那样一个人有什么好处。或者它的好处就在于那些奚落,嘲讽,它就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剖析了那个时代所谓的知识分子阶层。将他们的冷漠,自私,狭隘,封闭,软弱等等劣根性了解透彻展现时读者面前。《围城》它或许没有我们阅读传统小说是对书中伟大人物,崇高情感的崇拜和感动。但是我们对书中人物的性格,命运无相异情,叹息,鄙视,尤甚对当时国内那个时代的命运都布满了一种悲切和忧心,这里的情感也是复杂和真挚的。《围城》是一部批判的小说。钱老以他独有的幽默和讽刺手法来写《围城》并没有使批判失之厚重和严厉;反而能直指那个时代国内社会的病根,能够想象《围城》初版发行之时定让读者有心头棒喝的心里感受。

钱老学识渊博,笔力高深毋庸置疑。出色之处书中俯拾皆是。里面引经据典之贴切,简直妙到豪颠。古今中外之经典,全部信手拈来,却又挥洒自如。非凡难能可贵的是钱老写婆媳之中,妯娌之中的猜忌,彼此的鄙薄,貌合神离,搬弄是非等等这些女生作家所擅长的题材也描写得无不入木三分那些嬉笑怒骂场合,那些拌嘴弄舌的眉眼,那些惺惺作态的情致简直让人心里感受历历在目。这两年有作家长篇大论的专门出书写婆媳那些事,我草草看过甚觉的那些婆媳矛盾大有拼凑和制造之感,其写作功力和创作境地与钱老那确实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可惜现时像那样的好作家太少。现时是个文化快餐,情感速食的年代,书中情节大起大落,情感大悲大喜,经不起咀嚼。我希望我四周的朋友或者同龄人能够看些书,能够看些像《围城》那样有部分深度和好处的好书。当你钟情于韩剧给你带来的眼泪或者港台剧制造的那些爆笑,提示大家花些时间精力在某些关于严厉题材,站在理性角度写出来的有深刻好处的书,那样你的眼泪或者欢笑会显得有价值得多。

围城读后感1000字二:(1028字)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围城”取自书中才女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现代人观念开放了,对婚姻更加想的开,围城进去的快,出来也快,熟悉了不久结婚,婚后不久又离婚,视婚姻如儿戏,这样的人怎么能够理解爱的含义和生活的真谛?人海茫茫,两个人有缘在一个围城里并不轻易,既然结婚了,就要相互理解,互相体谅,经营好这份爱,经营好一个家庭。大家都要相互谦让,才不致让对方有逃出去的念头,试问哪些逃出婚姻围城的人,你们都更好的找到幸福了吗?你们回想往日的恩爱的时候就没有后悔过吗?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婚姻是这样,工作何尝不是如此?有的人干一行爱一行,富有兢业精神,有的人频频跳槽,也难觅如意的工作,他们厌烦本职工作,老是觉得别人的工作如何如何好,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换了新的工作后发觉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如意,想起原来工作的种种好处。只恨世上没有后悔药卖,时光不能倒流。

就拿我们的教师工作来说吧,我时常看见这样的一些文章,有的老师当初考教师时觉得这工作挺神圣,走上工作岗位后,有的会认为来的钱不快,看着一些同学、好友进了党政机关,权利带来了实惠;一些人下海经商成功,经济富裕。看着这些人别墅汽车、灯红酒绿,心里痒痒得十分难过,恨不得立马辞职跳槽去捞一把。等到真的逃出去了才知道党政机关并不是那么好混,人际关系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下海经商也没那么轻易,风险大,竞争激烈,压得心里崩溃时才想起教师工作的种种好处,有双休日,又有寒暑假,整天面对着一群活泼无邪,天真烂漫的小朋友,心理也变的轻松快乐多了,也让自己变的年轻了许多了。回头再想想有这样让你愉快的工作,还为什么要去羡慕人家呢?还有什么理由不安心教师工作呢?看着诸如此类的文章我不由的想说:同志们,让我们好好爱孩子,爱我们的校园,爱我们的教育事业吧。

最后,我要用钱钟书爱人杨的话来结尾:“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抵如此。”最后我还想说一句读后感,愿我们能好好的把握好、珍惜好今天的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快乐更美好的。

围城读后感1000字三:(1010字)

《围城》这本书我读了很多遍,这次读完以后,对这本书又有了些新的认识。

有的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单位是否也是虚构的。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

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就是给他带来多灾多难的假学位。方鸿渐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在买假文凭之前,他也问问良心,他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以他自己的口气,就是"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说谎就说谎嘛,讲了良心这谎话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既然讲良心,就干脆别买学位了。既然都不讲良心了,就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害得自己当个副教授忍气吞声的,两头不着岸。

方鸿渐一生的第三圈"围城",我想没有人会反对,是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候的玩世态度。也许从第—,圈"围城"建立时,就决定了会有第二圈围城,就决定了会有第三圈围城了。在那个到处是"小人物"的时代,做个大人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还是希望做个大人物,买文凭时,希望自己能够使家翁感觉光耀门楣;买了文凭,又觉得有损道德。要知道,社会上只有两种人能够混得好。

—种是真正大写的入,他们有他们独特的才能,他们有他们高尚的情操。他们是因为他们近乎模范的举止,才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另—种,则是完全相反的。他们用旁门左道,说谎时,能够令自己都骗过来。他们深有城俯,他们的行为举止有时真是没有良心可言。而社会上更多的,是后者,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凯用了多少手段才当上大总统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就连现在的企业在商场上竞争,也用尽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面对这些时都能够狠下—条心的。多数的人都像方鸿渐—样,有那么一点的良心,有那么—点的虚荣。他们处处做小人,又不得处处提防小人。他们也知道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

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

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

围城读后感1000字四:(1010字)

用了一周的时间,终于将《围城》这部书仔细的读完了。读后,也有一些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看法。就像有人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围城》这本书,每个人读都会有每个人的感受,有每个人对不同人物的不同评价。

这本书的人物比较多,但是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刻画的很鲜明:苏文纨的矜持与矫情,小家碧玉的孙柔嘉柔顺后面深隐的城府,赵辛楣的坦诚、热心帮助朋友,李梅亭贪图小利、好色,完全一个伪君子的形象,高松年老奸巨猾,还有嘴上机敏而内心怯弱、没有见识而又毫无作为的方鸿渐……

从这些人物的性格及与他们相关的事情之中,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世故,而给人更多的应该是反映婚姻中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职场的复杂多变。在未读这本书之前,有人说它是婚姻的镜子。当我看到最后的时候,确实有这样的感受。

这本书中,多运用讽刺的语言,表现社会的腐臭与世俗。就像一开始,方鸿渐他们刚从法国回来的船上的描写,描写大家闲来无事打麻将的一段“船走得这样慢,大家一片乡心,正愁无处寄托,不知哪里忽来了两副将牌。麻将当然是国技,又听说在美国风行;打牌不但有故乡风味,并且适合世界潮流。”“一片乡心”与“国技”形成鲜明对比。每个人心中的那点乡愁,竟然会被一副麻将驱赶的无影无踪,让人读后有种想鄙视他们的感觉。

这本书中所写的人情世故,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社会,像方鸿渐与周家的关系,仅仅因为一点小事就闹的不欢而散;方鸿渐的家庭,两个弟媳妇之间的明争暗斗,他们与公婆的关系,让我们看到了现实中的人物形象;方鸿渐,赵辛楣与苏文纨之间微妙的感情纠葛,让我们看到一个矫情与矜持的苏文纨形象;高松年在工作场所中游刃有余的工作手段,维护着整个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无不让我们看到一个世态炎凉,人情世故的社会。

看到书的最后,方鸿渐与孙柔嘉终于迈过了一道高大厚实的墙壁,走进了婚姻的城堡。他们想象的甜蜜爱情遭受了现实的严重打击,爱情中的矛盾不断升级。他们本以为爱情就是两个人的事情,跟其他人没有关系。其实他们完全想错了,现实中的爱情绝不是两个人的事情,他是两个家庭,很多人的事情。

当他们面对现实中的爱情时,他们婚姻中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爆发了争吵,达到了两个人都没有想象过的境地。看到这里,又让我想到了《围城》是婚姻的镜子之说。

《围城》,读后的感想很多很多,拙劣的笔无法写尽脑海中翻腾的感想。不愿让这种拙劣影响到自己的思想,因此对于《围城》的一点感悟就此画上一个不完美的句号。

围城读后感1000字五:(1024字)

《围城》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围城》的象征源自书中人物对话中引用的外国成语,“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说像“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eassiégé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婚姻来谈“围城”困境,显然不是钱钟书的本意。“围城”困境是贯穿于人生各个层次的。后来方鸿渐又重提此事,并评论道:“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这就是点题之笔。钱钟书在全书安排了许多变奏,使得“围城”的象征意义超越婚姻层次,而形成多声部的共鸣。。

《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钟书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但钱钟书并不是要简单地演绎这个比喻,他还要下一转语,不时地消除“围城”的象征。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曾经说,如果让方鸿渐与理想中的爱人唐晓芙结婚,然后两人再积爱成怨,以至分手,才真正符合“围城”的字面原义;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批评王国维对《红楼梦》的误读时,也说过类似的话。方鸿渐想进入唐晓芙的围城却始终不得其门;苏文纨曾经以为已经进入了方鸿渐的围城,其实进入却等于是在外面,而当她与曹元朗结婚并过上真正的市侩生活时——那种生活在钱钟书看来是绝对应该逃离的,她却安之若素;她曾经似乎已经进入了文化的围城,但她只有在成为发国难财的官倒时,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之处,你用枪逼着她也不愿意出来的。方鸿渐并不想进入孙柔嘉的生活,可是他糊里糊涂地就进去了;结婚后,他也有想冲出来的冲动,但他是个被动的人,不敢行动,也不会行动。从表面上看,方鸿渐去三闾大学的经历与“围城”的比喻是最相吻合的,但实际上,方鸿渐之所以无法在三闾大学如鱼得水,是因为他还有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分子操守,或者说最基本的做人的操守。高松年、李梅亭、汪处厚,这些人在那里舍得出来么?

围城读后感1000字六:(1060字)

最近有看书的意愿却总是不能坚持,觉得自己应该多读读名著,便跑到图书馆一楼借了钱钟书的《围城》这本书,想好好拜读一番。

说实话,我看不太明白,更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想法。以至于只能一点一点慢慢的推敲,使得我现在还没有看完这本书。但是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这本书是作者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背景是作者生活的年代。或许正因为此故事情节才显得更真实,人物才更生动。

主人公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方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到达上海后,在准岳父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但最终与此二人感情破裂,并由此结识了苏的同学赵辛楣。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很多人喜欢《围城》,或是因为它记叙的贴近大多数人的心理,许多感受都触动到了那曾经历的心里状态吧!杨绛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中说道:“钟书把方鸿渐作为故事的中心,常从他的眼里看事,从他的心里感受。不经意的读者会对他由了解而同情,由同情而关切,甚至把自己和他合为一体。”

“围城”取自书中才女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无论婚姻,事业都在一个围城中。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却想出来。每个人都陷在一座围城中,被生活,婚姻,事业磨砺,打击和束缚。文中的方鸿渐本就懦弱,没有与命运抵抗的勇气,任由命运摆布。最后终逃不过悲凉的结局。

围城总是存在的吧!学校,家庭……背负着老师,父母甚至爷爷奶奶的期待。有时身心俱疲,想要冲出围城。可当真正冲出的时候才发现不过是进入另一座围城罢了。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成功与失败,学习与娱乐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一种色彩当它们存在时,生活才会感到满足,才会变成彩色的。所以也就不会想到要逃离围城,也会感到幸福满足。

围城读后感1000字七:(1045字)

刚开始读《围城》时,有种无聊不太看得下去的感觉,可是越到后来,情节就开始紧凑,我也越发迷上了它,最后就一口气把它完成了。印象最为深刻的也是最出名的一句话:“结婚仿佛被围困的城堡,城里的人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字字句句透露出对婚姻的无奈与对爱情消亡的怜惜,并且发表出无论结婚对象是哪一位,到最后也不过尔尔。

故事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爱情转折为线索,展开了一系列的记叙描述。由最开始的在船上的与鲍小姐的肌肤之亲,他领悟到逢场作戏的伎俩,也明白鲍小姐不过是借他为消遣,她的未来从来未打算加上他方鸿渐的名字;真才实学的留洋博士苏小姐的确清高地爱慕着他,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况且他当时正迷恋着苏小姐的表妹唐晓芙,对她百般耐心细心爱心,却又狠不下心来拒绝苏小姐,在此处又凸显出了方鸿渐的软弱无能。最后在他糊里糊涂娶了孙柔嘉,后悔没娶回苏小姐时,同伴表示即便他当初娶的是苏小姐,最终的婚姻状况也不会因此有所改变。真真切切地让人对婚姻感到无力,对婚姻的憧憬和向往让人雀跃www.guaze.com,而婚后生活却令人憔悴生厌的心绪。作为大学生,对婚姻的感触并不如钱钟书先生那般深刻,但在看此书时,我却能逐渐对他的观点执着认真起来。婚姻就是一座围城,你进来了后悔,不进来也后悔,我们于是乎就在这些后悔围墙之中兜兜转转,可是又明明知道无法改变。我们喜欢直路,可是围城却总是让我们碰壁,让我们随着它的形状来走,随着大流平平凡凡地度过一生。你在这围城里的嬉笑辱骂,经过墙壁的数次反弹,数次累积放大,最终会把人积压得崩溃,正如当时崩溃的社会崩溃的人群崩溃的民主。混乱的局势把人困在城里,但无数人的思想在飞跃过高高的城墙,原想自由地在田野上奔跑,殊不知飞越过身体的枷锁后,面对的还有婚姻,社会,生活,职业等诸多堵墙,逼着你离绝望越来越近。我们大多数人都被这些墙剥夺了一辈子,困住了一辈子,还要感激上帝给了你生命,当你在连生命的自由在哪儿都不知道的情况下。

在看着这本书的夜晚,我感觉到自己对未来的失望,对婚姻也多少有绝望的味道,毕竟与自己憧憬的有巨大出入。我难以想象一个不是以爱情为基础的糊里糊涂的婚姻能长久,我感觉有淡淡的孤单与寂寞。感觉每个人在心里还有着自己的小围城,自己的真实想法出不来,别人的爱与关怀与想法无法进入。那儿是一个只有自己的孤独的地方,那儿寸草不生,可以说是任由绝望疯长的地方,心中的呐喊声在墙上强烈地撞击着,一声又一声,一遍遍被放大,镇住了纯真的自己,更镇住了善良的他人。我们是否能有一天,冲破这牢笼,找回我们真正的自己呢?

围城读后感1000字八:(1025字)

《围城》中提到了很多女子,性感的鲍小姐、纯真的唐晓芙、富有才学的苏文纨,但是最后将方鸿渐牢牢掌握的确是那个看似小鸟依人的孙柔嘉。孙柔嘉家境一般,相貌平常——长圆脸,旧象牙色的颧颊上又略有雀斑,两眼还分得太开。要论性感比不上鲍小姐,论纯情比不上唐晓芙,论才学比不上苏文纨,论风雅比不上汪太太,她要把男人围进自己婚姻的城里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我刚开始看《围城》时,原以为这是个保守、胆怯并且没有主见,只是小鸟依人般托付于方鸿渐照顾的小女人罢了。而我对孙柔嘉的印象,最早是来自于电视剧《围城》,年轻的吕丽萍身穿素净的蓝色旗袍,直而短的发,一副文静柔顺的样子,此外没有什么更深的印象了。后来读了钱钟书的《围城》,再回头细细揣摩电影里的孙柔嘉,才觉得这个女人真是不简单,看似不动声色,其实意味深长。

孙柔嘉是当时社会上一个很普通的一个女孩子。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就算是上海,风气还不见得怎样的开放,化妆术也没有高明到能把一个丑女变成美女的程度。孙柔嘉当然不是丑女,但也决不漂亮,至少没有吕丽萍漂亮。她遇见方鸿渐,一个留学归来的所谓青年才俊,以为可以托付终生,于是“千方百计”把他“骗”到手。等到如愿以偿的成了方夫人,却发现理想中的围城也不过如此,夫妻俩感情下降得比当时纸币贬值的速度还要快。可以说孙柔嘉也被困在了一座没有爱情只有婚姻的围城里。

她的一切性格特质都是中庸的,乍一看什么都没有,仔细看什么都沾点边。其实她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女孩子中的一员,毫不突出,往往遭人忽略。正因为如此,她的存在才真实感人。她的身上飘忽着我们的影子。其实,孙柔嘉是以为很适合在现代这样激烈的竞争中生活的人,在她与方鸿渐组成的家庭中,事事由她操心,她不得不赚比男人多的钱来维持家里的日常开支。然而,她的能干反而酿成了她与方鸿渐之间的隔阂。方鸿渐需要的是柔顺、幼稚、以夫为尊的妻子,而婚后她所展现的能干和委曲求全反被认为是深藏的心计全都暴露了出来,让方鸿渐大有上当之悔。“柔嘉也发现对丈夫不必像对父母那样顾忌,但她比方鸿渐有涵养。每逢方鸿渐动了真气,她就不再开口。她仿佛跟鸿渐抢一条绳子……绳子绷直欲断的时候,她就凑上几步,让这绳子松软下来。”由此可看出孙柔嘉并不任性,反而很识大体,很想维持这个家。

就是这样的孙柔嘉围住了方鸿渐,也维持了自己的婚姻,虽说他们之间也许不存在爱情,但是对于孙柔嘉来说,婚姻就是她想要的最好的东西了。我想我只能这么说孙柔嘉,一个现实的充满责任感的女人。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