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读后感1200字一:(1189字)
今天上了四节课,四节课四种讲法。
十班很顺利,学生的感悟从结构到人物,从语言到主题,基本上把我想讲的都说了,特别感谢张晓宇、栾博玉、王琪、谭嘉、何欣、冯琦。
十二班遭到我的批评,学生准备不充分,只好又用一节课时间写感受。明天交流探讨。
十三班刚接手,强调读戏剧的的方法,写感受。
十四班也是才接触,仍然是强调读戏剧的方法,还讲了大概情节,领着初步感受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写感受。
周朴园:
仆人满园,这里没有温情脉脉的亲情,没有相濡以沫的亲人,没有生死相许的爱情,没有天伦之乐的幸福,只有统治与被统治,只有主人和仆人。在这个令人压抑、窒息、沉闷、黑暗的周公馆,不要奢谈真情,真情有几许,真情值几文。
周朴园是可怜的,是孤独的王,他的仆人或敬而远之,或畏而避之,或冷漠而不屑之。生冷的墙壁隔在他和每一个人的中间不可逾越;他是可悲的孤独的王,连腰缠的万贯都可能会嘲笑他,连不可怀疑的威严都可能会可怜他。最高的统治者、富有的资本家,你已经不是人了。倘若还能些许嗅到你身上一丝人的味道,也就是那些旧家具,那家旧雨衣和绣了梅花的旧衬衫,还有关窗的习惯。真的是不思量,自难忘吗?我不得不怀着叵测的居心,恶意地去推测你的用意。大概是想以此来告示天下人:看!我是个有情有意的君子!其实哪里有什么情,即使曾经有过,也在三十年的时光中消失殆尽。看似好像朴素地守着真爱,但那五千洋钱、生后开支的筹码以及永不踏进周家大门的条件又怎能掩盖住你虚伪冷酷的嘴脸。你宁愿活在想象和过去,宁愿对着一个死去的侍萍忏悔,却不愿面对活着的证据。相认的那一刻,哪有久别重逢的喜悦、互诉衷肠的缠绵、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断肠,有的是彻头彻尾的掩饰、猜忌、怀疑、惊慌、恐惧和竭斯底里的愤怒。我不得不怀疑,你貌似情谊深厚的自难忘了。当年的侍萍是多么的温顺,小鸟依人,唯命是从,那朵梅花是为你开得鲜艳娇媚,开得芳香四溢。繁漪可是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她是不会轻易就范,屈从你的淫威,她的繁漪涟涟是一丝生气,是一丝打破死寂的生气,是一种挑战,是一种对权威的挑战。她是异类,让你搞到麻烦和不安。你的药治不了她的病,你的药只能让她更亢奋,反抗更疯狂,不惜代价,甚至是病态的追求,畸形的执着。
如果说三十年前的三十之夜将侍萍冷酷地赶出周家是情不得已,情非所愿,暂时算作你还有一丝人的良知尚存,那么,在此之后,你彻底地堕落,堕落得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成人形。三十个工人,两千二百个小工的
的性命,只为那使你更加堕落的金钱。社会名流、优雅风度下是蛇蝎心肠。此时你一定会得意洋洋地看着鲁大海吧,因为你的金钱加大棒的伎俩有一次得逞了。但那绝子绝孙的昧心财是怎样的一句具有报复性预言,更有报复性的是不该死的都死了,想死该死的偏偏活着。
雷雨过后,天依然阴沉,周朴园,在此之后你的记忆里不止一个鲁侍萍吧!
周朴园真真地一个可怜可悲孤独的王,你的仆人都已死去,剩下的只有苍老。
雷雨读后感1200字二:(1184字)
总有一种感情,会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段经历,会让我们心潮澎湃。然而一个故事,一个注定没有结局的故事,它所包含的爱恨情愁与纠葛,却让所有人的心为之一颤。
高大的院墙,厚厚的铁门,紧紧的锁住了一个家庭的悲哀,锁住了难以言说的秘密,门里门外,徘徊者两代人感情的纠葛,游走着两个家庭不断的恩怨。30年的悲哀,30年的爱恨,30年的惶惶不安,30年的痛苦煎熬,就这样命运又让他们相遇,这一切后果,便尘埃落定。
悲剧的开始,往往是一个并不动人的错误。富家少爷在空虚无聊的生活中与仆人坠入爱河,这样家中女的故事在那时的时代背景下,不算少见。理所当然,富家长辈愤然反对二人“悬殊”的交往,在大年三十的夜晚生生将怀抱婴儿的女仆赶走,还“用心良苦”的强要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悲剧的初形在这里开始酝酿而出。
周朴园,作为剧中中心矛盾的焦点,无疑是情感冲突最激烈的存在。年轻时爱上侍萍的周朴园,或许还能说是仍有一丝纯净残留。可自那个年三十之夜,他听任家中长辈将梅侍萍赶走,随后娶了门当户对的阔小姐时起,他的心灵已彻彻底底成为益利至上的最佳写照。在三十年后,他重认侍萍的那一刻,他所便露出的情感,不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而是彻头彻尾的猜忌,怀疑与恐惧。他想到的是侍萍的到来也许会对他的地位、利益所造成的威胁,是真相揭穿后自己将面临的尴尬处境,而不是对侍萍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怜爱。他口口声声的说一直留着她喜欢的家具。说他保留她的习惯,珍视那修了梅花的旧衬衣,可说到底,这些都不是因为爱,都是因为要彰显他那早就不存在的良心,告示天下的人----“看!我是有情有义的君子。”其实哪里有什么情哪?即使曾经有过,那也在三十年的时光中消失了,他如今一切的一切包括给侍萍五千大洋,承诺包管她的生活开支,要他们永远不再踏入周家的大门------全部全部,是为了他自己。对他而言,爱情早已是漫长生命中的一点作料,可有可无,如梦一般不切实际,这个资本家的代表,早已在商界的“熏陶”下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成人形。
至于梅侍萍,作为悲剧的核心承受者,她的命运无疑是坎坷苦难的,但何尝又不是可悲的回想三十年前的那场爱情,她也是错误缔造者之一。可女人啊女人,你为何纠缠一场无疾而终的情爱三十年,三十年以后还仍拘泥于自己所受的委屈与灾难。爱也好,恨也好,难道最终受伤的不是自己吗?既然如此为何又苦苦沉溺,深陷其间。你将这一切的苦难归于命运,归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生命之线,念叨着如何苦如何凄惨。紧紧抓住那血红色的恨意,执拗的不愿放手。难道这就是你生命价值的所在吗?堂堂正正的对峙随后潇潇洒洒的扬头离去,总比自行降自己于他人身下要舒畅,不是吗?
一段悲惨的感情,两代的悲情,两个封建的家庭,一个腐朽的社会,每天都在上演一段段悲情大戏,局中人谁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在那些虚伪的面具背后,呈现给我们的是爱?是恨?这无尽的纠葛悠悠,何时是个尽头?
雷雨读后感1200字三:(1248字)
《雷雨》的篇幅虽短,但它所能带给我的震撼却不是暂时性的。看完全书以后,我陷入悲愤的情绪之中,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安排呢?孝顺纯真的四凤不幸触电死亡,而急于拉她一把的善良积极的新青年周冲也在瞬间离开人间,虽曾犯下重罪却能重新振作、勇敢追求幸福的周萍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努力以自己的力量活着的慈爱妇人侍萍疯了,渴望爱情挣扎生存的繁漪也疯了,富有正义感的热血青年消失了,而自私残酷的周朴园却独自活了下来。不过仔细一下,活下来就是幸福吗?我看未必,面对自己的亲生孩子在一夜间离开了这个世界,看着自己这一生中的2个女人都变成疯子,自己理想中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在刹那间变得支离破碎,带着沉重的罪孽感度过余生。这样的活着比已经死了的毫无感觉的人要更痛苦得多吧。
对于周朴园这一角色,我对他是又厌恶又是同情。一方面,我厌恶他总是在家庭里树立着一种威严,一种父权的绝对权威。对于他的喜好,对于他的习惯,对于他的言论,没有一个人能够拒绝,即使闹到整个家庭都不愉快,他也要实现自己的想法。就如他让繁漪喝药的那一幕。他真的是因为担心繁漪的病而如此劳师动众吗?我看未必。仅仅是为了让繁漪喝下苦药,他要佣人四凤日日夜夜督促着,他要二儿子周冲跪着求他的母亲,他要大儿子周萍去劝告。这一幕,也正正能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周朴园的近乎不近人情的冷酷专制。另一方面,我更是同情他,他年轻时虽然有在德国留学过,视野比一般的中国人要开阔,但他这一位留学生终是不能逃脱中国封建传统的吃人社会,他爱上了温柔美丽的侍萍,但他的家庭容不了如此低贱的下人当媳妇。在一个喜庆的年三十那一晚,把侍萍跟奄奄一息的初生孩儿赶出家门。家具的摆设,侍萍的关窗习惯,旧衬衫,旧雨衣,三十年来就这样一一保留着。同床异梦的妻子繁漪,疏远的父子关系,让他的心终是惦记着那个能给他精神安慰的温柔善良的侍萍。周朴园,他也只是这一个吃人的社会下的一个牺牲品而已。但当三十年后,已经衰老了的侍萍又重新出现在他的面前,他慌了阵脚,资本家的势利、狡诈暴露无疑。他认为侍萍会来勒索他,害怕侍萍向他算旧帐,害怕自己的名誉和财产受到威胁。但直到最后,他还是坚持着要送钱给侍萍,一次次的,也证实了周朴园的内心还是有着柔软的地方。只是,他当年所犯下的错误已经不是任何物质能填补得到的。
周冲,他是我在这一本书中最喜爱的角色。而他的死也是我所最痛惜的。一个十七岁的积极善良的少男,他勇于反抗封建,希望接受新的思想,他就像是一缕清新温暖的阳光把这一栋死气沉沉的“闹过鬼”的屋子灌进新的气息。面对爱情,他追求善良美丽的四凤,面对四凤的多次拒绝也不放弃,但倘若是为了四凤的幸福,他愿意放弃自己的对其的爱恋。面对生活,他总是积极向上,追求与人平等的关系,结交各个阶级的人。面对父母亲,他总是以自己的最大力量去完成父母的愿望,努力让自己的情绪不稳定的母亲欢喜,认真听从着严肃冷漠的父亲的命令。然而,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新青年还是被这样一个残酷的社会所夭折了。
雷雨过去了,人们在希冀中企盼着彩虹的到来。
雷雨读后感1200字四:(1164字)
《雷雨》,这是我上初中以后看的第一本名著,当初之所以选这小说,是因为它很短,很快就可以看完。一开始我并不太明白这本书到底要表达怎么样的感情,但在通过对作者的了解,渐渐明白了书的大意,也开始被这个故事所吸引。
《雷雨》描写了一个大家庭的崩溃。周朴园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统治者,也是一个资本家。其妻蘩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继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受过一定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然而缺乏反抗勇气的周萍怯懦、自私,想摆脱与继母的这种不伦关系,又爱上了充满青春活力的婢女四凤,而蘩漪的儿子周冲也爱上了四凤。出于嫉妒,蘩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来领走四凤。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第二个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蘩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蘩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罪恶的家庭崩溃了。
不得不说作者曹禺是个十分有才华的人,在这话剧中,他巧妙地将一个大家庭几十年的恩怨情愁浓缩到一天来表现,浓缩到四幕,两个场景来表现。集中的地点和时间所表现的东西却并不单薄,有畸形的爱,突破束缚的勇气,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坚信和宿命的痛苦。
曹禺曾说:“《雷雨》的主题不是以道德败坏和乱伦为主题的,也不是写因果报应,《雷雨》写的是一种情绪,是情绪的发酵,情绪的汹涌推动着我诽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在《雷雨》中,我最喜欢的角色应该是侍萍。因为她的坚韧,独立还有气度。她让我看到了前所未见的女性的勇敢。她就像一团火焰为了爱情炙热地燃烧,她对爱情的追求让人敬佩和感叹。后来她被抛弃,被爱情而不是一个男人抛弃时表现出来的绝望以至于她要跳河自尽。可天不遂人愿,要让她留在尘世继续忍受煎熬,活着比死更需要勇气和力量。她忍受世人的蔑视,忍受鲁贵的责难,坚挺地活下来。最后发现亲生女儿和儿子相恋的悲剧,她所做的决定都毫无保留地表现了一个母亲无私的爱和大度以及包容,她把所有的痛苦自己一个人扛,接受命运的惩罚。
出于好奇上网查了一下发现作者最喜欢的角色竟然会是她——繁漪。她的发疯是她唯一的下场,因为她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一个占有欲如此强烈的女人在失去一切希望后,她只能疯。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只是一个可怜的女人!
为什么故事的结局那个最该死、最该疯的人安然无恙?为什么那么多无辜的人就死的死?但换个角度想,在这个故事里,活着的人每天都会被这不堪的回忆困扰,离开的人或许可以得到一份解脱吧!终日活在痛苦中,那才是对他——周朴园最大的折磨吧。
雷雨读后感1200字五:(1207字)
在我看来,曹禺设置戏剧冲突的技巧是无与伦比的。两代人,分别来自两个对立的阶级,由于多次命运的巧合纠缠在了一起,复杂感情的纠葛使他们那本已伤痕累累的心雪上加霜,在命运的无情摆布和感情的残酷玩弄下,他们已无还击之力,死的死,疯的疯,逃的逃,两个家庭在一天之内毁于一旦。这就是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读完之后,莫说剧中人物,连我都痛苦万分,对这个世界彻底绝望了。
“雷雨”,这个名字取得太妙了。“雷雨”,贯穿于字里行间,贯穿于环境描写之中,贯穿于人物性格、人物感情之中,贯穿于故事情节之中,贯穿于结构形式之中。《雷雨》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夏日雷雨的特征:开始时乌云密布,空气闷热难当,随后,空气的气氛渐趋紧张,时不时伴随电闪雷鸣,随后,大雨骤至,雷电轰鸣,整个宇宙都发怒了。再看繁漪那充满愤怒与压抑,最终走向变态极端的感情,周萍那极度悔恨、惧怕与希望并存,罪恶感与歉然同在的感情,鲁侍萍那饱受折磨仍逃脱不了命运残忍玩弄的内心,哪一样不是“雷雨”特征的典型写照。对制度的批判,对罪恶的揭露,对人物的同情与无奈,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都化作了两个字:雷雨。
虽然四幕长剧的时间跨度仅仅是一天,但我却觉得像是过了一年还不止。一天之内,人物的感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情节发生如此大的转折,实在叫人能以想象,但我们不得不相信它是真实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矛盾网、仇恨网,作者正是通过把各种复杂的矛盾糅合在一起,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周朴园被迫或自愿抛弃了已生下两个儿子的鲁侍萍,三十年后,周朴园偶遇鲁侍萍,矛盾一触即发。工人鲁大海为争取工人的权益与自己并不认识的亲生父亲发生矛盾,被自己同父同母的哥哥周萍痛打,周萍由于与自己的后妈繁漪发生了不自然的关系而悔恨不已,决定痛改前非,却摆脱不了失去精神依托的繁漪的纠缠、威胁,与此同时,周萍爱上了鲁侍萍的女儿——在周家当侍女的四凤,恰巧,繁漪的儿子周冲——一个善良、真诚的少年也对四凤情有独钟。四凤面临母亲和周萍的抉择,周萍把人交给了四凤,却受到繁漪的牵制,周冲面临母亲和哥哥双方面的压力,这一切的一切交错在一起,终于在周朴园暴露身世之谜后酿成了惨剧。这惨剧是偶然的,太多的巧合,天命,但又是必然的,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扭曲、摧残必定造成这悲惨的结局。作者的高超之处在于,他让矛盾相互交织,无处不在,让人分不清谁是谁,谁爱谁,谁恨谁,但一切又是那么的鲜明,让人的心都能感受到。
我认为繁漪是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也是剧中人性扭曲最大的人物。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主要体现在繁漪身上。周冲在剧中是最无辜、最悲惨,也是最值得同情的人物。他年仅十七岁,天真烂漫,虽出生在阔家庭,但没有丝毫强权思想、等级观念,他追求平等,追求自由,待人真诚,对下人四凤真心相爱。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青年,在封建家庭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白白地毁灭了。周冲的死是最不应该发生的,所以周冲的死是对腐朽的封建制度最有力的控诉。
雷雨读后感1200字六:(1159字)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女人;痛恨罪孽却又不自知的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族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的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罪的一起走向毁灭。
当我感动的一口气读完它,我被深深的震动了,我为它落泪。在这本书中,又三个女人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这场悲剧,她们都是那样的卑微,那样的无助,似乎她们都不约而同的为了爱情,为了美好的未来憧憬,她们渴望的只是平凡的爱情和平淡的生活,可生活无情的摧残着她们的身心直到灭亡。
人们都说周繁漪是最有“雷雨”性格的人,因为她有特色,个性鲜明,她敢爱敢恨,对于周家都害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但是她却用最畸形的方式表达出对旧制度的不满,渐渐地,她也将自己推向一口残酷的井,并把自己的一切埋葬在井里。然而,事实上她只是一个女人,一个中国旧式女人,是五四运动以来追究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的代表,可她也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聪慧,她爱好文学。但是,即使受过良好的教育,她本性中的野性却是无法掩盖,无法消灭的。她的心、她的胆量,她的疯狂的思想只为爱情燃烧。然而在她面对与周萍的爱情,面对周朴园无情的冷落时,她的心已经不堪重负,她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只因为她找不到依靠。在我眼中,她只是一个傻女人,一个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女人,可当雷雨来临,无情的风暴让她觉悟,她坚守的爱情只是一个梦,她永远的依靠成了一个背影。因为太在乎爱,所以当梦破灭时,爱成了恨。因此,她为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难过,对阴沉的气氛烦闷,对精神的束缚痛苦。她要求摆脱这一切,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爱成了恨,倔强成了疯狂。是哪个该死的环境摧毁了她的坚持,摧毁了她的倔强,也摧毁了她的青春和爱情。
同样有着倔强性格的就是鲁侍萍了,她凭着自身的倔强在艰苦的处境中生存。然而她的沉默她的顾忌,让我害怕沉默。作为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一生只属于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女。她希望在默默地奉献中得到关爱、理解,从而证明自身的价值。可是沉默让更多的无辜生命永远的沉默了。
在这三个女性中,四凤是最让人不忍心的受害者。她单纯,清澈的像水,她用明亮的双眼憧憬爱情憧憬未来,可是她永远也看不到藏在黑幕下的波涛,残忍的现实让她头破血流。
这三个女性都是旧社会的牺牲品,残酷的压迫使她们将青春、个性埋葬。
在雷雨夜里,她们用生命书写教材,为人们指引方向。在某种意义上,她们用生命唤起人们的良知。
曹先生用一场雷雨向我们展现了父与子、兄与弟、主与仆的矛盾和悲剧,在这场悲剧中,我们看到了旧社会的可怕,体会到了革命的艰难。但我们相信,雷雨后的空气会格外清新,雷雨后的天空会更加灵动,让一场悲剧在雷雨中结束,让一切美好在雷雨后升起。《雷雨》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雷雨读后感1200字七:(1247字)
雷雨从开始似乎就注定了这个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很鲜明也很讽刺。然而悲剧的造成者便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元锡公馆的大少爷——周朴园。就像众多中国悲剧那样,一个风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佣,这样的结合自古至今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倘若那个男的有情有义,大不了两人私奔,背离父母,远走高飞作对苦命鸳鸯,然而刺骨始终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朴园这个风流少爷虽被她的青春美丽与温柔打动,但他那颗只懂爱自己的心又怎会与她厮守一生?他为了自己的前途最终放弃了侍萍。孤苦无依的侍萍带着患病的二儿子伤心的离开,原一味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谁知造化弄人,命运又将他们牵扯在一起。错综复杂的关系又上演了,简直就是一团糟,最终导致了同母异父的兄妹相爱。身为他们的母亲,侍萍只能接受命运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给孩子带来的命运,似乎一切该终结了,偏偏当年的风流少年周朴园在误会下道出了他们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这件事害死了3个人……
周朴园,故事的源头,也是这场悲剧的根源。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言行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图和阴险狡诈。假如当初他没有抛弃鲁侍萍,那鲁四凤、繁漪就不会出现,那么周萍的两段恋情就不会发生,那么惨剧也不会发生。可这只是个假设,事实上因为他的贪婪,他的无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导致悲剧的发生,但是到了最后,鲁四凤、周冲、周萍死了,鲁侍萍、繁漪疯了,鲁大海不见了,唯独他完整无缺。可我们知道事实上他失去了一切……
那么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从一直随身带着的旧家具一直保留着夏天关窗的习惯,到几十年都一直穿着的旧衬衣,都可以看出,朴园对侍萍仍有感情,可事实朴园爱的是他印象中三十几年前那个美丽温柔的侍萍,而不是出现在他眼前的这个女人。周朴园所期望的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实际上它是一个丑陋的、混乱的家庭。妻子繁漪与他感情不和,处处与他针锋相对,并且与大儿子周萍有私情(www.guaze.com)。二儿子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实际又敬又怕,不愿与他多接触,周朴园在这个家里,空有家长的尊严却享受不到夫妻、父子间的真情。所以当年那个侍萍自然成了他感情上的依托。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填补自己空虚的心,当他思念的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慌了阵脚,资本家的势利、狡诈暴露无疑。他认为侍萍会来勒索他,害怕侍萍向他算旧帐,害怕自己的名誉和财产受到威胁。这样,一前一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便把他的嘴脸暴露了出来,鲜明的性格跃然纸上。
这样一段揪心的人生怎不让人心痛?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几乎是久演不衰,在类似故事下的牺牲者不在少数,我想,这并不是简单的故事而已,社会的真实情况应该是故事的原型。这与当时人民的道德准则、思想观念密不可分。在现今社会,人思想的改变,女人变得坚强、勇敢,绝不会无声无息受命运的压制,必会反抗。除了科技发达以外,人文思想的进步也是时代进步的一大标志。人们常常在知道过去的不幸后,暗自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美好的时代。然而,我不但要感谢新时代,新中国给予我们的幸福生活,而更应感激丽时代给我们的觉悟。没有过去的凄惨,哪来现在的幸福甜美?
雷雨读后感1200字八:(1210字)
《雷雨》,“到底什么才是公正”这个问题在我脑中徘徊了好久。为什么故事的结局那个最该死、最该疯的人安然无恙?为什么那么多无辜的人就死的死,疯的疯呢?
周朴园,故事的源头,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言行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图和阴险狡诈。假如当初他没有抛弃鲁侍萍,那鲁四凤、繁漪就不会出现,那么周萍的两段恋情就不会发生,那么惨剧也不会发生。可这只是个假设,事实上因为他的贪婪,他的无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导致悲剧的发生,但是到了最后,鲁四凤、周冲、周萍死了,鲁侍萍、繁漪疯了,鲁大海不见了,唯独他完整无缺。可我们知道事实上他失去了一切……
那么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从一直随身带着的旧家具一直保留着夏天关窗的习惯,到几十年都一直穿着的旧衬衣,都可以看出,朴园对侍萍仍有感情,可事实朴园爱的是他印象中三十几年前那个美丽温柔的侍萍,而不是出现在他眼前的这个女人。周朴园所期望的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实际上它是一个丑陋的、混乱的家庭。妻子繁漪与他感情不和,处处与他针锋相对,并且与大儿子周萍有私情。二儿子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实际又敬又怕,不愿与他多接触,周朴园在这个家里,空有家长的尊严却享受不到夫妻、父子间的真情。所以当年那个侍萍自然成了他感情上的依托。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填补自己空虚的心,当他思念的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慌了阵脚,资本家的势利、狡诈暴露无疑。他认为侍萍会来勒索他,害怕侍萍向他算旧帐,害怕自己的名誉和财产受到威胁。这样,一前一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便把他的嘴脸暴露了出来,鲜明的性格跃然纸上。
曹禹最喜欢繁漪这个角色,但他没有刻意美化她。她的发疯是她唯一的下场,因为她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一个占有欲如此强烈的女人在失去一切希望后,她只能疯。我也很可怜她,两个男人都抛弃了她。而她只是在自以为是的爱情中毫无头绪地磕碰,也许她只有这个下场,也是因为作者怜惜她,确实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可怜的女人!
矛盾的冲突穿插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每个人也由矛盾的驱使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下场,似乎唯独周朴园的例外,可我还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苟活。试问如果有一天地球大爆炸,到底是死的人可怜,还是活着的人可怜呢?他看着身边的人都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那最受煎熬的就是他了,可能曹禹先生要的就是这个感觉吧!
这样一段揪心的人生怎不让人心痛?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几乎是久演不衰,在类似故事下的牺牲者不在少数,我想,这并不是简单的故事而已,社会的真实情况应该是故事的原型。这与当时人民的道德准则、思想观念密不可分。在现今社会,人思想的改变,女人变得坚强、勇敢,绝不会无声无息受命运的压制,必会反抗。除了科技发达以外,人文思想的进步也是时代进步的一大标志。人们常常在知道过去的不幸后,暗自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美好的时代。然而,我不但要感谢新时代,新中国给予我们的幸福生活,而更应感激丽时代给我们的觉悟。没有过去的凄惨,哪来现在的幸福甜美?