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1000字读后感 >

茶馆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17-01-15 15:04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茶馆读后感1000字一:(924字)

茶馆,彼此唠家常,谈山海经的地方。谁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除非友一位具有独特视角的大师使它“活”起来,否则茶馆平庸无奇,永远不会有更深的意义。而那个人便是老舍——一位语言大师,他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使整部剧本的语言绽放生命的炫彩。

老舍出生于一北京大杂院中,一户舒姓的满族贫民家。父亲是护军,母亲靠洗衣赚钱。父亲早逝之后,生活更为窘迫,但幸运之神眷顾了老舍。一为慈善家资助老舍上学,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渐小有成就。在之后的创作过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响着他。而《茶馆》之所以有“小中见大”的特色,与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联系。

同样,老舍的手法也是独一无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干警、简洁,也十分容易表现剧情,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与其说是时间变迁不如说是历史变迁。人物表现年代,而年代又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相辅相成,使小小一茶馆提升到不得不让人用看“历史剧”的眼光评审这部巨作。其二,尽管茶馆人呆,三教九流植被也不少。但是几位人物始终贯穿全剧,起着核心作用。一、王利发(茶馆掌柜)二、松二爷(胆儿小,人却不怀)三、常四爷(正义之士、十分爱国、体格健康)松二爷、常四爷两位茶客与王掌柜交情还不错而在这所谓“热闹”的茶观众,要找出几个掏心掏肺的件阿婆人还真不容易。听听!说的不是客套话便是奉承话。我虽不知老舍塑造如此的人物性格有何用意,至少通过这有点人情味儿和有“良心”的三人谈话使人更深刻的体会到世态炎凉啊!发人深思。其三,子承父业。这是几句疮痍有待讽刺意味的安排。剧中一幕幕地时代向前走,衣着也跟着前卫起来,客人的思想呢?!简直是幻包装不换内容。例如,原先看相面的糖铁嘴养一儿子,现竟“升级”为大师。刘麻子那说媒拉线行当竟让他儿子“发扬光大”变为“花花联合公司”(专给洋人、官员提供女招待与吉普女郎)。而吴祥子这老式特务到了儿子这辈儿竟改个名儿叫世袭特务。人哪!为何总在这方面“遵规守矩”呢?

老舍,无论您想传达予后人什么,至少《茶馆》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不能评说它的优劣,在如此剧你面前,我只有说声:“谢谢!谢谢您留予青少年如此宝贵的财富。”

茶馆读后感1000字二:(1186字)

一个小小的茶馆,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出身经历五花八门,思想性格因人而异。他们的命运遭际尽管各不相同,但无不随着时代在深沉变化。这样栩栩如生的描写,才使《茶馆》之花,在历史的长河中,常开不败。

《茶馆》主要写的是中国历史社会生活,旧社会人们的生活,他的社会背景是从戊戌维新后写起的,直到抗日胜利,历时近半个世纪。

剧本第一幕写的是戊戌政变后的清朝时代。剧本通过政变后的一天在茶馆中发生的人和事,特务、打手任意打人捕人,栽赃诬陷;就连太监都是一幅盛气凌人的样子,甚至荒唐的要娶老婆;帝国主义者在大肆倾销货物、贩卖鸦片、在幕后操纵封建官吏。一些经济上困难的老百姓沦落到卖儿卖女。政治上毫无人身权力就要挨打受辱。这个时代就如剧中人所说的“你完啦!”
剧本的第二幕的开始时,是经过十几之后,中国进入了更悲惨的第二个时代,也就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辛亥革命虽然将清朝帝国送进了坟墓,但国家和社会并没有因此安定和进步,胜利果实落入了反动军阀手里。那曾经生意兴隆的王掌柜,现在也厄运临头。茶馆“改良”后还没开张,巡警、特务、散兵游勇就接二连三的趁火打劫。都会说明这个社会是恶人的天堂,人民的地狱。它与满清一样注定要被埋葬。
第三幕写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统治下的北京成立的惨况。经过八年抗战,中国人民取得了胜利。可是前门赶走了浪,后门有进了虎。日本侵略者刚走,国民党就接踵进了北京城。它们经济上已接受“逆产”为名,大肆搜刮人民财产,掠夺民脂民膏;政治上实行法西斯特务统治,疯狂反共反人民。中国人民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老舍在这部作品中,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三个时代对人们的欺压,三个时代的统治的黑暗,真实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正本相,尤其是作品的第三幕,是最能体现社会黑暗的一部分,势力是如何压迫剥削穷苦人民的。
《茶馆》最后的一部分,三位气数将尽的老人碰在一起,回顾自己的一辈子,让人颇感心酸:心怀浩然正气的常四爷干了一辈子的活却“一事无成”,心怀实业救国理想的秦二爷耗了四十年心血建的工厂“拆了”,安分守己的王掌柜“做了一辈子顺民”,到老了让人赶出自己开了50年的茶馆www.guaze.com。这就是“爱国”“顺民”的“下场”……“我爱咱们的国啊,可是谁爱我啊?”常四爷在同一地点时隔五十年两出此话,着实让人嗟叹不已……

这众多人物,虽然作者着墨多少不一,但无不具有鲜明的性格。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康顺子,从康顺子的性格,读者可以看出中国女人的能力,她受了一辈子的苦,但是她的精神还很坚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旧时代的女人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但是《茶馆》的故事也暗示这个情况会慢慢儿地改善。

读完《茶馆》,我体会到我们现在是多么幸福,那时候的很多孩子连一碗热汤面都很难吃上,而我们想吃什么可以随便吃。那时的人们真是生不逢时,生活在那样一个黑暗的年代。因此,我们更应惜福,好好把握我们先下拥有的。

茶馆读后感1000字三:(1186字)

老舍的文字和别人的总是那么不同,没有什么华丽词藻的粉饰,都是实实在在地像讲故事似的刻画那些人物,像一碗清茶,粗淡,没有杂味。《茶馆》更是这样,几个必要的动作提示之外就是平常的对话,话说得也不像莎士比亚的戏剧里那么慷慨激昂,但就是普通的家长里短,读起来却有一丝令人难过的滋味。

裕泰茶馆的王掌柜对人向来和和气气,见到熟人称一声“爷!”,再请个安,催跑堂的沏碗好茶,不管外边是闹革命还是抗列强日子也这么一天天过。茶馆是个清静的避所,“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明明白白。作为掌柜,王利发遇到天大的事也不能慌,他何尝不知道朝廷腐败;北平受到欺侮,他又何尝不恨日本兵呢?看到抡拳头的打手,卖孩子的难民,他深知时局混乱,但无奈之下,他只能学会改良,学会处事圆滑,时时刻刻摆出一副笑脸来。他是裕泰茶馆的王掌柜,一家之主,他决不能跨。他操劳一辈子也不图什么荣华富贵,自己的家人平安无事也就心满意足。他活到七十来岁,看到祖传的茶馆先是被自己改成公寓,又要添女招待,到后来竟要落到小刘麻子手里成了“据点”——老裕泰变得面目全非,他彻底绝望了。吩咐好妻儿的后路,和常四爷、秦仲义痛快地给自己撒完纸钱后王利发上了吊,和他心爱的老茶馆一起死了。

王利发死后,小丁宝伤心地落泪,幕间的快板老杨又唱了起来:

“小姑娘,别这样,黑到头儿天会亮;

小姑娘,别发愁,西山的泉水向东流;

苦水去,甜水来,谁也不再做奴才。”

的确,当时正值中国近代史中最黑暗的时期,研修课的老师告诉我们,民国这个短暂的朝代好比于同样短暂的秦朝,是新旧交替的过渡,在解决大量历史遗留问题的过程中也慢慢耗尽自己。这其中少不了暴政和内乱,各国列强趁虚而入,受苦的自然是百姓。老杨说的没错,战争过后,像今天这样和平的年代是会到来,但王利发他们恐怕是等不到了。这些乱世中的百姓们,就像历史车轮下的沙土,数量庞大,个体渺小。并不是没有人关心他们,只是太多人里总会有人被忽视,但到最后,他们都会被史笺遗忘,谁都不会记得他们的名字,就算是《茶馆》也只是将他们的形象虚构出来,留给后人想象。那带着京味的吆喝,只有细闻才能品出的茶香,我们是不可能再切身体会的。我想《茶馆》并没有什么宣传政治的目的,只是纯粹地记录历史,感谢老舍,他用最真实的语言将历史记录下来,虽然只是一部分,但绝对胜过全无。

英雄,抑或是小人,他们流芳千古,或是遗臭万年。对历史有一定影响的人,总会被铭记一段时间,但是那些百姓不同,他们甚至手无缚鸡之力,也大都不会改变历史,只会被历史改变。他们安于平凡,忙于生计,当然也少不了像刘麻子这样奸诈的人,总之他们都在自己的生活中自得其乐。我们现在也是其中的一员,不过境遇比王利发他们幸福得多了。但他们并不需要被可怜,我们也没有资格把自己的位置抬得多么高,我们只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享受着前人奋斗的成果罢了。

不过遗憾的是,我们闻不见,茶馆里飘散的茶香。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